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一
改革的启动阶段——农村
读一读 想一想
头遍哨子不买账,
二遍哨子伸头望,
三遍哨子慢慢晃。
——人民公社时期流行于农村的顺口溜
农村改革前的情况如何?有何弊端?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改革背景:
对内改革(开始)——农村改革
集体劳动
吃大锅饭
缺少自主权
积极性不高
5
凤阳花鼓词
凤阳地多不打粮
磙子一住就逃荒
只见凤阳女出嫁
不见新娘进凤阳
安徽凤阳小岗村 — 穷则思变
2020年3月3日星期二
7
1976年产粮 0.77亿公斤
1980年产粮 5.02亿公斤
1981年产粮 6.70亿公斤
1982年产粮 7.15亿公斤
1987年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加了32%;
棉花产量比1978年增加了93.3%,
农业总产值比1978年增加了近三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
说凤阳,道凤阳,
改革鼓点先敲响,
三年跨了三大步,
如今飞出金凤凰。
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农村改革前的情况如何?有何弊端?
缺少自主权
积极性不高
集中劳动,吃大锅饭
2、农村改革的尝试:分田到户,自负盈亏
第一个吃螃蟹者: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
3、农村改革的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经济体制改革的主战场
这一阶段,改革的主战场是在农村。以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农民率先实行包产到户为标志,在整个农村掀起了农村体制改革的浪潮,也就是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到1983年底,全国包产到户的覆盖面达到95%。在农村改革的同时,城市里的工商企业也进行了一些改革试点,也就是进行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试点。
二
改革的展开阶段
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降温措施。当时的降温措施比较简单,主要是风扇、鼓风机,但是企业即使采取这样的措施也没有主动权,要经过层层报批,当时经过11个部门的审批,要盖11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
——广州日报
案例分析:
“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这是20多年前一段描述青岛电冰箱厂的文字。
国有企业的情况如何?有何弊端?
新课探究二:城市改革
国有企业的情况如何?有何弊端?
政企不分,吃大锅饭
企业没自主权,
职工积极性不高
国有企业改革
1、国有企业的情况如何?有何弊端?
政企不分,吃大锅饭
企业没自主权,
职工积极性不高
2、国有企业改革
1)所有制:公有制 多种所有制
2)责任制:政企分开 扩大企业自主权
3)分配制:按劳分配,多种分配制并存
企业活力增强
职工积极性提高
“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之前能炸死人的——青岛电冰箱厂,由一个亏空147万元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2017年全球营业额2419亿元的中国第一品牌——海尔集团。
1985年
国有企业的改革
(1)所有制
(2)责任制
(3)分配制
1992年
中共十四大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城市改革的两个阶段:
三
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
市场经济
计划经济
改革的目标
1992年的春天,邓小平同志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针对长期以来流行的“计划经济姓‘社’,市场经济姓‘资’”传统观念,明确地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这是带有突破意义的思想。在这种思想的推动下:
1992年中共十四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建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
《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3645.2亿元
1978
1986
1994
2015
109655.2亿元
48197.9亿元
10275.2亿元
改革以来的GDP增长
67.67万亿元
2001
对于问题的回应
“改革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最根本的是,改革符合民心、顺应时代潮流,它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所以要继续坚持……”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