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一 选择题
1.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1953年初,我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B.“一五”计划期间,北京电子管厂建成投产
C.“一五”计划期间先后施工一万多个工业项目
D.“一五”计划的完成为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2.下列表格是1952年至1956年,我国工业生产部分数据变化情况。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项目时间 钢 煤 原油
1952年 135万吨 66亿吨 44万吨
1956年 447万吨 110亿吨 116万吨
A.全国开展土地改革 B.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开展“文化大革命”
3.它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它”颁布于( )
A.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 B.第一届全国人大会议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八届一中全会
4.如图是“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施的150项重点工程项目比例分布示意图。这表明当时我国( )
A.工业项目的均衡发展 B.大力发展重工业
C.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 D.完成向工业化的转变
5.1954年,《人民日报》特意发表了一篇社论,题目是“人民民主政治发展的新阶段”。你认为这个“新阶段”指的是( )
A.《共同纲领》的制定实施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实施
C.“一五”计划的完成 D.土地改革的完成
6.《共和国记忆60年》中记载:“苏联人安排了毛泽东参观斯大林汽车厂。从没有目睹过汽车生产制造的过程,乘坐着苏联提供的轿车的毛泽东,看着流水线上一辆一辆下线的汽车,对身边的陪同者说:‘我们也要有这样的汽车厂’。”这一理想最初实现是在( )
A.改革开放时期 B.“大跃进”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一五”计划时期
7.“旧中国的能源、原材料和机械工业极端落后,在国际交往中受制于人;在被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严密封锁的环境下,农业、轻工业也难以发展。当时百废待兴,用于五年计划建设的有限财力,如果平均使用,可能一事无成。为了对付战争威胁,需要建设强大国防力量。”由此可见,“一五”计划( )
A.依据世界形势和国内情况而制定 B.导致了中国轻重工业比例的严重失调
C.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D.在美国的控制下难以取得成功
8.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国家对工商业采取利用、限制和改造的政策……逐步以全民所有制代替资本家所有制。”以上内容出自(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9. 1957年我国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 241亿元,比1952年增长67. 8%;1957年的国民收入比1952年增长53%;1957年工业总产值超过原计划21%,比1952年增长128.5%。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
A.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 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推动
C.“大跃进”运动的推行 D.“一五”计划的实施
10. 1953年是中国经济史上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时起,中国人熟悉了一个经济术语:“五年计划”。以下属于“一五”计划成就的是( )
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 ②修建青藏、新藏等公路 ③农村的乡镇企业发展迅速 ④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二 非选择题
1第一个五年计划
1).原因(背景):我国工业水平很低,基础薄弱,而且门类不全。许多重要产品的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2).目的:有计划地进行_________ 建设。
3).起止时间:1953年~1957年。
4).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 _____ ,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5).成就:以 ____帮助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先后施工1万多个工业项目。
①工业: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设投产。②交通运输业:新建宝成、鹰厦等铁路30余条;川藏、青藏、新藏 公路相继通车,1957年 _______建成(“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6).意义:从此,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 _________ 迈进。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时间:1954年9月在北京召开;
制定宪法:__________________ 。
宪法性质:是我国第一部 _______ 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选举主要领导人:大会选举 _______ 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刘少奇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决定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确立: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____________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地位:是我国的______________,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它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它的颁布,使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有了根本大法的保障。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材料三 到1957年底,各项经济建设指标,一般大幅度超额完成,特别是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喜报频传。
1)材料一中宪法的名称是什么?今天,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正在完善过程中,请为我国的民主和法制建设提出你的建议。
2)根据材料二 想一想我国是在怎样的起点上开始大规模工业化建设的?
3)阅读材料三 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起止时间和基本任务。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DCBBB DADDB
二 非选择题
社会主义 重工业 苏联 武汉长江大桥 社会主义工业化_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社会主义类型 毛泽东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根本政治制度
3.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依法治国、司法公正。(言之成理即可)
2)①我国的工业水平低,基础薄弱。
②门类不全。
③许多重要工业产品的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3)时间:1953-1957。
任务:①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②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③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