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孔乙己》课件(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孔乙己》课件(共2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3-03 14:22: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学习目标
1、了解文章背景,梳理小说的情节结构。
2、掌握文中人物描写的方法,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3、把握文章主旨,了解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和病态社会的冷酷。
一、背景简介:
《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天,最初发表于1919年4月《新青年》。本文最初发表时,篇末有作者的《附记》,其中说:“这一篇很拙的小说,还是去年冬天做成的。那时的意思,单在描写社会上的或一种生活,请读者看看,并没有别的深意……”
其时虽已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但是封建复古的逆流仍很猖獗。科举制度虽于1906年废除,但是培植孔乙己这种人的社会基础依然存在,孔孟之道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这样就有可能产生新的“孔乙己”。要拯救青年一代,不能让他们再走孔乙己的老路。鲁迅选取了社会的一角——鲁镇的咸亨酒店,艺术地展现了20多年前社会上的这种贫苦知识分子的生活,就在于启发读者对照孔乙己的生活道路和当时的教育现状,思考当时的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和科举制度。
你眼中的孔乙己
二.速读课文,理情节
小说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咸亨酒店)展现人物一生的悲惨遭遇的?
第一部分(1- 3)介绍咸亨酒店,交代环境。
第二部分(4-9)写孔乙己的经历、性格、言行和社会地位。
第三部分( 10-11 )描写孔乙己的不幸遭遇。
第四部分(12-13)孔乙己的悲惨结局。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1、酒客取笑 ;(第4段)
2、酒客奚落 ;(第6段)
3、孔乙己 ;(第7段)
4、孔乙己 ;(第8段)
5、侧面交代孔乙己 ;(第10段)
6、孔乙己最后一次 。(第11段)
理清小说情节结构,概括孔乙己的六个生活片断。
孔乙己偷东西
孔乙己没有考中秀才
教小伙计识字
给小孩子们分茴香豆
被打断腿
到咸亨酒店
孔乙己是个怎样的人?
三、圈读课文,析人物
1、问:速读全文后,孔乙己留在你脑海里最深刻的画面或者印象最深的语言、动作是什么?
明确:“多乎哉,不多也!” “窃书不能算偷”(语言)“排出九文大钱”(动作)等
2、孔乙己最后结局如何?文中有交代吗?请找出相关语句。
明确:“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悬案:孔乙己最后究竟死没死?“大约”死?\“的确”死?
三、圈读课文,析人物
3.圈读课文,补填下列句子,探究孔乙己性格中的矛盾表现。
孔乙己

②一个竭力争辩维
护清白但又
的人
一个穷困潦倒
偶有偷窃但又
从不拖欠酒钱的人

④一个使人快活但又
的人
一个以读书为傲但又
把“半个秀才也没捞到”
当作灵魂伤疤的人
③一个热心教伙计
“茴”字写法但又
的人
①一个站着喝酒
但又 的人
穿长衫
偶有偷窃
屡遭冷遇
可有可无
①“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站着喝酒
穿着长衫
唯一的人
生活贫困
经济地位
社会地位低
上不能
下不甘
轻视劳动人民
对立矛盾
穿着


喝酒方式


喝酒地点


贫富悬殊 阶级对立
短衣帮
长衫客
下酒物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归纳:“站着喝酒”表明孔乙己生活贫困,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都和“短衣帮”一样。“穿长衫”则含蓄地说明他硬摆“读书人”的架子,思想上羡慕上层阶级,轻视劳动人民。这一外形的整体描写,集中而简练地概括了人物的特殊身份,预示了悲剧命运的必然性。
孔乙己是一个竭力争辩维护清白但又偶有偷窃的人
外貌:“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虽是长衫”却“又脏又破”
语言:“窃书不能算偷”、“读书人的事”、“君子固穷”、“者乎”
生活贫困,懒惰,
放不下读书人的架子。
神态:“睁大眼睛说”、“涨红了脸,额上青筋条条绽出

动作:“排出九文大钱”
自欺欺人,自命清高、
中封建教育的毒很深,迂腐可笑。
死要面子,一心追求功名、
且执迷不悟。
穷酸、诚实、心地善良、
迂腐可笑。
孔乙己是一个热心教伙计但又屡遭冷遇的人
语言:“你读过书么?”、“我便考你一考”、
“不能写罢?……我教给你,记着!”
神态:“等了许久,很恳切的说道……”
“显出极高兴的样子”、“见我毫不热心,
便又叹了一口气,显出极惋惜的样子。”
孔乙己
“我”小伙计
“我略略点一点头”、“我想,讨饭一样的人,也配考我么?便回过脸去,不再理会。”“又好笑,又不耐烦,懒懒的答他……”
一老一少
一热一冷
一炫一烦
对比
地位低下
寂寞善良
科举毒害
势利冷漠
孔乙己是一个使人快活但又可有可无的人。
问:孔乙己如何使人快活?




问:孔乙己是否可笑?
明确:孔乙己深受封建教育毒害,被科举制度摧残,不会营生,迂腐麻木,四体不勤,好喝懒做,自命清高,以读书人自居,卖弄学问,死要面子,穷困潦倒,饱受欺凌。其性格、情态、言行举止固然有可笑之处,但可笑之余,实质上是对封建文化和科举制度的尖锐嘲笑和讽刺。
问:从众人的笑声中,你听出了什么?
明确:这是麻木的笑,在他们看来,孔乙己就是一个玩物,一块笑料,一个废物。一面是孔乙己悲惨的遭遇和伤痛,另一面不是同情和泪水,而是无聊的逗笑和取乐。人与人之间形成了一种很深的隔膜,令人窒息。他们冷酷、麻木、自私、势利,这是整个民族的劣根性。
玩物
①酒客笑(冷漠麻木)
③“我”笑(势利冷淡)
②掌柜笑(冷酷无情)
④孩子笑(天真无邪)
笑料
凡捕食鸟雀,鼠,总不肯一口咬死定要尽情玩弄,放走,又捉住,捉住,又放走,直待自己玩厌了,这才吃下去,颇与人们的幸灾乐祸,慢慢折磨弱者的脾气相同。《狗·猫·鼠》
暴君的臣民,只愿暴政暴在他人的头上,他却看着高兴,拿“残酷”做娱乐,拿“他人的苦”做赏玩,做慰安。 自己的本领只是“幸免”。
《暴君的臣民》
以乐景写哀情,倍增其哀。
问:这其间还有一个人也在“笑”,是谁?
明确:作者自己,在笑中饱含同情又带有批判。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孔乙己就这样在笑声中出场,在笑声中生活,在笑声中走向死亡!
好喝懒做
死要面子
自欺欺人 迂腐可笑、
从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角度分析
自命清高
麻木不仁
热心善良
圈读课文,析人物
圈读课文,析人物
刻画人物方法总结
小说对孔乙己进行个性刻画除正面描写外,还有侧面描写
1、通过外貌服饰描写揭示孔乙己的特殊身份和性格特征。
2、通过肖像描写的前后对比,揭示孔乙己遭遇的悲惨。
(1)第一次出场;(2)最后一次出场。
3、通过个性化的语言描写表现人物鲜明性格。
4、通过动作神态描写揭示人物思想性格。

由别人之口交代孔乙己的经历(如第五段和第十段)属侧面描写,丰富了人物性格。

孔乙己的命运
如何理解“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大约”表示估计和猜测,因为没有人说起过这件事,没有根据只能估计;但根据“到现在终于没有见”这种情况估计,用“的确死了”表示推测的可靠。小说以这一含蓄语句做结尾,让读者自己去想象孔乙己的悲惨结局,思索造成悲剧的社会根源,言虽尽而意无穷。
定案:孔乙己必死!
解决悬案:孔乙己究竟最后死没死?
造成孔乙己悲剧命运的原因是什么?
四.回读课文,明主题
1、社会原因:
2、自身原因:
封建社会(含民众的冷漠)和封建教育制度
身受封建教育制度的毒害:热衷科举、自命不凡、好吃懒做、鄙视体力劳动……
这篇小说,通过对孔乙己后半生几个生活片断的描述,成功地塑造了封建末期倍受科举制度摧残的下层知识分子的形象,控诉了封建制度的罪恶,揭示了国民冷漠、麻木的精神状态。
回读课文,明主题
作业
1.抄写“读一读 写一写”词语;
2.再读课文,赏析点评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提示:即第1、2段和第11段)
3.续写故事结尾
我们不愿看到孔乙己这个可怜的“苦人儿”就这样死去,来个穿越吧,让他穿越到今天。试想,生活在今天这个时代,他的命运又会怎样?拿起笔,去续写孔乙己崭新的未来!
清末的咸亨酒店格局
拓展探究
大家回忆《范进中举》一文,与本文进行对照比较,试分析两文主题思想上的异同。
同:都揭露了科举制度的罪恶,孔和范都是科举制度的受害者和牺牲品,可以说,他们虽结局不同,但却是“殊途同归”。
异:《范》以科举制度使人痴迷来讽刺其罪恶,《孔》以科举制度吃人来揭露其罪恶;范进的形象是丑,孔乙己的性格是悲,两文不同的批评角度,主人公不同的遭遇和结局,周围人对主人公不同的态度,都显示了作者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批判。
板书设计
苦人儿:孔乙己
?????????? 好喝懒做 死要面子 善良热心
?????????? 热衷功名 悲惨死亡
??掌? 柜:唯利是图
??小伙计:势利
? 酒客:麻木不仁
??丁举人:残忍
??冷漠的社会 :孔乙己必死无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