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3-02 21:33: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0年春八年级下册历史 第二单元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检测作业
一、选择题
1.1953~1957年我国工业产值平均增长的速度达到18%,农业产值平均每年增长4.5%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
A.土地改革的全面完成
B.“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2.从1953年到1956年,全国工业值平均年19.6%,农业总产值每年递增4.8%,这种增长速度是相当高的;1956年,工业总产值第一次超过农业总产值,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一五”计划的实施
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C.“大跃进”运动的掀起
D.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
3.1953年,周恩来在谈到大规模经济建设问题时说:“所谓集中主要力量,不是集中一切力量,不是要冒进,不是搞重工业,其他问题都不搞了。”周恩来讲话的主旨是( )
A.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
B.剖析社会主义改造的得失
C.强调国民经济稳步协调发展
D.反思“大跃进”出现的问题
4.“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以苏联帮助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先后施工1万多个工业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意义重大,主要表现在( )
A.促进了国民经济有恢复
B.保障了土改革的完成
C.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D.标志着三大改造的结束
5.如下图是小明同学在历史课堂上对某一历史事件做的学习笔记,下列主题最符合笔记内容的是(  )
A.“一五”计划 B.三大改造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国有企业改革
6.195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胜利召开,这标志着我国( )
A.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
B.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形成
C.根本政治制度正式确立
D.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7.十九届中央二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修改宪法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的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
A.1949年《共同纲领》
B.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197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和国宪法》
8.如下图所反映的会议通过的文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该“文献”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9.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隆重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取代已经完成历史使命的《共同纲领》。宪法的颁布实施,为全国人民指明了一条清晰的、明确的通往社会主义的道路,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材料主要说明( )
A.《共同纲领》具有国家临时宪法的作用
B.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正式确立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具有里程碑意义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新中国成立后制定的第一部法律
10.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 )
A.社会主义工业化 B.三大改造 C.恢复国民经济 D.建立共产主义文化体系
二、判断题
11.大跃进的完成,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 )
12.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这是一条把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结合起来的总路线。( )
三、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我国工业发展状况怎样?
材料二 一五时期我国各部门投资比例表
部门
重工业
农林水利
交通运输
文化教育
其他
投资比例
58.2%
7.6%
19.5%
7.2%
7.5%
(2)材料二表明一五期间我国国民经济投资的重点是什么?请你列举一五计划中该部门取得的成就两例。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工业化是中国人民的不懈追求:
材料一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
材料二 1953年将是我国进行大规模建设的第一年。工业化——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材料三 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严重忽视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企业职工群众的积极性,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1984年10月,中央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步伐。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工业发展状况。
(2)根据材料二,指出“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的内容,并写出我国政府为实现这个最高利益而编制的计划名称。
(3)根据材料三,概括出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前社会主义经济失去活力的原因(至少写两点);并指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4)工业化是经济形态转向工业经济的一个自然历史过程,请指出工业经济之前主要的经济形态。
(5)当今的中国正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新型工业化路子,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出“新型工业化路子”的具体表现。
15.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这部宪法是何时在哪次会议上制定的?
(2)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权性质是什么?
(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谁?
答案
1.C 2.A 3.C 4.C 5.A 6.C 7.B 8.B 9.C 10.A
11.错误 12.错误
13.(1)工业基础薄弱。
(2)重工业。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建成投产;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第一架喷气式飞机试制成功;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
14.(1)工业水平低,基础薄弱,门类不全,许多重要工业品的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2)工业化;第一个五年计划或一五计划
(3)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严重忽视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增强企业活力
(4)农业;
(5)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15.(1)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性质: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