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1.5 鸟类的生殖和发育
课型: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概述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认识鸟卵的结构及其适于在陆地上发育的结构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合作讨论,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探究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鸟类与人类的和谐发展,渗透爱护鸟类、保护自然的情感教育。
【教学重点】鸟卵的结构特点及其功能;鸟类的生殖和发育的过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建立起“鸟卵的形态结构、鸟类生殖和发育的特点是和陆地生活相适应的”辨证观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展示鸟类的图片并设问:这些赏心悦目的鸟类你们喜欢吗?喜欢它们的原因是什么?(学生解答)鸟类是生物圈中的一员,为我们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我们不仅要爱护鸟类还要让鸟类在生物圈中更好的生存、繁衍和发展,但鸟类能够延续和发展离不开鸟类的生殖与发育。导入新课。(板书题目)
二、新课教学
鸟类的生殖与发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鸟的生命周期是从一个受精卵开始的,首先让我们以鸡卵为例来认识鸟卵的结构。
(一)探一探:内部结构
请同学们带着学案上的问题,按以下实验步骤观察鸡卵的结构。
1.摸(感受卵壳的保护作用。)
2.观(用放大镜观察气孔,并说出它的作用)
3.剖(把鸡蛋打入培养皿中,进一步观察内部结构,找到卵黄、卵白、胚盘、卵黄膜、卵带的位置及作用。)
先让同学根据生活经验谈谈熟鸡蛋的基本结构。(哪些结构易看到,哪些不易观察到?)
结合熟鸡蛋和生鸡蛋的实物,组织学生结合教材图文理解鸡蛋的内部结构。课件逐一呈现鸡蛋的各个内部结构。
(二)思一思:各部功能
教师在课件中设计出有关鸡蛋各结构及功能的问题,让学生结合各结构的特点和所处位置讨论其功能。(分小组讨论、分析,教师最后补充)
强调生物的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原理,从而得出鸟卵适于在陆地上发育的结构特点。附以“鸟卵的模式图”,请学生指认各部分结构,并叙述其相关作用。
(三)疑一疑──日常说法
说法一:一个鸡蛋就是一个卵细胞?
说法二:所有的鸡蛋都能孵化出小鸡吗?为什么放置在自然环境中的鸡卵不能孵化成小鸡?
鸡卵的发育过程非常复杂,下列通过一段视频了解鸡卵的发育过程。
那么,鸟类是怎么繁殖后代?其中又经历哪些过程呢?
总结: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一般包括:筑巢、求偶、交配、产卵、孵卵和育雏。(资料介绍特殊类型—杜鹃)通过比较雏鸡和雏蓝山雀引出早成鸟和晚成鸟,亲鸟的孵卵、育雏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从而谈及我们的父母。
联系鸟类“农林卫士”的作用,结合禽流感使鸟类生存境况恶化,借助白居易的诗句提出倡导:保护环境、爱护鸟类。
三、课堂检测(见学案)
四、课堂小结:师生共同总结知识要点后,教师激情点评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以及智慧和勇气,以培植自信。请同学们概括总结本节的学习内容。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个性化教学设计与解读
强调到鸡卵的结构中:
1.一个鸡卵不是一个卵细胞,
2.鸡卵中卵细胞包括:卵黄膜、卵黄和胚盘。
3.受精的鸟卵胚盘颜色浅且小,未受精的鸟卵胚盘颜色深且大。
卵壳上的气孔检测方法:把生鸡蛋放入到温水中,不久在鸡蛋上有气泡即气孔。
观察过程中发现新鲜的鸡蛋找不到内卵壳膜,这时把熟鸡蛋剥开看,粘在蛋清上的就是内卵壳膜。
鸟类的生殖过程中经过求偶、交配,产卵。
教学反思
本节课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互助合作、科学探究等学习方法,这样才能体现学生在教与学中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把握好这一点,引导是至关重要的,要充分利用好初中生好奇、充满想像的特点,真正使得他们学会一些方法,为今后的人生奠定一定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