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记金华的双龙洞》 课件(2课时17+13张)

文档属性

名称 17《记金华的双龙洞》 课件(2课时17+13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3-03 11:37:47

文档简介

课件17张PPT。记金华的双龙洞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2.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找出作者的游览顺序。
3.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一、谈话导入课文1.同学们,你们有谁去过溶洞?那里的景色是怎样的?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不仅有地面上有高山、大海、平原等自然风光,在地下也有着很多奇妙的景观。其中溶洞就像是童话世界的迷宫。记金华的双龙洞二、介绍作者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代表作品有《隔膜》《稻草人》和《倪焕之》等。1957年叶圣陶先生60多岁时,游览了“双龙洞”“冰壶洞”,见《小传十篇》。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一)自由读文
利用工具书学习生字、新词,画出不懂的词语。(二)读准生字词1.读准字音浙江 盘曲而上 系着绳子 蜿蜒 即使zhè qū jì wān yán jí2.认读词语孔隙 突兀森郁 漆黑 上源杜鹃 浙江 额头 宽窄(三)阅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找出作者的游览顺序。1.听老师范读课文,一边听一边看课文,进一步加强对词语、新词的记忆与理解。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找出作者的游览顺序。(1)默读课文,并画出游览双龙洞的路线。
(2)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记述了他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3)作者是由外洞直接进入内洞的吗?不是,是由孔隙进入内洞。四、朗读课文,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一)朗读课文
边读边想,课文的每一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4月14日去游览双龙洞
去双龙洞路上的所见所闻
介绍游览外洞的情景
从外洞到内洞的经过
介绍游览内洞的情景
乘船出洞第一段:第1自然段
第二段:2、3自然段
第三段:4自然段
第四段:5自然段
第五段:6、7自然段
第六段:8自然段 (二)按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并概括大意。
五、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第一题。
2.抄写生字、生词。六、板书设计17 记金华的双龙洞入山 路上 外洞 孔隙 内洞 出洞七、课时作业(一)选择正确的读音。
上源(yuán yán) 盘曲(qū qǔ)而上
浙(zhè zé) 江 仿佛(fú fó)
呈(chénɡ cénɡ)现 一蔟(cù chù)(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粉红色)的沙土 (各色)的映山红 (盘曲而上)的公路
( 慢慢 )地移动 (缓缓)地流着 ( 高高 )地举起 课件13张PPT。记金华的双龙洞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1.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是怎样把空隙的狭小和自己的感受写清楚的。
2感受双龙洞的雄、奇、险,激发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研读作者在去双龙洞的途中所见的景物。1.思考:作者见到了什么?2.感悟句子①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明艳。写出了金华一带山区明亮艳丽的春色。②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时变换调子。这句话有什么特点?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两组反义词、拟人手法、溪水的声音等二、研读外洞、内洞各自的特点,以及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具体的1.找出课文中概括外洞和内洞特点的词语或者自己用恰当的词语概括。
外洞:宽敞
孔隙:窄小
内洞:昏暗,比外洞大,有双龙、石钟乳和石笋。2.从文中找一找,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这些特点写出来的?①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擦伤鼻子说明孔隙十分狭小,形成了“挤压”的感觉②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即使三、实践活动(一)任选双龙洞中的一个景点进行简述
可采用导游介绍的形式进行四、归纳总结(一)学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二)教师小结。
五、布置作业1.搜集有关溶洞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六、板书设计17、记金华的双龙洞游览时间、地点外洞:洞口 外洞内 洞内泉水溪流:泉水的来路 、孔隙的大小、进出内洞的方法、进内洞的经过内洞:光线暗、双龙、石钟乳、石笋、比外洞大
泉水的上源出洞路上:公路 山上 溪流七、课时作业(一)用“……时而……时而……”写句子。
(二)把句子表达的意思写具体。(任选一个)
1.那棵松树的枝叶十分繁茂。
2. 登上山顶,我感到舒服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