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四章 地球上的水(课件+练习共7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新教材)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四章 地球上的水(课件+练习共7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03-02 16:04:51

文档简介

章末综合检测(四)
一、选择题
读“某区域剖面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中序号表示地下径流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图示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是(  )
A.不断更新陆地水 B.加速冰川融化
C.使水呈三态变化 D.使海平面上升
解析:第1题,由图可以看出①为蒸发;②为水汽输送;③为地表径流;④为地下径流。第2题,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水循环使各种水体不断更新,从而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使地表各个圈层之间、海陆之间实现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变化,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答案:1.D 2.A
湖泊换水周期的长短可以用公式: T=W/(Q×86 400)计算。T为换水周期,以天计;W为湖泊储水量,以立方米计;Q为年平均入湖流量,以立方米/秒计。下表示意我国部分湖泊的有关数据。据此回答3~5题。
湖泊
面积
(平方千米)
储水量W
(亿立方米)
年平均入湖流量Q
(立方米/秒)
洞庭湖
2 820
173
10 353
太湖
2 428
44
195
滇池
297
16
29
青海湖
4 853
742
39
3.只参与陆地内循环的湖泊是(  )
A.洞庭湖 B.太湖
C.滇池 D.青海湖
4.换水周期最长的湖泊是(  )
A.洞庭湖 B.太湖
C.滇池 D.青海湖
5.由表中信息可知(  )
A.湖泊面积越大,换水周期越长
B.湖泊储水量越小,换水周期越短
C.年平均入湖流量越大,换水周期越短
D.湖泊储水量与年平均入湖流量的比值越大,换水周期越长
解析:第3题,青海湖是位于青藏高原上的内陆湖,只参与陆地内循环。第4、5题,根据材料所给公式可知,湖泊储水量与年平均入湖流量的比值越大,换水周期越长,通过计算,可知青海湖的换水周期最长。
答案:3.D 4.D 5.D
读下图,完成6~7题。
6.降水量小于蒸发量的纬度范围是(  )
A.南北纬10°之间
B.南北纬10°~40°
C.南北纬30°~60°
D.南北纬50°~80°
7.设全球降水量、热带蒸发量、温带径流量最大值所在纬度范围分别为①②③,则海洋表层盐度(  )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②>③>①
解析:第6题,可以从两方面判断,一是根据图上方的蒸发量和降水量两条折线的数值大小进行分析判断;二是通过图下方的径流量进行判断(径流量=降水量-蒸发量)。第7题,影响盐度的因素主要是降水量、蒸发量以及径流量的关系等。全球盐度的变化规律是从副热带海区向两侧的高纬度和低纬度递减。
答案:6.B 7.C
唐代诗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的诗句“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据此完成8~9题。
8.诗中所说的“春江潮水”指的是(  )
A.洋流现象 B.风暴潮现象
C.潮汐现象 D.涌浪现象
9.与“春江潮水”现象形成最密切相关的是 (  )
A.月球的引力 B.海风的吹拂
C.江河水的涌入 D.太阳的引力
解析:诗中描述的是潮汐现象,主要与月球的引力相关。
答案:8.C 9.A
10.同一艘船只,如果轮船整体重量不变,则其在下列大致相同的纬度海区航行,轮船的吃水线最浅的是(  )
A.墨西哥湾 B.台湾东部海区
C.阿拉伯海 D.红海
解析:海水密度越大,产生的浮力也就越大。世界海水密度最大的海区是红海,所以轮船在红海时吃水最浅。
答案:D
下图为理想大陆周围洋流分布的模式图。读图,回答11~12题。
11.反映“中低纬度海区顺时针方向流动”规律的洋流有(  )
A.③④ B.④⑤
C.⑤⑥ D.③⑤
12.有关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A.在高低纬度海区之间进行热量的传递与交换
B.在寒暖流交汇的海区,如①③交汇区形成重要渔场
C.④洋流对沿岸地区起降温减湿作用
D.同纬度地区,冬季①沿岸气温低于②
解析:第11题,中低纬度洋流为以南北回归线为中心的洋流,据图可知其在北半球为顺时针,在南半球为逆时针,因此③④符合题意。第12题,大洋环流在不同纬度之间的流动,实现了热量的交换与传递。图中洋流①为暖流,对沿岸有增温增湿作用;②为寒流,对沿岸有降温减湿作用;洋流①③不是交汇,而是背向流动;④为暖流,对沿岸起增温增湿的作用。
答案:11.A 12.A
二、非选择题
13.下图为“我国东部某沿海地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水循环属于________(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在图中补画水循环D环节缺失的箭头。
(2)你认为对地表径流影响最为显著的人类活动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水循环中的________(填字母)环节,给我国东部地区带来了丰沛的水汽。
(4)如果该地区植被遭到破坏,湖泊也被开垦为耕地,可能会对该地区降水造成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1)题,由示意图可以看出图示各环节发生在海洋、陆地之间,故应为海陆间循环。第(2)题,目前,人类主要通过修建水库来调节地表径流的季节分配不均、跨流域调水平衡空间分布不均等问题。第(3)题,C“水汽输送”将水汽输送到陆地,使陆地淡水不断得到补充。第(4)题,湖泊蒸发和植物蒸腾环节与降水关系密切,其遭破坏后,势必减弱蒸发和蒸腾作用,从而使大气中水汽减少,该地降水也会受到影响。
答案:(1)海陆间循环 画图略
(2)跨流域调水或修建水库 (3)C
(4)使降水减少 地表没有植被和较大水面,会减少地表的蒸发和植物蒸腾,使大气中水汽含量减少
14.下图中,左图为台湾海峡及其附近海区夏季海水表层盐度分布图,右图为台湾海峡及其附近海区冬季海水表层盐度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台湾海峡冬夏季表层盐度分布特征的相同点有________,不同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台湾布袋盐场形成的主要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1)题,从图中看台湾海峡冬夏季盐度都是从东南向西北递减;不同的是冬季盐度低、等盐度线密集,南北盐度差异较大。第(2)题,布袋盐场位于台湾岛的西南部,夏季东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海水盐度较高,多淤泥质海岸,滩涂广阔,有利于晒盐。
答案:(1)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冬季盐度较低,南北盐度差异较大(或者夏季盐度较高,南北差异较小)
(2)位于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量小于蒸发量;海水盐度较高;多淤泥质海岸,滩涂广阔,利于晒盐

读淮河流域图,回答1~2题。
1.淮河水系参与的水循环主要是(  )
A.海上内循环     B.海上内循环和陆地内循环
C.陆地内循环 D.海陆间循环
2.淮河流域建设了多座水库,根本目的是(  )
A.改变淮河流域的气候 B.合理开发和提取地下水
C.调节干流的流量 D.实施北水南调工程
解析:第1题,淮河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其水源补给以大气降水为主,注入东海,因此参与海陆间循环。第2题,位于河流中下游的湖泊与河流之间存在明显的互补关系,对河流流量起到调节作用,水库就是人工湖泊,可以调节淮河干流流量。
答案:1.D 2.C
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水循环各环节对应正确的是(  )
a—水汽输送 b—地表径流 c—地下径流 d—下渗 e—蒸发
A.a、b、e        B.a、c、d
C.a、b、d D.b、d、e
4.下列有关水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促使陆地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②影响全球生态和气候,塑造地表形态 ③人类活动深刻地影响水循环的各个环节 ④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促进陆地水体更新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第3题,图中水循环各环节应是a—水汽输送、b—地表径流、c—下渗、d—地下径流、e—蒸发,参照选项可知A正确。第4题,结合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可知选D。
答案:3.A 4.D
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能正确反映海陆间水循环过程的是(  )
A.a→f→h→g B.e→f→h→d
C.c→a→b→d D.d→a→b→c
6.水循环中的(  )
A.a环节主要动力是季风
B.b环节主要集中在夏季
C.c环节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D.d环节为水汽的输送
解析:第5题,海陆间的水循环主要由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和径流四个环节组成。第6题,水汽输送的主要动力是大气环流,季风只是其中的一种;大气降水的季节分配与其所处的气候类型有关;地表径流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答案:5.D 6.C
下图为我国水旱灾害分布图。读图,回答7~8题。
7.关于图中水旱灾害分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旱灾集中分布在西部地区
B.水旱灾害分布范围广
C.北方地区以旱灾为主
D.南方地区以水灾为主
8.长江中下游平原为减少水灾的影响,可采取的工程措施有(  )
①加固堤坝 ②植树造林 ③河流裁弯取直 ④退田还湖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第7题,根据图示,旱灾集中分布在东部地区,选A。第8题,植树造林为生物措施,其他均为工程措施,选B。
答案:7.A 8.B
9.九寨沟位于四川省北部,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拥有奇特的水体景观。但近年来湖泊、瀑布水位显著下降,严重影响了其独特的景观和生态环境。读下列材料,运用水循环原理等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九寨沟降水量柱状、气温曲线统计图。
材料二 水循环示意图。
(1)①②④⑥⑦⑧⑨⑩分别代表水循环的什么环节?
(2)九寨沟湖泊1~4月为枯水期,各湖泊水位多在4月份达到年内最小值;5月份各湖泊水位明显升高。请结合材料一简析九寨沟湖泊水位出现这种变化特征的成因。
(3)6~10月份为九寨沟湖泊丰水期,请结合材料二简析这种水位变化特征是通过哪些水循环环节形成的。
解析:水循环分为海陆间循环(大循环)以及陆地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小循环)。从海洋蒸发出来的水蒸气,被气流带到陆地上空,凝结为雨、雪、冰雹等落到地面,一部分被蒸发返回大气,其余部分成为地表径流或地下径流等,最终回归海洋。环境中水的循环是大、小循环交织在一起的,并在全球范围内和地球上各个地区内不停地进行着。九寨沟的湖泊,不论是其主要的补给——降水,还是冰雪融水补给,都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因此湖泊水位亦季节变化明显。
答案:(1)①—植物蒸腾、②—大气降水、④—地表水蒸发、⑥—海水蒸发、⑦—水汽输送、⑧—地表径流、⑨—下渗、⑩—地下径流。
(2)1~4月气温低,高山冰雪融水量极少,九寨沟区域降水较少,导致补给湖泊的地表径流(⑧)和地下径流(⑩)量小于湖泊的蒸发(③或④)和水分下渗(⑨)。至4月这种损失累积至最大,湖泊水位达到年内最小值。5月份,降水明显增加、气温回升使冰雪融化,湖泊的地表径流(⑧)和地下径流(⑩)补给量增加,水位明显升高。
(3)6~10月份为夏、秋季,海洋蒸发(⑥)旺盛,大量水汽通过夏季风(⑦)输送到九寨沟地区,形成大量降水(②),通过地表径流(⑧)和地下径流(⑩)大量补给湖泊。
课件51张PPT。第一节 水循环目标设定
1.了解水循环的概念,运用水循环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
2.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3.能够运用水循环观点分析植树造林、南水北调、建设海绵城市等人类活动的合理性。强基础 自主诊断析疑难 合作探究提能力 通关集训刷习题 巩固提升
一、地球上的水
1.水圈组成:地球上的水呈 、液态、 ,分布于海洋、 和大气之中,形成各种 ,共同组成水圈。固态气态陆地水体浅层地下水 淡水 两极 二、自然界的水循环
1.水循环的概念:指自然界的水在 中的移动,
以及与之相伴的 变化。
2.主要动力: 和地球重力。地理环境状态太阳能3.类型及主要环节地表径流地下径流植物蒸腾[思考] 塔里木河主要参与哪种水循环?
提示:塔里木河位于内流区,主要参与陆地内循环。三、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有机联系了大气圈、水圈、 和生物圈四大圈层。
2.各种水体不断更新,形成人类赖以生存的水资源。
3.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4.深刻影响全球气候的变化。
(1)通过对地表 的重新分配,缓解不同纬度 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2)直接影响各地的天气过程乃至区域的基本 。
(3)强弱变化往往引发区域性洪涝、干旱等 。
5. 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6.形成多姿多彩的 。岩石圈太阳辐射热量气候特征自然灾害海陆地貌形态 [思考] 从水循环的角度看,水资源是否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为什么?
提示:否。陆地水体的补充和更新主要靠海陆间循环完成。在一定时间内,海陆间循环的速度及参与循环的水量都是有限的,即能补充给陆地的水体有限。在水资源利用的过程中,如果能保证水资源的利用速度和数量不超过水循环的速度和数量,水资源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否则,就会出现水资源短缺。 [练习小测]
1.判断正误
(1)水循环是主要发生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之间的循环运动。( )
(2)南极的冰川不参与海陆间循环。( )
(3)地表径流最终都会流入海洋。( )
(4)大气环流是水汽输送的主要动力。( )×××√2.连线
将地理现象与对应的水循环类型连线。探究一 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
材料一
长歌行(节选)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材料二 水循环示意图。[问题探究]
问题1 你认为诗词中百川复西归的现象会出现吗?
提示:会。海陆间的水体可以通过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等环节进行循环。
问题2 水循环按照空间范围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水循环联系了哪些圈层?
提示:水循环按照空间范围可分为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三类。联系了水圈、大气圈、岩石圈和生物圈。
问题3 “百川东到海”属于水循环的哪个环节?参与了哪类水循环?
提示:地表径流。海陆间循环。
问题4 人们修建水库、挖渠引水等措施主要影响水循环的哪个环节?
提示:地表径流。1.水循环的类型及特点2.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1)改变地表径流——最主要的影响方式。
人类引河湖水灌溉、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填河改陆、围湖造田等一系列针对河流、湖泊的活动,极大地改变了地表径流的自然分布状态。
(2)影响地下径流。
人类对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局部地区的地下工程建设都不可避免地对地下径流产生影响,如雨季对地下水的人工回灌,抽取地下水灌溉,城市地下铁路的修建破坏地质结构、改变地下水的渗流方向等。
(3)影响局部大气降水,如人工降雨。
(4)影响蒸发,如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可以增加局部地区的水汽供应量。水循环环节主要影响因素的分析方法  下图示意某流域径流过程的不同环节。读图,回答(1)~(2)题。(1)图中甲、乙、丙三个环节分别是(  )
A.下渗、坡面径流、壤中流
B.壤中流、下渗、坡面径流
C.坡面径流、下渗、壤中流
D.坡面径流、壤中流、下渗
(2)当降水量相同时,下列条件对径流过程不同环节的影响符合实际的是(  )
A.地势起伏大,坡面径流流速慢
B.植被覆盖率高,下渗雨水多
C.岩体破碎程度高,地下径流量小
D.降水强度大,坡面径流下渗多解析:第(1)题,地表径流包括河道径流和坡面径流,则甲应是坡面径流;丙是地下径流的组成部分,而地下径流包括地下河的径流和土壤中的径流,故丙为壤中流;乙应是地表水的下渗环节。第(2)题,植被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植被覆盖率高,下渗的雨水多;地势起伏大,则坡面径流流速快;降水强度大,不利于坡面径流的下渗;岩体破碎程度高,利于地表水下渗,从而使地下径流量增大。
答案:(1)C (2)B探究二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长江,中国第一大河,它从雪山走来,向东海奔去。滔滔的长江水,养育了亿万中华儿女,塑造了无数壮丽山河。它有如画山水,可看云海朝阳;它有碧波金沙,可赏落日晚霞……长江之美,气壮山河![问题探究]
问题1 长江补给类型有哪些?最主要的是哪种补给类型?
提示:大气降水、冰雪融水、湖泊水、地下水补给等。大气降水是最主要的补给类型。
问题2 长江最终注入哪里?其在水循环中属于哪个过程?
提示:东海;地表径流。
问题3 长江三峡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形成过程中,长江分别起了什么作用?
提示:流水侵蚀、流水搬运和流水堆积作用。
问题4 为什么说水循环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提示:从总体上看,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不会增多,也不会减少。关键词法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平衡、更新作用:在水循环系统中,水在连续不断地运动、转化,使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从而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2)缓解、联系作用:水循环促使自然界物质的运动和能量的转化,从而缓解了高低纬度之间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并且成为联系海陆间的纽带。
(3)影响、塑造作用:水循环影响着全球的气候和生态,并且使水成为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因素之一,不断地塑造着地表形态。  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1)~(2)题。(1)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南水北调工程体现了人类活动对下列哪个环节施加了影响?(  )
A.①       B.④
C.⑤ D.⑥
(2)下列关于水循环深刻而广泛地影响着全球地理环境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①它是地球上最活跃的能量转换过程之一,能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②它是地球上最活跃的物质循环过程之一,是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③它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循环运动,但它不能塑造地表形态 ④它对地表太阳能起到传输作用,但不能起吸收和转化的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解析:第(1)题,目前,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径流输送施加影响,进而改变下垫面的性质。南水北调工程调节了径流量的空间分布,图中⑤表示地表径流。第(2)题,水循环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联系调节作用;迁移交换作用;平衡更新作用;塑造地貌作用等。
答案:(1)C (2)A探究三 洪涝灾害防治
传说在尧帝时期,黄河流域经常发生洪水。为了防御洪水灾害,保护农业生产,尧帝曾召集部落首领会议,征求治水能手来平息水害。鲧被推荐来负责这项工作。鲧接受任务后,采用堤工障水,作三仞之城,就是用简单的堤埂把居住区围护起来以障洪水,九年而不得成功,最后被放逐羽山而死。舜帝继位以后,任用鲧的儿子禹治水。禹总结父亲的治水经验,改鲧“围堵障”为“疏顺导滞”的方法,就是利用水自高向低流的自然趋势,顺地形把阻塞的川流疏通。把洪水引入疏通的河道、洼地或湖泊,然后合通四海,从而平息了水患。后来禹因此而成为夏朝的第一代君王,并被人们称为“神禹”而传颂于后世。 [问题探究]
问题1 黄河中下游流域易发洪涝灾害的主要自然原因是什么?
提示:黄河中下游流域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中下游地势较为平坦,河流流速减缓,易发洪涝。
问题2 过去治理洪水,鲧采用了“堤工障水”的方法,禹采用“疏顺导滞”的方法。试问,“疏顺导滞”是不是一定比“堤工障水”的方法有效呢?
提示:治理洪水要因地制宜,综合治理,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两个方面相结合。问题3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对黄河、海河、淮河是如何进行综合整治的?归纳大江大河防治模式。
提示:在黄河上游修建水库,中游治理水土流失,下游疏浚河道、加固堤防;在海河、淮河各大支流上游修建水库,中游洼地修筑蓄洪工程,下游挖掘入海新河,分散水流。防治模式:上游修建水库,中下游河道整治,加固堤防,开辟分洪区,调整、扩大洪水出路。1.洪涝灾害的分类
(1)洪水灾害:指由于暴雨或冰雪融化以及水利工程失事等原因引起的江河湖泊水量猛增,水位急剧上涨,水流冲出天然水道或人工堤坝造成的灾害。
(2)雨涝灾害:指由大雨、暴雨或持续降雨等使低洼地区淹没、渍水的现象。
2.洪涝灾害的成因
洪水的发生以自然原因为主,但人类不合理的活动也可能诱发或加剧洪水灾害,如下表分析:3.洪灾的防治措施洪水中的自救与互救措施  我国河流众多,其中长江流域洪涝频繁。治理洪涝灾害是该流域综合治理的主要任务。读长江流域从1949年以来发生洪涝的次数图,回答(1)~(3)题。(1)图中洪涝次数最多的地区在 (  )
A.洞庭湖平原    B.鄱阳湖平原
C.江汉平原 D.长江三角洲
(2)图中洪涝次数最多的地区与其他地区相比,洪涝更严重的主要原因
是(  )
A.降水量大 B.支流众多
C.地势低平 D.湖泊萎缩严重(3)防御长江洪涝灾害的措施中,作用最显著的是(  )
A.疏浚长江干支流河道
B.修建水利枢纽工程
C.建设长江中上游防护林
D.加固中下游地区的堤坝
[解析] 第(1)题,主要考查对信息的提取能力,同时要求了解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组成及分布。第(2)题,根据上题的判断,该地是洞庭湖平原,由于泥沙淤积、围湖造田,湖泊面积大大缩小,对河流径流的调节能力下降,导致洪涝灾害增多。第(3)题,四个选项表示的措施均能减轻洪涝灾害,但是修建水利枢纽工程(如三峡工程)可以在河流汛期时蓄积洪水,明显减轻下游地区洪水压力,大大提高防御长江洪涝灾害的能力。
[答案] (1)A (2)D (3)B [课堂小结]下图为某地理考察小组在沙漠地区利用“日光蒸馏法”取水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1.该方法揭示了水循环的主要动力包括(  )
①风力 ②地球重力 ③太阳能 ④温室效应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该方法可以模拟水循环的环节主要有(  )
①蒸发 ②水汽输送 ③大气降水 ④地下径流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知,地面的水分在太阳照射之下蒸发出来,而又被塑料膜拦截,塑料膜受外力作用凹陷,地面与塑料膜形成弧形,水珠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汇集于凹陷部位降落到容器中,故动力为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第2题,可以模拟的水循环环节有蒸发和降水。
答案:1.B 2.B 读某地水循环示意图,完成3~4题。3.图中参与了海陆间水循环的箭头是(  )
A a、b、c、d B.b、c、h、e
C d、e、f、g D.e、f、g、h
4.目前,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A.人工降雨,促成大气中的水汽输送
B.改造沙漠,增加蒸发量,加速水循环
C.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改变局部地表径流
D.抽取地下水,加速地下径流的循环解析:第3题,海陆间循环包括海洋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环节,从图中看出,a、b、c、d参与了海陆间循环。第4题,目前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是改变地表径流,如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等。
答案:3.A 4.C 受多种因素影响,我国是洪涝等灾害多发的国家。据此完成5~6题。
5.我国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
A.地形复杂多样
B.南北温差大
C.冬季风的强弱和进退迟早不同
D.夏季风的强弱和进退迟早不同
6.在夏季风势力强盛的年份,往往造成我国东部地区(  )
A.北旱南涝 B.北涝南旱
C.南北皆旱 D.南北皆涝解析:第5题,受夏季风的强弱和进退迟早不同的影响,我国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第6题,在夏季风势力强盛的年份,雨带迅速北移,造成我国东部地区北涝南旱。
答案:5.D 6.B刷习题 巩固提升
下图为世界海洋的四个不同海域。据此完成1~3题。
1.对以上四个海域的盐度高低基本上没有影响的因素是(  )
A.蒸发量       B.降水量
C.陆地径流 D.洋流
2.同一季节,造成①②海域水温差异的基本因素是(  )
A.纬度 B.海陆位置
C.径流 D.降水
3.关于图中四个海域的盐度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海域盐度较③海域低
B.②海域盐度较④海域高
C.②海域盐度南低北高
D.③海域盐度南北相同
解析:第1题,图中①为红海,②为黑海,③为波斯湾,④为波罗的海。四个海域都比较封闭,面积窄小,基本不受洋流影响。第2题,①②两海域纬度有明显差异,纬度差异是①②海域水温差异的基本因素。第3题,根据四海域的纬度和海域的轮廓判断,①海域盐度最高,④海域盐度最低。
答案:1.D 2.A 3.B
4.读海水温度和盐度与海水密度关系图,回答下题。
海水的密度(  )
A.与海水温度呈正相关,与盐度呈负相关
B.与海水温度呈正相关,与盐度呈正相关
C.与海水温度呈负相关,与盐度呈正相关
D.与海水温度呈负相关,与盐度呈负相关
解析:根据海水温度和盐度与密度曲线的变化趋势可知,密度越大,温度越低,盐度越大,即密度与温度呈负相关,与盐度呈正相关,故C项正确。
答案:C
读下图,完成5~6题。
5.图中影响等值线向外海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
A.降水 B.暖流
C.寒流 D.径流
6.在等值线的年内变动中,Q点(2.8等值线上的最东点)距大陆最近的时段是(  )
A.2月 B.5月
C.7月 D.10月
解析:第5题,影响盐度大小的因素有蒸发与降水的关系、洋流、径流等,但具体到长江口附近的海水等盐度线向外海凸出,也就是长江口附近的盐度比同纬度的其他海区盐度低,其主要原因是有长江水的汇入,稀释了长江口附近海域的盐度。第6题,由于长江口附近海区的盐度大小主要受长江径流量的影响,当长江进入汛期时,盐度变小,等盐度线进一步向外海凸出(弯曲程度增大);当长江进入枯水期时,盐度变大,和其他海区的盐度差别变小,等盐度线相对平直,所以Q点距大陆最近的时段应该是在长江的枯水期,即2月份左右。
答案:5.D 6.A
读大西洋表层海水性质示意图,回答7~8题。
7.大西洋表层年平均盐度最高的地方海水密度大约是(  )
A.37 kg/m3 B.1 027 kg/m3
C.1 025 kg/m3 D.1 023 kg/m3
8.对大西洋表层年平均密度、盐度与温度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大西洋表层年平均密度与盐度几乎没有关系
B.大西洋表层年平均密度与温度大致呈正相关
C.北半球高纬度的海水密度略高于南半球同纬度地区
D.南半球的海水密度总是低于北半球同纬度地区
解析:第7题,结合海水各要素分布可以判断图中实线为密度曲线、点虚线为盐度曲线、另外一条较稀疏的虚线为温度曲线;从图中能看出大西洋表层年平均盐度最高的地方海水密度大约是1 025kg/m3。第8题,一般盐度较高的海域,海水的密度也较高;由于大西洋北半球海域有较强大的北大西洋暖流影响,使其蒸发量和水温都高于同纬度的南半球,而导致海水密度高于南半球海域,故C项正确。
答案:7.C 8.C
9.下图中的水量平衡曲线(图中虚线)是根据降水量减去蒸发量的差值绘制而成。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海洋水量平衡曲线与海洋表面平均盐度曲线之间的相关关系是________。简述这种相关关系产生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从气压带、温度、降水量、蒸发量等方面综合分析B海区盐度高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海区盐度比南半球同纬度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1)题,由图看出,在水量平衡数值低的地区,海水的盐度高,在水量平衡数值高的地区,海水的盐度低,因此二者是呈负相关的关系。第(2)题,由图看出,B海域的盐度较高,主要是B海区纬度较低,气温较高,蒸发量大;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第(3)题,由图看出C海区位于北半球,北半球陆地面积广,陆地上有大量淡水注入,对海水起到稀释作用。
答案:(1)负相关 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水量平衡值小,盐度高,反之,水量平衡值大,盐度低
(2)B海区纬度较低,气温较高,蒸发量大;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
(3)C纬度地区陆地面积广大,陆上有大量淡水注入海洋;南半球同纬度则以海洋为主
课件53张PPT。第二节 海水的性质和运动
第1课时 海水的性质目标设定
1.理解影响海水温度、盐度和密度的主要因素。
2.运用图表资料,归纳总结海水温度、盐度、密度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规律。
3.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分析海水性质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强基础 自主诊断析疑难 合作探究提能力 通关集训刷习题 巩固提升
一、海水的温度
1.含义:是海水基本的物理属性,反映海水的 程度。
2.主要热源: 。
3.主要影响因素:太阳辐射、 流运动等。冷热太阳辐射寒暖高于 高于 低于 均匀 降低 缓慢 5.海水温度的影响
(1)调节大气温度。
(2)温度变化导致风向、风力改变,引发自然灾害。
(3)表层水温的变化会影响海洋生态系统。 [思考] 大气运动是如何影响海水温度的?
提示:主要是通过风的驱动作用将动能传输给海洋,并通过大气与水面的摩擦作用驱动水体流动,进而促进不同海域的海水进行热量传输。二、海水的盐度
1.含义:指溶解于海水中的 与海水质量的比值,用单位质量海水中所含盐类物质的 来量度。世界海洋的平均盐度约为 。
2.世界海洋表层海水盐度的分布状况:赤道附近 ,副热带海区 ,高纬度海区 。
3.影响海水盐度的主要因素
(1)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盐度 ,
反之盐度 。
(2)寒暖流: 的盐度高, 的盐度低。
(3)淡水注入: 等淡水注入的海域,盐度较低。盐类物质质量3.5%稍低较高偏低较低较高暖流寒流河流盐跃 均匀 生态 [思考] 哪个季节长江入海口附近海域盐度最低?
提示:夏季,长江入海水量最大,入海口附近海域盐度最低。压力 温度和盐度 增大 极地 较小 变大 增大 [思考] 万吨巨轮从东海经长江口进入长江航行时,吃水深度会有何变化?原因是什么?
提示:吃水深度会变大,因河水密度较海水密度小。 [练习小测]
1.判断正误
(1)海水对大气温度起调节作用。 ( )
(2)低纬地区因气温高,蒸发量大,因而盐度较高。( )
(3)一般河流入海口附近的海水盐度较低。( )
(4)河流入海口的海水密度都较小。( )√×√×2.连线
把下列海域与其海水性质进行连线。探究一 海水的温度
2019年春节,山东青岛的小明一家打算到海南三亚去过年,小明非常兴奋,也非常期待,做梦都躺在三亚的海滩上,沐浴在三亚的大海中。而众所周知,青岛是中国最美丽的滨海城市之一,拥有“中国品牌之都”“世界啤酒之城”“帆船之都”多个美誉,青岛的海滨浴场更是闻名遐迩。[问题探究]
问题1 小明为什么春节期间不在青岛游泳,而要到三亚?
提示:春节期间正值我国的冬季,青岛位于温带地区,冬季海水的温度太低,不适合游泳。而三亚虽然也是冬季,但由于三亚纬度低,地处热带地区,春节期间海水的温度依然很高,是冬季游泳的好去处。
问题2 以上现象说明什么因素影响了海水的温度?
提示:季节因素和纬度因素。问题3 结合下图分析海洋表层年平均水温随纬度分布有什么规律?提示:海洋表层年平均水温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问题4 下图是太平洋170° W附近三个观测站水温随深度变化而变化的曲线图。图中显示出海水的垂直变化规律是什么?提示:在1 000米以上,海水温度随深度增加而递减,1 000米以下水温随深度增加变化不大,并处于低温状态。1.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
海水温度及其变化主要取决于热量平衡即收入与支出平衡。海水热量的收入,主要是来自太阳辐射的热量;海水热量的支出,主要是海水蒸发所消耗的热
量。除此之外,还受海陆分布、大气运动、海水运动等的影响。2.海水温度的时空变化及原因3.海洋对气温的调节作用
海水温度变化比陆地小,海洋上空气温变化比陆地上空和缓,海水对大气温度起调节作用。“四高四低”法掌握海水温度分布规律
“四高”:低纬高,夏季高,暖流高,表层高。
“四低”:高纬低,冬季低,寒流低,深层低。  下面两幅图分别为某海域等温线分布图和某观测站水温垂直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左图所示海域位于________半球,且正值________季。
(2)右图中水温分布符合左图中的________点。
(3)右图说明海水温度随深度的增加而________,1 000米以下________。 [解析] 从等温线的分布可看出水温由南向北递减,可判断为北半球;从等温线的弯曲方向可判断是冬季(因北半球1月份海洋等温线向北凸)。其次根据右图表层水温可判断符合左图中的A点。再次,1 000米以上水温随深度的增加而递减,1 000米以下保持低温。
[答案] (1)北 冬 (2)A (3)递减 保持低温探究二 海水的盐度
莺歌海盐场是海南岛最大的海盐场,位于乐东西南海滨。盐场建在海山之间,尖峰岭的连绵群山挡住了来自北方的云雨,长年烈日当空,光热充分。海水含盐度高。郭沫若称赞莺歌海盐场:盐田万顷莺歌海、四季常春极乐园。驱遣阳光充炭火,烧干海水变银山。[问题探究]
问题1 我们日常生活中所食用的海盐多数都是盐场晒制出来的,这说明了影响海水盐度的什么因素?
提示:海盐的晒制是依靠太阳的照射,促使海水蒸发,盐分结晶而得到的,说明了蒸发量的大小是影响海水盐度的一个重要因素。
问题2 试分析莺歌海盐场的成因?
提示:莺歌海盐场位于海南岛西南部,地处夏季风背风坡,多晴天,蒸发旺盛,且这里的海水盐度高,具有得天独厚的生产条件。问题3 为什么赤道海域温度最高而盐度不是最高?
提示:海水盐度高低要看降水和蒸发的对比关系。赤道海域虽然温度最高,蒸发强烈,但降水丰沛,因此盐度并不高;而副热带海域炎热少雨,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因而盐度最高。1.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2.海水盐度的分布规律
(1)从副热带海区向高、低纬递减;赤道附近盐度较低,南北纬30°附近的盐度最高。
(2)南半球盐度分布的地带性较北半球明显,主要是因为南半球海洋面积广,受陆地影响小。
(3)中低纬度的大洋西岸盐度较大洋东岸高,与洋流影响密切相关。3.世界特殊海区盐度的特征及原因
世界盐度最高的海域:红海,盐度达4.1%。红海盐度高的原因主要有:①位于副热带海区,降水少而蒸发旺盛,蒸发量大于降水量;②红海两岸是干燥的沙漠地区,几乎没有陆地淡水注入;③红海海域较封闭,与低盐度的海水交换少。图示法解析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  读地中海及周围地区图,完成(1)~(2)题。
(1)图中①②③三点盐度由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 (  )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②③④
(2)图中①海区盐度最小值出现在(  )
A.1月 B.3月 C.8月 D.12月 [解析] 第(1)题,③为红海,盐度最高;①位于尼罗河河口,受河流径流的影响,盐度较②海区低,故选A项。第(2)题,①位于尼罗河河口,其盐度变化受尼罗河径流的影响大,当尼罗河汛期时,其盐度最小。尼罗河的汛期在北半球的夏季,故应选C项。
[答案] (1)A (2)C探究三 海水的密度
海水在垂向上存在明显的密度跃层,有些海域有时候随着深度的增加,海水密度会突然变小,海水浮力也会突然变小,称为“海中断崖”。
在海军组织的一次不打招呼的战备拉练中,潜艇支队支队长带领某潜艇紧急出航,潜入大洋,其间成功处置潜艇遭遇海水密度突变造成的“断崖”掉深的重大突发险情,并克服重重困难,圆满完成战备远航任务,创造了我国乃至世界潜艇史上的奇迹。据介绍,二战以来各国海军出现过数次海中断崖的失事,自救成功的,可能唯有我军这个潜艇。 [问题探究]
问题1 影响海水密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提示:海水温度、盐度和压力。
问题2 在垂直方向上海水密度如何变化?
提示:海水密度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问题3 “海中断崖”现象对潜艇航行有何影响?
提示:潜艇如果遭遇“海中断崖”,因海水浮力突然变小,可能会掉到安全潜水深度以下造成艇毁人亡。1.影响海水密度的因素2.海水密度的分布及变化特点
(1)水平分布:大洋表层海水密度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
①赤道海区―→温度最高,盐度较低―→表层海水密度最小
②极地海区―→海水结冰,盐度较高―→表层海水密度最大
③近海沿岸密度小,海区中央密度大,河口地区密度最小
(2)垂直分布:海水密度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①在一定深度范围内:海水密度迅速增加。
②约从1 500 m深度开始:海水密度垂直梯度变小。
③在海洋深层,海水密度几乎不随深度而变化。
(3)时间分布:表层海水密度冬季最大、夏季最小,春季为降密期,而秋季为增密期。  海水密度是指单位体积海水的质量;海水盐度是指海水中所含溶解的矿物质与海水重量之比,通常以每千克海水中所含的矿物质克数表示,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为3.5%。读图,完成(1)~(2)题。(1)图中显示,全球表层海水的温度(  )
A.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升高
B.由南北纬30°分别向赤道和两极递增
C.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降低
D.由南北纬40°分别向赤道和两极递增
(2)由图可知,赤道附近的表层海水 (  )
A.温度高、盐度低、密度小
B.温度高、盐度高、密度小
C.温度低、盐度低、密度大
D.温度低、盐度高、密度大 [解析] 第(1)题,表层海水受太阳辐射的影响,温度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降低。第(2)题,海水盐度的分布规律是由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低纬度和高纬度递减,密度由高纬度向低纬度降低。
[答案] (1)C (2)A [课堂小结]1.能使海水的温度和盐度都增大的因素是(  )
A.暖流        B.河流注入
C.降水 D.蒸发
解析:暖流经过的海水温度和盐度都较同纬度地区偏高。
答案:A2.赤道地区海面水温为30 ℃,极圈海面温度为0 ℃,它们在4 000 m的洋底,其海水温度之差可达(  )
A.2 ℃~3 ℃ B.20 ℃
C.25 ℃ D.30 ℃
解析:海水温度随深度增加而递减,到了1 000 m以下,海水温度随深度变化不大。
答案:A3.下图能正确反映海洋表层平均盐度分布规律的是(  )解析:注意60°N附近海区盐度比南半球同纬度区域低。
答案:C4.下列关于海水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影响海水密度的因素主要有温度、盐度,与深度无关
B.一般来说,温度高的海域的海水密度相对较高
C.海水密度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
D.海水密度垂直分布上出现的“海中断崖”现象不会影响人类活动
解析:影响海水密度的因素有温度、盐度和深度;一般来说,海水温度越高,密度越低;“海中断崖”现象会影响潜艇活动。
答案:C海水的味道又咸又苦,是因为海水含有盐类物质。下图为同一经线不同纬度(a>b>c>d>e)的某海区表面盐度变化(局部)示意图。根据相关知识,完成5~6题。5.图示区域的纬度是(  )
A.低纬度 B.中低纬度
C.中纬度 D.中高纬度
6.图中虚线区域可能(  )
A.有暖流经过 B.位于红海
C.位于河口附近 D.位于波罗的海解析:第5题,从图上看,盐度由高纬度向低纬度降低,最高点在3.6%左右,最低点介于3.4%~3.5%,因此该盐度变化曲线应是低纬度海区。第6题,虚线区域盐度明显降低,可能位于河口附近。因为暖流经过会使盐度升高,红海的盐度最高(4.1%),波罗的海位于中纬度。
答案:5.A 6.C刷习题 巩固提升
1.下列海水运动形成与风无关的是(  )
A.海浪        B.潮汐
C.洋流 D.风暴潮
解析:潮汐主要是因月球与太阳的引力而形成的。
答案:B
2.风大浪高的近岸海区,最适合的人类活动是(  )
A.海上冲浪 B.海底勘探
C.泛舟垂钓 D.海水养殖
解析:勘探、垂钓与养殖需要避开风大浪高的海区。
答案:A
阅读下列对海浪的描述,回答3~5题。
①“早晨,我们正在海边星巴克喝咖啡,巨浪突然而来。我们玩命逃,看到3个日本人在海里消失了。”
——德国人达特勒(泰国普吉岛)
②(无风)20 000多吨的远望一号航天测量船(监测神七),如同一叶被扣在“碗底”的扁舟,随着绵延的________高低起伏。
——新华网电
③海神来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
——李白《横江词》
3.①描述的是(  )
A.风浪 B.涌浪
C.近岸浪 D.海啸
4.②中的横线上应填(  )
A.风浪 B.涌浪
C.近岸浪 D.潮汐
5.③描述的是(  )
A.风浪 B.涌浪
C.近岸浪 D.潮汐
解析:第3题,“巨浪突然而来”是题眼,说明此时无风或微风,不是风浪;文字描述的是一种具有突然性的巨浪,符合海啸的特点。第4题,“无风”是解题的关键,此时绵延的波浪属于涌浪。第5题,“浙江八月”是题眼,该诗句描述的是钱塘潮的壮丽景观。
答案:3.D 4.B 5.D
读世界洋流分布示意图,回答6~8题。
6.从图示来看,中低纬度大陆西岸洋流一般是(  )
A.暖流 B.寒流
C.逆流 D.漂流
7澳大利亚西部的洋流对澳大利亚沿海的影响是(  )
A.减缓北上海轮航速
B.缩小海洋污染范围
C.降温减湿
D.增温增湿
8.图中位于北半球的世界著名渔场形成的原因主要是(  )
A.暖流经过 B.寒流经过
C.寒、暖流交汇 D.底部海水上升
解析:第6题,从洋流分类看,中低纬度的大陆西岸洋流属寒流。第7题,澳大利亚西部的洋流为寒流,对沿岸有降温减湿作用。第8题,北半球中高纬度的渔场多位于寒、暖流交汇处。
答案:6.B 7.C 8.C
9.洋流是海水运动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对地理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的要素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及图示,回答问题。
材料一 1492年哥伦布第一次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共花了37天的时间。1493年哥伦布第二次去美洲只花了20天的时间就顺利到达,比第一次少用了17天。
材料二 北大西洋及其周边地区图。
(1)都柏林和印第安港所处的纬度差不多,但1月份都柏林的气温为8 ℃,温度偏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印第安港通常在0 ℃以下,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丙表示纽芬兰渔场,简要解释该渔场形成的主要原因。
(3)哥伦布从美洲返回欧洲,若想一路顺风顺水,则所借助的盛行风为________,所借助的洋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丁处海湾发生石油泄漏事故,那么甲、乙两处更容易受污染的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图为“海洋等温线分布示意图”,其中表示C处洋流的是(  )
解析:第(1)题,都柏林和印第安港纬度相差不大,都柏林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增温增湿,气温高;印第安港受拉布拉多寒流影响,降温减湿,气温低。第(2)题,纽芬兰渔场处于拉布拉多寒流和墨西哥湾暖流交汇处,饵料丰富。第(3)题,哥伦布从美洲返回欧洲,自西向东航行,借助盛行西风和北大西洋暖流,一路顺风顺水。第(4)题,污染物借助洋流扩散,根据洋流流向,若丁处海湾发生石油泄漏,甲处更容易受污染。第(5)题,C处洋流是加那利寒流,洋流由北向南流,图A、C错。寒流从水温低的海域流向水温高的海域,图B错。因此只有图D符合。
答案:(1)都柏林受暖流影响,增温增湿;印第安港受寒流影响,降温减湿。
(2)该处为寒暖流交汇处,饵料丰富。
(3)盛行西风(西南风) 北大西洋暖流
(4)甲 污染物易顺着(借助)洋流扩散
(5)D
课件48张PPT。第2课时 海水的运动目标设定
1.了解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及特点。
2.识记波浪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掌握潮汐的成因及其影响。
4.理解洋流的分类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强基础 自主诊断析疑难 合作探究提能力 通关集训刷习题 巩固提升
一、波浪
1.海水运动的基本形式:波浪、潮汐和洋流。
2.波浪
(1)成因:由 作用产生。风力(2)主要类型:
①风浪:风吹拂海面,引起海水的 。
②涌浪:指风浪离开 向远处继续传播的海浪,或在风浪区域内的风已平息而 的海浪。
(3)主要影响:
①塑造海岸 。
②重要的 资源。
③影响 、海洋工程、渔业作业等人类活动。
④对沿岸 造成破坏。波动源地继续存在地貌海洋能海上航行水工建筑物 [思考] 为什么说最常见的波浪来源于太阳辐射能?
提示:最常见的波浪是由风力形成的,而风能来源于太阳辐射能。周期性 引力 白天 夜晚 4.特殊表现形式——涌潮
(1)出现位置:潮差较大的 河口或海湾。
(2)成因:涨潮时,海水涌进河口,遇河床或海湾地形急骤 ,水深变浅,致使潮波 ,潮差 ,引起水位暴涨,形成陡立水墙向前推进。
5.影响:蕴藏巨大 。海港工程、航运交通、军事活动,近海环境研究与 都与其相关。喇叭形缩窄能量集中增大能量污染治理 [思考] 民间谚语“初一、十五涨大潮,二十二、二十三,到处见海滩。”此民间谚语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提示:初一、十五月球、太阳的引潮力相叠加,形成了大潮;而二十二、二十三(初七、初八)月球、太阳的引潮力相互抵消了一部分,形成的是小潮。三、洋流(海流)
1.概念:海洋中具有相对稳定的流速和流向的大规模海水运动。
2.分类
(1)暖流:从水温高的海域流向水温低的海域。
(2)寒流:从水温低的海域流向水温高的海域。
3.影响
(1)促进了 间热量的输送和交换,对全球 具有重要意义 。
(2)对流经海区的 、海洋 分布和渔业生产、航海等都有影响。高、低纬度热量平衡沿岸气候生物 [思考] 暖流水温一定高于寒流吗?
提示:不一定。寒流与暖流主要反映洋流的性质,只与流经的海区比较。在不同纬度不同海区,寒暖流的水温没有可比性。 [练习小测]
1.判断正误
(1)海底地震都会带来巨浪,形成海啸。( )
(2)潮汐能与波浪能来源相同。( )
(3)在潮间带进行海水养殖,必须研究潮汐规律。( )
(4)世界著名渔场形成的主要原因都是寒暖流交汇。( )××√×2.连线
把海水运动的三种基本形式与其影响连线。探究一 波浪
2018年9月16日,超强台风“山竹”袭港,引发有史以来最大风暴潮,也造成相当大的损害。由于防御工作准备充足,香港特区整体上安然度过。 [问题探究]
问题1 2018年9月15日,香港岛外海上出现了巨浪,其主要成因是什么?
提示:台风活动带来的强风吹拂。
问题2 预防风暴潮、海浪和海啸等自然灾害的最有效途径是什么?
提示:加强监测和预报。
问题3 沿海相关部门接到风暴潮等自然灾害预报后应做好哪些工作?
提示:加固海上渔业养殖设施,开展海堤、水闸等设施的巡查维护,做好薄弱和危险地区的海堤加固工作,做好防潮准备,停止海边露天集体活动和垂钓、游泳、冲浪、潜水等涉海娱乐休闲活动等。问题4 《风暴潮、海浪、海啸和海冰灾害应急预案》规定的风暴潮灾害应急响应标准是什么?
提示:风暴潮灾害应急响应分为Ⅰ、Ⅱ、Ⅲ、Ⅳ四级,分别对应特别重大海洋灾害、重大海洋灾害、较大海洋灾害和一般海洋灾害,颜色依次为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1.波浪的成因及影响2.对波浪的防御与利用措施
(1)密切关注波浪预报,合理安排滨海及海上活动。
(2)发展技术,利用波浪发电。
(3)选择合适的沿海海域建设冲浪运动等海洋娱乐场所。
(4)通过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减缓对海岸的侵蚀,保护海岸。 中国海洋报2019年4月17日讯 目前,自然资源部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发布2019年度全国海洋灾害预测会商意见。意见认为,今年灾害性台风风暴潮主要影响我国南海沿海,南海海域灾害性台风风浪也较严重。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现象不会导致风暴潮发生的是(  )
A.台风侵袭     B.温带气旋活动
C.强风恰遇涨潮 D.火山爆发
(2)下列措施属于防御风暴潮的工程措施的是(  )
A.修建防波堤 B.建设防护林
C.及时发布预报 D.严格管理沿岸各种活动 [解析] 第(1)题,海上的气旋活动会导致风暴潮;强风恰逢涨潮也有可能形成风暴潮,而火山爆发不会导致风暴潮。第(2)题,四个选项中,只有A项属于工程措施。
[答案] (1)D (2)A 探究二 潮汐
《潮》
白居易
早潮才落晚潮来,
一月周流六十回。
不独光阴朝复暮,
杭州老去被潮催。 [问题探究]
问题1 诗中反映出潮汐的变化规律是什么?
提示:潮汐在一日内出现两次,白天和夜晚各出现一次。
问题2 潮汐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月球及太阳的天体引力导致的海水涨落。
问题3 钱塘江口的潮汐现象往往比周边沿海地区规模更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钱塘江口外宽内窄,口大肚小会使潮流暴涨。
问题4 潮汐发电的原理是什么?
提示:利用潮汐的水位差,涨潮和落潮时均可发电。潮汐的形成
(1)成因:海洋潮汐主要是由月球引潮力引起的。地球上的海水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一是月球对地球的引力,二是地球绕地月公共质心旋转时产生的惯性离心力。这两个力的合力就是月球引潮力。
(2)根据涨落程度的不同可将潮汐分成小潮、大潮。①小潮:在天体运动过程中,当月球、地球和太阳形成直角时,月球和太阳的引潮力相互抵消一部分,海面的涨落差距就小,形成小潮,如图1。
②大潮:当太阳、月球和地球大致处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引潮力和太阳的引潮力叠加在一起,形成大潮,如图2。
③河口潮汐:河口地区受河口形状、河床摩擦效应及上游下泄径流的影响,会形成独特的河口潮汐。河口潮汐按潮差大小分为三类:强潮河口,如钱塘江口;中等强度潮汐河口,如长江口;弱潮河口,如珠江口。   江厦潮汐电站于20世纪80年代建成,利用潮汐的水位差,涨潮和落潮时均可发电,是我国最大规模的潮汐发电站。据此回答(1)~(2)题。
(1)潮汐发生的规律性主要是源于(  )
A.天体运行的规律性
B.季风运行的规律性
C.洋流运行的规律性
D.大气运动的规律性 (2)利用潮汐发电,可造福人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潮汐能来源于太阳辐射能
B.潮汐能属于可再生能源
C.潮汐发电会带来严重海域污染
D.潮汐能与波浪能来源相同
[解析] 第(1)题,潮汐的成因与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有关,其规律性与天体运行的规律有关。第(2)题,潮汐能属于引力能,是可再生能源。
[答案] (1)A (2)B探究三 洋流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下图为太平洋局部洋流分布图。[问题探究]
问题1 2011年日本遭受海啸侵袭时被卷走的一艘大型渔船于2012年3月出现在加拿大西部地区,试分析原因。
提示:该渔船受到了洋流①、洋流②和洋流③的影响,顺着洋流的流向从日本到达加拿大西部。
问题2 若M海域发生石油泄漏,分析洋流对污染的影响。
提示: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快净化速度,但使污染的范围扩大。
问题3 M和N两个海域,哪个易于形成大渔场?为什么?
提示:N海域。N海域暖流①与寒流⑥交汇,海水受到扰动,可以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易于形成大的渔场。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洋流对气候、海洋生物、海洋航行、海洋污染都有显著的影响,现列表总结如下:海水等温线图的判读方法(1)海水等温线较陆地平直——海洋性质均一。
(2)海水等温线数值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太阳辐射。
(3)海水等温线偏离纬线弯曲——洋流。
依据海水等温线分布规律,可判读海水等温线示意图。
①根据海水等温线的分布规律确定南、北半球。
如果海水等温线的数值自北向南逐渐增大,则该海域在北半球;反之,在南半球。
②根据海水等温线凸向判断洋流的流向。海水等温线凸出的方向即为洋流的流向。
③根据海水等温线的弯曲方向确定洋流的性质。如果海水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则洋流为暖流;反之,则为寒流。 图1是非洲马达加斯加岛示意图。图2是海洋表层海水温度与洋流关系示意图,图中a、b、c为等温线,a>b>c,箭头表示洋流流向。读图,完成(1)~(2)题。 (1)图1甲处的洋流与图2中①②③④所示的洋流相符合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甲处洋流的影响是(  )
A.加快途经海轮航速
B.形成著名的渔场
C.使沿岸大气增温增湿
D.缩小海洋污染范围 [解析]  第(1)题,马达加斯加岛东侧的洋流为南赤道暖流向南偏转形成的暖流,方向向南,温度逐渐降低,与④所示的洋流符合。第(2)题,马达加斯加暖流可以加快途经海轮的航速,也可以降低途经海轮的航速;寒暖流交汇处和上升流海区易形成渔场,该洋流不具备形成渔场的条件;暖流对沿岸环境的影响是增温增湿;洋流可加快污染物的扩散,但导致了污染范围的扩大。
[答案] (1)D (2)C [课堂小结]阅读下列描述波浪的文字,完成1~4题。
①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
②海面上飘着一叶孤舟,在随海浪的波动而起伏。这时我想起不知是哪位诗人的诗句“碧海俯仰两青天,万顷玻璃一叶船”
——海格《烟台北岛读海潮》③其杭人有一等无赖不惜性命之徒,以大彩旗或小清凉伞、红绿小伞儿,各系绣色缎子满竿,伺潮出海门,百十为群,执旗泅水上,以迓子胥弄潮之戏,或有手脚执五小旗,浮潮头而戏弄。
——《梦粱录》对弄潮儿的描述
④上午,当我驾车沿着海岸线走的时候,看到了怪异的景象。海水呈现白色,上面满是泡沫。6米高的巨浪冲上海岸。
——马来西亚人英瓦尔《马来西亚槟榔屿》1.①描述了几种海浪(  )
A.一         B.二
C.三 D.四
2.②中的“海浪”属于(  )
A.风浪 B.涌浪
C.潮汐 D.海啸3.引起③描述的海水运动的主要力量来源是(  )
A.风 B.太阳
C.月球 D.海底地震
4.引起④描述海啸海水运动的力量来源最可能是(  )
A.风 B.太阳引力
C.月球引力 D.海底地震解析:第1题,“水何澹澹”是拍岸浪、“洪波涌起”是风浪。第2题,“飘着”是题眼,说明此时无风或微风,海浪主要是涌浪。第3题,“杭人”指“杭州人”,描述的是钱塘潮景观,在引起潮汐的引潮力中,月球因距离地球近而成为最主要的引潮力。第4题,④描述的是海啸,它主要是海底地震、火山和海底陷落形成的。
答案:1.B 2.B 3.C 4.D下图为南半球海雾多发区分布示意。图中阴影区域经常被雾气笼罩,且雾浓,持续时间长,严重的大雾可持续几十天。读下图,完成5~6题。5.图中阴影区域多雾的主要原因是(  )
A.热带洋面广阔,气温高
B.地处迎风海岸,地形抬升作用强
C.有寒流通过,洋面温度较低
D.常有大量、大体积的冰山漂浮
6.图中阴影区域发生海雾最严重的月份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1月解析:第5题,图中阴影区域大部分为热带,气温高,蒸发量大,空气湿度大;流经的寒流降温作用显著,水汽易凝结成海雾。选C。第6题,夏季空气湿度最大,与海面的温差也大,因此形成雾的频度高、雾气浓、持续时间长。南半球12月、1月、2月是夏季。故选A。
答案:5.C 6.A刷习题 巩固提升
寻找新的淡水资源成为当今社会刻不容缓的任务,图1、图2是一个海水淡化的装置,这款简易海水淡化器就完全不需要任何的额外能源,只需要利用现有的太阳能就可以淡化海水。它由一个透明的倒置漏斗和一个底盘组成(图1)。首先将海水倒入底盘内,然后将漏斗倒扣在底盘上,太阳光透过漏斗来加速内部的海水蒸发,而淡化的水蒸气则会在漏斗壁上凝结成水滴,并顺势流到漏斗四周的凹槽中储存起来。等储存了适量的水之后,把漏斗倒过来,将净化过的海水直接倒入容器即可(图2)。据此完成1~2题。
1.该海水淡化装置运用的地理原理或规律是(  )
A.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原理
B.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
C.大气的热力环流原理
D.海水运动的规律
2.关于该海水淡化装置的设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玻璃对太阳辐射是透明的,但它的保温作用与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原理是相同的
B.海水蒸发,水汽上升遇玻璃冷却,凝结的水滴在重力作用下落入水槽
C.海水蒸发的热量来自地面上水汽凝结释放的热能
D.该装置的使用不受时空限制
答案:1.C 2.B
继煤、石油、天然气后,能源家庭又出现了新成员“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其储量丰富,目前开发技术已日益成熟。据此回答3~5题。
3.“可燃冰”生成在(  )
A.南北两极      B.海底
C.地壳内部 D.地幔内部
4.“可燃冰”生成附近的矿产资源还有(  )
A.煤、石油、天然气 B.有色金属
C.硫、磷 D.锰结核
5.海底锰结核矿物由以锰为主的30多种元素构成,主要集中分布在(  )
A.北大西洋 B.南大西洋
C.北太平洋 D.南太平洋
解析:第3题,近几年探测,海底可燃冰储量极为丰富。第4题,锰结核也是位于海底洋盆的重要矿产资源。第5题,主要集中在北太平洋,中国也拥有其中一小块的开采权。
答案:3.B 4.D 5.C
6.有关渔业产量的叙述,与下图不相符的是(  )
A.当捕鱼量达到C点时,鱼群就耗竭到无法再生产,无鱼可捕
B.OX表示与最大捕捞量相适应的最大资源再生量
C.通过控制捕捞活动可以使渔业资源持续利用
D.一旦捕捞量超过C点,渔业产量将开始下降
解析:一旦捕捞量超过B点,渔业产量就开始下降。
答案:D
下图是“某地海岸的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7~8题。
7.如果从避风的角度来看,图中哪个地点比较适合建渔港(  )
A.甲 B.乙
C.丙 D.丁
8.波浪能较为丰富的地点是(  )
A.甲、乙 B.丙、丁
C.甲、丁 D.乙、丙
解析:从图中的经纬度来看,此处位于东北信风带,东北部的甲、乙为迎风坡,丙、丁为背风坡,所以甲、乙两地的波浪能较大;丙为一海湾,比丁更适合港口的建设。
答案:7.C 8.A
9.下图是杭州湾、舟山群岛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天文角度看,形成钱塘潮“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日、地、月三者大致排列在同一直线上,其中________位于中间。
(2)舟山群岛的基岩海岸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主要海洋自然灾害是________。
(3)填表回答舟山群岛海域目前已利用的主要海洋资源类型及其利用方式。
主要海洋资源类型
利用方式
解析:第(1)题,八月十八日地球位于日、地、月三者一线的中间位置,月相为满月,月地引力最大,形成大潮。第(2)题,舟山群岛为基岩海岸,其特点为海岸曲折、陡峻,多港湾,受夏季风、台风、潮汐影响,风暴潮多发。第(3)题,由舟山群岛的海洋环境出发,从生物、空间、旅游等方面列举海洋资源的利用方式。
答案:(1)地球
(2)海岸曲折、陡峻 多港湾 风暴潮
(3)
主要海洋资源类型
利用方式
海洋生物资源
发展捕捞业、海水养殖业
海洋空间资源
建港口、海运
海洋旅游资源
发展旅游业
课件40张PPT。第三节 海洋与人类目标设定
1.识记海洋为人类提供的资源类型及开发分布状况。
2.理解人类活动对海洋的影响。强基础 自主诊断析疑难 合作探究提能力 通关集训刷习题 巩固提升
章末综合检测(四)
经济动物 增殖 食品 药品 (二)海洋矿产资源
1.海底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 ,开发潜力巨大。
2.滨海砂矿
(1)形成:在海滨地带或陆架区沉积富集而成。
(2)分类: 砂矿、重金属砂矿、宝石及稀有金属砂矿。
3.磷钙石和海绿石
(1)磷钙石:制造 、生产纯磷和 的重要原料。
(2)海绿石:可提取 ,也可用作 、玻璃染色剂和绝热材料。大陆架非金属磷肥磷酸钾净化剂4.锰结核和富钴结壳
(1)锰结核:一般分布在海深4 000米以下的洋底,属 矿物,开发前景良好。
(2)富钴结壳:一般产于水深不足2 000米的半深水区,生长于海底 上的“壳状” 。
5.热液矿床:由海底裂谷喷出的高温岩浆冷却沉积而成,富含多金属 。
6.可燃冰:分布于 (或陆域永久冻土)中,是由天然气和水在
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结晶物质。自生硬质基岩沉积物硫化物深海沉积物高压低温(三)海洋空间利用
1.运输空间:交通运输、港口建设、跨海大桥、海底隧道、海上机场等。
2.海上生产、生活空间:海上工厂和人工岛、海上博览会等。
3.其他:海底通信、海底仓储、海洋军事基地、近海利用等。[思考] 我国有无丰富的海洋油气资源?为什么?
提示:我国具有丰富的海洋油气资源,原因是我国沿海有广阔的大陆架。 二、人类活动对海洋的影响
1.影响因子: 、养殖、生物栖息地改造、工农业和人类生活的 。
2.突出影响地带: 。
3.海洋环境问题
(1)主要表现:
①过度捕捞使海洋生物急剧减少。
②海洋污染破坏海洋生态。
(2)对人类影响:困扰人类发展。捕捞污染海岸带 [思考] 海洋污染只会危害海洋生物,对人体无害,这句话对吗?
提示:不对。海洋污染中的一些有害物质可以通过生物富集作用进入人体,危害人体健康。 [练习小测]
1.判断正误
(1)海洋渔业资源丰富地区都是寒暖流交汇地区。( )
(2)可燃冰资源都存在于深海沉积物中。( )
(3)开挖海底隧道是海洋运输空间的利用方式。( )
(4)珠江口海区频发的赤潮现象与海洋污染严重密切相关。( )××√√2.连线
将下列人类活动与其对应的海洋资源利用正确连线。探究一 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
2019年4月10日相关部门报告称,我国首座第六代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成功完钻一口深水开发井。这是该平台自2012年投产以来完钻的首口深水开发井。 “981”完钻的这口井位于南海东部海域,属大斜度定向井,完钻井深4 660米,垂深2 529米。该井也是我国海上钻井平台完钻的首口深水开发井。此前国内的深水开发井都由国外深水钻井平台完成。[问题探究]
问题1 “海洋石油981”钻井平台是对何种海洋资源的利用?判断理由是什么?
提示:钻井平台属于对海上生产生活空间的开发利用。
理由:石油钻井平台是石油工人对海洋石油资源进行开发的工作场所。
问题2 我国南海海域的油气资源丰富,主要的判断理由是什么?
提示:我国南海海域大陆架宽广,海洋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大陆架区域。1.海洋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1)海水资源、海洋化学资源和海洋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比较(2)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潮汐能和波浪能的特点以及开发利用的前景3.海洋空间开发利用及其主要方式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1)~(4)题。
材料一 大洋中部的表层磷酸盐类物质是随冷水上升而从海区深层带来,盐类越多,浮游植物、浮游动物越发育。
材料二 下图是太平洋中部南北纬40°间大洋表层(0~100米)生物生产率的纬度分布图,横向为纬度,纵向为每立方米表层海水中的生物生产量。 (1)据图可判断(  )
A.海洋生物的纬度分布均匀
B.温带海区海洋生物丰富
C.海洋生物的经度分布均匀
D.信风带海区海洋生物丰富
(2)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鱼类最少的原因是(  )
A.洋流影响      B.海水温度变化小
C.上升流发育 D.地处大陆架 (3)拟绘制太平洋东岸附近的此类图,则图中变化最大的可能是(  )
A.赤道海区 B.信风带海区
C.副热带海区 D.温带海区
(4)拟绘制太平洋西岸附近的此类图,则图中变化最大的可能是(  )
A.10°N~20°N B.10°S~20°S
C.30°N~40°N D.30°S~40°S [解析] 大洋中部的副热带海区因无洋流,水温的季节变化又小,表层海水和深层海水交换少,故表层营养盐类少;副热带的大洋东岸受离岸的信风影响,上升流发育,表层海水中营养盐类丰富;北太平洋西岸的温带海域,因有寒暖流交汇(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而使海洋生物丰富。
[答案] (1)B (2)B (3)B (4)C探究二 海洋环境保护
2019年6月22日,美国的密西西比州环境质量
部(MDEQ)宣布,由于墨西哥湾水域赤潮爆发,
该部门将关闭汉考克县(Hancock County)的四个
海滩。此后几周,该部门陆续关闭了更多的海滩,
直到7月7日,该州全部21处海滩均被封锁。 [问题探究]
问题1 一般近岸海域往往赤潮频发,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近岸海域往往会接纳大量的陆上污水的排入,海水污染较为严重。
问题2 赤潮暴发会对海洋生物带来哪些危害?
提示:赤潮的暴发会使发生海域的海生动物因毒素汇集或因缺氧而死亡,影响海生植物的光合作用。1.人类面临的主要海洋环境问题2.海洋环境保护措施
(1)制定相应的海洋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约束和规范海洋开发者的行为。
(2)加强污染控制,禁止向海洋倾倒有害废弃物。
(3)加快沿海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对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进行综合处理,达标排放。
(4)建设海洋自然保护区,对特定区域进行环境保护。
(5)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海洋环境保护意识。  2010年5月5日,美国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因油港油库破坏而流入海湾的原油多达65万至70万桶。海面漂浮着一层厚厚的浮油,海水几乎掀不起浪来,只能像泥浆般涌动着,发出汩汩声。墨西哥湾的海鸟身上沾满了石油,无法飞行,只能在海滩和岩石上待以毙命。其他海洋生物也未能逃过这场灾难,鲸、海豚、海龟、虾、蟹以及各种鱼类都被毒死或窒息而死,成为这场“战争”的最大受害者。海湾是较封闭的生态环境,水域浅,海水流动缓慢,一旦发生大规模的石油污染事件,将会导致生态平衡失调。专家们认为,墨西哥湾如果要恢复到污染前的状态,至少需要100年的时间。据此回答(1)~(2)题。 (1)石油污染成为日益突出的海洋污染问题,下列海域污染严重的是(  )
①沿海水域 ②海上航道沿线 ③海上石油产区
④石油输出港附近海域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石油污染除了会造成海域内动物的死亡外,还会(  )
①破坏海滨娱乐场 ②造成海岸环境退化 ③造成生态破坏 ④使海水富营养化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 第(1)题,石油污染区域主要集中在沿海水域和海上航道沿线。沿海工业、海上运输和海上石油开采是造成石油污染的主要原因。第(2)题,石油污染破坏海洋生态,危害渔业生产,破坏海滨娱乐场所,使整个海岸环境退化,但不会造成海水富营养化。
[答案] (1)A (2)B [课堂小结]1.下面四图中,有世界著名渔场分布、盐度最高的海域分别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解析:①为日本北海道,②为印尼的爪哇岛,③为新西兰的北岛,④为古巴。则著名渔场为北海道附近海域,盐度最高的为位于副热带海域的古巴,所以选C项。
答案:C分析海洋资源,回答2~4题。
2.海洋中的锰结核主要分布在(  )
A.大陆架 B.洋盆
C.大陆坡 D.近岸带
3.关于海洋渔业资源主要集中在沿海大陆架海域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①阳光集中,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强 ②浮游生物分布均匀 ③临海国家都对海洋水产品需求量大 ④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4. 下列关于海洋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海洋渔业资源主要集中在远洋深海区
B.潮汐能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
C.开发海洋空间资源的难度不大
D.海水不可以直接作为工业冷却水
解析:根据海洋资源的特点进行回答。
答案:2.B 3.D 4.B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海洋农牧化、海洋油气开发和深海采矿已形成规模,海洋将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新的依托空间。据此完成5~6题。
5. 下列行为不可能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的是(  )
A.大面积的海水养殖 B.大量捕杀饵料生物
C.渔业过度捕捞 D.定期海上休渔
6. 海底油气勘探和开采的工作基地是(  )
A.海岸 B.海洋人工岛
C.海上钻井平台 D.海洋船舶解析:第5题,定期海上休渔,有利于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更有利于海洋生态环境建设。第6题,海上钻井平台是海底油气勘探和开采的工作基地。
答案:5.D 6.C刷习题 巩固提升章末综合检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