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第二单元7《土地的誓言》课件(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第二单元7《土地的誓言》课件(共2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3-03 18:43: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你知道东北吗?
九一八事变

土地的誓言
端木蕻(hónɡ)良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文中饱满、深沉的爱国热情。

2.积累文中的生字生词;学习作者采用的人称变化、呼告、排比比喻等表现手法;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


作者简介
端木蕻良(1912-1996),辽宁省昌图县人,先后毕业于南开和清华,学生时代即开始创作,是东北流亡作家群中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有《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和《曹雪芹》。


背景简介
1931年9月18日,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爆发,短短3个多月,我国东北全境便已沦陷。无数的东北同胞被迫背井离乡,远离故土家园。

194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作者怀着难以抑制的思乡之情写下了这篇文章。


字词检测
挚痛 嗥鸣 山涧
谰语 怪诞 亘古
镐头 污秽 蕻
zhì
háo
jiàn
lán
dàn
gèn
gǎo
huì
hónɡ


整体感知
1.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我常常想起关东原野上的一切,我时时听见故乡的呼唤,我的内心为之沸腾。?

第二段:故乡美好的生活令我梦萦魂牵,我发誓要为故乡母亲而战斗而牺牲。?


整体感知
2.这两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何异同?
结构相同:都是先直接抒发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然后回忆,最后直接抒情。

内容相同:都有对故土的回忆和描绘。

内容上的不同点:回忆中选取的景物不同。


整体感知
3.所选景物有什么特点?为何选取不同的景物?
前者选取东北所特有的物产,采用景物的叠加,是为了展现东北大地的丰饶美丽。表达作者对故乡的激情赞美和深情怀念,运用排比,加强了情感冲击力。后者选取了春秋两季的景物,同样表现了东北大地的丰饶美丽,但没有采用排比,情感也没有前者强烈。它也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但怀念中却暗含着忧伤与愤怒,由此,情感才能在后半段得以最强烈的喷发,面对土地发出自己坚强的誓言。?


理解情感
1.如何理解本文的标题“土地的誓言”??“誓言”是什么?(原文回答)
誓言:“我要回到她的身边,我答应过我一定会回去。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 ”
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


理解情感
这些誓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表达了作者热爱故乡,思念故乡的情感,抒发了作者因失去故乡忧伤、愤怒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愿意为故乡而战斗而牺牲的坚定信念。?


赏析语言
1.怎样理解文中“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中“泛滥”一词的确切含义?
“泛滥”一词贬义褒用,这里是无法操纵与控制的意思,较之用“澎湃”“涌动”等词语更多了几分野性和难以驾驭的力量,表达了作者无法控制的思乡之情。



赏析语言
2.“当我记起故乡的时候,我便能看见那大地的深层,在翻滚着一种红熟的浆液……在那亘古的地层里,有着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心里喷涌着血液一样”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什么?“红熟的浆液”喻指什么?
作者思乡的心情就像地下沸腾的岩浆一样在燃烧、在沸腾、在奔突,就要喷涌而出。“红熟的浆液”表层指“大地深处沸腾的浆液”,深层指作者内心正如地下沸腾的岩浆一般。


赏析语言
3.文中为何多次写“这种声音”?为什么“这种声音”来自“亘古的地层”?
“这种声音”指故乡的声音,故乡的呼唤,多次写这种声音,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无比眷恋和怀念。
说“这种声音”来自“亘古的地层”是一种联想,意思是这种声音来自大地之心,关东大地因这种拟人化的描写而有了生命,有了情感,于是可以像人一样召唤着“我”,激励着“我”为之奋斗和牺牲。?


赏析语言
4.怎样理解“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中的“埋葬”一词?
“埋葬”用于已经死去的事物,昔日的快乐欢笑早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只是凄苦、哀愁和悲愤!作者的欢笑确实“死了”,它被埋葬在故乡的田垄间。作者的欢乐只属于失去的故园。用“埋葬”更多了一层沉重的感觉和悲愤的心绪。


赏析语言
5.为什么文章起初写“关东大地”用“她”来称呼,而到了后面时却又改口说“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
人称的变化实际上是情感变化的结果。?文章开始用第三人称,是因为感情起初比较平稳,但随着作者情绪的一步步激动,作者就不满足于使用向第三者介绍的人称代词“她”了,于是抛开读者直接与自己所叙述的对象进行对话交流,对土地以“你”相称,情感显得更加直接而迫切。?这在修辞上叫“呼告”,具有强烈的抒情效果。?

拓展:
呼告是在行文中直呼文中的人或物的一种修辞方式。也就是对本来不在面前的人或物直接呼唤,并且跟他说话。一般可把它分为呼人、呼物两种形式。运用呼告,可以抒发强烈的思想感情,加强感染力,并引起读者强烈的感情共鸣。
例子:
雷锋啊,你虽然生活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但人们从你身上,也从千千万万革命战士的身上,看见了未来的人类,共产主义的人类。
秋,听说你已来到。
鼓动吧,风!咆哮吧,雷!闪耀吧,电!

主旨归纳
作者通过抒发对被日本侵略者强占十年之久的关东原野的眷念之情,表达“九一八”事变以后东北流亡青年对国土沦丧的压抑之情,充满深沉的爱国热情。

探究写法
1.运用呼告的手法,直接倾诉了对土地的热爱、怀想、眷念。
2.选取有特征、有意味的景物组成一个又一个画面,展现东北大地的丰饶美丽,运用大量富于鲜明感彩的词语,直接抒发感情。
3.运用排比、比喻修辞表达加强情感的冲击力,增强气势。
4.人称的恰当运用。先用第三人称“她”而不用“它”,隐含将土地比作“母亲”的意思;随着情感的越趋激荡,作者又将她改成第二人称“你”,直接倾诉对故土的感情,显得直接而迫切,产生了强烈的抒情效果。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当堂检测
1.下面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华林。?
B.在热情的默挈里它们彼此呼唤着。?
C.故乡的土襄是香的。?
D.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
D

当堂检测
2.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
A.炽痛:热烈而深切。?标直:笔直。?
B.嗥鸣:(野兽)大声嚎叫。?亘古:远古。?
C.谰语:没有根据的话。?污秽:肮脏的东西。?
D.怪诞:鬼怪的诞生。?
默契:双方意思没有明白说出而彼此有一致的了解。?
D

3.依次填人下面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总是被这种声音所缠绕,?????我走到哪里,?????我睡得很沉,?????在睡梦中突然惊醒的时候,我?????会突然想到是我应该回去的时候了。

A.不管??还是??或者??总?????
B.?不管??即使??或者??都?
C.不论??或者??还是??都?????
D.不论??即使??还是??总?
B

当堂检测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糖就像烟酒和酒精一样,是一种有潜在危险且容易让人上瘾。?
B.没有谁不能不被最美老师张丽莉的英雄事迹感动。
C.李爷爷种的辣椒基本上全卖完了。?
D.阅读名著是启迪心智、陶冶情操的有效途径。?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