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阴县五一中学 八 年级 历史 学科课时导学案 (第_____周 第 __ 课时 总第 ___课时)班级: 姓名:
课题: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上课时间 2020 年 月 日 星期 设计人: 备课组长签字: 年级领导签字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能记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
能说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新知梳理】(10分钟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时间
目的
典型代表
方式
推广
意义
农村乡镇企业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时间
文件
重点
中心环节
主要内容
所有制形式
管理体制
分配方式
影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2年提出
1993年深化
作用
【思维拓展】(10分钟)
1、农村土地政策先后进行了四次调整,我们进行一下梳理吧!
次数
历史事件
土地性质的变化
调整是否得当
影响
共同点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2、吃饭靠两平,一是邓小平,二是袁隆平。请您说说他的理由。
【达标测评】(8分钟)
1、1990年滑县2.6万公顷粮田平均单产达到1020公斤,成为长江以北第一个全年粮食亩总产
量超过1000公斤的“吨粮县”取得这一成就的主要原因是( )
滑县对外开放走在全国前列 B.家庭联产承包解放生产力
C.现代企业制度激发创新活力 D.农村的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2、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道: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
情把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没想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都散伙了。小说中描述的“拢
合在一起”和“都散伙了”分别是指( )
A.农业合作化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B.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运动
C.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农业合作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1979年底,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还只是在个别地方尝试,比重仅占全国总农户的9%。到1984年底,比重已增至95%以上。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迅速发展是由于它( )
A农民自己发明创造B使农民得土地所有权C使农业收入得到平均分配D适应了农民的生产需求
4、小云同学带着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搜集了“政企分开”“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等资料。根据这些信息,判断她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是( )
A.土地改革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民主与法制建设 D.国有企业改革
5、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多方面的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维方式,下列属于这一范围的“改变”包括( )
①发展乡镇企业 ②实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③扩大经营自主权 ④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这一年(1992年)对于推动中国改革开放能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再发展,具有发挥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有效作用。”1992年被人们称为中国30年改革历程标志性的分水岭。这样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
A.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作出国有企业改革的决定
C确立了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 D.形成了立体全面的开放格局
邓小平说:“农村改革有两个省带头,一个是四川省,那是我的家乡;一个是安徽省……。我们就是根据这两个省积累的经验,制定了关于改革的方针政策。材料中所说的农村改革是属于( )
思想改革 B.经济改革 C.政治改革 D.对外开放
8这是一次肩负重大历史使命,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它明确提出,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这次大会是(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一大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四大
9、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为了抓住这一趋势带来的历史机遇,中共中央于1993年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为( )
A.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B.发展乡镇企业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建立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
【自我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