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8单元第二十二章《第三节 人的性别决定》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8单元第二十二章《第三节 人的性别决定》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3-03 15:49: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节 人的性别决定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说明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解释生男生女的道理,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活动来体验学习产生的过程,学会科学地理解和正确地对待性别遗传的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用科学的态度看待生男生女的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性别遗传的特点。  生男生女机会均等。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分别调查一个小组、一个班、一个年级、全校的男女学生数。
  教学器材:代表精子、卵细胞的卡片,信封,记录表。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同学们还记得小品“超生游击队”吗?里面有一句台词非常经典:怨!怨!怨!光知道怨,你没有听人家说,生男生女老爷们是关键?那么生男生女到底是男方决定的呢还是由女方决定的呢?还是由夫妻双方共同决定的呢?
  教师:同学们知道性别是由什么决定的吗?其实性别就是一种性状,它也是可以遗传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性别遗传。(板书 第四节 人的性别遗传)
  教师:请同学们先来看书上第37页的人的染色体排序图,仔细地找找男女的染色体有什么异同?
  学生:男性的第1号与女性的第1号差不多,其他的也是,1-22号染色体在形态、大小上男女基本相同。但没标号的那对染色体在形态、大小上男女差别很大。
  教师:是的,人共有23对染色体,在这23对染色体中,只有1对男女有别,你猜这对染色体跟什么有关? 介绍科学家对X染色体和Y染色体的研究。
  学生:应该和性别有关吧?
  教师:是的,科学家把这一对染色体称为性染色体。(板书 一、男女染色体的差别)(1、性染色体的概念)
  教师:1902年美国的细胞学家麦克郎在观察中发现,男性体细胞中有一对染色体的形态结构与别的染色体不一样,其他成对的染色体形态大小都差不多,而这一对染色体差别很大,他把这对染色体称为性染色体。1905年,美国的细胞学家威尔逊和斯特蒂文特把这对染色体分别称为X染色体和Y染色体;而女性的两个染色体是一样的,都是X染色体。
  教师:你能写出正常男女体细胞中染色体的组成吗?性染色体之外的都叫常染色体。
  学生:练习写染色体,男性:22对常染色体+XY,女性:22对常染色体+XX。
  教师:(板书 2、人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构成)
  教师:那精子和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是怎样的呢?(板书 3、人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的构成)
  学生:练习写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
  教师:教师巡视检查,有错的进行纠正。
  学生:讨论男性的精子有几种情况,女性有几种卵细胞。
  教师:研究性别时只考虑性染色体就行了,所以精子和卵细胞的染色体构成可以简化为用X、Y来表示。男性可以产生哪几种精子?
  学生:两种,含有X的和含有Y的。
  教师:那卵细胞呢?
  学生:只有含X的一种。
  教师:那人的性别是在什么时候决定的呢?是由妈妈一个人决定的吗?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模拟实验。每两个同学一组,一组的同学有两个信封,其中一个里面装着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另一个信封中装着分别含有X 和Y的两种精子,它们的数量一样多。请同学们模拟随机受精过程,一个同学从装有精子的信封里随机拿出一个精子,另一个同学从装有卵细胞的信封里随机拿出一个卵细胞,放在一起代表受精卵内含有性染色体的种类,并依此判断出男女,同时把结果记录在表中。
  学生:完成模拟实验,记录实验结果。
  教师:统计每个小组组合成的男女人数,再让学生算出全班同学的实验结果,并计算出男女的比例。
  学生:接近1:1。
  教师: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为什么出现这样的结果呢?画出遗传图解,说明含X的精子、含Y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机会是均等的,所以生男生女的机会均等,性别比例接近1:1。(二、生男生女机会均等)
  教师:人的性别是什么时候决定的?
  学生:决定于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瞬间。
  教师:说得很好,前面提到的那个烧香的老奶奶能改变胎儿的性别吗?
  学生:肯定不能。?????
  教师:生男生女是妈妈决定的吗?
  学生:不是,它取决于父亲的哪种精子与卵细胞结合。
  教师:刚才同学们做实验和从理论上分析都得出男女的比例接近1:1了,那现实生活中是不是这样呢?下面我们来看看同学课前的调查。
  学生:学生代表汇报调查结果。
  教师:大家会发现,一个小组里男女的比例可能不是1:1,但一个班、一个年级、全校的同学中男生女生的比例就越来越接近1:1了,调查人数越多,范围越大,男女比例就越接近1:1。
  教师:历届人口普查数据证明在自然人群中男女性别比例为1:1。但我们国家现在男性略多于女性,哪些因素导致了这样的结果呢?这对社会会产生什么影响呢?
  学生:分析讨论交流,畅所欲言。
  教师:在一些人的观念里确实存在着重男轻女的思想,从而导致性别的比例发生偏差。这还需要我们加强宣传,男女平等是我们国家的一项基本国策,在任何地方都不应该存在性别歧视,以保证我们的社会能良性发展。
  教学点评:
该教学案例较好的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教改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并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倡导探究性学习,让学生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通过活动得出结论,教学效果良好。
?课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