(新教材)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四单元 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课件+练习共8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新教材)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四单元 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课件+练习共8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03-02 15:47:03

文档简介

单元达标检测卷(四)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读我国自然灾害区划图,完成1~2题。
1.与其他地区相比,d地区分布最为集中的自然灾害是(  )
A.洪涝 B.台风
C.泥石流 D.干旱
答案:C
2.图中a、b、c、d四个地区,旱涝灾害最严重的是(  )
A.a B.b
C.c D.d
答案:A
下表显示X、Y两地同年出现地震的有关资料。X地位于美国西部,Y地位于印度中部。读表,回答3~4题。
地点
人口密度(人/km2)
与震中
的距离km
地震发生时
间(当地时间)
震级
死亡人数
X
200
5.8
上午10:25
7.4
8
Y
500
2.5
早上4:00
7.1
1 820
3.从表中资料看,不能明确判断的是(  )
A.X地的震源深度大于Y地
B.X地地震产生的能量大于Y地
C.两地都不位于震中
D.两地都受到了地震波的强烈冲击
答案:A
4.Y地死亡人数比X地较多的原因不可能是(  )
A.人口密度大
B.距震中近
C.地震发生时间
D.Y地位于板块边界地带
答案:D
下图为“同一降水过程形成的自然状态的洪水过程线、自然状态的地下径流过程线、城市化后的洪水过程线和修建水库后的洪水过程线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城市化后的洪水过程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6.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逢雨必涝的主要原因有(  )
①河道淤塞 ②排水系统不完善 ③绿地面积减小
④地下水位升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第5题,比较图中四条曲线,④曲线的径流量低于平均洪水位,表示自然状态的地下径流过程线;③曲线径流量相对平缓,且洪峰最晚到达,说明受到水库的调节作用,表示修建水库后的洪水过程线;①曲线的洪峰最早到达,表示城市化后的洪水过程线。第6题,城市化的过程会影响绿地面积,再加上排水系统不完善会导致城市内涝。
答案:5.A 6.B
读“等高线(单位:米)图”,完成7~8题。
7.在a、b、c、d四处,最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是(  )
A.a B.b
C.c D.d
8.若在最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地方有一游客,则发生灾害时该游客逃生的方向是(  )
A.向北方向 B.向南方向
C.向东北方向 D.向东南方向
解析:第7题,a、d处是汇水区,b、c处是山坡,所以a、d处容易发生自然灾害。a处等高线密集,坡度大,所以a处最容易发生洪水或泥石流灾害。第8题,发生泥石流等灾害时,逃离的方向应是与泥石流的方向呈大体垂直的斜上方。根据指向标可以判断该游客逃生的方向是东北方向或西北方向。
答案:7.A 8.C
2018年10月29日,雅鲁藏布江林芝市米林加拉村段发生山体滑坡形成堰塞湖。2017年11月18日当时发生过6.9级地震,下图是该山体滑坡后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的影像。读图,回答9~10题。
9.下列关于该堰塞湖及堰塞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堰塞湖形成的直接原因是地震
B.运用RS技术分析堰塞体的土方规模
C.堰塞湖所在地区山高谷深
D.堰塞体溃决可能会引发上游洪水灾害
10.应对堰塞湖溃坝危害的最佳措施是(  )
A.撤离堰塞体上游居民
B.加固堰塞体
C.开挖泄洪通道
D.一次性摧毁堰塞体
解析:第9题,堰塞湖形成的直接原因是山体滑坡,A错;遥感只能观测,运用GIS技术才能分析堰塞体的土方规模,B错;堰塞湖所在地区位于雅鲁藏布江谷地,山高谷深,C对;水往低处流,堰塞体溃决可能会引发中下游洪水灾害,D错。第10题,堰塞湖形成后对河流下游的威胁很大,其应对的最佳措施是开挖泄洪通道,降低河道水位,从而解除溃坝造成的洪水威胁,A错,C对。加固堰塞体只能是临时措施,这样并不能解决上游水位上涨的问题, 一次性摧毁堰塞体会使下游地区的水位迅速增长。
答案:9.C 10.C
地震是一种灾难性的灾害,它往往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因而有关避震、自救和互救方法尤为重要。据此完成11~12题。
11.下列避震的做法错误的是(  )
A.迅速跑向开间较小的卫生间
B.蜷曲身体,蹲在墙角处
C.迅速冲到窗户边,跳楼逃生
D.在行驶的公共汽车上,抓牢扶手或躲在座位附近
12.关于震后自救与互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地震对人的伤害主要是倒塌的建筑物对人的埋压和砸伤,所以学会处理外伤的基本方法是必要的
B.当人被埋压在废墟下时,要尽力呼救以寻求救援
C.当人被埋在废墟下,要用毛巾、衣袖等捂住口鼻以防窒息
D.在等待救援过程中,要有生存的勇气和顽强的毅力,挑战生命极限
解析:第11题,地震时跳楼不是上策,绝大多数跳楼者非伤即亡。第12题,当人被埋在废墟下时,要听到外面有人时再呼喊,尽量减少体力消耗。
答案:11.C 12.B
13.当洪水来临时,应对洪水灾害的正确方法是(  )
A.躲到屋顶、大树或附近小山丘上暂避
B.及时报告,统一组织抢险救灾
C.要注意保护水源地
D.有序地将人员和财产向高处转移
解析:当洪水来临时,将人员和财产有序地迁往其他安全地区。
答案:D
14.被洪水围困时,正确的做法是(  )
A.抱紧电杆
B.躲在巨石之下
C.用手电筒发出求救信号
D.水性好的人,在洪水汹涌时游泳逃生
解析:抱紧电杆易被电击,躲在巨石之下可能会遭岩石倾覆砸伤,洪水汹涌时危险太大,游泳难度系数高。只有发求救信号才是可行办法。
答案:C
在遥感技术中,可以根据植物的反射波谱特征判断植物的生长状况,有助于防灾减灾。据此回答15~16题。
15.遥感技术用于防灾减灾的具体监测内容包括(  )
①旱情 ②水灾 ③滑坡 ④农林病虫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16.根据上述原理,可用遥感技术直接(  )
①区分阔叶林与针叶林 ②监测植物病害情况 ③区分落叶树与常绿树 ④监测草场退化情况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
解析:第15题,遥感技术主要利用不同地物有不同的电磁波来对地物进行监测,因而旱情、水灾、滑坡、农林病虫害均可利用遥感技术进行监测。第16题,不同植被类型的电磁波特性不同,因而遥感可区分植被类型。不同健康状况植物,电磁波特性也不同,因而遥感可监测植物病害情况,草场退化情况。
答案:15.C 16.B
GIS中,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上,叠加不同的图层可以分析不同要素间的相互关系。据此完成17~18题。
17.洪水淹没区图层与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可以(  )
A.推断出各地受灾情况
B.推断出各地降水情况
C.计算湖泊水域面积
D.估算工农业生产总值
18.对1950年与2014年长江中下游湖泊面积图层进行叠加,能够(  )
A.计算湖泊蓄水量
B.预测洪涝灾害的发生
C.了解围湖造田情况
D.预测该地区降水变化趋势
解析:洪水淹没区图层与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可以了解到淹没地区的人口分布,进而得到各地受灾情况。不同年份同一区域的图层叠加,可以知道该区域的变化,在题中是湖泊的面积图层,则可了解围湖造田情况。
答案:17.A 18.C
智能手机一般具备拍照、网页浏览、地图查询、定位导航等功能。下图是某智能手机的GPS功能显示图。读图,回答19~20题。
19.手机GPS功能的出现,说明(  )
A.GPS技术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备工具
B.GPS技术可以扩大人们的出行范围
C.随着GPS技术的普及,民用GPS技术发展很快
D.有手机信号就能进行GPS定位导航
20.手机GPS能够实现的功能有(  )
①网络实时监视 ②所处位置获取 ③失窃汽车查找 ④行车路线追踪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第19题,手机GPS功能的出现,说明随着GPS技术的普及,民用技术发展很快。第20题,GPS的功能主要是定位导航,手机GPS可以获取所处的位置,可以进行行车路线追踪。
答案:19.C 20.D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21.下图示意洪涝年份鄱阳湖与长江相连河段的水位变化。读图,回答问题。(14分)
(1)说出滨湖地区洪涝灾害最可能发生的时间,简析产生洪涝灾害的自然原因。(8分)
(2)简述滨湖农业区防治涝灾可采取的主要措施。(6分)
答案:(1)可能发生在6月~9月(夏秋季节)。
原因:地势低洼,排水不畅;6月~9月为雨季,降水多且集中;河湖均处于高水位,且河流水位更高,湖水难于外泄,甚至河水倒灌入湖。
(2)完善抗洪排涝系统;合理退田还湖;培育、推广耐涝作物;调整耕作制度和土地利用方式,减少灾损面积;开展防灾减灾教育,提高监测预警水平。(答三点即可)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重灾区陷入信息隔绝状态。国土资源部第一时间紧急启用航空遥感飞机,从6 000米高空拍摄了地震灾区的高精度遥感图片。专家们对航片进行初步数据处理和解译,对灾区房屋倒塌情况、滑坡、泥石流规模及分布,具有隐患的滑坡体、公路及桥梁受损等灾害情况进行标注。把这些图像传递到抗灾一线,作为指挥人员制定抗震救灾方案的参考依据。之后,航空遥感飞机还成为监测堰塞湖次生灾害威胁的“天眼”。
材料二 下面两张图片分别是2006年和2008年5月14日卫星对汶川地区拍摄的遥感影像。
(1)遥感在监测地震灾害时能够(双选)(2分)(  )
A.分析地震发生的原因 B.监测震灾的动态
C.为救灾提供预案依据 D.控制灾害的发生
(2)从材料二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发生了哪些次生灾害?(2分)
(3)结合材料分析,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在抗灾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灾后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解析:第(1)题,运用遥感可以对地震进行监测,为救灾提供预案依据,但是既不能够分析出地震发生的原因,更不能控制地震的发生。第(2)题,比较两幅图片,可以看到地震后出现河道间断、大面积的滑坡等。第(3)题,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在抗灾过程中可对灾情进行实况监测,并且在灾后对灾情作出快速评价,指导救灾活动。
答案:(1)BC (2)地震后大面积的山体滑坡和泥石流。 (3)对灾情进行实况监测,指导抗灾活动 对灾情作出快速评价,指导救灾活动
23.读我国某自然灾害发育分布图和某地区灾害发生前一段时间的雨量表及该灾害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
时间
雨量(毫米)
5月
654.5
6月
799.0
7月14日
1.0
7月15日
24.9
7月16日
205.9
7月17日
213.8
7月18日
232.6
(1)根据上述材料,判断图示自然灾害的类型及其诱发因素。(4分)
(2)如果对图示灾害密集区进行研究,你认为可以从哪些方面探究其成因?(6分)
(3)预防此灾害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6分)
解析:根据该自然灾害发育分布图与灾害示意图可知,该灾害为滑坡,滑坡的形成受地形、地貌、气候等自然因素的影响,也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植树种草,加固山体,加强监测是防御滑坡灾害的有效措施。
答案:(1)滑坡。暴雨。
(2)地质地貌条件、气候条件、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等方面。
(3)修建护坡工程,加固山体;植树种草;确定发生灾害的潜在位置;加强对山体的监测。
XJC·LJ
课件14张PPT。单元总结网络 体系构建 教材 问题解答教材P89 问题
提示:两次地震灾害损失差异的主要原因可以从震中、主震时间、经济发展水平、防灾减灾能力、人们防震避震意识等方面分析。
自然灾害损失的大小与自然异变的强度、速度,自然异变发生地的人口密度、产业布局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教材P91 活动
第1题~第3题,提示:略。教材P95~96 活动
第1题,提示:东部多、西部少;沿海多、内陆少;平原低地多、高原山地少(河流中下游多)。
第2题,提示:我国四大“多洪涝区”是指东南沿海地区、湘赣地区、淮河流域、海河流域。
地形特征:处在山地丘陵向平原的过渡带或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气候特征: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降雨量大且多暴雨。
社会经济条件:开发历史悠久,人口密集,土地开发利用程度高,经济较发达。
洪涝多发的原因:(1)自然原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降雨量大且多暴雨;东南沿海地区夏秋季节还受热带风暴或台风活动的影响;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河流水系复杂等。(2)人为原因:毁林开荒,破坏植被;围湖造田;建筑物侵占河道等。
第3题,提示:略。教材P97 活动
第1题,提示:如下图所示:第2题。提示:略。
教材P98 问题
提示:略。
教材P99 活动
提示:略。
教材P100 活动
第1题,提示:太平洋沿岸、地中海沿岸等地区容易遭受重大海啸影响。位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地震火山活动频繁。
第2题,提示:台湾与福建沿海、华北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唐、青藏高原及其边缘、新疆地区盆地边缘等地区。教材P101 活动
提示:略。
教材P102 活动
第1题,提示:鱼嘴(分水堤)的功能是分水、分沙;飞沙堰(溢洪道)的功能是泄洪、排沙;宝瓶口(引水口)的功能是引水、限流。第2题,提示:有水闸情况下:鱼嘴将江水一分为二:西边称为外江,它沿岷江河道顺流而下;东边称为内江,它流入宝瓶口。由于内江窄而深,外江宽而浅,枯水季节水位较低,则60%的江水流入河床低的内江,保证了成都平原的灌溉用水;洪水季节水位较高,大部分江水从江面较宽的外江排走,这种自动分配内外江水量的设计就是所谓的“四六分水”。[或者枯水期关闭水闸,将岷江水引入内江,保证了成都平原的灌溉用水;洪水期开启水闸,让大部分江水从江面较宽的外江排走,减轻了灌区的洪水压力。]
没有水闸情况下:枯水期河流水位较低,成都平原灌溉水源不足;洪水期河流水位较高,成都平原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第3题,提示:体现了“乘势利导、因时制宜”“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人水合一”等人地伙伴论的科学发展理念。教材P105 活动
提示:略。
教材P106 问题
提示:略。
教材P108 活动
第1题,提示:描图略。植被分布零散、面积变小。
第2题,提示:画图略。海岸线人工建筑增多,开发力度加大;河口南侧消退,北侧增长。
第3题,提示:画图略。1991年黄河主河道在东南方向汇入渤海,2017年则改道从东北方向入海。
第4题,提示:桥梁、道路、聚落、港口、养殖场等都有显著变化。教材P109 活动
第1题,提示:画图略。
第2题。提示:三眼沟的月园村、城关一小等地受灾最严重。应该将救灾重点放到三眼沟、罗家峪沟等沟谷地带。
第3题,提示:除特殊的地质构造外,人为破坏是舟曲县城泥石流发生的主要原因。
这次灾害给我们的启示是经济的发展要建立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环境的基础之上。具体地讲: (1)加强对灾害的科学研究,掌握灾害的发生规律,建立完备的预警机制。
(2)加强资源保护和环境管理。严禁滥砍滥伐滥牧,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对矿产资源的管理与保护,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严禁在沟谷河道内进行开发建设、随意弃土弃渣、堆放垃圾,提高河道的泄洪能力。
(3) 加强对灾害多发区的工程整治。巩固坡体、加固堤坝、疏浚河道、修建水利工程等,严把工程质量标准关。
(4)加强防灾减灾教育,提高公民防灾减灾意识,提高灾害发生时的自救互救能力。
(5)灾害发生后,应及时对灾民进行心理疏导服务。教材P111 活动上
第1题,提示:略。
第2题,提示: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和卫星定位系统等地理信息技术可以对大熊猫进行全方位跟踪监测和数据收集,研究植被、水源等环境变化,开展大熊猫生长发育、行为等方面的研究,探索大熊猫在野外环境里的适应情况等。
教材P111 活动下
提示:应用了卫星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地理信息技术。
作用:为研究滑坡变形特征、变形机制和危害程度等提供了翔实数据,通过监测预警的实时性为及时处置滑坡险情提供技术保障。
一、选择题
下图为“地震、滑坡两种地质灾害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两种地质灾害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震多发生在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较差的地区
B.滑坡是山区沟谷中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C.两种地质灾害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
D.两种地质灾害的发生都与气象灾害存在着关联性
2.关于两种地质灾害的分布、危害和治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区分布均不受地形因素影响
B.滑坡是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
C.地震灾害可以通过监测和预警来避免灾害的发生
D.恢复植被、保持水土可以减少滑坡的发生频率
解析:第1题,滑坡多发生在地势起伏大、植被覆盖较差的地区;山区沟谷中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是泥石流;地震导致山体中断裂发育,为滑坡的形成创造了条件;地震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与气象灾害无关,滑坡的发生与气象灾害(暴雨)之间有一定的关联性。第2题,地震的分布与板块活动有关,与地形无关,而滑坡的分布受地形因素影响大;地震是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目前地震灾害还无法准确预报发生的时间,也不能避免灾害的发生。
答案:1.C 2.D
读下图,回答3~4题。
3.图中洪涝次数最多的河段是(  )
A.川江河段 B.长江下游河段
C.荆江河段 D.金沙江河段
4.该河段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原因是(  )
①上游支流多,呈扇形水系 ②流量季节变化大 ③河道弯曲,水流不畅 ④人们砍伐森林,围湖造田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洪涝次数最多的河段是长江中游的荆江河段。第4题,荆江河段河道弯曲,水流不畅,加上人类的乱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泥沙淤积河道,河床抬高;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调洪蓄洪能力下降,造成洪涝灾害频发。
答案:3.C 4.C
5.读世界洪涝灾害多发地分布图,可推断(  )
世界洪涝灾害多发地分布
A.世界洪涝灾害集中分布在沿海地区
B.世界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降水均匀的地区
C.世界洪涝灾害集中分布在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
D.世界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降水季节变化较大的地区
解析:读图可知,世界洪涝灾害在内陆地区也有较大比重,世界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降水季节变化较大的地区,降水量最丰富的热带雨林地区洪涝灾害并不严重。
答案:D
2016年2月21日,云南贡山县发生山体滑坡。截至2月26日,贡山县近2 200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70余公顷,30余间房屋倒损,直接经济损失1 300余万元。据此完成6~8题。
6.材料中的滑坡、泥石流发生在我国的川滇山地,其成因类型最有可能是(  )
A.冰川泥石流 B.降雨泥石流
C.暴雨激发的黄土泥石流 D.溃坝引发的泥石流
7.下列关于我国滑坡、泥石流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具有与地震相对一致的同步性
B.滑坡、泥石流主要发生在我国山区
C.青藏高原是我国滑坡、泥石流重灾区
D.在地域分布上具有广泛性和相对分散的分布特点
8.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严重的原因有(  )
①山区面积广大,地表起伏增加了重力作用 ②人类活动对地表结构的严重破坏 ③季风区夏季降雨集中 ④我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频发的国家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解析:第6题,我国川滇山地的泥石流类型主要是降雨泥石流。第7题,滑坡、泥石流具有与降水相对一致的季节变化。主要发生在我国的山区,西南地区是我国泥石流、滑坡的重灾区。滑坡和泥石流在地域分布上具有广泛性和相对集中的分布特点。第8题,滑坡是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泥石流是山区暴发的特殊洪流,它含有大量的泥沙、石块甚至巨大的砾石,破坏力极强。①②③④都可使滑坡、泥石流灾害加重。
答案:6.B 7.B 8.C
二、非选择题
9.下图为“我国1951~1980年暴雨洪涝灾害分布图”,阅读下图,根据所学的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描述我国暴雨洪涝灾害的地区分布特点。
(2)相同强度的洪涝灾害,A地往往比B地损失更大,分析主要原因。
(3)C地除暴雨洪涝外,还多发生什么洪水?多发生在什么季节?
答案:(1)东部季风区多,西部非季风区少;沿海地区多,内陆地区少;平原地区多,高原山地少。
(2)A地与B地相比较,位于地势更低平的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口密集,城市集中。
(3)冰凌洪水。冬末春初、秋末冬初。
课件75张PPT。第一节 自然灾害的成因强基础 自主诊断析疑难 合作探究提能力 分层集训刷习题 巩固提升
[基础素养]
一、自然灾害及其常见类型
1.概念:是指因 或者快速变化,造成 、 、社会失稳、资源环境破坏的现象或事件。
2.灾损的影响因子:自然灾害损失的大小不仅与自然异变的 、 有关,而且与自然异变发生地的 、 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3.按损失程度排序:依次是 、 、干旱、风暴潮、火山爆发、
、风雹和 。自然异常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强度速度人口密度产业布局地震洪涝滑坡泥石流 [判断] 1.有时人类活动也会触发或者诱发自然灾害。(  )
2.一般来说,受灾区人口密度越大、社会发展水平越低,伤亡人数越多。(  )
3.一般来说,受灾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经济损失则越小。(  )
4.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常年干旱少雨,因此旱灾最严重。(  )
答案:1.√ 2.√ 3.× 4.×地面震动 构造 破裂 震源 震中 震源深度 等震 破坏程度 震级 震中距 房屋结构 环太平洋 大洋中脊 两大 四大 素养盘点 1.列举两条地震灾害的主要危害。(综合思维)
提示:建筑物倒塌、道路损坏、资源环境破坏等,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
2.我国地震多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提示: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之间,内部断层众多。 [判断] 1.地震是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传递能量。(  )
2.世界上发生的地震大部分属于构造地震。(  )
3.震级越大,震源越浅,离震中越近,人口越密集,地震灾害一定很严重。(  )
4.大洋中脊地震带位于板块的挤压边界上。(  )
5.华北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唐地震带是我国四大地震带之一。(  )
答案:1.× 2.√ 3.× 4.× 5.√2.洪涝超过溢流堤坝溃决水流下泻洪灾集聚涝灾淹没暴雨快速融化围湖造田风暴潮地势高低[特别提醒] 洪水与洪灾不是一回事。洪水形成后,如果对人类造成损失,才会成为洪灾。素养盘点 3.我国洪涝灾害严重的原因是什么?(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提示:自然原因:我国降水集中程度高,季风气候不稳定,降水的年际变化大。
人为原因:破坏植被、围湖造田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造成河道、湖泊淤积。3.滑坡、泥石流重力向下滑动混合物重力快速运动突发性摧毁桥梁埋没农田山坡形态软弱面沟谷坡度突发性[判断] 1.较陡的坡面是滑坡发生的必要条件。(  )
2.充足的水是滑坡发生的主要动力条件。(  )
3.我国西北地区松散物质多,是泥石流多发区。(  )
4.河流侵蚀、降水等对岩土软弱面有润滑作用。(  )
5.破坏植被、乱开乱挖都可能触发或者加剧滑坡、泥石流灾害。(  )
6.东南沿海地区是我国台风、暴雨、干旱灾害的多发区。(  )
答案:1.× 2.× 3.× 4.× 5.√ 6.√ [自主诊断]
1.下列现象属于地质灾害的是(  )
A.冻融 B.台风
C.干旱 D.暴雨
答案:A2.下列属于气象灾害的是(  )
A.海啸 B.风暴潮
C.干旱 D.泥石流
解析:干旱属于气象灾害,海啸、风暴潮属于水文灾害,泥石流属于地质灾害。
答案:C3.地震震级大小取决于(  )
A.震源深浅 B.释放能量多少
C.破坏程度大小 D.震中距远近
答案:B4.图中正确反映地震烈度、震级与震中距关系的是(  )答案:D读华北海河某支流流域图,完成5~6题。5.下列不属于该河中下游地区多洪涝灾害的原因是(  )
A.降水集中 B.地势低平
C.水库较多 D.支流众多
6.若图示区域雨季正常时间出现,则下列有关该区域洪涝灾害危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淹没村庄,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B.淹没耕地,造成冬小麦减产或失收
C.冲毁公路、铁路,导致交通中断
D.冲毁供水、供电设施,导致停水停电解析:第5题,该河中下游地区多洪涝灾害的原因是地势低平,排水不畅;降水集中于夏季;支流众多,上游来水量大。水库较多不容易发生洪涝灾害,故C项符合题目要求。第6题,图示区域的雨季正常出现时间为7、8月份,此时该区域种植的冬小麦早已收割,故不会造成冬小麦减产或失收。
答案:5.C 6.B7.泥石流和滑坡发生的不同条件是(  )
A.地势起伏大 B.具有丰富的松散物质
C.植被覆盖较差 D.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
解析:泥石流的形成必须有巨大水流的参与,而滑坡不需要。
答案:D8.下面为“醉林示意图”,导致醉林现象发生的原因是(  )
A.崩塌 B.滑坡
C.水土流失 D.地震
解析:由图中坡体整体滑动的特征,可以确定为滑坡现象,故选B。
答案:B探究点一 地震
[主题聚焦]
   2016年2月6日凌晨3时57分,台湾高雄发生里氏6.7级地震。震中位于高雄市美浓区(北纬22.93度,东经120.54度),震源深度16.7 km。通过合作探究,得出有关问题的结论。
探究1:试分析这次地震的类型。
提示:按震源深度属浅源地震;按成因机制属构造地震。
探究2: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吗?为什么?
提示:是。由于一次地震释放多少能量是一定的,所以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探究3:现实中的等震线是不是同心圆?为什么?
提示:不是。等震线是把地面上破坏程度相近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同一次地震,震中距相同的各点其受地震波冲击破坏程度并不相同。
探究4:影响地震烈度的因素有哪些?
提示: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地面组成、房屋结构等。 [核心归纳]
 地震的发生机制分析
大部分地震的发生与地质构造有关。各种地震中构造地震影响最大,世界上发生的地震大部分属于构造地震。根据板块构造学说,板块边界是地球上最主要的地震分布带。全球地震大多分布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和大洋中脊地震带,这三个地震带都位于板块交界处。另外,板块内部大大小小的断层活动带也是地震的主要发生地带。用图表示地震的形成与分布如下:方法技巧 图示法理解影响烈度的因素与烈度之间的关系[对点刷题]
1.地震造成的破坏程度用地震烈度表示。如果只考虑震级大小、震源深浅和震中距远近对地震烈度的影响,下面3幅示意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地震烈度由大到小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乙甲丙丁 B.丁乙丙甲
C.丁丙甲乙 D.乙甲丁丙解析:依据题干信息,震级越大,地震烈度越大;震源越浅,地震烈度越大;震中距越近,地震烈度越大。综合以上,地震烈度由大到小排序:丁乙丙甲。
答案:B2011年3月11日,日本近海发生9.0级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随后福岛核电站发生爆炸及核泄漏。读图,完成2~3题。2.上图为日本及其附近海域震源深度分布示意图。该地区震源深度的分布特点是(  )
A.由北向南深度增大 B.由南向北深度增大
C.由西向东深度增大 D.由东向西深度增大
3.此次地震海啸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原因有(  )
①震级高 ②震源较深 ③建筑物抗灾性差 ④灾情突发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①②③④解析:第2题,根据图中不同震源深度图例的位置,可知日本及其附近海域震源深度分布特点是由东向西深度增大。第3题,影响地震破坏程度的因素有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建筑物的坚固程度、地质构造等,日本此次地震伤亡大的原因有震级高、灾情突发等。
答案:2.D 3.C4.下图中a为地下岩层断裂震动处,b为与a相对应的地面上的点,c、d、e、f为地面各点。读图,回答问题。(1)图中a表示____________,b表示____________,bf表示________。
(2)当ab距离增大时,地表各点所受影响和破坏将________。
(3)b、c、d、e、f各点受地震的影响和破坏从大到小排列应是________。
(4)图中地面上的三条虚线表示等震线,关于等震线的正确叙述有(  )
A.等震线是震级相同点的集合
B.等震线是地面所受影响和破坏程度相似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
C.同一等震线上各点的震中距相同
D.同一等震线上各点的震级不同
(5)地震易发区是______________。世界三大地震带分别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解析:把地面破坏程度相似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称为等震线。地面上任何一点到震中的直线距离称为震中距。地面正对着震源的一点称为震中,地球内部岩层破裂引起地面震动的地方称为震源。受地震的影响和破坏一般是离震中越近越严重。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是地震易发区。世界上三大地震带分别是: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和大洋中脊地震带。
答案:(1)震源 震中 震中距 (2)减小 (3)bdecf (4)B (5)板块与板块交界处 环太平洋地震带 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大洋中脊地震带探究点二 洪涝
[主题聚焦]
   新华社北京2017年8月23日电 连日来,印度、尼泊尔、孟加拉国等南亚国家遭遇特大洪水,已造成800多人死亡,超过2 400万人受灾。随着季风降雨持续,灾情将继续恶化。下图为孟加拉国地理位置及气候资料图。通过合作探究,得出有关问题的结论。
探究1:孟加拉国主要属于______地形。这种地形对水灾的形成起什么作用?
提示:平原 地形平坦,排水不畅,加剧了水灾。
探究2:孟加拉国属于________气候,降水集中于________季。当西南季风来得早、退得晚,且势力强大时,对孟加拉国有何影响?
提示:热带季风 夏 降水量大,持续时间长,加剧了水灾。探究3:流经孟加拉国的最大河流是________,孟加拉国位于这条河流的下游地区,对水灾形成有什么影响?
提示:恒河 恒河下游地区,河流水系密集,河流汇集,易发生水灾。
探究4:有人说,孟加拉国的水灾和飓风有一定关系。你能说出其中的原因吗?
提示:飓风会带来狂风、特大暴雨、风暴潮,带来大量的降水,加剧水灾的发生。
探究5:孟加拉国水灾严重的自然因素主要有哪些?
提示:地形、气候、河流、飓风等。
探究6:为什么季风区、江河下游平原经常发生洪涝灾害?
提示:受季风气候的影响,季风区降水年内分配不均(集中在夏季),降水年际变化大,容易引起洪涝灾害。河流中下游地区,通常汇聚多条支流,水量较大,而且在地势低平处流速缓慢,因此多曲流、易淤塞,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核心归纳]
 洪水和雨涝的区别与联系方法技巧 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思路分析
(1)自然原因: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即水系特征(水系形状、流域面积等)、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地形(地势低洼)。
(2)人为原因:主要从植被破坏、围湖造田方面考虑。
以长江流域为例:[对点刷题]
5.下列形成洪灾的因素之间,其关联不正确的是(  )
A.泥石流—河道堵塞—洪水
B.气温回升—冰雪融化—洪水
C.冰凌下泄—堵塞河道—洪水
D.土壤含水率低、植被覆盖好—流域汇水速度快—洪水
解析:土壤含水率越高,地面坡度越大,植被覆盖率越低,流域汇水速度越快。
答案:D6.下列关于图中自然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主要发生在以地下水补给为主的地区
B.集中在中高纬度地区
C.发生在地形陡峻地区
D.河流两岸、中下游地区较多
解析:洪涝集中分布在以雨水补给为主的中低纬度地区,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从地形因素看,江河的两岸,尤其是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严重。
答案:D7.阅读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央广网北京2017年7月2日消息:据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报道,我国南方多地暴雨天气今天仍在持续,湖南、江西、安徽、广西等地降雨量打破历史同期极值,我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水位超警戒;湘江干流、长江九江段、安庆段等均超出警戒水位,长江2017年第一号洪水正在长江中游形成,防汛形势严峻。材料二 我国部分地区雨涝分布图。(1)洪涝灾害主要是由哪些因素造成的?
(2)我国多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结合上图提供的信息,分析我国雨涝区的时空分布规律。
(4)简述雨涝期对农作物的不利影响。答案:(1)暴雨、冰雪快速融化、河道堰塞、海啸、风暴潮等都可能导致洪水,涝灾的形成还与地势高低有关。
(2)自然原因:季风气候的不稳定性是造成我国多洪涝灾害的根本原因。夏季风活动异常,雨带停留时间偏长,形成持续暴雨,引发洪涝灾害;台风活动产生的暴雨也是东南沿海形成洪涝灾害的原因。
人为原因:毁林开荒,围湖造田等。
(3)时间分布:我国雨涝灾害主要发生在夏季(或夏秋季);
空间分布: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季风区,集中在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
(4)雨涝期光照、热量减少,农作物生长缓慢;土壤过湿或积水涝渍使旱田作物生长受阻甚至死亡。 探究点三 滑坡、泥石流
[主题聚焦]
   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里氏7.0级地震,震区有多处山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险情。通过合作探究,得出有关问题的结论。
探究1:什么样的地区易发生滑坡?
提示:滑坡一般发生在岩体比较破碎、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较差的地区。山地丘陵和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都是滑坡多发区。
探究2:探讨说明泥石流发生的条件。
提示:大量松散的堆积物;较大的沟谷坡度;由暴雨、快速融水或者堤坝溃决等导致的突发性巨大水流。探究3:简要分析雅安市芦山县发生滑坡、泥石流的直接原因。
提示:地震使山体产生松动,在降水的作用下造成芦山县发生滑坡、泥石流。
探究4:可能产生此类地质灾害的其他因素有哪些。
提示:其他如地形、地质条件、植被发育程度、人类活动强度都是产生滑坡、泥石流的诱因。 [核心归纳]
1.滑坡和泥石流的异同2.滑坡的形成机制3.泥石流的形成机制方法技巧 分析某区域地质灾害多发的一般思路(以我国西南地区为例) [对点刷题]
读下图,回答8~9题。8.图中所示的地质灾害是(  )
A.地震 B.山崩 C.滑坡 D.泥石流
9.影响该灾害强度的因素是(  )
A.①处的物质组成 B.②处的光滑程度
C.①处的体积和质量 D.②处水流的大小
解析:第8题,图中有明显的滑坡体和滑坡阶梯地形,由此可判断图示地质灾害为滑坡。第9题,促使岩体滑动的力量主要是重力,因此滑坡体的位置越高,体积越大,移动速度越快,活动强度就越高。
答案:8.C 9.C10.读“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分布图”,回答问题。(1)我国滑坡和泥石流多发区位于________(填代号),分析原因。
(2)②处泥石流多发生在________季,原因是什么?
(3)③处滑坡和泥石流较少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1)① 位于我国第一、二级阶梯交界处,地势陡峻;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植被破坏较为严重。
(2)夏 夏季气温高,大量积雪和高山冰川融化形成洪水,产生泥石流。
(3)③处位于我国塔里木盆地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缺少降水,地表以沙漠为主,因此滑坡和泥石流较少发生。 2011年1月1日,3天内云南盈江县共发生小地震92次。据不完全统计,地震受灾3.72万户,受灾人口14.8万人,紧急避险群众8.59万人,其中需要紧急转移安置群众5.4万人;房屋受损7 836户、23 682间,其中房屋倒塌37间;严重受损1 700户、5 378间;轻度受损6 136户、18 267间。据此完成1~2题。1.造成此次地震的主要原因是(  )
A.此地多火山而引起地震
B.平原地区,地壳较薄
C.印度洋板块向北挤压而形成构造地震
D.地壳运动引起的断裂活动
2.地震造成当地农村大量人员受伤,与之无关的原因是(  )
A.某些建筑抗震能力差
B.正值当地河流洪水期,引发洪水灾害
C.当地人口密度较大
D.当地居民防震知识缺乏解析:第1题,云南盈江县正好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即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印度洋板块向北挤压,形成地震。第2题,地震造成农村人员的伤员较多,与当地建筑物的抗震能力较低及当地人们的抗震、防震意识较差及密集的人口有关,地震与洪水没有直接关系,1月份也不是河流洪水期。
答案:1.C 2.B读“我国洪水发生频率分布图”,完成3~4题。3.水灾多发区主要分布在(  )
A.平原地区 B.河流中下游地区
C.湿润地区 D.外流区
4.关于水灾多发区及其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西北地区——植被破坏严重
B.东北地区——大量开垦湿地
C.黄土高原——连年气候异常
D.长江中下游地区——城市规模扩大解析:第3题,由图中可看出,我国水灾多发于外流区。第4题,东北地区的水灾主要是人类大规模开发沼泽湿地造成的。
答案:3.D 4.B 2016年6月19日凌晨3时至20日8时,湖北黄冈地区发生百年不遇特大暴雨,并引发山体滑坡,导致多处道路损毁。据此完成5~6题。
5.关于该滑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滑坡是由山洪水流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B.该滑坡的发生具有突发性,不可能有任何先兆
C.该滑坡的形成原因是岩体或土体结构松软、比较破碎、地势起伏较大
D.该滑坡的形成完全是人为因素造成的6.不考虑岩体影响,在下图中的①②③④四处修建公路,不容易出现滑坡现象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第5题,A项表述的是泥石流概念;B项中说滑坡的发生没有先兆不正确,因为典型滑坡的形成要经过蠕动变形、急剧滑动、渐趋稳定三个阶段;D项中提到滑坡的形成,自然因素往往起决定性的作用。第6题,滑坡的形成有三个基本控制性因素:图中①③不存在软弱面(岩层之间交界面)。②④有软弱面且软弱面与山坡体倾向一致,故容易发生滑坡。
答案:C 6.B7.读“世界泥石流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地区并不是世界著名的多暴雨区,却是泥石流多发地,试分析其原因。
(2)描述欧洲泥石流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原因。解析:第(1)题,A地位于纬度位置较高的东西伯利亚地区,地势起伏较大,且夏季气温高时易有大量冰雪融水汇集。第(2)题,由图可知,欧洲泥石流主要分布在南部的山区和乌拉尔山区,原因要从其形成条件来分析。
答案:(1)A地区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气候寒冷,冻融风化作用强,易产生较多的松散物质;冬季多冰雪,夏季冰雪融化易产生较大的水流。
(2)主要分布在南欧地区(或阿尔卑斯山区)及乌拉尔山区。原因:山地坡度陡;山区风化作用强,产生的碎屑物质多。刷习题 巩固提升
一、选择题
1.在减灾防灾的各种措施中,最值得注意的是(  )
①预防为主 ②灾难救助为主 ③协调人地关系 ④安置和重建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在减灾防灾的各种措施中,最值得注意的是灾前采取的预防措施。本题四种措施中,①③属于灾前措施,②④属于灾后措施。故选C。
答案:C
2.地震发生时,下列避震行动较为合理的是(  )
A.在室外时,可以躲在过街桥、立交桥下
B.在家里时,应立即从窗户或门跑出,到开阔地带
C.在室内时,应就近躲在床下或桌子下,并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
D.在室内时,应站在面积最大的房间的中间以避免受到伤害
答案:C
读某年6~9月长江某水文站观测到的水位、流量变化趋势示意图,回答3~4题。
3.据图可知,该年6~9月洪水灾害产生的原因是(  )
A.降水总量多,流量大 B.降水强度大,流量大
C.河床淤积,容水量减少 D.植被增加,阻碍水流
4.从图上信息看,下列治理长江水患最根本的措施是(  )
A.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B.大力兴建水利工程
C.中游河段裁弯取直 D.增加湖泊的蓄洪能力
解析:第3题,从示意图可知,某年6~9月份出现洪水灾害是因其水位接近或部分超出历史最高水位,但其流量和历史最大流量相比,差距较大。据此可判定,水位高并非因流量大,应是河床淤积导致的小流量、大水位问题。第4题,图示反映出长江水患的原因是河床淤积抬高,治理此现象(河床淤积抬高)的直接措施是减少河流携带的过多泥沙,减少泥沙的根源是中上游的水土保持。
答案:3.C 4.A
5.下列应对洪水灾害的办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原地避水时,可将家中物品放在楼上并贮备一些食物和必要的生活用品
B.室内进水前,要及时拉断电源,以防引起触电事故
C.洪水冲刷了垃圾粪便等污染物和病原体,洪水过后可放心饮用地下水
D.洪水围困时,可用手电筒、鲜艳的衣服发出求救信号
解析:洪水袭来时,由于厕所粪便、垃圾等被水冲散,再加上动物尸体在高温下腐烂和其本身携带的病菌极易污染水源,引发流行病。因而要注意保护水源地,地下水抽取后要严格消毒,并一定要烧开。
答案:C
读图,完成6~8题。
6.图中所示的人工建筑工程,主要是用来(  )
A.实施小流域开发
B.蓄水—灌溉—防洪等
C.拦沙—泄水—防治泥石流
D.固坡—护山—防治山体滑坡
7.图示区域可能分布在我国的(  )
A.东北地区 B.西北地区
C.西南地区 D.东南沿海
8.建设格栅坝预防地质灾害,属于工程性防御中的(  )
A.改变地表环境
B.阻隔或控制灾害与人口、财产等的直接相遇
C.改变财物等的特征,提高抗灾性能
D.以上都不符合
解析:第6题,图示为格栅坝,主要用来防治泥石流。第7题,我国西南地区是泥石流灾害多发区。第8题,格栅坝可以使水流下泻,但能够阻隔泥石流中的大块物质冲击村庄、交通线等。
答案:6.C 7.C 8.B
二、非选择题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洪水、滑坡、泥石流和地震都是破坏性很强的自然灾害。在遇到这些灾害时,我们要掌握正确的自救和互救方法,才能在灾害中获得生的希望。
材料二 常见灾害的逃生和自救方法。
(1)材料二所示的灾害中,属于地质灾害的是________(填名称),属于气象灾害的是________(填名称)。
(2)材料二中六种遇到灾害时的自救方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原因分别是什么?
(3)下列关于洪水灾害的说法正确的是(多选)(  )
A.室内进水前,要及时切断电源
B.洪灾时中小学生应以抗灾为主,积极参加抢险活动
C.洪水围困时,可用手电筒、哨子、旗帜等发出求救信号
D.在旅游景区遭遇洪水时,要沿山谷中的旅游线路撤离
答案:(1)泥石流、山崩、地震 水灾 (2)①⑤ 顺着泥石流的方向跑会被掩埋,应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的高处跑;屋梁在地震中易倒塌 (3)AC
课件63张PPT。第二节 自然灾害的防避强基础 自主诊断析疑难 合作探究提能力 分层集训刷习题 巩固提升
[基础素养]
一、社会行动与个人行动
1.社会行动:如下图所示。
2.个人行动:“ ”“听”“ ”“察”“报”“ ”“ ”“抗”
“ ”“保”。学备避断救特别提醒 减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由灾前、灾中、灾后三个子系统构成,其中政府的规划与指挥是中心,将各个子系统、各个部门协调一致,共同完成减灾这一复杂任务。 [判断] 1.社会行动首先是建立高效的防灾救灾信息系统,提高灾害响应能力与预警。(  )
2.遇到突发灾害时,不管是成年人还是未成年人维护自身安全是第一位的。
(  )
3.个人应对自然灾害“十字要诀”中的“保”指“保证生命安全”。(  )
4.灾害监测有利于减少灾害及减轻损失。(  )
答案:1.× 2.× 3.× 4.√二、地震灾害的防避
1.社会层面:(1)加强地震 建设、 科技攻关、 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督查等。
(2)做好地震 制订及组织实施等。
(3)加强 教育,提高公民防震避震意识及能力等。
2.个人层面:(1)了解生活所在地的地震 、居住房屋的结构和

(2)在地震多发区准备必要的水、 及其他应急物品与器具。
(3)地震发生时迅速采取有效保护及 措施。
(4)地震后注意预防和避免 的影响。监测体系地震预报防震避灾应急方案防震避灾风险等级防震性能食物科学自救次生灾害素养盘点 1.在学校怎样避震?(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提示:(1)正在上课时,要在教师的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2)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避开建筑物及危险物。(3)不要回到教室去。(4)震后应有组织地撤离。 [判断] 1.目前,国内外对地震预报已处于成熟预报阶段。(  )
2.地震发生时,应尽快准备好必要的水、食物及其他应急物品。(  )
3.大的地震发生后应立即返回家中转移贵重物品以防余震时再遭破坏。
(  )
4.地震中已被掩埋时应大声呼救,方便附近的救援人员及时施救。(  )
答案:1.× 2.× 3.× 4.×兴建水库 退耕还湖 修筑堤坝 疏浚河道 分洪区 分洪道 洪水灾害 乱砍滥伐 水利建设 [特别提醒] “工程防御措施”和“非工程防御措施”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硬件”和“软件”的差别。
联系:二者在防灾减灾中的地位同等重要,只有相辅相成,才能起到最好的防灾效果。 2.个人行动
(1)洪水前的行动:预判自身所处地点是否处在洪水 以下,选定通向
的最佳路线;留意 ,沿 码放沙袋,关闭
,准备应急的 、 、手电以及便于发出求救信号的物品等。
(2)洪水中的行动:洪水包围时,报告自己的 ;户外突遇洪水,立刻向高处躲避;在室内转移到 或屋顶,充分利用门板、桌椅、大块 等材料逃生。
(3)洪水后的行动:做好 工作,不食用腐败的 , 煮沸后饮用,积极参加灾后 活动。警戒水位高地洪水预报门框和窗框燃气和电路食物饮用水方位和险情上层房间泡沫塑料卫生防疫食物饮用水生产与重建特别提醒 灾后恢复工作是一项漫长而艰巨的任务,灾后恢复工作抓紧而不急躁。素养盘点 2.地震和洪水中的救助重点有何不同?为什么?(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提示:地震中救助的重点在于自救,因为地震的发生是瞬间的,只有先救自己才能救别人;而洪水中救助的重点在于互救,因为洪水的发生具有可预报性和一定的滞后性,转移过程中的互救显得尤为重要。 [判断] 1.兴建水库、退耕还湖可以提高对洪水的调蓄能力。(  )
2.组织灾前水利建设属于防洪减灾的非工程措施。(  )
3.一旦被洪水包围,应及时沿门框和窗框码放沙袋,拒水于门外。(  )
4.灾后应及时做好各项卫生防疫工作。(  )
5.山区坡度陡,排水性好,没有洪灾的发生。(  )
答案:1.√ 2.√ 3.× 4.√ 5.×四、滑坡灾害的防避
1.社会层面
(1)对易发多发地区,开展滑坡 ,对潜在的重大滑坡进行 或采取工程整治措施。
(2)根据滑坡体 上 的扩展、滑坡体 处的
水量水位的异常变化和地面上隆变形等临滑迹象及时发出预警。风险性评估监测后缘山坡地裂缝前沿坡脚泉水(井水)2.个人层面
(1)尽量不要在 前长时间逗留。
(2)尽量不要破坏坡体的 ,发现坡体松动要尽快离开并报告。
(3)在软弱面建造 、 和防水覆盖层。
(4)对潜在的滑坡体采取 、修筑 、抗滑桩等。
(5)滑坡发生时:①在 上,保持冷静,向滑坡体的两侧逃离。
②无法逃离时,宜 ,或抱住 。
③可能影响的地带,判别滑坡运动的 ,并迅速离开。陡坡稳定性截水沟排水沟削坡减载挡土墙滑坡体原地不动大树方向 [判断] 1.典型滑坡的发展一般分为蠕动变形、急剧滑动、渐趋稳定三个阶段。
(  )
2.人们可以根据滑坡体前沿坡脚处地裂缝的快速扩展,及时发出预警。(  )
3.在软弱面建造截水沟、排水沟可以防止地表水渗入软弱面。(  )
答案:1.√ 2.× 3.√五、泥石流灾害的防避
1.特点:发生过程与 关系密切,具有很强的 。
2.社会层面
对于泥石流易发区,要开展泥石流风险性评估,必要时可对一些重点区域和沟谷进行监测,或者采取一些工程整治措施。暴雨突发性3.个人层面
(1)房屋、帐篷不要搭建在 上。
(2)不能将冲沟当 。
(3)保护和改善山区生态环境。
(4) 或者 时不要去泥石流多发的沟谷。
(5)发现上游形成泥石流后,及时向 发出预警信号。沟口和沟道垃圾排放场雨季暴雨下游素养盘点 3.在野外遇到泥石流,如何选择逃生的方向?在山区扎营,为防泥石流,哪些地点不适合选址?(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
提示: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山坡转移。谷地排洪的通道,以及河道弯曲、汇合处。 [自主诊断]
1.就水系特点而言,下列流域最容易发生洪涝灾害的是(  )
①松花江 ②海河 ③辽河 ④淮河 ⑤长江 ⑥雅鲁藏布江
A.①⑤ B.②④
C.②③ D.④⑥
解析:海河、淮河中下游支流众多,水系庞大,如果降水集中,易导致干支流同时来水,从而形成洪涝灾害。
答案:B2.三峡工程的首要目标是(  )
A.防洪 B.航运
C.发电 D.养殖
解析: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地区,但长期受到洪水的威胁。因此,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是防洪,兴建三峡工程的首要目标是防洪。
答案:A3.防止泥石流多发需要做下列哪项工作(  )
A.利用卫星探测 B.利用地震波勘探
C.对山体进行加固 D.植树造林
答案:D4.下列关于自救与互救的措施,叙述正确的是(  )
A.若突遇大暴雨,可就近躲避在公路桥梁涵洞中
B.若突遇滑坡灾害,可沿着滑坡面跑向山坡高处报警
C.洪灾后可在附近寻找一些洪水浸泡过的食物充饥
D.应急避难场所一般布设在城镇空旷地带
答案:D探究点一 地震灾害的防避
[主题聚焦]
素材一 为预防并尽可能降低地震危害,日本每年9月1日都进行一次综合性防震训练。同时,建筑项目都严格按照抗震要求进行抗震设防,提高抗震强度。通过合作探究,得出有关问题的结论。
探究1:日本每年9月1日都进行一次综合性防震训练,其目的是什么?
提示:树立防震意识,做好防震准备;掌握正确的逃生方法;学会震后的自救与互救方法。
探究2:材料中提到“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其作用是什么?
提示:改变受灾体(建筑物)的易损程度,降低灾情。素材二 下面几幅图为地震自救方法示意图。通过合作探究,得出有关问题的结论。
探究1:请写出下列各图中所反映的正确避震方法。
A的避震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的避震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的避震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的避震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的避震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的避震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A:在家里可躲在床、桌子下面或跨度较小的房间;B:在影剧院,可躲在排椅下;C:在教室里,可躲在书桌下或墙角处;D:在行驶的汽车内,抓牢扶手,以免摔倒或碰伤;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地震过后再下车;E:在百货商场里,选择结实的柜台或柱子边,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避开玻璃门窗、橱窗或柜台;F:要避开高大建筑物如烟囱、水塔,避开危险物如变压器、电线杆、广告牌等。探究2:根据各图中反映的正确避震方法,总结在室内或室外避震的共性。
提示:室内避震的共性是“伏而待定”,迅速躲避到一个相对牢固的桌椅下或三角空间处,蹲或趴下,护住头部。室外避震的共性是尽量到开阔的空地,降低重心,护好头部。 [核心归纳]
1.地震灾害的防避2.震后互救应遵循的原则
①先救近,后救远;②先易后难,先救轻伤员和青壮年、医务人员,以增加帮手,壮大救助队伍;③先救“生”,后救“人”;④听仔细(注意倾听被困人员的呼喊、呻吟、敲击声);⑤要仔细确定被困人的位置,不要盲目乱挖、乱刨,以防止意外伤亡。知识拓展 黄金12秒预警时间
地震发生时,纵波先到达地表,横波后到达地表。所以,人们首先感到的是上下颠簸,但这时地震造成的破坏并不大。然后,横波到达,房屋前后晃动并倒塌。人从感觉晃动到意识到地震发生往往需要3~5秒,所以,留给人躲避的时间只有7~9秒。 [对点刷题]
当地时间2010年3月2日,在智利强震发生整整三天后,救援人员在重灾区康塞普西翁市一座倒塌的大楼废墟中一次救出79名幸存者。据此完成下题。
1.关于震后互救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先救近,后救远 ②先救老人、小孩,后救其他人 ③先救“生”,后救“人” ④要注意保护支撑物,但抢救时可以不考虑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解析:灾后互救应先救近,后救远;先救医务人员、青壮年;先救“生”,后救“人”。
答案:C2.读下列图文材料,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北京时间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北纬30.3°,东经103.0°)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13公里。地震发生后的一周,地震灾区有三次雷雨或阵雨天气,对救灾不利。(1)根据震后一周的天气变化,分析抗震救灾中应加强防范哪些次生灾害?
(2)当地震发生时,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是什么?在教室、楼房内、公共场所应怎样正确避震?
答案:(1)地震造成土质岩石结构疏松,一旦遇有降雨天气,容易产生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需在抗震救灾同时加强防范地质灾害。
(2)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教室: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暂避;楼房内:选择开间小、坚固家具旁就地躲藏;公共场所:避开人流,不要乱挤、乱拥。探究点二 洪水灾害的防避
[主题聚焦]
   下图为长江某年份某河段的汛期水位、流量变化过程线图。通过合作探究,得出有关问题的结论。
探究1:试分析长江该河段小流量造成高水位的原因。
提示:中上游植被破坏严重,植被覆盖率降低,蓄水滞水能力下降;上游的水土流失造成中下游泥沙淤积,河床抬高;围湖造田和不合理的增加建筑用地,使水域变小、湖泊调蓄功能下降。探究2:为了减轻长江的洪涝灾情,你认为应该采取哪些工程措施?
提示:修建水库,退耕还湖,修筑堤坝,疏通河道,开辟分洪区与分洪道,裁弯取直。
探究3:在山区遇到山洪时,应如何自救?
提示:在山区,如果连降大雨,容易暴发山洪。遇到这种情况,不能惊慌失措,而应尽量逃向高处。避免渡河,以防止被山洪冲走。躲避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伤害。 [核心归纳]
1.洪水灾害的防御措施——以长江为例
需要从宣传、管理和工程建设等方面入手,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同时实施。上游退耕还林、封山育林,保持水土,减少水土流失;中游兴修水利,裁弯取直,退耕还湖,开辟分蓄洪区;下游加固堤坝,疏浚河道。提高人们的防洪意识和自救能力,实行防洪保险等。2.洪水中的自救与互救
洪水一般与连降暴雨相关,具有可预报性和一定的滞后性,可提前做好防洪准备,洪水发生过程中的自救与互救非常重要。具体图解如下:[对点刷题]
3.治理淮河流域洪涝灾害的根本措施是(  )
A.在受灾地区大力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
B.重灾区大规模移民,并不再布局大、中型企业
C.在中下游修建蓄洪水库
D.在下游疏浚并增加泄洪通道
解析:淮河治理措施是:上游修建水库,植树造林,控制洪水;中游利用洼地、湖泊修建蓄洪工程;下游开挖、扩大泄洪通道。
答案:D4.下列洪水应急方法错误的是(  )
A.爬上大树 B.爬到电线杆上
C.抓住木板等漂浮物 D.尽量跑到高坡上
解析:爬到电线杆上,可能导致触电。
答案:B5.下列洪水互救方式不正确的是(  )
A.向落水者抛救生圈 B.对溺水人员施行人工呼吸
C.划船、游泳去救人 D.等洪水回落后再去救人
答案:D探究点三 滑坡、泥石流灾害的防避
[主题聚焦]
   亚洲冷高压一般形成于9月份,并逐步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半年的天气,受其影响,2006年9月3日至5日,四川盆地经历一次暴雨过程。下图表示2006年9月3日20时地面气压场。通过合作探究,得出有关问题的结论。
探究1:该天气过程在四川盆地边缘可能引发哪些地质灾害?若野营遇此情况,应如何防范和自救?
提示:滑坡、泥石流。扎营时,避开谷底排洪通道,河道弯曲和汇合处,以及悬崖、陡坡附近;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的高处跑;如遇滚石,切忌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注意保护头部。
探究2:为减轻川滇山地泥石流的危害,列举应采取的防治措施。
提示:提高地表植被覆盖率;减少大型工程(如开矿、修路等)对山体的破坏;完善监测预警系统。 [核心归纳]
1.减轻滑坡灾害的主要措施
(1)工程措施:实施护坡工程,恢复地表植被。例如:加固岩体——通过岩体改造工程,加固稳定变形岩体或土体。
(2)非工程措施:技术措施如加强预报——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加强监测和预报;加强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系统。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加强管理;加强公众的减灾教育。
2.发生滑坡、泥石流时的自救
(1)山体滑坡时,不要沿滑坡体滑动方向跑,应向滑坡体滑动方向两侧跑。
(2)泥石流发生时,不要沿泥石流沟跑,应向沟岸两侧山坡跑,注意保护好头部。 [对点刷题]
2017年6月24日6时左右,四川省阿坝州茂县叠溪镇新磨村突发山体高位砾石堆垮塌性滑坡,造成河道堵塞2千米,1 000余人被掩埋。下图为新磨村附近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6~7题。6.诱发四川省茂县新磨村山体高位砾石堆垮塌性滑坡的自然因素可能是(  )
A.岩石破碎 B.连续性降雨
C.矿山开采 D.冻融作用
7.为有效防御滑坡等地质灾害,新磨村应(  )
A.移民搬迁 B.开垦梯田
C.植树造林 D.修建水库解析:第6题,茂县新磨村山体高位砾石堆垮塌性滑坡,是由于连续性降雨会导致山体高位砾石结构疏松,因而发生山体滑坡。该地区6月份没有冻融作用,也没有矿山开采,岩石破碎不是垮塌性滑坡的主要原因。第7题,由于地势起伏大,地表缺乏植被保护,岩石或土体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移动,发生滑坡。植树造林能够保护地表水土,可以有效防御滑坡灾害的发生。移民搬迁投资太大,不切实际,开垦梯田和修建水库会加剧地质灾害。
答案:6.B 7.C8.读下图,完成相关问题。
(1)上图中的A、B、C是泥石流自救中跑的方向,请判断其中哪种方向是对
的?哪种方向是错的?
(2)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怎么做?解析: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切勿惊慌,更不能盲目地顺着泥石流方向跑,泥石流前进的速度很快,顺着跑大多会出意外。泥石流一般发生在山谷中,且面积一般不会很宽,所以我们可以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的方向跑,尤其是向未发生泥石流的高处跑。
答案:(1)往A、B方向跑是对的,往C方向跑是错的。
(2)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的方向跑,切忌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 据媒体介绍,四川安县桑枣中学紧邻北川,在汶川大地震中也遭遇重创,但由于平时的多次演习,地震发生后,全校2 200多名学生、上百名老师,从不同的教学楼和不同的教室中全部冲到操场,以班级为单位站好,用时1分36秒,无一伤亡,创造了一大奇迹。据此完成1~2题。1.下列室内避震方法,正确的是(  )
①在家里,可躲在床、桌子下 ②在影剧院,应迅速离开剧院,到室外开阔空地 ③在教室里,可躲在书桌下或墙角处 ④选择室内空间大的房间躲避
A.③④ B.①②
C.②③ D.①③
2.有关室外避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行驶的汽车上,应迅速下车躲避
B.桥梁一般比较坚固,可以躲到桥底下
C.在百货商场,选择结实的柜台或柱子边躲避
D.高大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好,可以选择作躲避场所解析:第1题,地震来临时,不同地点应选择不同的避震方式:在家里、教室里,如果不能立刻出去,应选择牢固的遮挡物,“伏而待定”;在人数多的影剧院,不能盲目外出,以防踩踏,应躲在椅下;室内避震应选择物体结实,有支撑的,易于形成三角空间且开间小的地方。第2题,在室外行驶的汽车上时应等地震过后再下车,应避开高大的建筑物,不应躲在桥下。
答案:1.D 2.C位于南岭山地的某县90%以上土地不适宜耕种和聚落建设,主要集镇位于较大的山间谷地。集镇住宅多为三层,其二层和三层也开有外门,如下图所示。尽管水淹频率很高,但这些集镇住宅“淹而不没,灾而无难”。据此完成3~4题。3.这些集镇住宅二层和三层都开外门,主要是为了(  )
A.通风 B.避灾
C.采光 D.美观
4.这些集镇遭遇的洪水特点是(  )
①砾石多 ②退水快 ③历时长 ④流速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第3题,山间谷地被水淹的频率很高,因此在建筑物设计和建造时必须要考虑减轻洪水对人类生活及生命财产造成的不利影响。集镇住宅二层和三层都开外门是为了在洪水淹没下层时,方便居民进出和逃生。第4题,集镇地处山间谷地,地势起伏较小,因此洪水流速缓。集镇地处南岭山地,汇水面积较小,来水量较少,加之谷地较为宽阔,泄洪能力较强,因此洪水退水快。
答案:3.B 4.C5.在山区考察或旅游时,若发生大规模的泥石流,应选择的自救方式是(  )
A.向发生泥石流的沟谷上游快跑
B.向发生泥石流的沟谷下游快跑
C.待在原地立即大声呼救
D.向垂直于沟谷两侧的山坡快跑
解析:在山区考察或旅游时,若发生大规模的泥石流,应当选择的自救方式是向垂直于沟谷两侧的山坡快跑,D对。向发生泥石流的沟谷上游快跑,会加快相遇,A错。向发生泥石流的沟谷下游快跑,会很快被泥石流追上,B错。待在原地大声呼救,会很快被泥石流吞没,C错。
答案:D刷习题 巩固提升
一、选择题
下图是某地山体滑坡后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的影像。读图,回答1~3题。
1.要准确勘探水灾淹没的情况,快捷而准确地监测河流水位宜采用(  )
A.人工拍摄 B.遥感技术
C.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D.多媒体技术
答案:B
2.同是遥感图像,飞机图像清晰度高,主要因为(  )
A.飞机上的传感器更为先进
B.飞机的高度远小于卫星,受云量阻隔小
C.飞机上的图像比例大
D.飞机上的相片质量优越
答案:B
3.图中堰塞体垮塌后可能会淹没下游沿岸居民点,可快速确定需要转移的人口区域的技术是(  )
A.遥感技术 B.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D.数字地球
答案:B
美国夏威夷岛上的基拉韦厄火山(见下图)自2018年5月3日开始持续喷发了数月,产生了大量火山灰。据此完成4~6题。
4.能够精确测量基拉韦厄火山区地壳移动距离的是(  )
A.遥感技术 B.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
5.可以监测火山灰覆盖区域的是(  )
A.遥感技术 B.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
6.如果利用卫星对火山灰进行监测,通过分析多幅火山灰图片,可以获得(  )
①火山灰喷出的起始位置 ②火山灰漂浮的速度 ③火山灰影响的范围 ④火山灰漂浮的方向 ⑤此时段当时的风向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解析:第4题,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可精确测量经纬度和高程,可精确测量地壳移动距离。第5题,遥感技术可通过电磁波信息监测大范围地理事物分布,从而获得火山灰覆盖的地区范围。第6题,从火山喷发的卫星影像上可以分析火山灰的状况,监测火山灰的起始位置、移动方向、速度、影响范围、此时段当地的风向等。
答案:4.B 5.A 6.D
台风“洛坦”于2016年12月袭击菲律宾东部,造成大批房屋道路受损,大量农田和农业基础设施破坏严重,许多电力系统受损,受害人口达95万。读图,回答7~8题。
7.获得此图像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遥感 B.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
8.菲律宾政府对此次灾害的受灾面积和损失进行统计并合理安排灾后重建工作,需借助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遥感 B.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
解析:第7题,本题提供的图片为卫星遥感图像。第8题,地理信息系统具有信息管理、查询和分析功能,可以进行灾情统计与评估,为灾后重建提供决策支持。
答案:7.A 8.C
二、非选择题
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5年第13号台风“苏迪罗”(强台风级)11时位于距离台湾省花莲市东偏南方向920公里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最大风力45米/秒(约162公里/时),将于8日下午到晚上在福建沿海登陆。
(1)该图像利用的技术主要是(  )
A.RS,GPS B.GPS,GIS
C.GPS,雷达技术 D.RS,GIS
(2)由图像可知地理信息技术在台风监测中的优越性有(  )
①展现台风形成过程 ②发现台风中心 ③预测台风移动方向和速度 ④估计台风的强度
A.①②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3)举例说明地理信息技术在台风防治和人员救助方面可发挥哪些作用。
解析:第(1)题,该图像的信息来源于RS技术,图像经过GIS系统处理。第(2)题,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可以展现台风形成过程,发现台风中心位置,估计台风移动路径、方向、速度和强度。第(3)题,从RS、GIS、GPS技术在台风防治和人员救助方面的作用进行举例分析即可。
答案:(1)D (2)B (3)运用RS技术及时监测各地道路通行状况;运用GIS技术及时向公众发布各地天气、交通信息,或进行交通状况的趋势分析,帮助政府部门作出决策;运用GPS技术对在台风中受困的车辆、人员进行准确定位,及时施救。
课件50张PPT。单元活动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强基础 自主诊断析疑难 合作探究提能力 分层集训刷习题 巩固提升
[基础素养]
一、遥感及其应用
1.概念:利用装在航空器或航天器的光学仪器或电子仪器,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感知的地理信息技术。简言之,遥感包括信息的 、传输、 、
、分析和 。
2.特点:探测范围 、获取资料 、受地面条件限制 、获取信息量
等。
3.应用:资源评估、环境监测、 。获取接收处理应用大快少大灾害预警素养盘点 1.遥感卫星将主要用于科学试验、国土资源普查、农作物估产及防灾减灾等领域。与传统方式相比,利用卫星获取资料有哪些优势?(综合思维)
提示:精度高、质量高、效率高,且节省人力、财力。 [判断] 1.在卫星图像上,人工建筑多呈灰色,棱角明显,形状规则。(  )
2.在卫星影像上,水域为蓝色,植被呈绿色。(  )
3.在遥感图像上,河流与道路都比较顺直,宽度多变。(  )
4.同一地区,不同季节的影像颜色和特征相对稳定。(  )
答案:1.√ 2.× 3.× 4.×二、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1.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1)组成:由卫星群组成,保证在任意时刻能同时观测到 颗卫星。
(2)功能:获取观测点的 和高程,实现 、 、 等。
(3)优点: 、高效率和低成本。
(4)应用:大地测量、地面监测、 等。
2.地理信息系统
(1)概念:是对地理分布数据进行 、储存、 、运算、 、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2)应用:经济、社会、环境和生态的 、 和管理等。四经纬度导航定位授时高精度交通导航采集管理分析规划决策素养盘点 2.2005年,珠穆朗玛峰高度的精确测量利用了哪种技术?(地理实践力)
提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3.天气预报节目中提供的卫星云图,主要应用了哪些信息技术?(地理实践力)
提示: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 [判断] 1.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保证在任意时刻能同时观测到四颗卫星。(  )
2.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受天气影响较大。(  )
3.地理信息系统可以用来处理任何数据。(  )
答案:1.√ 2.× 3.×三、利用地理信息技术监测滑坡
1.监测地点:三峡库区的湖北省秭归县。
2.监测方法:在 和建筑物上设置多个卫星定位 进行数据采集,采集的数据实时传输至 分析系统,一但变量超过预警 ,系统将实时预警。
3.意义:为研究滑坡 、变形机制和 等提供数据,通过监测预警的 为及时处置 提供技术保障。滑坡体监测桩位移阈值变形特征危害程度实时性滑坡险情 [特别提醒] 遥感侧重于灾害信息数据的获取,卫星定位系统侧重于精确的定位,地理信息系统侧重于对灾害信息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从而为防灾减灾措施的制定提供准确科学的依据。 [自主诊断]
2017年8月8日21时19分46秒在四川省北部的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20公里。据此回答1~2题。
1.人们在第一时间迅速掌握地震灾区建筑破坏情况,所利用的地理技术主要是(  )
A.地理信息系统 B.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C.遥感技术 D.“数字地球”2.在对震区被困灾民开展营救行动的过程中,政府部门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
①GIS ②GPS ③RS ④Google earth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解析:第1题,人们在第一时间迅速掌握整个地震灾区建筑破坏情况,所利用的技术手段主要是遥感技术,主要功能是拍摄遥感图像,获取信息。C对。第2题,在开展营救行动的过程中,政府部门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3S技术,即利用RS获取信息,利用GIS进行信息分析处理,选择救援线路,利用GPS进行精确定位、导航,①②③对,D对。
答案:1.C 2.D 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在震后救灾中,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发挥了重要作用。BDS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定位与短文通信系统。据此回答3~4题。
3.BDS在抗震救灾中发挥的主要作用有(  )
①提供灾区的影像 ②统计灾区的经济损失 ③确定救灾人员的位置 ④提供短文联络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4.芦山地震与2008年汶川8.0级地震震中位置同处龙门山断裂带,但芦山地震造成的损失较小,主要原因有(  )
①震级较低 ②提前预报 ③防震意识强 ④救援及时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解析:第3题,材料中说明了BDS的功能是定位和短文通信,由此可以确定③④的描述是正确的。提供灾区影像的技术是RS,统计灾区经济损失的技术是GIS。第4题,一般来说,震级越大,造成的损失越大,汶川地震是8.0级,芦山地震是7.0级,芦山地震的震级小于汶川地震,①是正确的。材料中显示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救灾中发挥的作用,由此信息推断“救援及时”也是造成损失小的原因,④是正确的。由于2008年处于同一地震带上的汶川发生过地震,人们的防灾意识有所增强,③是正确的。
答案:3.D 4.B探究点一 遥感及其应用
[主题聚焦]
   我国是个旱涝灾害多发的国家,一旦发生洪涝灾害,国家就可以利用飞机和卫星对该地区进行遥感监控,获得大量的遥感影像图,通过计算机处理后制成淹没地区分布图,图中淹没地区的分布及各部分的范围一目了然。而且,在计算机中可对淹没面积按各种要求进行快速、准确的统计。通过合作探究,得出有关问题的结论。
探究:简述遥感技术在洪水灾害预报上的意义。
提示:遥感技术视野广阔,不受天气、地理条件的限制,能迅速获得地物信息,为及早部署防汛抗洪争取了时间,在洪水灾害预报上有重大意义。[核心归纳]
遥感技术与减灾知识拓展 传感器运载工具的飞行高度对遥感探测的范围、速度、周期、分辨率等影响很大,一般来说,运载工具飞得越高,探测的范围越大,获得资料的速度越快、周期越短,对地物的分辨率越低,否则相反。 [对点刷题]
1.监测火山灰的扩散面积和浓度变化所利用的技术手段主要是(  )
A.遥感技术 B.卫星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
解析:遥感技术是利用飞机、卫星等对地物进行观测,能快速及时地监测火山灰的扩散面积和浓度的变化。选A。
答案:A2.利用遥感技术对自然灾害进行监测,在遥感影像中能够获取的信息是(  )
A.人员伤亡数字 B.洪涝受灾面积
C.地震的形成过程 D.作物病害种类
答案:B3.热红外遥感影像亮度可反映地物表面温度,地物的表面温度越高,在影像中就越亮。晴天正午时刻,下列地物在同一幅热红外遥感影像中最亮的是(  )
A.公路 B.菜园
C.鱼塘 D.果园
解析:题干中说明了热红外遥感影像亮度与地物表面温度的关系:温度高→亮度大。因此晴天正午时刻,选项所列温度最高的地物最亮。公路的热容量最小,升温最快。
答案:A探究点二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及其应用
[主题聚焦]
   近期,针对车主对于高架桥定位、导航的痛点,百度地图率先推出了高架导航功能,覆盖全国几乎所有采用高架桥道路设计的城市,可以更精确地判断行驶的位置位于高架桥上还是高架桥下,为用户提供更加准确的导航服务。通过合作探究,得出有关问题的结论。
探究1:百度地图属于对哪种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提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探究2:请指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提示:进行精确定位,帮助用户在遭遇自然灾害或面临灾害风险时,发出求救信号,及时报告位置和受灾情况,有效缩短救援搜寻时间。 [核心归纳]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与减灾[对点刷题]
读“‘北斗’定位系统示意图”,完成4~5题。4.下列不属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组成部分的是(  )
①信号接收机 ②北斗卫星 ③传感器 ④车载移动电话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5.该系统适用的领域有(  )
①铁路运输 ②渔业生产 ③勘探 ④森林防火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解析:第4题,信号接收机属于用户系统,北斗卫星属于空间星座,这都属于北斗导航卫星系统的组成部分。第5题,该系统已在测绘、电信、水利、公路交通、铁路运输、渔业生产、勘探、森林防火和国家安全等诸多领域逐步发挥重要作用。
答案:4.D 5.D6.对超高层建筑的沉降进行实时动态监测,一般采用(  )
A.GIS B.RS
C.GPS D.VR
解析: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利用卫星群来获取地面经纬度坐标及其高程坐标并用于定位和导航的系统,要监测地面沉降需要获得高程信息,可应用GPS技术获得。
答案:C探究点三 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
[主题聚焦] 通过合作探究,得出有关问题的结论。
探究:地理信息系统在自然灾害监测评估中有何作用?
提示: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对自然灾害进行预报预警、动态监测、灾害发生成因与规律分析、灾害损失调查、灾情评估以及为制定减灾预案和指导灾后重建工作提供依据。 [核心归纳]
 地理信息系统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对点刷题]
2016年第22号台风“海马”于10月21日在珠三角附近沿海登陆,正面袭击并严重影响深圳。最大风力达14级,出现大暴雨,局部地区有特大暴雨,在一些山区可能会诱发滑坡、泥石流灾害,当地政府要求民众撤离到安全地区。据此完成7~8题。
7.如果让你利用GIS制定撤离预案,你需要输入的基础数据包括(  )
①地质 ②地貌 ③地形 ④交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8.制定撤离预案属于GIS的________功能(  )
A.存储 B.管理
C.分析 D.模拟
解析:第7题,根据内容的不同,GIS数据可分为基础数据和专题数据。地质、地貌、地形属于基础数据,交通数据属于GIS中的专题数据。第8题,制定撤离预案利用的是GIS根据输入信息模拟结果的功能。
答案:7.A 8.D9.如果将“GIS”用来监测森林火灾,可以(  )
A.用来分析、判断引起火灾的原因
B.能知道火势发生时间和结束时间及成因
C.用来分析火势蔓延方向,制定灭火方案
D.预测森林火灾造成的后果
答案:C探究点四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主题聚焦]
   2011年元旦期间,受北方冷空气扩散南下影响,贵州、湖南、广西等地冻雨天气仍在持续,当地道路结冰,交通出行受到严重影响。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现代地理信息技术在贵州、湖南、广西等地冻雨天气抢险救灾中的应用”产生了浓厚兴趣。通过合作探究,得出有关问题的结论。
探究:请你就这一课题帮助他们设计合理的方案。
提示:利用GPS对灾害发生地定位或在救灾中导航;用RS获取灾区的数据信息,了解灾情分布及变化;用GIS为抢险救灾建立决策指挥系统,制定抢险救灾方案。 [核心归纳]
 “3S”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对点刷题]
某地发生森林火灾,通过对该地卫星影像的分析,绘制成“森林大火燃烧示意图”,t1~t4表示火灾的四个阶段。读图,回答下题。10.完成上图的绘制需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RS和GIS B.RS和GPS
C.GIS和GPS D.数字地球
解析:通过卫星影像获取火灾情况,要运用RS;绘制示意图要运用GIS。
答案:A11.近几年“滴滴打车”等在我国城市地区发展迅猛,打车软件将“互联网”和“交通”融合,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打车软件主要利用了地理信息技术中的(  )
A.GIS 和 RS B.RS 和 GPS
C.GIS 和 GPS D.数字地球和 RS
解析:GPS为导航,GIS可以进行数据资料分析。能给外出者直接提供路线指导的是GPS和GIS。GPS可以进行定位,GIS可以通过分析提供最佳路线。RS是遥感,可以监控动态变化。跟打车路线规划无关。选C。
答案:C读“某日四川气象干旱监测图”,回答1~2题。1.要持续监测该地区的旱情,需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为(  )
A.GPS B.GIS
C.RS D.GPRS
2.该幅干旱监测图的绘制主要是依赖(  )
A.GPS B.GIS
C.RS D.GPRS解析:第1题,RS(遥感技术)可用于自然灾害的监测,能够持续监测旱情等灾害的发展。第2题,该图的绘制需要对多种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因而需要运用GIS。
答案:1.C 2.B读“我国地壳运动观测网图”,回答3~4题。3.对地壳运动进行精确观测采用的主要技术是(  )
A.遥感技术 B.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虚拟现实技术
4.根据观测站的分布特点判断,建立地壳运动观测网最主要的目的是(  )
A.泥石流、滑坡的监测和预报
B.大地高程测量
C.地震监测和预报
D.电离层研究解析:图中对地壳运动进行精确观测的基准站、基本站与区域站在我国分布的范围较广,但又相对集中在我国地质不稳定的地区,显然是通过对地壳运动的精确观测,判断各站点之间的距离位移,进行地震监测和预报,而各站点之间的距离位移则需要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进行测量。
答案:3.B 4.C刷习题 巩固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