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海底世界》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宁、官”等10个生字,能读正确多音字“参”,会写“宁静、器官”等27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海底世界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
3.了解围绕中心句写作的方法。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重点难点】
感知海底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调动认知,谈话导入
1.提到“大海”这个词,大家一定不陌生,说一说,你对它有哪些认识。
生说,师小结:(出示图片)这就是大海,它时而波涛汹涌,时而平静如镜,时而波光粼粼,时而惊涛拍岸。
2.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有一个人也有这样的疑问,快打开23课,把这句话标出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地方。边读边思考:大海的深处是怎样的。用“—”画出来。
2.示词,借助拼音读词语。
波涛澎湃?? 窃窃私语?? 多种多样?? 景色奇异??
物产丰富?? 海藻?? 嗡嗡?? 啾啾 ?波涛澎湃?宁静 闪烁 肌肉 峡谷 细胞 蕴藏?? 储藏 打鼾
(1)同桌互读正音。
(2)指名读,集体正音。
3.识记生字,书写指导。
(1)学习生字:宁、官、汪、险、参、攻、推、迅、退、铁、陆
(2)如何记住这些生字
形声字:宁、汪、险、攻、推、迅、速、退
形近字:铁——秩
(3)怎样才能把这些字写好?
学生观察生字,交流展示:“宁、官、否、”上下结构,偏旁略扁。“汪、险、攻、铁、陆”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教师范写“官”(强调笔顺)、“参”(写好三撇),学生练写。
展示评价
4.交流:想一想,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哪句话回答了第一自然段的问题?(板书:景色奇异、物产丰富)提醒“异”的书写。
换词理解“景色奇异、物产丰富”,并用“奇异”练习说话。
精读课文,深入感悟
再读课文,完成表格
课文
大海深处是怎样的?
对应自然段
具体特点
《海底世界》
景色奇异
2-3
海底宁静;有声
物产丰富
4-6
动物多、植物多、矿物多
2.交流感悟
(一)感受“景色奇异”
默读第二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描写“景色奇异”的语句。
1.当海面上波涛汹涌的时候,海底依然是宁静的。
对比“波涛汹涌”和“宁静”,感悟景色奇异。
(2)带体会,读文句。
2.海底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只是我们听不到而已。
(1)理解“窃窃私语”并练习说话。
明确窃窃私语就是小声的说话、悄悄地说话、耳语。
练习用“窃窃私语”说话
(2)用波浪线画出描写窃窃私语的语句,谈出自己的感受。
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有的像人在打呼噜……
还可能有什么样的窃窃私语?仿照句式,说一说,
创情景读文句
你们就是海底动物了。现在我穿上潜水衣,带上水中听音器,我听到了各种各样的声音,这一群小动物像蜜蜂一样( ),你们这一群小动物像小鸟一样( ),又来一群小动物像小狗一样( ),最左边这一群小动物像人在( )。
这么多声音作者用一个词语连接起来,(有的像)。
(二)感悟“物产丰富”
1.课文4-6自然段,思考,课文分别从哪几方面表现物产丰富?
交流:动物、植物、矿产三方面
2.动物活动方法多
(1)读第四自然段,思考:这段分别写了哪几种活动特点不同的小动物,他们有哪些活动特点。
(2)交流:
海参——行驶慢
梭子鱼——游动块
乌贼和章鱼——会喷水,利用水的反推力倒着走
贝类——巴在轮船地下行进。
深水鱼——游动时会发光。
(3)感悟写法
“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梭子鱼每小时能游几千米,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火车还要快。”
列数字:四米、几十千米
作比较:这句话把梭子鱼和谁比较?(普通的火车每小时运行70千米,梭子鱼运行速度高于70千米。)用熟悉的火车和不熟悉的梭子鱼进行比较,意思就明白了。这就是“作比较”的好处。
3.植物差异大
(1)这一段是围绕着哪句话来写的?植物的差异表现在哪几方面?
(2)生用自己的话说
(3)完成填空说一说
植物的色彩多种多样,有(),有(),还有()。植物的形态也各不相同,大的(),小的()。
4.矿物多
出示文段
大海的物产丰富还体现在?齐读。
环节三、总结拓展,读写训练
三、总结
1.结合板书,生小结内容。
2.正向同学们说的,海底有峡谷、草地、各种色彩、形态的植物,各种说也说不完的动物。真的是——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四、板书设计
23 海底世界
海底宁静、黑暗
景色奇异 有声、动物窃窃私语
海底世界
动物活动方法多
物产丰富 植物差异大
矿物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