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名称:第23章 第4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教师姓名: 谢毛芬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
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什么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能结合实例,分析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系
能结合实例,分析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
能力目标
通过对资料的观察、阅读、分析以及交流表达,学会有效获取信息,理性思考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关注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尊重生态系统自身规律,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认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
教学重点
1.生态系统稳定性
2. 生态系统维持稳定的原因
教学难点
生态系统维持稳定的原因
教学方法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题引入
回顾上一节内容,提出什么是生态系统?出示各种生态系统的图片,引出课题
学生观看图片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回顾草原生态系统生物组成,请同学列出一些食物链。
聚焦经典食物链:草—兔—狼。
讨论:
1.气候条件好,草长的旺盛的情况下,兔的数量会有什么变化?
2.兔的数量会不会无限增加?
3.以兔、狼为例,讨论一下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怎样相互影响?能否用数学方法直观呈现兔和狼的数量变化,发现规律?
过渡问题:是不是每个生态系统中都存在类似的情况呢?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
用文字或图片再现课本中的例子——位于北美的凯巴森林中的生物和谐生活的场景,列出“植物—黑尾鹿—郊狼”食物链,分析黑尾鹿与郊狼的数量变化。
小结:通过以上两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一个生态系统,借助食物链(网),实现生物间彼此制约,这就是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这种调节能力不仅可以应对生态系统内部的一些变化,还表现在其它方面,比如:人类向湖泊中排放少量污水,湖泊生态系统面对外来污染物的入侵,可以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微生物分解等作用进行自净。面对外来的干扰,生态系统也能够做出自我调节
思考、讨论回答
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思考、讨论并总结
思考、回答
思考、回答
小组讨论
尝试画出曲线
交流
观察
分析食物链
归纳笔记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过渡问题:通过这样的调节,生态系统会处于什么样的状态呢?
图片提示:1.生物数量变化曲线
2.能量金字塔
小结:通过这样的调节,生态系统各种生物的数量、比例维持在一定水平,处于一种动态的变化之中。之前我们学过食物链(网)是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的传递途径,因此,在生物数量、比例的变化规律后面还隐含着物质和能量的变化,这就涉及生态系统中生物与非生物成分之间的交流,二者也是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动态变化之中。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看书,标记下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
过渡问题:每个生态系统都有这样的调节能力,但调节能力的大小一样吗?
资料提供:一个简单食物网和一个较为复杂的食物网,分析某一生物数量变化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影响。
小结:
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途径越多,调节能力就越强。比如:热带雨林
思考、回答
对比分析
得出结论
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有限
过渡问题:当有外来因素干扰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时,生态系统还一定能维持原有的稳定吗?
呈现1906年以后凯巴森林黑尾鹿数量变化曲线,引导思考:1.这个曲线和我们刚才建构的曲线模型差异很大,1906年后凯巴森林发生了什么变化?是什么因素导致这一变化的?2.你还能列举一些生态系统稳定性被破坏的例子吗?
提供材料:图片展现不同生态系统稳定性被破坏的场景(如:砍伐森林、水污染、海洋原油泄漏、自然灾害、地震、海啸等)
小结:
1.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
2.调节能力强的生态系统也可能遭到破坏,而且一旦打破原有的平衡,恢复起来是很难的。
观察,思考
举例
学生观察
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
过渡:凯巴森林的、消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同学们刚才列举的实例中又是什么在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呢?
重现几张冲击力强的图片,或小段视频资料(过度砍伐、过度排放等)。
小结: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都可能导致生态系统失去原有的稳定性
过渡:自然因素有些是无法抗拒的,但人为因素我们是不是可以控制呢?
回到我们课的开始,你们看到的草原生态系统的图片,几十年的时间里内蒙古的草原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呢?
阅读资料(关于草原过度放牧的文字资料),讨论:“一个牧民的发财梦”(小故事,一个牧民发现一块很好的草场,他盘算着先买上400只羊放着,赚了钱明年再买更多的羊,后年……)他的美梦能成真吗?请同学们根据今天学到的知识给他一些合理建议。小组讨论后交流。
思考、回答
观察、思考
小组活动,阅读资料、分析讨论、进行交流
板书设计:
第4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