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学练优七年级地理下(XJ)
教学课件
第八章 走近国家
第二节 埃及
导入新课
新课探究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你知道这些古建筑都位于哪个文明古国吗?
导入新课
1.位置
非
洲
地中海
红海
一
探究点:地跨两洲
新课探究
地跨亚、非两洲的国家
2.范围
3.位置的重要性
地跨亚、非两洲,是亚、非两洲之间重要的陆上交通要冲。
苏伊士运河是联结地中海与红海、沟通大西洋与印度洋的重要水上通道。
油轮通过苏伊士运河
苏伊士运河风光
开 罗
面积:
100多万平方千米
人口:
6398万(2000年)
民族:
阿拉伯人(白色人种)
宗教:
伊斯兰教
首都:
语言:
阿拉伯语
千塔之城
埃及大部分地区海拔在200~700米之间,沙漠占国土总面积的90%以上。尼罗河下游河谷平原和入海处形成的三角洲,是埃及最富庶的地区,面积占4%,却聚居着90%的人口。
一
探究点:沙漠广布
一
读非洲气候分布图:说说埃及主要的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点
地中海气候:北部地中海沿岸降水稍多,属于地中海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沙漠气候,最高气温可达40℃以上,平均降水不足50毫米
尼罗河为埃及人民提供了几乎是惟一的地表水源,埃及人盛赞尼罗河是哺育他们的“生命之河”。
尼罗河
在地图上找出埃及的主要物产和矿产?它们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沿尼罗河分布,集中于尼罗河三角洲。
一
探究点:发展中的工农业
一
埃及的工业规模在非洲仅次于南非,主要部门有石油、电力、钢铁、机械、纺织,食品等,石油工业地位突出。
埃及农业生产集中在灌溉条件便利的尼罗河和三角洲地区,主要农产品有棉花、小麦、玉米、水果等,尤以长绒棉而著称。
埃及旅游业发达,国际旅游收入是外汇收入的重要来源。
举世闻名的名胜古迹和旅游胜地包括: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卢克索古城、阿斯旺水坝
探究点:富有特色的旅游业
阿布·辛拜勒神庙
埃及金字塔
卢克索古城
卡纳克神庙
沙漠风光
课堂小结
埃及
地跨两洲
课堂小结
亚、非之间陆路交通要冲
大西洋、印度洋海上航线捷径
开罗是世界历史文化名城
沙漠广部
大部分热带沙漠气候,少部分地中海气候
人口集中在河谷平原和三角洲
发展展中的工农业——盛产长绒棉
旅游业——金字塔、卢克索古城、阿斯旺
水坝等
1.苏伊士运河缩短了哪两个大洋之间的航程 ( A )
A.大西洋和印度洋 B.大西洋和太平洋
C.印度洋和太平洋 D.印度洋和北冰洋
2.尼罗河下游非洲最大的城市是 ( B )
A.阿斯旺 B.开罗
C.亚历山大 D.塞得港
随堂训练
3.埃及的人口、农业、城市主要集中在 ( C )
A.苏伊士运河两岸 B.地中海沿岸地区
C.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 D.红海沿岸地区
4.下列名胜古迹和旅游胜地不位于埃及的是 ( B )
A.金字塔 B.泰姬陵
C.阿斯旺水坝 D.狮身人面像
埃 及
[教学目标]
(一)了解埃及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非洲东北部主体和亚洲的西奈半岛)和首都开罗。
(二)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埃及沙漠广布、气候干旱的特点,说明该国是如何因地制宜发展棉花种植的;联系埃及作为文明古国,说明该国是如何开展旅游业的。
(三)根据资料和地图,说明埃及(或苏伊士运河)在交通方面的重要性。
(四)收集并整理资料,说明埃及在种族、民族、宗教、语言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五)收集并整理资料,说明文明古国埃及的历史遗迹和对世界文化作出的贡献。
教学提纲(板书)
一、地跨两洲
1.亚洲与非洲、大西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交通要道
2.民族、宗教、语言、首都开罗
二、沙漠广布
沙漠之国——热带沙漠气候为主
三、文明古国
1.历史遗迹:金字塔、狮身人面像
2古代文化:象形文字、天文历法
四、发展中的工农业。
1.工业成为经济中的主要部门
2.农业集中于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
3.长绒棉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首位
[教学重、难点]
重点:埃及的地理位置
难点:尼罗河对埃及的作用
[教学方法]
读图法、自学法、谈话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建议
新课导人:
方案①:古代有一个国家,国王认为死后保存完整的尸体,灵魂就可以做阴间的统治者。于是他们不惜劳民伤财,为自己死后保存尸体建造陵墓。这些方锥形的巨大的陵墓,最高的竟达146.6米。现在,我们把这些陵墓所在的国度称为“金字塔之国”,那么,“金字塔之国”在哪里呢?
方案②:展示“金字塔“景观图片,提问:这是位于哪个国家的著名古迹
一、 地跨两洲
1、引导学生在“世界政区图“上找出埃及的地理位置,得出埃及的地理位置特点:地跨亚非两洲,非洲东北部
2、对照板图,讲述埃及的范围:埃及的领土组成是苏伊士运河以西的绝大部分和以东的西奈半岛。
3、学生完成活动1、2题,教师在版图上填注
(过渡)苏伊士运河是亚、非两洲的洲界线,而苏伊士运河位于埃及境内,从这一点来说,埃及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4、学生阅读P72文字,思考;埃及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
5、结合教材P73文字,说明埃及领土面积、人口、民族、宗教、语言和首都开罗。
二、 沙漠广布
1、让学生看图3-14,可以发现在;在埃及地形图上,可以发现很多的点状符号,这表示了什么?从而得出结论:埃及自然环境的重要特征是沙漠广布,是名副其实的沙漠之国,回忆:这个自然特征和我们前面学习的哪个地区的特征相似
2、设问:为什么埃及沙漠广布呢?学生阅读教材,思考回答
3、小结:一个地方的自然环境特征深受当地气候、地形的影响
(过渡)埃及虽然沙漠广布,自然环境恶劣,但由于境内有世界第一长河尼罗河河流经,哺育了埃及人民,所以埃及仍然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
三、尼罗河
1、学生自读尼罗河材料,思考尼罗河对埃及人民的有什么作用?
2、在“埃及”图上指出尼罗河的位置及尼罗河岸边的海港
四、文明古国
(过渡)众所周知,埃及是世界闻名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那 么你知道埃及是凭什么跻身文明古国之列的呢?(学生回答)
1.学生阅读教材P74文字,回答
(过渡)不仅如此,埃及还有为数众多的其他文物古迹。
2、读图3-18,引导学生完成“活动1”,并分析得出结论:文物古迹沿尼罗河分布的特点
3、按照文物古迹分布特点,要学生回答乘什么交通工具最为适宜?为什么?在指导学生时,一方面可使学生了解埃及特殊地理环境下的风光,增加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使学生懂得应如何因地制宜利用当地特有的旅游资源吸引旅游者,发展经济。
4.小结:正是埃及众多的历史遗迹和灿烂的古代文化,使埃及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大量的寻幽访古的游客。
(过渡)埃及古代文明离不开尼罗河水的滋润,把尼罗河称为埃及人民的母亲河实不为过。尼罗河不仅养育了古代埃及人,它也是现代埃及经济发展的浇灌者。
五、发展中的工农业
1、引导学生观察图3-21,提问:埃及有哪些丰富的矿产?主要的农作物有哪些?其分布有什么特点?得出埃及农业分布的特点:集中在尼罗河谷地和河口三角洲
2、回忆埃及的气候特点和地形特点,让学生明白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的自然条件很适宜棉花喜光耗水的特点。因此,在有尼罗河水灌溉的地方就有棉花的种植。这样,就得出埃及棉花种植区的分布特点。读图3-21,加深棉花沿尼罗河分布的印象。最后点明埃及长绒棉产量和出口量两个世界之最。
3、读图3-21,从中找出埃及矿产资源的分布,特别是石油资源的分布特点,点明工业逐步成为埃及国民经济的主要部门。
4、学生讨论完成活动2题,教师小结:尼罗河是埃及历史的创造者,是现代经济的财富之源。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成为撒哈拉大沙漠之中一条生机盎然的绿色走廊。
[作业布置]见基训,填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