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不一样的电路连接
【教材分析】
《不一样的电路连接》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电》单元中的第7课,也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本课继续让学生探究有关电路的知识,是简单电路知识的延伸与拓展。目的是整理学生的发现和认识,通过电路的通断现象,判断电路的连接方式,同时比较串联和并联两种不同的电路连接方法。
【学情分析】
问卷内容
问卷情况及人数(40人)
1.探究与电有关的问题
非常喜欢32人
一般8人
不喜欢0人
2.连接电路检测器
熟练33人
基本熟练7人
不熟练3人
3.根据数学数字找规律
1、3、5、( )、9
熟悉掌握
28人
基本掌握
10人
基本不会
2人
4.玩电器小玩具
经常玩35人
偶尔玩5人
未玩过0人
5.用过家用电器
用过35人
教少用5人
没用过0人
以上课前进行的一个学情问卷调查统计表。从表中可明显的发现,孩子们对电学有关的问题研究兴趣较浓厚;经常玩弄小电器、小玩具,对电路等有较多的感知;对简单的电路检测器能熟练的连接;掌握了数学数字中的排列规律,运用数学方法来学习科学有较好的基础;掌握了电流、简单电路、导体与绝缘体基本知识。综合来看学习本课基础较好,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形象地感知通路与断路的现象。
2、会用数学方法有序检测接线盒内电路的连接情况。
3、动手实践认识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的两种不同连接方法,建构串联与并联电路。
4、培养孩子们乐于观察交流、缜密推断的态度以及实证意识。
5、通过体验,自觉增强孩子们的环保与安全意识。
【教学重点】用电路检测器检验接线盒内电路的连接情况
【教学难点】影响电路中灯泡的亮度的有关因素的推断与验证。
【教学方法】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所以,在教学中,综合运用观察、推测、实验、比较、小组合作、探究研讨等教学方法,引领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激起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
【教学准备】
小组准备:
1、每组一个ipad
2、每组一个电路检测器、四个接线头的盒子(其中几个小组的连接是三段连接点亮,而且每组的连接略有差异;一个小组的暗盒六段连接点都亮),各组补充 1节电池、配电池盒和导线1根。
3、实验记录单
教师准备:
课件、暗盒(其中一段连接的通路可以让小灯泡更亮、电路检测器) 磁性原片、课题贴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出示两个接线柱的暗盒,教师向学生提出请求,如何知道暗盒的电路电路是否连通。
2、学生交流,引出电路检测器【出示PPT1】
3、交流如何使用电路检测器
教师【出示flash动画图PPT2,明确检测方法】,明确通路与断路,并板书【通路】【断路】
【设计意图:教师用暗盒这个生活情境导入,与学生平等对话交流,让孩子们充满自信步入课堂,营造一种宽松、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实时做好合作者、参与者,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有效地引出电路检测器,为后续探究奠定基础 】
二、科学实践,有序检测
1、由两个接线柱的连接顺序,继而观察发现3个接线柱、4个接线柱、5个接线柱的检测顺序【出示PPT3—5】,教师有序板书,学生观察发现找到顺序连接的规律。
2、出示4个接线柱的暗盒【PPT6】,启发思考,那这个暗盒里面的电路到底是怎么连接的呢?引出本节课的探究问题。【板书:暗盒电路?连接】
3、出示温馨小提示【PPT7】,明确检测要求,准备有序检测
【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通过学科整合,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科学问题,掌握暗盒电路的检测顺序,做到有序检测,发展学生的理性思维,为后续的检测连接理清思路。】
三、小组合作,收集信息
学生分组活动,教师适时指导。
【设计意图:旨在培养小组合作意识,自主分工,检测者、记录者、拍照者、整理者,让小组成员个个是科学实践活动的实践者与合作者。】
四、整理信息,初步推测
根据检测情况,小组成员集体交流,分析暗盒中导线的连接方式,并将初步的推测用ipad拍照上传,便于后续集体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有序检测,培养学生实证意识,让学生根据暗盒的连接点小灯泡的通断情况,进行有证据地推测,并通过ipad拍照上传,有效的将信息技术与科学探究深度融合,提高小组合作交流的效率,同时也及时地反馈学生的探究成果,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
五、展示成果,互动交流
1、根据各组上传信息,分组展示并交流各组的探究成果,同样的通断出现不同的连接方法,交流碰撞,初步了解暗盒电路的不同连接方法。
2、根据交流,各组再次进行推测判断。
3、打开暗盒,画出实际的电路连接情况,与推测的情况进行比较。
【设计意图:通过思维导图,促进学生的思维不断发展,体验探究的过程,感受探究的乐趣,真实开展科学实践。同时通过三根导线连接与两个导线连接的不同,培养学生的环保节能意识。】
六、拓展延伸、构建概念:
1、老师再次出示课前暗盒,有序检测,发现:1—2连接亮,3—4连接亮,而且3—4连接更亮。
2、推测暗盒里的电路连接方法。
3、推测灯泡亮的原因。
4、在实验中寻找证据验证推测。
5、在寻找证据中引导学生通过建模的形式认识串联与并联电路。
6、引导学生认识电路有不同的连接方式,从而揭示出本课课题。
7、布置课后探究任务及安全用电教育。
【设计意图:通过再次实验,引导学生再次推测与分析,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通过小灯泡的亮度不同,再次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会大胆推测,随即引导学生进行验证,在验证中认知到电路的连接不仅有导线连接,还可能有其他电路元件,而且连接的方式不同。运用建模的方式构建串联与并联,增强了思维的可视性,便于学生自助建构慨念,这样也在无痕中引出了本课的课题[不一样的电路连接],更体现科学实践的求真与求实,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