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秦岭一淮河一线是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该线南北地理差异很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线以北戏剧唱腔委婉,园林小巧玲珑
B. 该线以南以水田为主,种植水稻、甜菜
C. 该线以北冬季河流结冰,影响水运
D. 该线以南屋顶坡度大、院落开阔
2.关于图中Ⅰ、Ⅱ、Ⅲ三条界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确定Ⅰ线的主导因素是地势
B. 确定界线Ⅱ的主导因素是夏季风
C. Ⅲ线与二、三阶梯的界线相一致
D. Ⅰ线与Ⅱ线分别与400mm、800mm等降水量线相一致
3.在区域地理中自然、人文各要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区域位置影响了区域气候
B. 区域地形影响了区域河流流向
C. 区域农业影响了区域气候
D. 区域气候影响了区域植被
4.跨经度最广的地理区域是( )
A. 北方地区
B. 南方地区
C. 西北地区
D. 青藏地区
5.关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西北地区主要位于非季风区内,气候干旱
B. 青藏地区主要位于非季风区内,气候湿润
C. 南方地区主要位于季风区内,盛行西南季风
D. 北方地区位于非季风区内,气候较湿润
6.一个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形成往往是气候在起主导作用,我国有一个地区,形成自然地理环境的主导因素却是地形地势,这个地区是
( )
A. 北方地区
B. 南方地区
C. 西北地区
D. 青藏地区
7.我国四大区域中跨经度最广的是( )
A. 青藏地区
B. 南方地区
C. 北方地区
D. 西北地区
8.读我国重要地理界线位置图,其中描述错误的是( )
A. ②线以西以南的C地区是具有高寒特征的青藏地区。畜牧业是其主要的生产方式,高寒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海拔低、气温高、 风力小、水源充足的河谷地带
B. ①线以西以北的B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自然景观由草原逐渐变为荒漠
C. ③④两线北段界线是大兴安岭,该山脉以东有我国最大的平原—东北平原,农作物的熟制是一年两熟,主要种植春小麦和玉米等粮食作物
D. ⑤线以南地区房屋多用砖瓦、竹木材料建造,因降水多,屋顶坡度大
9.读图,下列农业生产的做法符合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是( )
A. ①平原利用肥沃的黑土种植甘蔗
B. ②沿海滩涂发展海水养殖业
C. ③地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
D. ④地开垦草原,发展种植业
10.确定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界线的主要因素是( )
A. 纬度因素
B. 地势因素
C. 季风因素
D. 气候因素
11.如图为“2008年年底我国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面积、人口、GDP值百分比统计资料图”(注:不含港、澳、台地区)。我国四个地区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GDP总值最高的分别是( )
A. 青藏地区、南方地区、北方地区
B. 西北地区、南方地区、南方地区
C. 南方地区、北方地区、青藏地区
D. 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
12.读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地区主要种植水稻、甘蔗、柑橘
B. ②地区农作物的熟制为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C. ③地区为半湿润地区
D. ④地区的自然特征是高寒
13.我国自然环境差异大,造就了各地服饰、饮食、民居等文化差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西藏日温差大,藏族传统服饰是藏袍
B. 新疆气候寒冷,维吾尔族常喝酥油茶
C. 云南气候湿热,傣族传统建筑是窑洞
D. 内蒙古地势平坦,蒙古族擅长赛龙舟
14.下列关于四大地理区域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甲为西北地区,为我国主要牧区,分布有三河牛、三河马、滩羊、细毛羊等牲畜品种
B. 乙为南方地区,水网密集,水运仍然是人们常用的一种交通运输方式
C. 丙为青藏地区,“高寒”是其显著特点,没有种植业
D. 丁为北方地区,主要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15.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经过的地方是( )
A. 阴山
B.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冈底斯山
C. 秦岭—淮河
D.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16.我国秦岭以南地区( )
A. 终年高温
B. 草原广阔
C. 雪山连绵
D. 稻田广布
17.我国四大地理区域自然环境的差异,导致不同区域农业生产各具特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北方地区耕地以旱地为主,耕作制度为一年两熟到一年三熟
B. 南方地区耕地以水田为主,耕作制度为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C. 西北地区是我国主要的天然牧场,放牧羊、牛、马等牲畜
D. 青藏地区气候温暖湿润,以种植青稞等粮食作物为主
18.科学家研究发现,温暖湿润地区的青蒿中青蒿素含量较高,寒冷干旱地区的青蒿中青蒿素含量较低,下列地区中,青蒿中青蒿素含量较高的是( )
A. 北方地区
B. 南方地区
C. 西北地区
D. 青藏地区
19.下列四幅景观图中,属于我国最南方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0.下列关于四大地理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我国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水土资源匹配合理
B. 南方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
C. 制约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光照不足
D. 青藏地区主要的农业区位于河西走廊
21.划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依据的主要自然因素有( )
①气候 ②地形 ③人类生产活动 ④行政区划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2.“人民币上学地理”,依人民币上所显示的景观,如图20元和50元人民币上所显示的景观分别在( )
A. 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
B. 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
C. 南方地区和青藏地区
D. 北方地区和青藏地区
23.关于秦岭—淮河一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年平均气温0℃等温线 ②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③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④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4.我国南方地区比北方地区( )
A. 民居屋顶坡度更小
B. 冬季气温更低
C. 水稻种植面积更小
D. 河流水量更大
25.秦岭—淮河以北和以南的河流比较,以北的河流显著的特点是( )
A. 水量更丰富
B. 含沙量小
C. 汛期更长
D. 有结冰期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26.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Ⅰ区域和Ⅱ区域的大致界线是________一线,它大致与我国1月份____℃等温线相一致,与____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相吻合,还是我国____带与____带(填写温度带)的分界线。
(2)从A到B沿途的自然景观具有明显差异,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因素。
(3)从C到D农业生产的熟制明显不同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
27.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
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__。
(2)图中a、b、c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b界线的名称是__________线,它划分了(地区)和(带)。
(3)请说出四点区域C与D在自然和人文方面的差异。
28.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区域名称:A _______,B _______, C _______,D _______。
(2)在图上用铅笔描绘出A和B之间的大致界线.它是我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即_____________一线.这一线是我国1月份_______
(°C)等温线通过的地方;是_______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B区域所在的干湿区主要为_______地区。
(3)A区域农业以旱作为主,主要的粮食作物是_______,东部濒临我国的内海___海。
29.读我国四大区域图,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疆域辽阔,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差异很大.A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____________地区。
(2)四个区域内,降水最丰富的是__________;夏季气温最低的是__________。
(3)B地区与C地区的分界线是____________一线,该界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
30.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数字①是______地区,A线是该区与其他三个地区的界线,确定这条界线的主导因素是______。④是______地区,该区与地区③的界线D大致与______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分布一致。
(2)地区②与地区③的分界线大致沿着B______(山脉)和C______(河)一线,该线是l月平均气温______等温线通过的地方,是暖温带与______(温度带)的分界线;该线也是______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是半湿润地区与______(干湿地区)的分界线。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秦岭、淮河一线以南戏剧唱腔委婉,园林小巧玲珑,以北戏剧唱腔高亢嘹亮;该线以南以水田为主,种植水稻、油菜、甘蔗,大豆和甜菜是我国北方地区的农作物;秦岭—淮河以北,冬季河流结冰,北方地区的水运不发达,以陆路交通为主,南方地区水运发达;秦岭—淮河以南,降水多,屋顶坡度大、院落开阔。
2.【答案】D
【解析】确定Ⅰ线的主导因素是季风,确定界线Ⅱ的主导因素是气候,Ⅲ线与一、二级阶梯的界线相一致,Ⅰ线沿着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基本与400mm等降水量线相一致,Ⅱ线沿着秦岭—淮河一线,与800mm等降水量线相一致。
3.【答案】C
【解析】“区域是一个具有具体位置的地区,在某种方式上与其他地区有差别,并限于这个差别所延伸的范围之内,区域往往有具体的地方所指”。可以说区域位置影响了区域气候,区域气候影响了区域植被及区域农业,区域地形则影响了区域河流流向。区域中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融合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4.【答案】C
【解析】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其中,跨经度最广的地理区域是西北地区。
5.【答案】A
【解析】西北地区主要位于非季风区内,气候干旱,降水稀少;青藏地区主要位于非季风区内,地势高、气温低、降水量少;南方地区主要位于季风区内,盛行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北方地区位于主要位于季风区内,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6.【答案】D
【解析】青藏地区海拔较高,形成了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其主导因素是地形地势。
7.【答案】D
【解析】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四大区域中跨经度最广的是西北地区。
8.【答案】C
【解析】读图可知,②线为青藏高原边缘线,以西以南的C地区是具有高寒特征的青藏地区。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带,故A正确。①线以西以北的B地区为西北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自然景观自东向西由草原逐渐变为荒漠,故B正确。③④两线北段界线是大兴安岭,该山脉以东有我国最大的平原—东北平原,农作物的熟制是一年一熟,主要种植春小麦和玉米等粮食作物,故C错误。⑤线以南地区为南方地区,这里降水丰富,热量充足,有的地方用竹木材料建造房屋,为了排水,屋顶坡度大,故D正确。
9.【答案】B
【解析】读图分析可知:①地为东北平原,其可利用肥沃的黑土种植甜菜、大豆等;②地为山东省的沿海滩涂,可以发展海水养殖业,符合因地制宜的做法;③地为长江中下游地区,该地区围湖造田,会造成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④地为内蒙古高原,开垦草原会造成土地荒漠化现象。
10.【答案】D
【解析】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该线是我国1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800mm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其南北两侧因气温和降水的不同,导致了两地的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明显不同。
11.【答案】B
【解析】西北地区大体上位于长城—祁连山脉—阿尔金山脉—昆仑山脉一线以北,面积约占全国的30%,是我国四个地理区域中面积最大的区域。南方地区面积约占全国的1/4,人口约占全国的55%,GDP占全国的50%,是我国四个地区中人口最多、GDP总值最高的区域。
12.【答案】D
【解析】由图可知,①为北方地区,②为南方地区,③为西北地区,④为青藏地区。水稻、甘蔗主要种植在南方地区,南方地区农作物熟制为一年两熟或三熟,西北地区为半干旱地区,青藏地区位于我国西南部,面积约230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该地区的自然特征是高寒。
13.【答案】A
【解析】藏族人民居住在青藏高原,海拔高,昼夜温差大.藏袍腰襟大,白天当衣穿,保温防寒,晚上当铺盖,和衣而眠。
藏族人民居住在青藏高原,海拔高,昼夜温差大。藏袍腰襟大,白天当衣穿,保温防寒,晚上当铺盖,和衣而眠。故A符合题意;青藏地区气候高寒,当地藏族人民非常好客,会请客人喝青稞酒、酥油茶,吃牦牛肉或绵羊肉,并以热情的赞歌和欢乐的锅庄舞为客人助兴。故B不符合题意;云南气候湿热,傣族传统建筑是竹楼,窑洞是黄土高原地区的特色民居。故C不符合题意;内蒙古地势平坦,蒙古族擅长摔跤、射箭和赛马。故D不符合题意。
14.【答案】C
【解析】读图分析可知:摔跤是蒙古族的活动,主要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属于西北地区;西北地区为我国主要牧区,分布有三河牛、三河马、滩羊、细毛羊等牲畜品种;采茶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该地区水网密集,水运仍然是人们常用的一种交通运输方式;牦牛是青藏地区的代表动物,青藏地区的显著特点是“高寒”,其主要发展畜牧业,湟水谷地和雅鲁藏布江谷地是主要的农业区;窑洞是北方地区的民居,北方地区主要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15.【答案】B
【解析】秦岭—淮河一线是800mm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16.【答案】D
【解析】南方地区指我国秦岭—淮河以南的东部季风区,地势西高东低,地形为平原、盆地与高原、丘陵交错。平原地区河湖众多,水网纵横,热量充足,降水丰沛,具有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是我国主要的稻米产区。
17.【答案】C
【解析】北方地区耕地以旱地为主,耕作制度为两年三熟或一年一熟;南方地区耕地以水田为主,耕作制度为一年两熟到三熟;西北地区是我国主要的天然牧场,放牧羊、牛、马等牲畜;青藏地区气候高寒,以种植青稞等粮食作物为主。
18.【答案】B
【解析】我国南方地区热量充足,降水丰沛,气候温暖湿润。根据科学家研究发现,温暖湿润地区的青蒿中青蒿素含量较高,而寒冷干旱地区含量较低,可以判定南方地区的青蒿中青蒿素含量较高。
19.【答案】B
【解析】我国国土辽阔。图甲、图乙分别反映的是我国北方地区(白雪皑皑)和南方地区(椰子树)的自然景观,图丙、图丁反映的是我国东西两端时间的差异,丙为白昼时,丁处于黑夜,该现象是由于我国东西跨经度大造成的。
20.【答案】B
【解析】我国水资源在地区分布上具有显著的不均衡性,具体表现为“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特点。我国南方地区约占全国总面积的30%,其径流量占全国总径流量的80%以上;北方地区约占全国总面积的60%,但径流量占全国总径流量的20%以下,水土资源配合不协调;南方地区为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西北地区远离海洋,深居内陆,年降水量表现出由东向西逐渐减少的态势。总的来说,干旱是本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水源条件成为制约西北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青藏高原气候高寒,只有河谷地带由于地势较低,气温较高,无霜期长,降水条件较好,土壤比较肥沃,又有河水作为灌溉水源,因而适宜耕作,成为农业发达地带,被称为河谷农业,主要分布在青海的湟水谷地、西藏的雅鲁藏布江谷地,在藏南谷地最典型。
21.【答案】A
【解析】根据我国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特征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确定的主导因素是气候因素;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分界线确定的主导因素是降水量;青藏地区与其它三大地区确定的主导因素是地形和地势因素。
22.【答案】C
【解析】20元人民币的景观为桂林山水,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属于南方地区;50元人民币的景观为布达拉宫,位于西藏自治区,属于青藏地区。
23.【答案】B
【解析】秦岭—淮河一线是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一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800mm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温度带中,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干湿地区中,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耕地中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线等。
24.【答案】D
【解析】我国南方地区比北方地区民居屋顶坡度大;我国南方地区比北方地区冬季气温高;
我国南方地区比北方地区水稻种植面积大;我国南方地区比北方地区河流水量大。
25.【答案】D
【解析】南方地区一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雨季长,植被覆盖率高,所以南方地区的河流一般是无结冰现象、汛期长、含沙量小;北方地区一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雨季短,植被覆盖率低,所以北方地区的河流一般是,有结冰期、汛期短、含沙量大。
26.【答案】(1)秦岭—淮河;0;800;暖温;亚热;(2)降水差异;(3)热量差异
【解析】读图可知,(1)Ⅰ区域和Ⅱ区域的大致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它大致与我国1月份0℃等温线相一致,与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相吻合,还是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2)从A到B沿途的自然景观具有明显差异,主要影响因素是降水差异因素。(3)从C到D农业生产的熟制明显不同的主导因素是热量差异。
27.【答案】(1)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2)秦岭—淮河;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暖温带与亚热带; (3)南船北马;南米北面;南尖北平;南甜北咸。
【解析】我国可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以及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在自然和人文方面有很多差异,例如,南船北马、南米北面、南尖北平、南甜北咸等。
28.【答案】(1)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青藏地区 西北地区 (2)秦岭—淮河 0 800 湿润(3)小麦 渤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四大地理区域的分布,秦岭—淮河是哪些重要地理事物的分界线及南北农业生产差异。读图可知,A为北方地区,B为南方地区,C为青藏地区,D为西北地区。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南方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也是1月份0℃等温线与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B地区降水丰富,主要为湿润地区。北方地区的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东部濒临我国的内海渤海。
29.【答案】(1)西北 (2)C D (3)秦岭—淮河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四大地理区域的分布、气候特征以及其分界线等,四大地理区域气候各异,南方地区降水最为丰富,青藏地区由于海拔较高,夏季成为气温最低的地区。
30.【答案】(1)青藏;地形因素;西北;400 (2)秦岭 淮河;0℃;亚热带;800;湿润地区
【解析】(1)图中数字①是青藏地区,A线是青藏高原边缘线,该线是青藏地区与其他三个地区的界线,确定这条界线的主导因素是地形因素。④是西北地区,该地区与③北方地区的界线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2)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该线是l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是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该线也是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是半湿润地区与湿润地区的分界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