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20世纪初,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的一场变革。它( )
A. 否定了经典力学体系
B. 打破了绝对时空观
C. 彻底解决了19世纪以来物理学面临的危机
D. 标志着对物质的认识深入到微观世界
2.英国学者怀特海论及近代西方科学精神时说:人们“完全有意识地认识到……知识对技术进步的重要性,发现了抽象知识和技术进步相联系的方法,并且也看到了技术进步的无限前程”。能够为这种观点提供论据的史实是( )
A. 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构
B. 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的创立
C. 瓦特联动式蒸汽机的制造
D. 法拉第电磁感应理论的应用
3.《互联网进化论》中指出:“工业革命把人变成机器,信息革命把机器变成人。”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
A.工厂诞生于工业革命后,消失于信息革命中
B. 科学技术进步改变人的思想观念与生活方式
C. 机器与人的斗争始于工业革命止于信息革命
D. 信息革命后机器完全取代了“人脑”的作用
4.电子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给世界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有( )
①影响经济增长方式 ②影响时代进步 ③影响教育方式 ④影响生活方式 ⑤促进了人们观念的变化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 ①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5.2010年7月5日,欧洲航天局的宇宙探测卫星“普朗克”,绘出了首幅宇宙全景,下列有关物理学家普朗克的介绍,不正确的是( )
A. 他是德国科学家
B. 他在1900年提出量子假说
C. 他的理论否定了“自然无跳跃”的原则
D. 他的研究使人类对宏观世界的基本认识取得革命性进步
6.20世纪初,有科学家发表这样的观点:“物理体系的状态据以变化的定律,同描述这些状态变化时所参照的坐标系,究竟是用两个在互相匀速移动着的坐标系,中的哪一个并无关系。……任何光线在静止的坐标系中都是以确定的速度运动着,不管这道光线是由静止的还是运动的物体发射出来的。”这位科学家是( )
A. 爱因斯坦
B. 牛顿
C. 伽利略
D. 普朗克
7.哥白尼、牛顿和爱因斯坦被称为近代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其理论的共同之处是( )
A. 得到了科学实验的验证
B. 改变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
C. 推动了技术的重大突破
D. 科学地概括出物质运动的定律
8.法国启蒙运动主将、百科全书派领袖狄德罗说:“若无英国人,理性和哲学在法国可能还处在最可鄙的蒙童状态。”据此推断,下列表述符合史实的是( )
A. 狄德罗忽视了法国人对理性的创造性
B. 英国启蒙思想直接导致法国启蒙运动
C. 牛顿力学体系为法国启蒙运动奠定基础
D. 英国是欧洲启蒙运动的发源地和中心
9.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其《全球通史》中指出:“一个世纪以前,工业革命将大批劳动力吸引到大机器和能源所在地:工厂里面。今天,相反的趋势在进行当中,现代通讯革命允许人们在任何地方创造思想和处理信息。”带来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内燃机车和现代交通工具的发明和应用
B. 电话、无线电技术的发明和应用
C. 电子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发明和发展
D. 电影、电视的出现和影视艺术的发展
10.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年~1918年)英军使用了新式武器——坦克,它采用了当时最先进的科技成果。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当时最先进的科技成果( )
A. 内燃机的发明与制造
B. 炼钢技术的突破
C. 石油的广泛运用
D. 蒸汽机技术的进步
11.亚里士多德认为,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是运动的,“任何运动着的事物都必然有推动者”,造物主就是那个“第一推动者”。下列理论思想最先推翻这一观念的是( )
A. 莎士比亚的人文思想
B. 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
C. 达尔文的进化思想
D.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12.牛顿的研究方法是他留给后人的宝贵遗产之一,他倡导的研究方法主要是( )
A. 观察方法
B. 实验方法
C. 讨论方法
D. 假设方法
13.“随着19世纪的过去,科学成为西方社会的一个日益重要的部分……到它为久已建立的工业作出基本贡献的19世纪末,它正在创造全新的工业。”下列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A. 伽俐略开创了近代科学
B. 达尔文建立起生物进化论
C. 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和力学三定律
D. 法拉第电磁感应理论
14.我们习惯上称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所开辟的时代分别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A. 技术革新的开始领域不同
B. 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不同
C. 动力机器的发展阶段不同
D. 对世界市场的形成意义不同
15.19世纪30年代,达尔文在环境考察中发现,不同品种的动物整体形态相似,属于相近的物种,但各具特点,距离越远,差异越明显。由此他认为生物进化的机制是( )
A. 上帝选择
B. 人工选择
C. 社会选择
D. 自然选择
16.“他利用简单的数学运算证明,光速是极限速度,接近光速的物体会变小变平。他认为,甚至时间也会受影响,移动的钟走得比静止的钟慢。”这是物理学思想的一场重大革命。因为它( )
A. 否定了牛顿的力学理论
B. 借鉴了法国科学家拉瓦锡的学说
C. 揭示了时间、空间并非绝对不变的属性
D. 修正了能量、质量互相转化的理论
17.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是阐述了( )
A. 生命的进化理论
B. 物种的人工选择理论
C. 自然造物理论
D.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
18.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中,曾直接得益于( )
A. 亚里士多德的力学
B. 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
C. 笛卡尔等人对碰撞运动的研究
D. 开普勒等人有关天体力学方面的研究
19.英文的Communication有多重译义,一般包括“传播和传达” “交通”和“交流”。有人说,从互联网迄今的发展过程看,网络就是传媒(Communication)。对互联网的这一理解旨在强调互联网( )
A. 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拓展
B. 最大的成功在于技术的不断更新
C. 促进了信息产业的发展
D. 作为人类交往方式而存在与发展
20.他的著作推翻了那种把动植物物种看做彼此毫无联系的、偶然的、“神造的”、不变的东西的观点,第一次把生物学放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这指的是谁的哪一部著作( )
A. 林耐的《自然系统》
B. 达尔文的《物种起源》
C. 赫胥黎的《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
D. 达尔文的《人类的起源》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世纪中期,牛顿创立了经典力学理论后,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为科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材料二 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时间与物质分布、运动之间的辩证关系,提出了新的宇宙观,同时使得现代物理学和天文学如此结合而产生了天体物理学,为人类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更广泛的途径。
——以上材料均摘自《宇宙探险》
材料三 达尔文推翻了那种把动物、植物、各物种看作彼此毫无联系的、偶然的、“神造的”、不变的东西的观点,第一次把生物学放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确立了物种的变异性和承续性。
材料四 自然科学借以宣布其独立并且好像是重演路德焚烧教谕的革命行为,便是哥白尼那本不朽著作的出版,他用这本书(虽然是胆怯地而且可说是只在临终时)来向自然事物方面的教会权威挑战,从此自然科学便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
——恩格斯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经典力学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经典力学体系的形成等科学成就对当时的欧洲思想界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2)指出材料二中科学理论有什么新发展?简要分析其发展的主要原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进化论在欧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依据材料四回答,从事科学研究的重要条件是什么?17~18世纪的中国为什么不能产生“哥白尼” “伽利略”式的科学家?试结合中国当时的经济、思想文化状况进行分析说明。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某班开展研究性学习,全班分成三组了解两百余年来人类科技发展的三项典型成就,在他们的报告中分别出现了以下三组信息。
第一组 恩格斯说:“分工、水力特别是蒸汽机的利用、机器的应用,这就是从18世纪中叶起,工业用来震撼旧世界基础的三个伟大杠杆。”
第二组 在以前时代的大发明中,我们看见实际生活的需要推动技术家取得进一步的成就,那就是说除了偶然发现所带来的发明之外,需要常在发明之先。但在19世纪,我们就看见了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的科学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与发明的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 ——丹皮尔《科学史及其哲学和宗教的关系》
第三组 比尔·盖茨说:“不久的将来,会有这么一天,你可以不必离开你的书桌或扶手,就可以办公、学习、探索这个世界。”
请回答:
(1)第一组同学涉及的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重大飞跃,我们把这一事件称作什么?其间最具代表性的成就是什么?对近代人类历史进程有何突出影响?
(2)用所学知识对第二组中“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的科学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与发明的前面”这一观点加以证明。
(3)第三组中涉及的比尔·盖茨的设想,依据的主要是哪种科技成果?请概述它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关于这些革命(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须特别提到的另一特点是,它们并不是平行或独立地进行的。它们互相依赖,连续地一者对另一者起作用。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运用近代世界科技史的史实,对上述观点进行探讨。
(说明:可以就科学发展中的一个或多个观点进行论证;也可以对科学发展的观点进行修改、补充或提出新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4.阅读下列材料:
“奠基人”是我们常用的一个词语,“奠基”原意是“打下建筑物的基础”,“奠基人”常用来形容在某个领域或事业初创过程中做出过重大贡献的人。
请回答:
结合所学知识,列表说明上述三人被称为“奠基人”的理由。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应星(1587~约1666)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45岁以后,面对明末流民遍地的现实,宋应星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而探求“致富”之术。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一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正如宋应星在该书的序言中所说,“是书与科举功名毫无关系”,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是我们今天探讨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文献。
——摘编自潘吉星《宋应星评传》等
材料二 牛顿(1643~1727)自幼喜欢钻研科学。1687年,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其后被视作真理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该书受到学术界的赞颂,很快销售一空。同年,牛顿被选为国会议员,后被封为爵士,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和法国皇家学会会员。当时他被公认为活着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英国有学识的人都把牛顿“奉为他们的首领,承认他是他们的主帅和大师”。伏尔泰全面接受了牛顿的自然哲学,并与人合作发表了一本关于牛顿力学体系的通俗著作。18世纪中期,牛顿的理论体系在欧洲各国得到广泛认可,对整个欧洲和世界的科学与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詹姆斯·格雷克《牛顿传》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人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爱因斯坦相对论打破了牛顿力学的绝对时空观,将牛顿力学概括在相对论力学之中,由此排除A项,答案为B项。C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标志着对物质的认识深入到微观世界的是量子论的提出,排除D项。
2.【答案】D
【解析】牛顿经典力学体系、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瓦特联动式蒸汽机的制造皆出现于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前或期间,知识(或者科学)与技术联系不够紧密,并没有意识到知识对技术进步的重要性,不符合题意,故A、B、C项错误;法拉第电磁感应理论的应用出现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知识(或科学)与技术紧密相连,促进了技术的进步,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
3.【答案】B
【解析】选项中A、C、D选项表达有误,科学技术的进步带给人类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的巨大变化。
4.【答案】D
【解析】①具体指依靠科技进步,而不是多资源、高投入来促进经济增长;②具体指当代社会生产力已经从以物质能量为主转换到以信息知识和技术为主,从工业经济转到知识经济,从以读写为主的时代转到以视听为主的时代,即虚拟时代、数字时代;③具体指教育投资的重心将由物质资源转向信息资源,教学方式将由单一的“班级授课制”转变为多样化的网络授课,多媒体功能的优势将大大提高学习效果;④具体指信息作为有效、有价值的资源,改变了传统的生活方式;⑤具体指提高了人们学习、生活、工作技能的水平。
5.【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知,普朗克的研究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取得革命性进步,而不是宏观世界。
6.【答案】A
【解析】提取信息:题中理论是光速不变理论,所以这个科学家应该是爱因斯坦。
7.【答案】B
【解析】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是错误的,因此不可能得到科学实验的验证,也没有推动技术的重大突破和概括出物质运动的规律,排除A、C、D三项。但哥白尼的学说改变了人们对地球、太阳之间关系的传统认识,牛顿的经典力学则改变了人们关于物体运动规律的认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则改变了人们的时空观。即三者都改变了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
8.【答案】C
【解析】材料主要是论述英国人对启蒙运动的影响,故A项错误;英国启蒙思想影响了法国的启蒙运动,不是直接导致,故B项错误;英国人牛顿创立的经典力学为启蒙运动奠定科学基础,故C项正确;启蒙运动的发源地是英国,而中心是在法国,故D项错误。
9.【答案】C
【解析】现代通讯革命允许人们在任何地方创造思想和处理信息,反映了现代电子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巨大作用,故C正确。
10.【答案】D
【解析】一战时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而蒸汽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这个时期的坦克应该是以内燃机为动力的。
11.【答案】B
【解析】在自然科学领域否定造物主的应该是1687年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了经典力学,它把宇宙间运动的物质联系成一个科学体系。故选B。
12.【答案】B
【解析】牛顿用实验的方法,创立了牛顿经典力学,对人类的社会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
13.【答案】D
【解析】选项中属于19世纪末的成果是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理论。
14.【答案】C
【解析】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珍妮纺纱机的发明,是纺织领域,而不是蒸汽机的发明,所以划分的主要依据并不是技术革新的领域不同,故A项错误;两次工业革命都对经济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并不是进行划分和命名的依据,故B项错误;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主要的动力机器为蒸汽机,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人类进入电气时代,主要的动力为电,故C项正确;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不同,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第二次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但是此不同与两次工业革命的命名无关,故D项错误。
15.【答案】D
【解析】达尔文认为,生物现存的物种具有共同的原始起源,不同物种的变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16.【答案】C
【解析】“光速是极限速度,接近光速的物体会变小变平……甚至时间也会受影响,移动的钟走得比静止的钟慢”体现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相对论并没有否定牛顿力学理论,是对牛顿力学的继承和发展,故A项错误;拉瓦锡是化学家,主要成就是提出元素的定义,与材料无关,故B项错误;相对论揭示了时间、空间并非绝对不变的属性,故C项正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对牛顿力学的继承和发展,没有修正能量、质量互相转化的理论,故D项错误。
17.【答案】D
【解析】达尔文生物进化学说的原理,被后人归纳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选择。”
18.【答案】D
【解析】牛顿通过论证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与他的引力理论间的一致性,展示了地面物体与天体的运动都遵循着相同的自然定律;所以他是在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以及其他人的研究成果上,用数学方法导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19.【答案】D
【解析】材料认为网络就是传媒,就是“交通”和“交流”,这成为了人类交往的一种方式,选择D项
20.【答案】B
【解析】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是生物进化论诞生的标志。
21.【答案】(1)背景:①资本主义的发展;②文艺复兴运动,人文精神不断发展。
影响:推动了欧洲启蒙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2)科学理论由牛顿的经典力学发展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原因:经典力学无法解释研究中遇到的一些新问题;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3)否定了封建神学创世说,对欧洲思想界产生了巨大影响,有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
(4)不盲从权威,敢于创新;小农经济仍然占据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程朱理学和科举制度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解析】第(1)问需要根据所学知识来回答,经典力学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是资本主义的发展;文艺复兴运动,人文精神不断发展。经典力学的形成对当时的欧洲思想界的主要影响是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兴起和发展。第(2)问根据所学及材料,科学理论从牛顿的经典发展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原因是经典力学无法解释研究中遇到的一些新问题;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第(3)问根据教材相关知识,进化论的提出否定了封建神学创世说,对欧洲思想界产生了巨大影响,有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第(4)问根据材料四,从事科学研究的重要条件是不盲从权威,敢于创新。根据所学17~18世纪的中国科技落伍于世界的原因,经济上是小农经济仍然占据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思想文化上是程朱理学和科举制度禁锢了人们的思想等。
22.【答案】(1)工业革命(或第一次工业革命);瓦特制成改良型蒸汽机。
影响:“蒸汽时代”到来,导致资本主义大机器生产取代工场手工生产,人类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
(2)19世纪30年代,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史实:在其影响下,电动机、发电机相继出现,电力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同时,电话、电报、无线电通信也是根据这一原理发明的。
(3)依据的科技成果:电子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互联网技术。
影响:四通八达的计算机网络,大大缩小了全球空间距离,使全人类之间的相互交流与信息传递成为可能;遍布世界的互联网,正在以人们无法预料的速度、深度和广度,改变着人类文明的进程;垃圾信息和网络安全等影响了经济安全与社会稳定;青少年沉迷虚拟世界、网络上有害信息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等。
【解析】
23.【答案】示例一观点:近代科学并不是独立地发展,近代科学的发展深刻影响了政治、经济。
论证:近代科学的发展为启蒙运动的兴起奠定了理性思想的基础,启蒙运动推动了各国革命的开展;从而确立了西方的世界中心地位。
示例二观点:近代科学并不是独立地发展,政治,经济状况影响了科学的发展。
论证:哥白尼、伽利略等科学家的遭遇,说明中世纪教会的专制统治阻碍科学的发展;地圆学说、两次工业革命都极大地促进了近代科学的发展。
(示例仅作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解析】材料要求在于论证科学革命与工业革命、政治革命之间的关系,可以采取正反论证的方式:论证近代科学的发展深刻影响了政治、经济,也可以选择论证政治、经济状况影响了科学的发展,选取充分的史实加以证明,言之有理即可。
24.【答案】
【解析】列表应从杰出人物的名字以及对应的历史地位是什么和其成就的重大意义上说明其理由。
25.【答案】(1)特点:宋应星,传统科技的集大成;多总结,少创造。
牛顿,长期实验基础上的理性探讨;突破性的科学成果。
背景:中国传统农业、手工业发达;科举失利后的发愤之作。
科学冲破了中世纪的神学束缚;近代科学研究方法形成;长期从事科学研究。
(2)原因:士大夫热衷于科举功名,轻视农业、手工业劳动;生产方式没有质的变化;文化专制。
重视科学的社会氛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提供了认识世界的新方法。
【解析】根据材料一相关信息即可概括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由两人所处的时期即可知它们出现的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二人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角度说明,比如政治角度可以说士大夫热衷于科举功名、轻视农业手工业活动;思想文化方面可以说文化专制,重视科学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