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春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检测作业
一、选择题
1.如下图中的历史人物是日本佛教南山律宗的开山祖师,著名医学家,被日本人民誉为“文化之父”和“律宗之祖”。下列关于他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他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顺利东渡日本 ②他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③他是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 ④他只潜心研究佛经而不过问其他领域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一位同学在学习唐朝历史后,拟定了一幅对联(见下图),横批应为( )
A.海路通达 B.经济繁荣
C.民族和睦 D.文明互鉴
3.唐开成三年(838年),日本僧人圆仁来到今南通如东的国清寺。此后他走遍半个中国,研学佛法,受到朝廷及地方州县的热情接待。这说明了唐朝( )
A.重视中外文化交流 B.中外贸易往来频繁
C.实行开明民族政策 D.社会生活丰富多彩
4.唐朝的对外开放不仅影响到亚洲文明的发展,而且促进了西方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唐朝“开放”的表现包括( )
①鉴真东渡日本 ②玄奘西游天竺 ③日本“遗唐使”来华 ④郑和下西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认知和探究历史地图,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图反映的史实是( )
A.玄奘西行 B.鉴真东渡 C.文成公主入藏 D.王昭君出塞
6.它是玄奘西行旅途中的见闻回忆录,它是研究古印度和中亚地区历史、佛教的典籍,它是( )
A.《唐本草》 B.《大唐西域记》 C.《西游记》 D.《金刚经》
7.据下图,玄奘西行的目的地是( )
A.吐蕃 B.波斯 C.大食 D.天竺
8.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人是: ( )
A.文成公主 B.松赞干布 C.玄奘 D.鉴真
9.唐代中后期,“波斯锦”“胡锦”“番锦”通过丝调之路,不断输入中国,内地也生产“胡式锦”。这主要表明( )
A.唐朝采取开明民族政策
B.中外交流开启唐朝盛世
C.唐朝中后期手工业衰落
D.中外文化交流日益加强
10.唐代有男女同服之俗,男女同样参加骑马、打球、饮酒、舞蹈等活动。唐代的女服还曾流行由波斯(今伊朗)传入的胡服。材料直接反映出唐代( )
A.经济的繁荣 B.文学艺术的兴盛
C.政治的清明 D.社会风气的开放
二、判断题
11.唐朝商业十分繁荣,都城洛阳规模宏伟,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中心。( )
12.唐代高僧玄奘西游到天竺求取佛法,后来,高僧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佛法,传播唐朝文化。( )
三、综合题
13. 材料一、“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
材料二、“舍己为人传道义,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
材料三、“四大皆空修道义,六根清净解禅缘。万里崎岖不辞苦,求取真经为人间。”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日本在唐时曾和中国往来密切,你能说出当时日本派哪些人到中国来学习?
(2)日本深受唐文化的影响,请你试举两例说明。
(3)材料二说的是谁?他的主要事迹是什么?
(4)材料三和唐朝的哪位历史人物有关?请说出他的主要事迹和著作。
14.唐朝社会繁荣开放,具有开拓创新的气魄,更有昂扬进取的精神,是当时世界上强盛的国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户数在639年(唐太宗贞观13年)达300万户,705年有615万户,740年(唐玄宗开元28年)为841万户,754年有918万户。
——冻国栋《中国人口史》(第二卷)
(1)材料一中,唐朝在639-754年间的户数数据呈现出怎样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现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 唐朝对外交往情况
去往国家
人物
内容
结果
唐天竺
①
西行取经
游历16年带回许多佛经,著有《大唐西域记》
唐日本
鉴真
六次东渡
对日本文化影响很大
(2)请将材料二表格中空白处补充完整;并简要概括唐朝对外文化交流的特点。
材料三 唐朝长安宏侈富醒,街道整齐,树木成行,城里人口上百万,还云集着边疆各族和世界各地的人,熙熙攘攘,热闹非凡。唐朝的繁荣孕育了空前繁盛的大唐文化,唐文化博大精深,兼收并蓄,泽被东西。唐郡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大都市,是周边国家向往的基地。
——摘编自《百度文库》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文化“空前繁荣“的主要原因。列举一个唐朝文化“泽被东西”的事例。
15.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唐六典》记载唐王朝曾与三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交往,每年都有大批外国客人来到长安。唐王朝设有专门机构(鸿胪寺、礼宾院)负责接待外宾,设置翻译人员,提供各种便利。唐朝高度发达的经济和文化,对很多国家很有吸引力。波斯(伊朗)曾不断派遣使者前来长安,波斯商人遍布长安、洛阳、广州、扬州等地;唐朝从贞观年间开始,日本来中国的遣唐使有十多批,同来的还有留学生和留学僧等;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还引入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
——摘编自《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表现。
(2)简析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
答案
1.B 2.D 3.A 4.A 5.A 6.B 7.D 8.C 9.D 10.D
11.错误 12.正确
13.(1)遣唐使;留学生,留学僧。
(2)文字、建筑、生活习俗、节日、茶道等。
(3)人物:鉴真;事迹: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4)人物:玄奘;事迹:西游天竺学习佛法;著作:《大唐西域记》。
14.(1)趋势:上升(连续增长等);主要原因:唐朝前期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发展(唐初先后出现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局面,社会经济繁荣发展等)。
(2)①玄奘;特点:对外开放;双向交流;积极吸收别国先进文化,弘扬唐朝文化。
(3)主要原因:国家繁荣昌盛(国家统一、国力强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唐朝文化兼容并蓄,吸收了中外文化的优秀传统等(任意一点或意思相近即可)。
事例:日本派遣唐使学习唐朝先进的文化(制度、天文历法、文字、书法、建筑等),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5.(1)唐都长安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心;与世界许多国家交往密切;唐朝文化远播东西方各国,影响巨大;对外贸易兴盛
(2)唐朝高度发达的经济文化对各国的吸引力;唐朝实行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周边国家对与唐朝交往的重视;对外交通的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