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测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测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03-03 14:00: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测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20世纪的年代未“大跃进”时期,我国在经济建设中提出了“人定胜天”、“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据此回答下题。
以上做法与哪种人地关系思想相一致 ( )
A.地理环境决定论 B.人类中心论 C.人地伙伴论 D.和谐发展论
2.交通道路绿化带的主要作用有:
①放氧除尘、吸毒杀菌②降低噪声、减轻污染③防风固沙、保持水土④划分车道、隔离交通  ⑤提神醒脑、减少事故
A.①②④⑤ B.①②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
“牧童经济”是指对资源进行掠夺、破坏的经济模式,其主要特点是把地球看成一个取之不尽的资源宝库,并且进行无限度的索取,使自然生态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同时使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3.“牧童经济”体现( )
A.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 B.人类中心论思想
C.人地相关论思想 D.人地伙伴论思想
4.在该人地关系思想的影响下会造成( )
A.人类征服自然,地理环境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B.人地关系对立,地理环境向不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C.地理环境恶化,人类社会发展停滞
D.人地关系协调发展,人类社会发展速度加快
5.下列问题不是由“牧童经济“模式造成的是( )
A.土地沙漠化 B.资源短缺
C.破坏性地震 D.温室效应

阅读所给漫画,完成问题。

6.结合漫画中小孩的话语分析老汉的行为主要有违于可持续发展的:
A.共同性原则 B.公平性原则
C.持续性原则 D.阶段性原则
7.产生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厄尔尼诺现象的产生导致气候异常
B.石油污染
C.修筑人工岛和海港等设施
D.过量捕捞,使渔业资源严重衰退

8.“解决人类同环境对立的矛盾,促进人类与环境统一”应持的环境观是(  )
A.环境决定论 B.天人合一论 C.可能论 D.可持续发展
2017年1月北京市遭遇严重雾霾天气,空气污染达到重度污染程度,能见度极差,开启了“水立方消失”“故宫隐身”模式。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9.导致北京1月6日~7日雾霾现象严重的自然原因是
A.冷空气比前几日偏强 B.近地面气温低,大气稳定
C.6日-7日降水集中 D.城市楼高,阻挡雾霾扩散
10.下列关于北京地区积极治理雾霾的措施正确的是
A.对居民实施不同的环保要求 B.仅管控移动源污染排放
C.对“散乱污”企业进行整治 D.居民只能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11.“解决全球变暖,必须进行国际合作”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 )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协调性原则
12.下列由人类活动引发的环境问题,分类正确的是(  )
①滥垦草地 ②大量施用剧毒农药 ③直接排放工业“三废” ④使用含氟冰箱 ⑤核电站放射性物质泄漏 ⑥捕杀濒临灭绝的动物
A.①②⑥,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④⑥,②③⑤ D.①③⑤,②④⑥
国务院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进一步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措施,以结构优化推动绿色发展。会议指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有利于保护和改善环境,是培育新动能的重要抓手、发展新经济的重要内容。下图示意某品牌新能源汽车发展受益行业与公司。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新能源汽车生产模式(  )
A.产品结构复杂,零部件种类繁多,多以工业分散的形式存在
B.运输成本较高,不利于生产成本的降低
C.主要依赖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方式,现代通信技术和手段对其影响较小
D.整车与零部件企业具有生产工序上的联系,只能以工业集聚的形式存在
14.新能源汽车推广使用带来的影响是(  )
A.降低能源消耗,解决能源短缺问题
B.交通拥堵更加严重
C.促进技术革新,推动经济发展
D.没有尾气排放,没有环境污染

查干湖位于吉林省郭尔罗斯大草原,是中国十大淡水湖之一,盛产胖头鱼、鲤鱼、鲢鱼等68种鱼类。每年12月末至春节前,是渔民进行大规模冬季捕鱼作业的黄金时间。据了解,这种渔猎文化源于史前,盛于辽金。当地人冬捕用的是六寸网眼的渔网。这样稀疏的渔网,只能捕捞到五年以上的大鱼,而还没有长大的小鱼,就这样被人为的漏掉了。当地人说,这是他们世世代代心口相传的规矩。胖头鱼生活在水的上层,性情比较温和,主要滤食水中的浮游生物有冬眠习惯,适宜于大型湖泊、水库放养。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5.辽金时代,查干湖渔民选择在冬季捕鱼的主要原因( )
A.冬季属于农闲时节,捕鱼可补贴家用 B.冬季湖面结冰,便于捕鱼作业
C.冬季气温低,鱼易于储藏 D.错开鱼类繁殖期,保护渔业资源
16.和查干湖渔民用大网眼捕鱼的做法体现相同人地关系思想的是( )
A.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 B.盛世滋丁,永不加赋
C.焚薮而田,竭泽而渔 D.轮作间种,生态种养
17.冬季捕鱼不可天天连续作业,一般每隔3~5天捕捞一次为宜,捕大放小,理由是( )
①冬季水温低,鱼体新陈代谢慢、抵抗力差
②连续捕捞,易使未起水的鱼受伤感染,引起来年减产减收
③小鱼如果捕捞过多易使来年渔业产量减少
④保护渔业资源的正常繁衍生息,使之达到永续与合理利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回答下列问题。
18.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面临的困境是
①人口趋向零增长,老龄人口比重大,就业人口日趋不足
②农业资源日趋紧张 ,接近资源承载极限
③环境污染局部基本得到控制 ,但自然生态日趋恶化
④粮食需求迅速增加 ,土地后备资源不足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要保持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就应更多地从环境中索取,满足生活.生产的需要
B.近几年来,夏天越来越热,除了温室效应外,太阳高度角也变大了
C.保护环境最好的办法是依法办事,以经济规律办事,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
D.水土流失和荒漠化是我国主要的生态问题

我国空气质量周报采用空气污染指数(API)的形式报告。API越大,表示污染越严重,空气质量越差。读“我国冬季某日部分城市空气质量指标资料”(表1),回答下列各题。

20.据表分析,容易出现酸雨的城市是
A.南京 B.济南 C.深圳 D.成都
21.目前,减少城市酸雨产生可采用的有效措施是
A.减少二氧化碳等气体排放量 B.加大科技投入,开发利用清洁能源
C.减少氟氯烃等化学物质的排放 D.倡导公交优先,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是人类在改造环境和认识人地关系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可持续发展”概念提出后,引起了多学科的兴趣和研究,也从不同角度理解可持续发展。据此完成各题。
22.巴伯在其《经济、自然资源不足和发展》一书中,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在保护自然资源的质量和其所提供服务的前提下,使经济发展的净利益增加到最大程度。”该定义偏重可持续发展的( )
A.生态属性 B.社会属性
C.经济属性 D.环境属性
23.下列属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研究范畴的是( )
A.增加绿地面积 B.提高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C.发展科技,减少并消除文盲 D.预防和治理污染
24.下列言行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是( )
①“只有一个地球”的公益广告②保护地球生物的生存能力和多样性
③毁林开荒,增加粮食产量④提倡塑料袋购物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读“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曲线图”,完成22-24题。

25.该国人口达到顶峰的时期为( )
A.① B.② C.③ D.④
26.下列各国中,人口发展情况与图示类型一致的是( )
A.埃及 B.中国 C.德国 D.印度
27.发达国家产生环境和资源问题的原因是( )
A.人口城市化水平高 B.人均消费水平高
C.人口增长速度慢 D.劳动力严重匮乏



二、综合题
2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沙捞越,森林覆盖率85%左右,最大河流拉让河在泗务以下河段可通航大型轮船,但陆地交通依然比较落后。沙捞越开发开始于一百多年的拉让河流域伐木业和农垦。如今,泗务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硬木出口基地之一,年均出口量1400万立方米。2016年开始,沙捞越利用其丰富的农业生物质资源,以及蓬勃发展的农业,将发展农业生物质(指农林业生产过程中除粮食、果实以外的秸秆、树木等木质纤维素、农产品加工业下脚料、农林废弃物及畜牧业生产过程中的禽畜粪便和废弃物等物质)能源定为拉让河流域的重点综合开发方向。

(1)分析泗务发展成为世界重要硬木出口基地的自然区位优势。
(2)简述伐木业发展对沙捞越的影响。
29.读“世界物种灭绝的趋势图”,完成下列问题。

(1)你认为自然界中有哪些地理事件会导致某物种的灭绝,请列举三种。(2)图中1650~1950年的300年中,人口大约增加了________亿,物种灭绝了________种。
(3)为什么人口增长过快、过量,会导致物种灭绝?其原因是什么?
30.江苏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常熟市大豆产业循环链是其中一个典型。结合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仅用低温榨油方法生产,面向市场的终端产品有______种;用循环利用的方法生产,面向市场的终端产品至少有________种。
(2)按循环利用的方法生产出的服装产品,在欧美市场上非常畅销,原因是什么?
(3)循环利用的生产方式与普通的生产方式相比,其突出的优点有哪些?
31.读人类社会演进和人地关系两幅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甲所示三种社会形态中,哪些属于图乙所示人地关系原理的范畴?
(2)在我国江南丘陵地区广泛修建梯田,直接造成的生态环境变化有哪些?
(3)列举中国古代不利于生态平衡的农业生产活动。
(4)影响人地关系演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参考答案
1.B 2.A 3.B 4.B 5.C 6.C 7.D 8.B 9.B 10.C 11.C 12.C 13.A 14.C 15.C 16.D 17.A 18.D 19.D 20.A 21.B 22.C 23.C 24.A 25.C 26.C 27.B
28.(1)森林覆盖率很高,林木资源极为丰富;拉让河流域,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区,汇水面积较大,径流量大;泗务以上河段落差较大、径流流速快,可方便地将木材顺流冲出山区,运往泗务;泗务以下河段地势平坦,可通过大型轮船联通海洋,方便将硬木材运往世界市场 (2)直接获得木材收入,实现资源向经济的转变;促进林业发展,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居民收入增加、生活改善;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河流含沙量增加等
29.(1)破坏各类生态环境(如森林、草地、湖泊、湿地、污染大气、海洋、土壤等),环境污染,全球气候异常(2)2 40 (3)人与其他生物群争夺生存空间(人类活动破坏了生物群落中的物质流与能量流)。人类住房及地域联系的扩大侵占了耕地、草地、湿地,使生物丧失了生存的家园;人类过量索取自然资源(森林、草原、生物等)直接破坏物种,使物种减少;环境污染导致一些物种死亡;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导致土地荒漠化、土壤板结变硬、土地盐碱化等生态破坏,对生物种群构成严重威胁;人类社会的战争、核试验及其他意外灾害和事故会导致物种破坏、减少。
30.(1)1 8 (2)其产品原料为天然蛋白纤维,属于绿色产品,对皮肤无刺激 (3)提高了资源利用率,有利于节约资源;实现了“变废为宝”,提高了经济效益,同时又有利于保护环境;实现了农工商紧密结合,有利于促进农业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提高了农产品的加工深度,丰富了产品种类,拓展了产品市场;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增加了收入等。
31.(1)农业社会,工业社会。
(2)森林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系统变得更加脆弱。
(3)放火烧山,围湖造田。
(4)科学技术,社会生产力,人类对人地关系的理解,人口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