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一、选择题
1.【唯物主义】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开始于1953年,借鉴的是哪一国家的做法( )
A.美国 B.俄罗斯
C.苏联 D.印度
2.【史料实证】观察下图,中国工业总产值的增长主要是当时进行了( )
A.抗美援朝 B.土地改革
C.“一五”计划 D.“大跃进”
3.下图是“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施的150项重点工程项目比例分布示意图。下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工业项目发展很均衡
B.我国大力发展重工业项目
C.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
D.完成了向工业化的转变
4.1953年是中国经济史上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时起,中国人熟悉了一个经济术语:“五年计划”。以下属于“一五计划”成就的是( )
①第一个飞机制造厂建成 ②川藏、青藏、新藏公路通车 ③乡镇企业发展迅速 ④南京长江大桥建成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唯物史观】20世纪50年代的激情岁月给定居北京的波兰裔作家爱泼斯坦夫妇留下了这样的印象:“我们被一种同样的精神所感召,这是一种不为名、不为利,只为一个共同目标而奋斗的行动。没有真心实意地参加过这种集体劳作的人是很难体会这种感情的。”据此可知,“一五”计划取得成功的原因是( )
A.苏联的帮助
B.党的正确领导
C.全国人民的热情参与
D.相对稳定的国内国际环境
6.【史料实证】如图为1953—1957年中国工业建设成就分布图,从该图中可以获取的历史信息不包括( )
A.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形成
B.重工业项目聚集东北
C.铁路大动脉纵跨长江天堑
D.三条高原公路通世界屋脊
7.【时空观念】诗言志,史铸诗。毛泽东以其气势磅礴的诗篇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峥嵘岁月。下列诗句,以“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1963年发表)为原点,按由近及远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②“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③“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④“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A.①④②③ B.②①④③
C.①②③④ D.③②①④
8.【历史解释】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隆重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取代已经完成历史使命的《共同纲领》。宪法的颁布实施,为全国人民指明了一条清晰的、明确的通往社会主义的道路,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材料主要说明( )
A.《共同纲领》具有国家临时宪法的作用
B.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正式确立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具有里程碑意义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新中国成立后制定的第一部法律
9.如图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的封面。这部宪法是在下列哪次会议上制定的(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七届二中全会
D.中共八大
10.它体现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具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便于人民群众行使自己的权力,并通过这样的政治组织参与国家的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保证了国家长治久安。“它”是(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三大改造
D.一国两制
11.【史料实证】下图所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一届选民证,持有人为陈立德,签发日期为1954年2月19日,盖有“无棣县大山乡选举委员会印”的红色方形印章。这张珍贵的选民证成为(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有力见证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的有力见证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主制度进程的有力见证
D.中国改革开放的有力见证
12.毛泽东指出:“有了人大,并不妨碍我们成立政协进行政治协商。人大的代表性当然很大,但它不能包括所有的方面,所以政协仍有存在的必要。”这表明我国的政治协商制度 ( )
A.必须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是我国民主政治的重要部分
C.与人大职能有很多重合部分
D.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前提
二、非选择题
13.饱经风霜的新中国已经走过了多个春秋,回首多年来共和国不平凡的复兴之路,会引起我们深深的思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一穷二白】
材料一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够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毛泽东
【神奇逆转】
材料二
年份
项目
粮
棉
钢
煤
1952年
总产量
1.64
亿吨
130.4
亿吨
135
亿吨
0.65
亿吨
比1949
年增长
36%
193%
754%
105%
1957年
总产量
1.95
亿吨
164
亿吨
535
亿吨
1.3
亿吨
比1952
年增长
19%
26%
296%
100%
【成就瞩目】
材料三 1957年底我国以苏联帮助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先后施工的工业项目有一万多个,沿海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华北和西北也建立一批新的工业基地。
(1)材料一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怎样的经济状况?为此我国政府制定了什么措施?
【答案】状况:工业水平极其落后,尤其是重工业。
措施:“一五”计划。
(2)据材料二分析,1957年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比1952年增长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我国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3)材料三表明我国为改变落后面貌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就,联系所学,列举写出这一时期连接了长江南北交通的大桥是哪一座?形成了哪一工业基地?
【答案】桥:武汉长江大桥。
工业基地:东北工业基地。
(4)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在加紧进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请问这是一部什么性质的宪法?
【答案】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选择题
1-5 CCBAC 6-10AACBB CB
(1)
【答案】状况:工业水平极其落后,尤其是重工业。
措施:“一五”计划。
(2)
【答案】我国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3)
【答案】桥:武汉长江大桥。
工业基地:东北工业基地。
(4)
【答案】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