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
第2节 尿的形成与排出 (2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尿液是形成的形成过程。
2、了解泌尿系统的卫生知识,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树立健康意识。
【重点难点】 1、尿液形成过程 2、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63---65页,完成下列相关内容
1.肾单位是由 和 组成。
2.与血液相比,原尿不含 和 。
【探究一】尿液的形成过程。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 和 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分、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小分子)物质由 滤过到 内形成 。
▲所以:原尿与血液比无 和 。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
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对人有用的大部分的 、全部 和部分 ,
被 重新吸收进入毛细血管中。剩下的物质(如尿素尿酸、水、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 。
▲所以:尿液与原尿比无 。
【探究二】尿液的形成与排出路径
肾脏【肾动脉→入球小动脉→肾小球( 作用)→肾小囊腔(形成 )→肾小管( 作用形成尿液)→集合管→肾盂】→ → → →体外
【探究三】排尿的意义和泌尿系统的卫生
(1)意义:①排出废物? ②调节水盐含量,维持组织细胞正常生理功能。
(2)卫生:① 饮水? ② 排尿? ③保持尿道外口 。
【学习检测】
( )1.血液进入肾脏后流经的途径是。?
A.肾动脉→入球小动脉→肾小球→出球小动脉→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网→肾静脉
B.肾动脉→肾小球→入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肾静脉→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网
C.肾动脉→入球小动脉→肾小球 出球小动脉→肾静脉→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网
D.肾动脉→入球小动脉→肾小球→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网→出球小动脉→肾静脉
( )2、尿液在肾脏中的形成部位是
A.肾小体 B.肾小管 C.肾小球 D.肾单位( )3、尿的形成全过程要经过
A.肾小管重吸收作用 B.肾小球的滤过和收集管的收集 C.肾小体的重吸收 D.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4、尿液排出体外正确途径顺序是
A.肾脏→膀胱→输尿管→尿道→体外 B.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
C.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 D.输尿管→尿道→膀胱→体外
( )5、下列物质中,能被肾小管全部重吸收的是
A.葡萄糖 B.无机盐 C.水 D.尿素
( )6、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中流出的液体分别是
A.血浆、原尿、尿 B.血液、原尿、原尿? C.血液、原尿、原尿 D.血液、原尿、尿?
( )7、尿液的形成是连续的,可是尿液的排出是间歇的,这是因为
A、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B、肾小管有重吸收作用
C、集合管有吸收尿液的作用 D、膀胱有贮存尿液的作用
( )8、排尿的生理意义是
①排出废物 ②调节体内水的含量 ③调节体内无机盐的含量 ④调节血糖的含量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④
( )9.某病人的尿液中发现红细胞,若肾脏有问题,可能是
A、肾小球 B、肾小囊 C、肾小管 D、都有可能
( )10、患尿毒症的人要定期到医院做血液透析,目的为了排出
A 二氧化碳 B水 C 无机盐 D 尿素
( )11、下列( )液体中可以找到尿素
①血浆 ②原尿 ③尿液 ④汗液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 D. ①②
( )12、与流入肾脏的血液相比,从肾脏流出的血液中所含成分的不同是
①葡萄糖大量减少 ②二氧化碳含量降低 ③氧的含量降低
④尿素的含量降低 ⑤氧的含量增加
A.①② B.③④ C.④⑤ D.②③
( )13、血液从心脏流出,流经肾脏后血浆成分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A.氧、尿素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不变 B.氧、尿素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含量减少
C.氧、尿素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高 D.氧、尿素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减少
( )14、某人的尿量比正常情况下增加数倍,推测其发生病变的部位是
A.肾小球 B.肾小囊 C.肾小管 D.肾小囊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