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单元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2课时)作业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单元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2课时)作业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03-03 22:59: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化学线下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
第2课时巩固练习
1.氢氧化钠溶液和氨水都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其原因是二者的溶液中都含有( )
A.H+ B.OH- C.H2O D.H
2.下列关于氢氧化钠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 B.对皮肤有强烈的腐蚀作用
C.水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 D.能除去油垢,可作厨房的清洁剂
3.下列有关氢氧化钾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氢氧化钾固体露置在空气中不会变质
B.氢氧化钾溶液能使无色酚酞变红
C.氢氧化钾溶液与氧化铜反应生成蓝色沉淀
D.2 mL氢氧化钾溶液与1 mL硫酸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4.我们熟悉的下列物质中,溶于水不会放出大量热的是( )
A.生石灰 B.氢氧化钠固体 C.浓硫酸 D.氢氧化钙
5.园林工人在树身下部涂上一层石灰浆,灰浆的作用是( )
A.美观作用 B.杀菌作用 C.标记作用 D.以上说法都不对
6.下列物质暴露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因发生化学变化而质量增加的是( )
A.浓硫酸 B.氢氧化钠 C.浓盐酸 D.石灰石
7.向某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后不显色,另取该溶液,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则( )
A.显紫色 B.一定显红色 C.可能显蓝色 D.可能显紫色,也可能显红色
二.填空题
8.某些食品的包装袋内,有一个装有白色颗粒固体装的小袋,上面写着“干燥剂主要成分为生石灰”。为什么生石灰能做干燥剂?如果将小纸袋拿出来放在空气中,经过一段时间后,会发现纸袋内的白色颗粒粘在一起成为块状。这是为什么?试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1)   ;(2)       ;
9.某学生用托盘天平称量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固体,该生将从试剂瓶中取出的氢氧化钠放在右盘上的纸上称量(其他操作都正确),天平平衡后,发现天平的指针向右偏转,原因是氢氧化钠在空气中不仅易 ,而且还能 。
该同学在上述操作中的两处错误是;①       ;
②                   。
10.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对一瓶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钙固体的化学成分产生了兴趣,他们根据自己所学知识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 该瓶药品的化学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
(1)氢氧化钙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
(2)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G12-2所示。

图G12-2
猜想假设
猜想一:Ca(OH)2;
猜想二:     ;?
猜想三:CaCO3。
实验验证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取1 g样品放入盛有50 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静置  烧杯底部有较多固体未溶解  样品中含有CaCO3
(2)取实验(1)中上层清液少许于试管中,再向试管中滴加2~3滴无色酚酞试液 ?  样品中含有Ca(OH)2

得出结论 甲同学认为猜想二正确。
反思交流
(1)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结论不合理,他认为猜想    也可能正确,原因是                  。?
(2)丙同学认为要想验证猜想二正确,还需做如下实验:取实验(1)中未溶解固体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适量稀盐酸,如有    ,则猜想二正确。?
拓展提升: 要想验证反应后物质的成分,除需验证有生成物以外,
还应考虑反应物是否    。?
11.经过“碱的化学性质”的学习,小明同学用图Z7-2归纳总结出了NaOH的四条化学性质(即NaOH能与四类物质发生反应)。

图Z7-2
(1)为了验证反应②,小明同学将适量的紫色石蕊溶液滴入NaOH溶液中,其观察到的现象是                 。?

(2)NaOH溶液露置于空气中易变质,所以必须密封保存,请你写出NaOH溶液变质的化学方程式:               。?
12.由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无明显现象,对此同学们展开了探究,请你参与。
提出问题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能否发生反应?
查阅资料
常温下,氢氧化钠、碳酸钠在乙醇中的溶解性如下表:

溶剂 乙醇
溶质 氢氧化钠 碳酸钠
溶解性 易溶 难溶

方案设计
小明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进行探究。

实验探究 (1)溶液配制。
甲溶液:将一定质量氢氧化钠固体加入到一定体积的乙醇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其成为饱和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量取一定体积乙醇要用到的仪器是          ,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     。?
乙溶液:将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固体加入到一定体积的75%的乙醇溶液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其成为不饱和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判断甲、乙溶液形成的现象是     。?
(2)进行实验。
按图所示装置加入药品后进行实验。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B装置的作用是     ,C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实验结论 由此小明得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反思交流 (1)小刚同学认为小明的实验还不足以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还应补充的实验是                       。?



















参考答案
1. B 2.C 3.B 4.D 5.B 6.B 7.D
8.CaO+H2O=Ca(OH)2 Ca(OH)2 +CO2=CaCO3↓↓+H2O
9.吸收水分 与二氧化碳反应
① 物体放错托盘,应该放在左边的托盘
②氢氧化钠不应放在纸上,应该放在玻璃器皿里称量
10..猜想假设 Ca(OH)2、CaCO3
实验验证 无色溶液变红色
反思交流 (1) 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未溶解的固体可能是氢氧化钙 (2)气泡产生
拓展提升 过量
[解析] 猜想假设 根据变质程度不难判断部分变质的样品中含有Ca(OH)2、CaCO3。实验验证 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反思交流 (1)根据题中信息,氢氧化钙是微溶于水的化合物,烧杯底部较多未溶解的固体也可能是没有溶解完的氢氧化钙。(2)要证明是否存在碳酸钙,可以利用碳酸盐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性质进行实验。拓展提升 要想验证反应后物质的成分,除需验证有生成物以外,还应考虑反应物是否过量。
11.(1)溶液变蓝 
(2)2NaOH+CO2Na2CO3+H2O
12.实验探究 (1)量筒和胶头滴管 加速溶解
甲溶液底部有固体,乙溶液底部没有固体
(2)2HCl+CaCO3CaCl2+H2O+CO2↑ 
除去氯化氢 溶液变浑浊
实验结论 2NaOH+CO2Na2CO3+H2O
反思交流 (1)将二氧化碳通入乙醇溶液,观察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