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张PPT。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谢谢观赏!
课件9张PPT。单元复习(第四单元)点击进入 主干梳理 特别行政区、民族自治区和经济特区的区别与联系【针对训练】
1.“内蒙古自治区的成立,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我国民族实际相结合的一个伟大创举。”
——中共中央给内蒙古自治区
政府成立60周年的贺电
这里的“伟大创举”是指( )
A.率先推翻了封建统治 B.率先完成民主改革
C.率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D.率先走上社会主义C2.我国的特别行政区与经济特区、民族自治区的最大相同之处是( )
A.都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B.都有自己的法律
C.都实行相同的社会制度
D.都是祖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部分D 祖国统一【针对训练】
1.制作知识卡片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是某同学做的知识卡片,请选择与两张卡片内容相匹配的选项( )
时间:1997年7月1日
事件:中英两国政府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结果:香港回归祖国
时间:1999年12月20日
事件:中葡两国政府澳门政权交接仪式
结果:澳门回归祖国
A.“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
B.祖国大陆实现统一大业
C.香港进入“港人治港”时代
D.“一国两制”方针的成功实践D2.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充分肯定了对台工作取得的重大成就。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是(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一国两制”
D.社会主义制度B点击进入 真题演练单元复习
1.(2019泰州)如图反映了西藏自治区成立后卫生教育事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五十年来,这些成就取得的最主要因素是( A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D.“一国两制”构想的推行
2.(2018河北)2014年,“壮族三月三”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广西将“壮族三月三”确定为假期,自治区内全体公民放假2天。这些做法( B )
①提高了壮族在其他民族中的地位 ②体现了对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尊重 ③实现了少数民族地区协调发展 ④有利于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3.(2019乐山)1997年7月1日,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先后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洗雪了百年国耻。在此之前,侵占香港、澳门的国家分别是( C )
A.英国、西班牙 B.西班牙、葡萄牙
C.英国、葡萄牙 D.英国、法国
4.(2019滨州)与下面图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中国政府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成功范例。它践行了( D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一国两制”构想
5.(2018连云港)“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其前提是必须坚持( D )
A.相互尊重原则 B.互补互利原则
C.社会主义原则 D.一个中国原则
6.(2018永州)赵老师在讲授“祖国统一”这一专题时,设计了下面思维导图。其中,方框中的内容应是( A )
A.“一国两制” B.国共合作
C.和平共处 D.统一战线
7.(2019苏州)“海峡浅浅,明月弯弯。一封家书,一张船票,一生的想念。相隔倍觉离乱苦,近乡更知故土甜。”这是给当选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台湾老兵高秉涵的颁奖词,他曾把上百位老兵的骨灰带回大陆,使他们魂归故里。他当选为“感动中国”人物的主要原因是( D )
A.促成了“一国两制” B.消除了两岸隔阂
C.发展了“九二共识” D.彰显了民族亲情
8.(2019淮安)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发表以来,海峡两岸交流日趋密切。1992年,大陆海协会和台湾海基会达成了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的重要共识。这一“共识”主要是指( D )
A.加强两岸经济交流 B.实现两岸直接“三通”
C.促进两岸文化合作 D.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9.(2018广东)下表这些措施( A )
时间
措施
2008年
实行台湾居民来往大陆(台胞证)“一人一号,终身不变”
2013年
台湾居民在20省份可申请补发、换发台胞证
2015年
对台胞来往大陆免予签注
A.方便台胞来往大陆
B.推动了台湾经济的发展
C.打击“台独”分裂势力
D.显示了维护国家主权的决心
10.(2019枣庄)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1949年国民党退往台湾后,台湾海峡长期隔绝了台湾与大陆的联系。下列事项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D )
1992年,“海基会”“海协会”达成“九二共识”
2005年3月,第十届全国人大通过《反分裂国家法》
2008年11月后,海峡两岸实现“三通”
2015年11月,习近平同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
A.民族区域自治 B.外交发展
C.对外开放 D.祖国统一
11.(2018宿迁改编)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维护祖国统一是每一位中华儿女的责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5年)某条约签订后,台湾人民群情激愤,纷纷表示“与其生为降虏,不如死为义民”,坚决反对割让台湾……在5个月的时间里,台湾军民共打死打伤日军32 000多人,表现了强烈的爱国感情和抗敌御侮的斗志。
——岳麓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 为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1984年,▲正式提出用“一国两制”解决台湾和香港问题。
——岳麓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材料一中的“某条约”是指什么?“坚决反对割让台湾”表现了台湾军民哪一爱国情感?
(2)材料二▲处的历史人物是谁?改革开放以来,海峡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但少数“台独”分子却顽固坚持“台独”立场。面对这种现象,你的态度是什么?请说明理由。
答案:(1)条约:《马关条约》。爱国情感: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爱国情感;维护民族独立、反对侵略的爱国情感。
(2)人物:邓小平。态度:坚决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台独”。理由: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和祖国大陆的统一,是海内外中国人包括绝大多数台湾人民的共同心愿,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台独”分子的分裂图谋是注定不能得逞的,台湾和祖国大陆最终必将统一。(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课件12张PPT。一、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要求:自学课本,找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地位、意义和5个民族自治区。
1.内涵: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 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 。?
2.特点:在自治区域内,由当地民族当家做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少数民族聚居自治机关自治权3.实施:
(1)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将实行
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后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载入 。?
(2)1984年,《 》颁布实施。?
4.概况:1947年,我国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 自治区成立。目前,我国已经设立了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和西藏5个自治区。?
5.意义: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 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 奠定了基础。?民族区域自治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内蒙古祖国统一繁荣发展二、共同繁荣发展
要求:自学课本,找出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优惠政策、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的具体表现等。
1.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一系列的 和
,各族人民翻身做主人,迈进了社会主义社会。?
2.国家优惠政策:派出大批人员,还通过 、资金、物资等多种方式,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民主改革社会主义改造技术3.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国家按照自愿的原则,帮助侗族等十几个少数民族创制了 。国家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保护少数民族的 。国家还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了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的搜集、整理和出版工作。?
4.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西部大开发。2006年, 铁路全线通车,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文字历史文化遗产青藏副栏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凡各民族杂居的地方及民族自治区内,各民族在当地政权机关中均应有相当名额的代表。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解读】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充分体现了国家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对维护国家统一和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各族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党和政府的民族政策是民族大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根本保证。我们要维护国家统一、巩固各族人民大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的一项什么基本政治制度?这一制度的实施有什么意义?
点拨:本题考查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制定及影响。
尝试解答:(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的民族政策……国家十分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从财力、物力等方面给予支援,1979年,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额外补贴40亿元,以后每年递增10%。2001年以来,国家共投资1 000多亿元用于西部建设,改善西部生态环境,确保经济可持续发展。
(2)从材料二中能得出哪些信息?
点拨:材料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的民族政策及发展战略,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尝试解答:(2)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少数民族问题,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的民族政策;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并从财力、物力等方面给予援助;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材料三 近年来,一小撮分裂分子在新疆和西藏等地制造了多起暴力恐怖袭击事件,以达到分裂祖国的目的,严重威胁各族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破坏了党的民族政策。
(3)对少数分裂分子的暴力恐怖行为,你是如何认识的?
点拨:通过材料可以看出,分裂分子的暴力恐怖行为给社会造成了严重伤害,我们应与之斗争,维护和谐社会的存在。
尝试解答:(3)手段残忍、危害社会秩序、破坏社会安定和谐、严重破坏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损害人民利益,行为不得人心,阴谋不会得逞等。(答出任意一点,言之有理、观点正确即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
(1)我国历史上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中国国情和历史传统。
(2)各民族长期的经济文化联系,形成了各民族只适宜合作互助,不适宜分离的民族关系。
(3)近代以来,各族人民在共御外敌、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革命斗争中,建立了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形成了互不分离的政治认同。点击进入 训练案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1.(2019兴化模拟)我国共有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它们的稳定、发展与繁荣主要得益于我国实行了( A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改革开放政策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一国两制”方针
2.著名少数民族歌手简表
歌手
民族
歌手
民族
阿里郎组合
朝鲜族
布仁巴雅尔
蒙古族
乌兰图雅
蒙古族
阿朵
土家族
降央卓玛
藏族
彝人制造
彝族
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同胞在艺术殿堂中获得认可,这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
A.保障了少数民族的高度自治
B.推动了少数民族文化的繁荣
C.促进了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
D.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高潮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下列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B )
A.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B.在所有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实行
C.实施的前提是国家的统一领导
D.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的政治权利
4.(2019郑州质检)周恩来说:“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而没有实行民族自治共和国那样的制度呢?自治的形式在我国叫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还有民族乡;在苏联叫自治共和国、自治省、民族州,这不单是名称的不同,制度本身也有一些不同……”材料中的“不同”是基于( C )
A.社会制度不同 B.革命形势不同
C.两国国情不同 D.国土面积不同
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对这项基本政治制度发展没有起到作用的法律文件是( C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6.(2019东营期中)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下列不属于我国省级行政区中民族区域自治的是( C )
A.内蒙古 B.宁夏 C.云南 D.西藏
7.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之一。下列做法有利于民族团结的是( A )
①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 ②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 ③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④在国家机关统一使用汉字与普通话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2019房山期中)在我们祖国的大家庭里,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是社会主义的新型关系,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这体现了我国各民族的关系是( C )
A.汉族与少数民族相互竞争
B.以汉族为主体的格局形成
C.各民族相互依存不可分离
D.汉族与少数民族平等互惠
9.当今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出现大开发、大发展新气象得益于( D )
A.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B.民主改革的推行
C.改革开放的推动 D.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10.西部大开发以来,在基础设施方面建设了一大批项目。其中能够大大加强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被誉为“吉祥的天路”的是( B )
A.京张铁路 B.青藏铁路
C.宝成铁路 D.青藏公路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经确定,并将继续加强。国家尽一切努力,促进全国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材料二
民族区域自治情况
自治区
5个
自治州
30个
自治县(旗)
120个
材料三 1985年8月,西藏第一所综合性大学——西藏大学成立。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回答,新中国成立后确立的新型民族关系的特点是什么?
(2)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
(3)据材料二和材料三,联系所学知识说明新时期党为促进全国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做出了哪些努力?
答案:(1)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2)民族区域自治: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在自治区域内,由当地民族当家做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
(3)政治上,进一步落实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经济上,在少数民族地区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进行西部大开发。文化上,支持少数民族地区的科技、教育和文化事业的发展。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世界上的多民族国家在处理民族问题方面有不同的制度模式,中国采用的是A,A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区域自治。
由于成功地实行A,中国少数民族依法自主地管理本民族事务,民主地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保证了中国各民族不论大小都享有平等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权利,共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反对分裂国家和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形成了各民族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和谐民族关系。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1)材料中的“A”指的是我国实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请写出它的名称。这一制度实施的背景是怎样的?
(2)20世纪80年代,国家开始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投入,到90年代,全国80%以上的少数民族地区解决了温饱问题。你认为这一成就的取得与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哪次转折性会议有直接联系?如今,我国不断在西藏、新疆等地巨额投资,得益于20世纪末以来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施的哪一项战略决策?
(3)和谐的民族关系需要我们共同来维护,请你为营造更加和谐的民族关系提出合理化建议。(不少于两条)
答案:(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56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西部大开发。
(3)国家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投资;国家派干部和大学毕业生支援少数民族地区建设;关心少数民族生活,提高少数民族人民的生活水平等。(言之有理即可)
第13课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1.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尽管不愿看到香港回归中国,但她仍然称赞邓小平提出了“最富天才的创见”。这一“天才的创见”是指( C )
A.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C.“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2.1982年12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其中第三十一条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这说明( A )
A.“一国两制”有了宪法保证
B.“一国两制”的理论因此形成
C.“一国两制”的构想就此提出
D.“一国两制”的构想已成功运用
3.相对于我国内地来讲,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特别”是指( D )
A.政治上不受中央政府管辖
B.澳门成为经济特区,原经济地位不变
C.与葡萄牙仍有紧密的政治联系
D.澳门享有高度自治权,原有社会制度不变
4.(2019邛崃模拟)“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以及祖国强盛和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增强是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有力保障。下列实践中首次成功运用该构想的是( C )
A.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B.1992 年大陆海协会和台湾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
C.1997 年中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D.1999 年中国正式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5.如图报纸中“今天”指的是( D )
A.1997年7月1日
B.1997年12月20日
C.1999年7月1日
D.1999年12月20日
6.1997年6月30日午夜12点,香港回归中英双方防务交接仪式上,中方指挥官高声说到:“你们可以下岗,我们上岗!”这一瞬间标志着( C )
A.“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诞生
B.中国结束半殖民地社会
C.“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
D.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
7.(2019济南模拟)2019年3月30日,“走进澳门?庆澳门回归二十周年”大型公益文化活动在京启动。下列选项中为澳门的顺利回归开辟了途径的是( D )
A.政治协商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一国两制”方针
8.下列哪个地区不适宜使用“一国两制”方针( B )
A.台湾 B.深圳
C.澳门 D.香港
9.漫画是一种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下面是一幅有关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漫画。若给此漫画拟个标题,最恰当的应是( D )
A.合作共赢 B.互相监督
C.求同存异 D.“一国两制”
10.改革开放后,我国政府根据一些地区的历史和现状设立了特区。特区分为两类,一类是经济特区,一类是特别行政区。这两类特区的共同点是( B )
A.都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的社会制度
B.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
C.都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
D.都有较大的自主管理权和行政自主权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84年,邓小平曾对英国外交大臣说:“解决台湾、香港、澳门问题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非和平方式;一种是和平方式。”
材料二 1984年,邓小平会见香港人士时说:“我国政府在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后,香港的社会、经济制度不变……北京除了派军队外,不向香港派出干部、不干涉香港的内部事务。”
材料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为和平“解决台湾、香港、澳门问题”,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哪一伟大构想?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邓小平提出的这一伟大构想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3)材料三的两幅图片分别展示的是哪两个地区回归祖国时的政权交接场景?两个地区成功回归祖国,用实践证明了邓小平伟大构想的正确性,同时也为我国现今解决哪一地区问题创造了条件?
(4)结合香港、澳门两个地区的发展现状谈一谈你对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伟大构想的感想。
答案:(1)“一国两制”。
(2)“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即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3)图一是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图二是中葡澳门政权交接仪式。台湾地区。
(4)香港、澳门的繁荣表明了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正确性。(言之有理即可)
12.名人传记能够使我们了解名人们的思想、个性,更能够使我们去了解他们所处的那个时代,以及那个时代所发生的大事。请仔细阅读两本名人传记的片段,回答相关问题:
片段一
片段二
(1)从片段一中可以看出中英之间香港问题的源头是什么?英国在香港问题上打的如意算盘又是什么?
(2)中英双方谈判的最终结果是什么?
(3)中国能够成功收回香港和澳门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1)源头: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如意算盘:以主权换治权。(或者相近的表述)
(2)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或者:成功解决了香港问题)
(3)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为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开辟了正确的途径;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及统一的历史大趋势。(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
课件13张PPT。一、“一国两制”的构想
要求:自学课本,找出“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出发点、含义等。
1.目的:解决香港、澳门和 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
2.提出: 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3.内容: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 ,同时在台湾、香港和澳门保持原有的 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4.评价:“ ”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第13课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台湾邓小平社会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制度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二、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要求:自学课本,结合下图,说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时间、意义等。
1.理论基础:“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2.香港回归:
(1)法律依据: 年12月,中英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2)实现: 年7月1日,中国正式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
3.澳门回归:
(1)法律依据: 年4月,中葡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2)实现: 年12月20日,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
4.意义: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 ,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1984199719871999百年国耻副栏“一国两制”,简言之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体来说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香港、澳门一向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保持其原有的社会经济制度,有利于保证这两个地区的继续繁荣稳定。保证这两个地区的繁荣稳定,不但对这两个地区的人民有利,而且对全国有利。中国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在中国这样一个社会主义的大国中,容许个别的小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对于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不但无害,而且有利。
——《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解读】 “一国两制”的构想解决了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之间的对立。把历史遗留问题和现实结合在一起,兼顾了祖国的尊严荣辱和港澳台地区人民生活的稳定性。我们要深刻认识到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国固有的领土,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认识到祖国统一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坚持党的领导,坚守“一个中国”。 “一国两制”与港澳回归 祖国统一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梦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场景回顾】
材料一 1982年9月24日,邓小平同志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指出:“我们对香港问题……主要有三个问题。一个是主权问题;再一个问题,是一九九七年后中国采取什么方式来管理香港,继续保持香港的繁荣;第三个问题,是中国和英国两国政府要妥善商谈如何使香港从现在到一九九七年的十五年中不出现大的波动。”(1)材料一表明了邓小平怎样的立场?他坚持这一立场的根本保障是什么?
点拨:材料体现了中国政府的态度:国家主权不容侵犯。保证国家安全的最根本因素是国家力量。
尝试解答:(1)立场:主权问题不容讨论,中国坚决收回香港。保障:国力的增强。
【诗中寻史】
材料二
(2)诗歌中的“妈港”指什么地方?她的“母亲”是根据什么方针接“妈港”回家的?
点拨:结合诗歌的题目可判断“妈港”是澳门,收回澳门主权源于我国的“一国两制”方针。
尝试解答:(2)澳门。“一国两制”。【历史预言】
材料三 世界著名杂志《财富》曾推出了一个触目惊心的封面专题——“香港之死(The Death of HongKong)”。
“啊,我们错了”“在1997年7月1日回归后的10年,香港并没有死掉”“这座城市比过去任何时候都充满活力”。
——摘编自《财富》
(3)材料三表明香港在回归后更加繁荣,更加开放,更加和谐了,这说明了什么?
点拨:本题考查的是香港回归后保持繁荣的原因。从我国的政策及国力保证方面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尝试解答:(3)①说明了祖国大陆是香港强大的后盾;②说明了“一国两制”的正确性和可行性。(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点击进入 训练案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1.毛泽东说:“我们都是中国人。三十六计,和为上计。”毛泽东这段话所反映的基本思想是( C )
A.用武力解放台湾
B.用“一国两制”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C.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
D.维持台湾现状不变
2.如图是一位同学为表达盼望祖国统一愿望而绘制的标题为“回来吧,就缺你了!”的漫画。请判断那一个还没有回到“母亲”怀抱的“孩子”应当是( C )
A.香港 B.澳门 C.台湾 D.西藏
3.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告我们应共同创造我国空前未有的光辉灿烂的历史。材料反映的与台湾的关系中,大陆迈出的实质性一步是( B )
A.人民解放军炮击金门和马祖
B.人民解放军停止对金门和马祖的炮击
C.不允许台湾同胞来大陆探亲、旅游、经商
D.被迫调整“三不”政策
4.打破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隔绝状态,两岸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的事件是( A )
A.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
B.两会达成“九二共识”
C.“汪辜会谈”
D.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
5.(2019德州)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提到:“九二共识……开辟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使两岸政治互动达到新高度。”“九二共识”指的是( B )
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B.“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
D.两岸同胞齐心协力加强经济文化交流
6.台湾舞剧《薪传》曾在大陆演出,引起轰动,它反映了祖国大陆和台湾同胞一脉相承的亲情关系。下列关于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重大事件,按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B )
①“汪辜会谈”的举行 ②“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对台基本方针的形成 ③江泽民“八项主张”的提出 ④台湾当局“三不”政策的调整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④②①③ D.②①③④
7.(2019佛山模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一直以祖国统一和民族大业为重,采取一系列具体步骤和措施,希望早日消除两岸长期隔绝状况,努力推动祖国和平统一进程。”这一历程的指导思想是( C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九二共识”
C.“一国两制”构想 D.“求同存异”方针
8.(2019济南模拟)2019年,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指出:“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这是70载两岸关系发展历程的历史定论,也是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统一是历史大势,是正道。‘台独’是历史逆流,是绝路”。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是必须坚持( D )
A.相互尊重原则 B.互补互利原则
C.社会主义原则 D.一个中国原则
9.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一页,这次会面是( C )
A.胡锦涛会见连战 B.胡锦涛会见马英九
C.习近平会见马英九 D.习近平会见蔡英文
10.“1980年以前,台湾最重要的市场是美国,但到了90年代,我们认识到,台湾经济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是大陆。”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 B )
A.两岸双方秉持“两岸一家亲”的理念
B.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交往日益密切
C.港澳回归作为“一国两制”的成功范例推动了台湾向大陆靠拢
D.祖国统一是历史的必然,指日可待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87年11月,一位台湾同胞在离开近四十年后终于回到大陆母亲的怀抱(如图)。
材料二 祖国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可以实行同大陆不同的制度;台湾还可以有自己的军队,只是不能构成对大陆的威胁。
——《中国大陆和台湾
和平统一的设想》(1983年)
材料三
1993年,海协会和海基会两会会长在前一年已取得重大成果的基础上举行会谈并亲切握手。
材料四 中国共产党肩负着民族强盛与和平发展的历史使命,在台湾问题上始终以其宽容、博爱、仁义之胸襟,坚持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的统一,但不承诺放弃武力。这是强者的理性,而非弱者的乞求;这是对“台独”分裂势力的战争底线,更是两岸关系的和平底线。
——《瞭望》:五十年来
我对台和平统一政策回顾
请回答:
(1)造成材料一中母子长期分离的原因是什么?
(2)为解决台湾问题,我国制定了哪一构想?这一构想在哪些地区已经被成功的实践?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出我国对台湾和港澳地区政策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3)材料三中所说的“两会会长在前一年已取得重大成果”是指1992年双方达成的什么共识?你知道这次会谈又称什么会谈吗?
(4)结合材料四,谈谈目前阻碍大陆与台湾统一的因素有哪些?你怎样看待海峡两岸的统一?
答案:(1)国民党在解放战争中失败后盘踞台湾(或国内矛盾所致或国共两党内战造成的)。
(2)“一国两制”;香港、澳门。台湾可以有自己的军队。
(3)“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即“九二共识”。“汪辜会谈”。
(4) 因素:“台独”势力和国际反华势力。看待: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自觉树立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责任感,维护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亲情,坚决反对“台独”势力的分裂活动;力争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12.习近平同志强调“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为追求民族独立、国家统一和富民强国,历代中国人进行了艰苦的努力和奋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民族独立梦】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赢得了民族独立。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
【国家统一梦】
材料二
【富民强国梦】
材料三 三十余年来,从“民以食为天”的温饱阶段,到“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再到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实体,一条创富之路拾级而上。……于当前的中国人而言,富足之梦,是由温饱向富裕的转变,更是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向全民共富的质跃,称之为当代中国人最为现实的中国梦,实为客观之论。
——李克强总理所作政府工作报告
(1)请写出材料一中“28年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的起止时间。
(2)材料二中三个地区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历史上曾被列强所侵占。其中,图一、图二所示地区是在邓小平提出的哪一伟大构想指导下顺利回归祖国的?
(3)图三所示地区在中国近代史上曾发生过两次变故: 1895年被日本窃据,抗日战争胜利后重归中国版图;1949年国民党当局溃逃台湾,造成了至今祖国没有完成统一的局面。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你认为应如何推进两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4)李克强总理提到的“一条创富之路”指的是什么道路?
答案:(1)1921-1949年。
(2)“一国两制”。
(3)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互相尊重、互利互补;加强经济、科技、文艺、旅游等方面的交流;坚决反对“台独”分裂活动等。(只要答出上述任一层意思即可)
(4)改革开放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香港的地形地貌
香港地形主要为丘陵,最高点为海拔958米的大帽山。香港的平地较少,约有两成土地属于低地,主要集中在新界北部,分别为元朗平原和粉岭低地,都是由河流自然形成的冲积平原;其次是位于九龙半岛及香港岛北部、从原来狭窄的平地向外扩张的填海土地。
课件17张PPT。一、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要求:自学课本,结合下图,找出改革开放后对台基本方针、两岸关系发展的表现。
1.对台方针政策
(1)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明确提出要 。?
(2)20世纪50年代中期,确立了争取用 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
(3)改革开放后,形成了“ ”的对台基本方针。?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解放台湾和平和平统一、一国两制2.两岸关系的发展金门三不海峡交流基金会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一个中国1992连战习近平二、日益密切的交往
要求:自学课本,说出两岸日益密切的交往的表现。
2008年11月,两岸达成 、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随后,两岸同时举行“ ”启动仪式,两岸关系取得历史性进展。?空运直航三通副栏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台湾不仅在法律上而且在事实上已经归还中国。台湾问题的出现,是国民党发动反人民内战的结果。其本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70年来,我们秉持求同存异精神,推动两岸双方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达成‘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九二共识’,开启两岸协商谈判,推进两岸政党党际交流,开辟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实现两岸领导人历史性会晤,使两岸政治互动达到新高度。”
——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
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
【解读】习近平的讲话反映了1949年以来,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中国人民始终把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作为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两岸中国人、海内外中华儿女理应共担民族大义、顺应历史大势,共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进程。通过归纳两岸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联系港澳回归,我们要坚信海峡两岸的统一一定会实现。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坚决反对“台独”分子的分裂活动。海峡两岸的交往 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维护统一、巩固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题。那些有利于国家统一的人或事在历史的长河中依然被后人传诵与铭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两岸之由】
材料一 “苍天苍天泪如雨,倭人竟割台湾去。”
——黄遵宪
1962年,台湾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在临终前写下《望大陆》:“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1)以上诗句反映了台湾与祖国大陆两次分离的历史事实,请问其原因各是什么?
点拨:通过“倭人竟割台湾去”可知与甲午中日战争有关;通过“1962年”“台湾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可知与国共内战有关。
尝试解答:(1)第一次: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占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第二次:1946—1949年国共内战,国民党败退台湾。【两岸之策】
(2)党和政府的对台政策
点拨:本题属于基础知识考查,结合我国领导人的对台方针回答即可。
尝试解答:(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八项主张。
【两岸之路】
材料二 海峡两岸鲜花开,统一的旗帜升起来。“一国两制”决策好!统一的号角响起来。我们本是一家人,我们本是亲骨肉,我们盼望早团圆,没有理由常分开,没有理由常分开。
——《海峡两岸歌》
(3)两岸统一的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列举在海峡两岸实现统一道路上的有利因素。
点拨:本题从历史因素、民众期盼、国家方针、历史趋势等几个方面回答。
尝试解答:(3)①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②海峡两岸同根同源,血脉相连,完成中华民族的统一大业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心愿;③海峡两岸日益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④《反分裂国家法》的颁布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法律依据;⑤香港、澳门的回归和持续繁荣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范例。
【两岸之盼】
(4)两岸早日统一是中华儿女共同的心愿,如果你作为海峡两岸统一的使者,请你拟几条宣传台湾与祖国大陆统一的标语。
点拨:本题考查的是家国情怀,言之有理即可。
尝试解答:(4)“和衷共济、共创未来”“本是同根,赤子情深”等。海峡两岸统一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1)有利因素:①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②“一国两制”政策的巨大感召力;③港澳回归提供了成功的范例;④改革开放,国力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⑤“一个中国”的原则得到联合国和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承认。
(2)不利因素:①“台独”势力的分裂活动;②国际反华势力的干涉破坏。点击进入 训练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