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四下5琥珀(第二课时)课件+教案+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四下5琥珀(第二课时)课件+教案+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3-03 11:34:07

文档简介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品读课文,在脑海里划分段落,梳理故事脉络。
2. 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知道琥珀的形成和发现的过程
3.学会抓住要点品读感悟,获得一种学习方法。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一、复习字词,导入课文
上节课,老师已经领着你们学习了本课的生字、词语,朗读了课文,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在深入学习课文之前,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上节课的内容吧!
复习本课重点字词。(齐读)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这块琥珀的特点以及它的价值。琥珀是怎么形成的呢?今天让我们跟随作者的思路,一起去感受琥珀的奇特吧!
?
复习导入环节的设计,既是为了与上节课做好衔接,又是让学生重温乡村的美丽景色,激发情感,为学习新课做好准备。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体验情感,学习方法。
带领学生用抓住要点品读感悟的阅读方法,进一步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
1. 默读课文,根据作者的思路,划分文章的结构?
第一部分(1):故事发生的时间。
第二部分(2~12):琥珀形成的过程。
第三部分(13~17):琥珀的发现过程。
第四部分(18):琥珀的科学价值。
2. 解读课文
(1)齐读第1自然段
约莫是指大概估计的意思。
从课文中可以看出这个松脂球挂在一棵老松树已过了几千年,后来地壳发生变化,松树腐烂,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又过了几千年,这样合起来肯定超越一万年了。因此,科学家的推测和估算是有根据的。
(2)默读第2——12自然段
①我们知道,琥珀是古代松柏树脂的化石,要形成琥珀,必需具备的第一个条件就是要有松柏树,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松树的句子。
那里长着许多高大的松树,太阳照得火热,可以闻到一股松脂的香味。
②找一找、读一读
课文中有几处写了太阳光的热? 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第二段:一个夏日,太阳暖暖地照着。
第三段:太阳照得火热。
第六段:晌午的太阳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
③找一找、读一读
为什么科学家想象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夏天的晌午,“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森林?”
因为松树、柏树只有在天气很热的时候才会渗出树脂,而夏天的晌午正是太阳光最热的时候。因此,炎热的夏天是科学家想象琥珀形成必需具备的第二个条件。
④说一说
课文中还有一句:“海在很远的地方翻腾怒吼”,你知道科学家想象的根据是什么?
由松脂球变成化石,要经过很长时间,而且要淹没在地层里面,所以科学家想象,离森林很远的地方有海在翻腾怒吼,这就为下文琥珀出现在海滩上埋下了伏笔。
说一说
作者对苍蝇的出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细致地描写了小苍蝇的外貌、动作、心情,写得活灵活现。
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好处是能增强语言的美感,表现力,更生动、形象。
仿写一句拟人句。
作者对蜘蛛的描写,刻画出了它小心翼翼的动作,生怕惊飞了苍蝇而挨饿的心理,写得十分传神。
科学家是根据什么想象就在“蜘蛛刚扑过去……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呢?
松树渗出的一滴树脂能同时包住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这滴松脂一定是很大的。而蜘蛛要吃苍蝇又必定要挨得非常近。这样就出现了千载难逢的巧遇。这是完全可能的,因而想象是有根据的,十分的合理。
松脂把两只小虫包在里头,再加上松脂继续地往下滴,又把原来的盖住了,就积成了一个松脂球。松脂球形成的条件有哪些呢?
1.松树林。
2.夏天----天气炎热到松树流出松脂
3.凑巧----蜘蛛和苍蝇在一起。
4.松脂不断往下滴。
阅读讨论
松脂球是怎样变成了化石的?
形成化石的条件有哪些?
1.时间漫长;
2.陆沉水漫;
3.松树腐烂;
4.泥沙掩埋。
(3)默读第13——17自然段
①这块琥珀是怎样被发现的?
风吹浪卷到岸边,小朋友踩着后挖了出来,小朋友的爸爸认出这是一块琥珀。
②渔民看到这块琥珀,为什么说“这是很少见的”?
一块琥珀包裹两只虫子是很少的,表现这块琥珀极有价值。
(4)齐读最后一段,你发现了什么?
这块琥珀给科学家们提供了研究的依据。既然在几万年前形成的琥珀里已经有苍蝇和蜘蛛,那么苍蝇和蜘蛛的存在一定有几万年了。这是这块琥珀在科学研究上的价值。
?
学会抓住要点品读感悟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此环节鼓励学生质疑释疑,并在此基础上感情朗读,训练学生动脑能力和朗读能力。
逐句概括句意,再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段意,并提炼成诗句,这是教会学生抓住要点品读感悟的阅读方法。
每学完一个环节后,让学生带着感情读一读本段课文,既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 四、课外延伸,布置作业。
1.课堂小结:
《琥珀》是一篇说明文。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
、合理的推测具体地记叙了这块奇特的琥珀形成地过程,交代了想象琥珀形成的科学依据,激发了我们对科学的兴趣,进一步增加了对化石的科学知识。
2. 玉石 的形成条件是极其特殊复杂的。它们大多来自地下几十公里深处的高温融化的岩浆,这些高温的浆体从地下沿着裂缝涌到地球表面,冷却后成为坚硬的石头。在此过程中,只有某些元素缓慢地结晶成坚硬的玉石或宝石,且它们的形成时间距离我们非常遥远。据化学分析,玉石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如锌、镁、铁、铜、硒、铬、锰、钴等,佩带玉石可使微量元素被人体皮肤吸收,活化细胞组织,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故有中医所说“有的病吃药不能医好,经常佩带玉器却治好病”,道理就在于此。
3.布置作业。
⑴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⑵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吗?
?
作业题的布置是为了让学生勤于积累,提高语文素养。
板书
内容
? 琥珀
故事发生的时间
琥珀的形成过程
琥珀的发现过程 丰富的想象,合理的推测。
琥珀的科学价值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把下面的词分成四类写下来。
猴子 松鼠 卷心菜 黄莺 芹菜
菠萝 兔子 鸭梨 杨梅 菠菜
喜鹊 丝瓜 哈密瓜 野猪 西瓜
狐狸 麻雀 黄花菜 百灵鸟 燕子
二、判断下面句子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大风把小树刮得东倒西歪。 ( )
2.小树被大风刮得东倒西歪。 ( )
3.大风刮得小树东倒西歪。 ( )
4.小树把大风刮得东倒西歪。 ( )
三、按要求改写句子。
“把”字句改成“被”字句:
1.那个渔民的儿子把埋在沙里的琥珀挖了出来。

2. 海水渐渐漫上来,把这片森林淹没了。

缩句:
3.一只小苍蝇在太阳光里快乐地飞舞。

4.许多老松树在热辣辣的太阳光里,渗出厚厚的松脂。

【答案】
一、1.猴子 松鼠 野猪 狐狸 兔子
2.卷心菜 芹菜 菠菜 丝瓜 黄花菜
3.菠萝 鸭梨 哈密瓜 西瓜 杨梅
4.黄莺 喜鹊 麻雀 百灵鸟 燕子
二、1.√ 2.√ 3.√ 4.×
三、1.埋在沙里的琥珀被那个渔民的儿子挖了出来。
2. 海水渐渐漫上来,这片森林被淹没了。
3.苍蝇飞舞。
4.松树渗出松脂。
教学反思
《琥珀》是一篇阅读课文。阅读课的任务和讲读课的任务是不相同的。一般地说,讲读课的主要任务是“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感知本课语文基本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而阅读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运用在讲读课中学到的语文基本功,半独立地理解课文内容,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显然,这两类课文的任务是有差异的。因此,其教学结构、教学方法也不尽相同。
《琥珀》练习第二课时
一、给下列加点的汉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松脂(zhī zhǐ) 渗透(sèn shèn)
挣扎(zhā zhá) 埋没(mái mán)
二、形近字组词。
努( ) 怒( )
孔( ) 吼( )
试( ) 拭( )
响( ) 晌( )
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形容词。
( )的波涛 ( )的翅膀
( )的松脂 ( )地挣扎
( )地照射 ( )地冲刷
四、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琥珀是松脂球。( )
2.琥珀的形成差不多要一万年。( )
3.琥珀里都要有两只虫子。( )
4.琥珀只可以作装饰品。( )
5.海洋与琥珀的形成有关。( )
五、课内阅读。
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面,两个小东西还是好好地躺着,我们可以看见苍蝇的翅膀和蜘蛛的长腿,可以看见它们当时在粘稠的松脂里怎样挣扎,因为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一万年以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并且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早已有那样的苍蝇和蜘蛛了。
(1)“两个小东西”指________和_________。
(2)“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
(3)“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由此可以想象___________________。
(4)琥珀的科学价值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脂(zhī) 渗 (shèn)
扎(zhá) 埋 (mái)
二、 努力 发怒
孔庙 大吼
试卷 擦拭
响亮 晌午
三、(澎湃) (柔嫩)
(厚厚) (前俯后仰)
(热辣辣)(不断)
四、1.×
2.√
3.×
4.×
5.√
五、(1)苍蝇 蜘蛛
(2)琥珀是透明的
(3)它们在粘稠的松脂里挣扎的样子
(4)据此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早已有那样的苍蝇和蜘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