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课件(共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课件(共3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3-03 21:24: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3张PPT。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一、隋的统一建立:581年,长安(今西安),杨坚(隋文帝)
统一:589年,隋灭陈。
意义: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巩固统治: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加强 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原因:人口激增垦田扩大粮仓丰实繁盛的表现、原因(1)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2)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隋炀帝赏琼花故事:
隋炀帝杨广为下扬州看琼花而开挖大运河,其妹恨其无道,化作琼花棒责打昏君,杨广盛怒之下砍倒琼花树,在杨广死后琼花又重新开放。因而琼花被人们视为有情之花。 明清小说故事关于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虚构,可能影响我们对正史的判断,隋炀帝看琼花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其实,直到隋炀帝死在扬州之前,琼花还没有出现。
事实上,琼花只是传说,政治统治才是目的。扬州市市花琼花二、开通大运河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概况:605年,隋炀帝开凿。
三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四段-从北往南依次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影响: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但也加重了人民的
徭役负担。 中国古代在没有铁路、汽车等交通工具的条件下,陆路运输粮食只能利用车、马,靠人力、畜力进行,运量小,速度慢,费用大。而水运粮食比起陆运,运量大,速度快,费用小。修大运河的目的(原因)是: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
全国的统治。探究学习二:大运河的原因、概况、影响 隋朝大运河示意图洛阳涿郡(北京)余杭(杭州)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海河黄河淮水长江钱塘江长安三点
四段
五河探究学习二:大运河的原因、概况、影响材料一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
材料二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增《汴水》
材料三“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辩证看待,有利有弊反对派,认为有弊无利,隋亡皆由于此 拥护派,认为利大于弊 积极:成为南北交通大动脉,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局限性:过度使用了民力,加重了人民的徭役负担,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探究学习二:大运河的原因、概况、影响2014年6月2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中国大运河”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32处世界文化遗产和第46处世界遗产。现今的隋朝大运河中国大运河 从历史上的“南粮北运”、盐运”通道到现在的“北煤南运”干线以及防洪灌溉干流,这条古老的运河至今仍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大运河是中国两千多年历史的现实见证,是保存中国古代灿烂文化的丰富的文化长廊、博物馆和百科全书。三、开创科举制确立: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
影响:
1、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范围,
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
2、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3、对世界其他地区的考试制度产生深远影响。材料一 “这一伟大帝国的各项设施中,没有哪一项能像开科举、从最有才华的青年中选拔政府官员那样,给予其创立者这么大的荣耀……在中国,学而优则仕,人人机会均等。”
——郭施拉《开放的中国》 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的官吏的选拔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探究学习三:科举制的影响材料二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探究学习三:科举制的影响材料三 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孙中山 成为世界上选拔人才的典范,对各国考试制度影响深远。探究学习三:科举制的影响探究学习三:科举制的影响孔子--有教无类隋朝—科举取士四、隋朝灭亡原因: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年隋朝的暴政618 ①结束分裂,统一全国。②时间短暂,二世而亡。(秦14年,隋37年)③都有举世闻名的伟大工程。
(秦:万里长城,隋:隋朝大运河)④都有影响深远的政治制度。
(秦: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隋:科举制)⑤因暴政引发农民起义而亡。探究学习四:秦朝、隋朝相同之处隋朝隋文帝隋炀帝 结束分裂,统一全国励精图治,经济繁荣开凿________
开创________繁荣一时,二世而亡581年589年知识小结(581-618)大运河科举制1、城市发展见证历史变迁。下列古代城市中,作为当时王朝的都城,见证了公元589年中国重归统一的是(  )
A.余杭  B.长安
C.涿郡 D.江都B随堂练习2、如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③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选项是(  )
A.①建立隋朝②隋朝统一③隋朝灭亡
B.①灭亡陈朝②建立隋朝③隋朝灭亡
C.①隋朝灭亡②建立隋朝③灭亡陈朝
D.①建立隋朝②隋朝灭亡③灭亡陈朝A随堂练习3、“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隋朝富强的主要原因是(  )
A.隋朝统一全国,增强了实力
B.隋文帝励精图治,采取改革措施
C.隋炀帝开通大运河
D.隋统一后,南北交流加强B随堂练习4、图示法是一种直观形象的学习方法。用图示法描绘隋朝大运河大致走向,贴切的是(  )
           
A B C DD随堂练习5、炀帝此举,为其国促数年之祚(国运),而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可谓不仁而有功者矣。”“炀帝此举”是指(  )
A.建立隋朝 B.统一全国
C.开通大运河 D.创立科举制C随堂练习6、唐朝诗人皮日休赞颂大运河:“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由此可看出隋朝开凿大运河的作用是(  )
A.巩固了隋朝的统治
B.有利于中外文化交流
C.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D.加强了民族融合随堂练习C7.关于大运河的评价,自古以来褒贬不一,众说纷纭。下列古人评价大运河的诗句中,持完全否定态度的是(  )
A.“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胡曾《汴水》)
B.“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皮日休《汴河怀古》)
C.“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皮日休《汴河铭》)
D.“天下转漕,仰此一渠。”(脱脱《宋史》)随堂练习A8.隋朝末年,有位官员欲将粮食通过大运河从余杭转运到洛阳,其先后要经过(  )
A.永济渠→通济渠→江南河
B.邗沟→江南河→通济渠
C.江南河→邗沟→永济渠
D.江南河→邗沟→通济渠D随堂练习9、如下图是东晋至北宋时期平民子弟在政府官员群体中所占比例示意图,唐宋时期这一比例变化与下列哪一制度的实行密切相关?(  )
A.世袭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D随堂练习10. 有学者认为,科举制所体现的许多有价值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力……成为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科举制“具有永久的生命力”主要是指(  )
A.平等竞争 B.注重实践
C.分科考试 D.以德取才A随堂练习11、隋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短暂的王朝,但地位重要,影响深远。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回答,隋灭陈的意义何在?589年隋灭陈,南北重归统一。材料二 科举制是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
种制度。科举制从隋朝开始实行,到清朝为止。
(2)隋文帝和隋炀帝为材料二中科举制的诞生做了哪些贡献?从用人制度方面谈谈科举制度诞生的影响。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隋炀帝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材料三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中国古人讲求诗礼传家,都把读书看作一等一的大事,于是在千百年的历史流转中,承载着文明和思想火花的“四大书院”也应运而生。
(3)材料三反映的是科举制的影响是什么?促进了教育的发展。随堂练习材料四 隋朝大运河示意图(右图)
(4)结合材料四回答,运河两个
端点城市A、B的古代名称分别
是什么?假如你是唐朝时期的
读书人,从洛阳出发经大运河
到扬州,先后经过哪几段运河?(不能填字母)涿郡、余杭;通济渠、邗沟。随堂练习材料五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材料六 古运河是扬州的城市符号,扬州的辉煌与古运河相伴相随。扬州因古运河而辉煌,古运河也因扬州而骄傲。
(5)结合材料五、材料六分析,大运河的开通有何重大意义?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南北交通发展;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促进了运河两岸城市的发展,促进了运河两岸旅游业的发展。随堂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