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必修三 《琵琶行(并序)》课件 (共9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 《琵琶行(并序)》课件 (共9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3-03 23:35: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98张PPT)
琵琶行并序
白居易
一、教学目标:
概述作者白居易的生平及写作背景。
说出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培养诗歌语感,提高诗歌欣赏能力。
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他的人生观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所以在京做官期间他的诗大多是“为民请命”,利用诗歌讽刺那些达官贵人的贪污腐化以及现实社会的黑暗。这种风格的诗叫做讽喻诗。最有名的如《卖炭翁》。
元和十年,掌权的达官贵人们恼怒他的诗,借口把他贬为江州司马后白居易写了大量的“闲适诗”、“感伤诗”。《琵琶行》就是白居易在元和十年,被贬不到一年的时候写下的一篇“感伤诗”。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是一首歌行体的长篇叙事诗。白居易另外还有一篇非常有名的长篇歌行体叫《长恨歌》。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行、引(李凭箜篌引) ,本来都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种名称不同,其实并没有严格区别。它们的音节和格律都比较自由,所以白居易用这种手法很自如。
琵 琶 行

并序
在正文前面,作者有一段小序。在序中交待了作诗的 和 。 作者在叙述 的同时又概述了诗的内容。
时 间
原因
原因
移船相近邀相见,
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
典型乐声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此句描写音乐的诗句堪称绝唱。诗人通过通俗新颖、生动恰切的比喻,不但能唤起人们的想象,而且使读者对乐声有了更为具体的感受,可谓形象鲜明,韵味无穷;且乐声的富于变化,使人觉得这位“平生不得志”的琵琶女仿佛在向人们倾诉着满腔的怨愤和哀愁。
典型境界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此时无声胜有声”,此句道出了“无声”与“有声”之间的辨证关系,道出了音乐上停顿的奇特功效。在特定的场合下,乐曲的暂时休止比连续不断的演奏更能触动人们的心弦,更易让人受到感染。创造出了曲止情续、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
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典型氛围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用悄寂无声的环境来衬托演奏的效果,乐声已停,然而余音饶梁,经久不息,人们还久久沉醉在音乐创造的氛围中。“悄无言”的寂静,实则是充满了感情的时刻,听众的忘情和如痴如醉的神情,从侧面烘托出琵琶女技艺的高超绝妙。诗人所创造的这个画面,有着及其感人的艺术魅力。
 第三段:江中听诉苦身世(分层)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过渡句——由弹奏琵琶转入自述身世。
自言本是京城女……秋月春风等闲度。
 早年生活:奢华惬意
弟走从军阿姨死……梦啼妆泪红阑干。
 年长色衰:寂寞冷落
Q:前后两种处境的转变原因是什么?
 弟走从军、阿姨身亡、年长色衰 
诗的前半部分写乐事,是否与琵琶女的苦身世矛盾?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不矛盾
起对比反衬作用
 年轻美貌——
 门庭若市——
 夕日欢笑——
 夜梦往事—— 
年长色衰
孤守空船
今日辛酸
孤寂伤感
琵琶女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琵琶女是一个才貌双全,但在封建社会中被摧残、被侮辱的歌女形象。琵琶女对自己的凄凉遭遇、对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表示了积聚已久的愤懑之情,对世人的重色轻才和丈夫的重利寡情提出了强烈控诉。
但是诗人笔下的琵琶女没有认识到昔日卖笑承欢、醉生梦死的生活是一种被摧残的痛苦生涯,相反还抱着炫耀、追恋、惋惜的态度。她只是悲叹红颜易老、繁花早逝,却没有从自己的不幸遭遇中得到觉醒。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第四段:同病相怜感慨多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过渡句——承上(第二、第三段);启下(第五段)
 表达了对琵琶女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是全文的主题句。作者与琵琶女的共同之处
我从去岁辞帝京……呕哑嘲哳难为听。
 表现诗人谪居江州后的凄凉生活和郁闷心情。
今夜闻君琵琶语……为君翻作《琵琶行》
 邀请琵琶女再次演奏琵琶。
“同是天涯沦落人”,作者与琵琶女的相似之处有哪些?
一个“本是京城女”,一个“去年辞帝”,都是从 来到遥远偏僻的江州。
一个是名满京都的名艺人,一个是才华横溢的大诗人,都是出类拔萃的人才。
一个因年长色衰而嫁商人,一个因直言敢谏而遭贬谪,都有由荣至衰的不幸遭遇,都同样怀着满腹的“幽愁暗恨”,过着冷落凄凉的寂寞生活。
京都长安
典型感情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这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诗人和琵琶女虽然经历、地位不同,但都有着共同的不幸遭遇和艰难处境,生活都同样地飘零、凄凉、失意。诗人把对琵琶女的深挚同情、对自己被贬的满腔幽怨以及对冷酷现实的强烈不满完全融合在一起了。正因为这两句诗揭示出了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典型情绪,所以能够在历史的长河中激起广泛的同情。
 第五段:重闻琵琶青衫湿(分层)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写琵琶女对诗人自述的反应,包含了非常复杂的感情:有对诗人不幸遭遇的同情;也有得到诗人同情和尊重的知遇之感。所以满腔激情通过琵琶声自然流露。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皆掩泣”比“悄无言”程度更深,表现了他们对两个不幸者的深切同情。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用设问句表现自己感伤程度之深,全诗在哀怨之声达到顶峰时突然收束,给读者留下充分的回味余地。年长色衰:寂寞冷落。
琵琶行
独自弹琵琶
欣赏琵琶
演奏琵琶
感叹世态
自述身世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为君翻作琵琶曲
却坐促弦弦转急
满座重闻皆掩泣
诗人
琵琶女
送客闻琵琶
写作艺术
1、层次分明,故事完整。这是一篇叙事诗,从作者江头送客闻琵琶声、寻声邀弹者相见写起,接着写琵琶女演奏、倾诉身世,最后写作者触发迁谪之感而收束全篇,层次分明,结构紧密。
2、叙事与抒情紧密结合。强烈的抒情气氛贯彻始终,诗歌所叙之事本身饱含感情成分,而景色的渲染,情节的描述,人物的自白,又都渗透着感情,使诗歌的故事性和抒情性融合无间。
3、刻画细致,语言生动。人物的举止神态,通过细节描写,把内心活动也细致入微地表现了出来。如诗中琵琶女自述身世的话,写得生动、形象、简洁。
教学纲要表
乐器大观
题解解析
作者认识
课文说明
结构拆解

内容赏析
修辞现形
问题讨论
基本测验
补充教材
乐器大观
琵琶 插音乐
根据刘熙《释名》琵琶为胡乐,东 汉末年传入中国,秦时发展成长柄 皮面圆形音箱的琵琶,隋唐时发展 为半梨形曲颈。现在琵琶安装四弦, 音域广阔,能奏所有半音,音色独 特,技法丰富。 (资料出于古器物图解.万卷楼出版)
琵琶别抱:比喻妇女再嫁或妻子另结新欢。
题解解析
出处:《白氏长庆集》。
体例:七言乐府诗,诗前有序,说明写作缘起。
背景:
唐宪宗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遇刺身亡,白居易当时担任太子左赞善大夫,却在谏官未言之前,上疏请求追捕凶手以雪国耻,因僭越职分而被贬为江州司马,次年秋天创作此诗。
乐府诗
起源:汉武帝成立乐府官署,收集民间歌谣,被管弦入乐。
演变
1.产生于两汉:有批判社会的写实精神。
2.兴盛于南北朝:南朝温婉;北朝雄浑。
3.没落于隋唐
4.变调于中唐:新乐府运动。(见下页)
代表作品:宋.郭茂倩《乐府诗集》,上起唐虞下迄五代,分乐府为十二类。
新乐府运动
1、起源:中唐时藩镇割据,社会问题日益严重,诗人继承杜甫社会写实的风格,提倡用新乐府描写民生疾苦。
2、主张: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
3、特色:以反应社会真实情况为旨趣,且不被管弦。平易清新,老媪能解。
古诗、乐府诗比较
名称 古诗 乐府诗
作者 士大夫 民间
音乐 不入乐—诵 入乐—可歌
风格 温雅 遒劲
句法 多五、七言 长短句
相同点 汉代诗歌文学双葩 汉代诗歌文学双葩
序跋文
释名:用以说明著作旨趣之文章,放于作品之前称为「序」,放于作品之后称为「跋」。
分类
1.书序:说明作者著书大意。
(自序):作者自己写。ex台湾通史序。
(他序):请他人代写。ex黄花岗烈士事略序。
(诗序):放于诗前,说明诗意。ex琵琶行并序。
2.赠序:临别赠人以言,作为嘉勉。
ex师说、送董邵南序、稼说送张琥。
题解解析
主旨:
藉琵琶女沦落天涯的不幸遭遇,抒发自身失意的愁闷。全诗将商妇与诗人的命运相互参照,颇有同病相怜之感。
作者认识
生卒
1.祖先太原人,后徙下邽。
2.中唐人,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
卒于武宗会昌六年,年七十五。
字号
1.字乐天。
2.香山居士(晚年居于洛阳)。
3.醉吟先生(放意于山水之间)。
白居易塑像:九江琵琶亭,始建于唐代。
作者认识
生平(七月识之无)
1.早期:热情、有理想。
此时著名的作品有(1)赋得古原草送别诗(2)长恨歌。
2.中期:以“志在兼济”的讽谕诗为主。
(1)流放(元和十年)前: 强调诗歌应“补察时政” 、“泄导人情” 。与元稹同倡新乐府运动。
赋得古原草送别诗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白居易十六岁时,曾上长安,以诗文拜见顾况,顾况一见其名便笑说:“长安米贵,居大不易”。后见这首诗才改口说:“有如此才能,居天下又有何难?”
长恨歌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闰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待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士,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长恨歌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长恨歌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素,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地转迥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长恨歌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子弟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长恨歌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回作者
长恨歌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回作者
长恨歌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作者
长恨歌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长恨歌
作者认识
(2)流放(元和十年)后:
英气渐减,作品多为感伤之作。
3.晚期:
以「行在独善」的闲适诗为多,别具风味。
诗作品
讽谕诗、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
作者认识
文学(在《与元九书》发表其理论)
1.诗歌需结合现实。
2.文学中需具有教育作用、社会功能。
3.内容和形式有密切关系。
友好
与元稹齐名,世称“元、白” 。
与刘禹锡唱和,世称“刘、白”。
作品:《白氏长庆集》 。
课文说明(序)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船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

左迁:贬官
课文说明(序)
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

遂:于是
快:快意;尽情
罢:终了;结束
余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感斯人言:对这个人的话有所感触。
是夕:今晚
因:因此
为:指写作
课文说明(序)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惨:悲伤
茫茫:渺远看不轻的样子
第一段
重叠
互文
借代
顶真
寻声闇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相:代词性助词。前者指我(白居易)后者指琵琶女。
第二段
对偶
对偶、夸饰、镶嵌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么》。

续续:连续不断。
第二段
重叠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滩。
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私语:低声说话。
幽愁暗恨:指深藏内心的愁绪、憾恨。
第二段
重迭
比喻(明)
比喻(略)
比喻(借)
顶真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終收拔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東船西舫悄无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乍:突然。
第二段
比喻(借)
比喻(明)
对 偶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伏,妆成每被秋娘妒。

第三段
对偶
借代
五陵年少爭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翻:倾倒
第三段
对偶
借代
对偶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第三段
借代
对偶
第三段
借代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辞帝京:离开京城
终岁:一整年
第四段
激问
类迭
借代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还:却
独倾:独自饮酒
第四段
提问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明:清明
辞:推辞
更:再

※“如听仙乐”句映衬上文“呕哑嘲哳” 句
第四段
譬喻(明)
映衬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坐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凄凄:悲伤凄凉
重:再
第五段
重叠
提问
结构拆解
序 概述写作原因。
诗 第一段
起 夜裡江边送別的景況。
(利用景色衬托离别感伤)
第二段
承 琵琶女弹琴的情景。
(八种具体事物描写抽象声音)
第三段
转 琵琶女自述身世。
(昔盛今衰的对比感伤)
四、五段
合 作者自述遭贬谪的心情。
(与琵琶女有同是天涯沦落人之感)
内容赏析
琵琶行全诗先以叙事笔法记述“浔阳江头夜送客” 的情景,及“忽闻琵琶声” 、“邀相见” 的过程。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则以寥寥数字将琵琶女的矜持、迟疑情态刻划得栩栩如生,更为下文“幽愁暗恨” 预留伏笔。
内容赏析
“转轴拨弦三两声” 以下,将全诗焦点转移至乐音的具象化,并分别由情感、技法、旋律等方面描写演奏情形:
“转轴拨弦三两声” 二句,写试音。
“弦弦掩抑声声思” 六句,透过技法、乐曲的叙述,流露琵琶女“不得志” 、“心中无限事” 的愁绪。
内容赏析
“大弦嘈嘈如急雨”十二句,以各种譬喻描写旋律,具体明白,活灵活现。
“曲终收拨当心画” 四句,乐曲戛然而止,听众无言的反应,衬出音乐的感染力量,而“唯见江心秋月白” 则藉外在景象烘托无穷余韵。
又以“沉吟放拨插弦中” 二句带引出琵琶女自述身世。
内容赏析
从“自言本是京城女” 以下二十二句,依序交代籍贯、学艺经过、遭遇与内心感怀,尤以年少献艺时的风华万千、迷倒众生,与年老色衰后的门前冷落、独守空闺对比,颇能凸显其心中伤悲。
最后以二“梦”字渲染往事如梦,一去不返的虚幻无奈,更增惆怅。
“我闻琵琶已叹息” 四句则承上启下。
内容赏析
“同是天涯沦落人” 更是全篇关键,将琵琶女与自身境遇相互串连。
再紧接着以“我从去年辞帝京”十二句,陈述自己贬居浔阳之事,且以“地僻无音乐”、“地低湿”、“黄芦苦竹”、“杜鹃啼血”、“猿哀鸣”等事,具现谪居环境的恶劣与思乡悲苦的心情。
内容赏析
全诗结构严谨,条理分明,层层叙写时将外在气氛与内心情思紧密结合,使琵琶女与诗人沦落之恨遍布大江、明月、枫叶、荻花……之上。
此外,作者运用迭字、譬喻等手法生动地重现琵琶女演奏情景,开创了文学作品描写音乐的崭新境界。
修辞现形
对偶
顶真
互文
借代
镶嵌

比喻
字词说解



对偶
文章中,两两相对,字数相等,词性相同,平仄相
对,意义相关的一种修辞技巧。形式上可分为三类:
1.当句对:同一句中,上下两个词与相对偶。
如:世衰道微、峰回路转、晓风残月。
2.单句对:上下两句,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的技巧。
如:弃礼义,捐廉耻。---词性:动名名,动名名。
3.隔句对:第一句对第三句,第二句对第四句。
如: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顶真
在语文中,上句或上段末尾与下句或下段的开端,字词重复的一种修辞技巧。
1.联珠格:上句末尾与下句开端,字词重复。
如:使快弹数曲。曲罢…
2.连环体:上段末尾与下段开端,字词重复。
如:载满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互文
互文:上文中省略下文出现词语,下文中省略
上文出现词语,参互成文,文辞简洁。
1.单句互文
如:泉香而酒洌;将军白发征夫泪。
2.双句互文
如:负者歌于涂,行者休于树;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以物己喜,不以物己悲)
回修辞
借代
行文当中,放弃常使用的词语不用,而找其它相关名称或词语来替代的修辞。
1.以事物特征或标帜来借代事物:
如:「黄发」「垂髫」。
借代老人、小孩。(陶潜.桃花源记)
2.以事物所在地或所属来借代事物:
如: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东宫借代太子。 (李密.陈情表)
3.以事物作者或产地来借代事物:
如: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借代酒(曹操.短歌行)
借代
4.以事物数据或工具来借代事物:
如:终岁不闻「丝竹」声。
丝竹借代音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5.以部份来借代全体:
如:锦「鳞」游泳。
借代鱼(范仲淹.岳阳楼记)
6.以特定来借代普通:
如:人比「黄花」瘦。
借代菊花(李清照.醉花阴)
借代
7.以具体来借代抽象:
如:形骸且健,“方寸” 甚安。
方寸借代心。(白居易. 与元微之书)
8.以原因来借代结果:
如: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
衣带日已缓借代相思。 (行行重行行)
镶嵌
在语词中故意插入同义字、异义字、数目字、虚字或特定字,来使文句加长及具变化性。
1.增字:同义字。
如:提挈同来。(白居易.与元微之书)
2.配字:异义字。
如: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
3.镶字:数目字、虚字。
如:千呼万唤。(本课)
4.嵌字:特定字。
如:东市买骏马,西市…南市…北市…(木兰诗)
比喻
借彼喻此的修辞法。彼与此的两种事物中,有类似的共通点。其组合方式为:喻体+喻词+喻依。
1.明喻:喻体+喻词+喻依,三者兼具的譬喻。
如:国文老师像仙女,有着神奇魔力,让国文课变得有趣。
2.暗喻:喻体+喻词(由是或为代替)+喻依。
如:蝉声是一阵袭人的浪。(简媜.夏之绝句)
比喻
3.略喻:喻词省略,只余喻体+喻依。
如:女人心,海底针。
4.借喻:喻体、喻词省略,只余喻依。
如:松柏后凋于岁寒,鸡鸣不已于风雨。
字词说解:相
词性 释意 例句
副词 互相 守望相助
名词 人的状貌 相貌
百官首长 丞相
动词 看看。 相君之面,不过封侯。
代词性助词 你我他 实不相瞒—实不瞒你。
相迎不道远(李白.长干行) —迎接你不计路程。
移船相近邀相见—移船接近你,邀请与我见面。
字词说解:信
随意 信手把笔。(白居易与元微之书)
相信 公虽自信清约。(司马光训俭示康)
诚信 长存抱柱信。(李白长干行)
真实 老子疾伪,故称:美言不信。(刘勰文心雕龙情采)
实在 足以极视听之余,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两夜 流连信宿,不觉忘返。(郦道元水经江水注)
书信 雁来音信无凭。(李煜清平乐)
伸 信于久屈之中。(苏轼稼说送张琥)
字词说解:数
读音 释意 例句
属 计数 如数家珍
比较突出 数一数二
树 数量 滥竽充数
命运 胜负之数
硕 屡次 会数而礼勤
促 细密 数网不入污池
问题讨论
一、本诗为何以「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二句作结?其情感的表达与传统社会的含蓄压抑有何不同?

二、请选择一首中文歌曲,赏析其歌曲意涵与艺术手法,并阐明曲意与个人心境共鸣之处。
基本测验
( )1.「银瓶炸破水桨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列帛。东船西舫悄无颜,唯见江心秋月白。」上述文字中,共有几个错字? 
(A)三个
(B)四个
(C)五个
(D)六个
B
解析:炸→乍。 槳→漿。列 →裂。顏 →言。
基本测验
( )2.下列选项,何者“”中文字注音错误? 
(A)“僭”越职分:jian 4  
(B)手肘生“胝”:zhi4 
(C)老”媪”能解:ao3 
(D)富商大”贾”:jia3
C
解析: (C)ao3。
基本测验
( )4.下列词语,何者意义与其它三者不同? 
(A)致仕 
(B)降职 
(C)迁谪 
(D)左迁
A
解析: (A)辞官退休 。 (B) (C) (D)皆是指降职、贬官。
基本测验
( )5.“委身为贾人妇” ,“委身” 意为: 
(A)委屈自身 
(B)委托终身 
(C)抛弃身分 
(D)勉强求人
B
基本测验
( )6.(甲)“铮铮” 然;(乙)枫叶荻花秋“瑟瑟”;(丙)“嘈嘈切切”错杂弹;(丁)又闻此语重“唧唧” ;(戊)“间关” 莺语花底滑。以上词语属于“状声词”的共有几个? 
(A)二个 
(B)三个 
(C)四个 
(D)五个
D
解析:
(甲)形容玉石或金属相碰击所发出的铿锵清脆声音;
(乙)形容风声;
(丙)形容琵琶声;
(丁)叹息声;
(戊)鸟鸣声。
基本测验
( )7.下列譬喻句的说明,何者错误? 
(A)“大珠小珠落玉盘”,形容琵琶声音圆润清脆,悦耳动听 
(B)“间关莺语花底滑” ,形容琵琶声音婉转流畅,有如黄莺鸣啼声从花下轻轻滑过 
(C)“幽咽泉流水下滩” ,形容琵琶声音低沉微弱,有如泉水下流入滩 
(D)“铁骑突出刀枪鸣” ,形容琵琶声音充满肃杀不安的气息
D
解析: (D)形容琵琶声高昂激越。
基本测验
( )8.下列文句“ ”内的成语,何者使用错误? 
(A)这家商店在开幕当天举行摸彩活动,前来参加的民众络绎不绝,“门可罗雀” 
(B)邓丽君的身影虽然已经远去,但她那有如“间关莺语”的歌声,已永留人间 
(C)经过名师的指点,王小玉的琴艺进步神速,琴音有如“珠落玉盘”,悦耳动听 
(D)经过两个小时的漫长等待,那位国际巨星终于在“千呼万唤中缓缓现身了
A
解析: (A)”门可罗雀”是形容门庭冷落、宾客稀少的景况。
基本测验
( )9.下列选项,何者有“美人迟暮”的感伤之意? 
(A)曲罢曾教善才伏,妆成每被秋娘妒 
(B)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C)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D)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B
解析: (A)指琵琶女色艺双全。 (C) 指年轻时享受青春时光。 (D)形容酒宴中狂欢的情景。
基本测验
( )10.下列关于白居易的叙述,何者有误? 
(A)自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分别与元稹、刘禹锡齐名,称为“元白” 、“刘白”  
(B)唐宪宗元和十年因越职言事,被贬为江州司马,次年秋创作《琵琶行》 
(C)其作品以《琵琶行》与《长恨歌传》最为人知,可说是流传广远,家喻户晓 
(D)早年以“志在兼济” 的讽谕诗为主,晚年改以“行在独善” 的闲适诗为多
C
解析:(C)白居易作品以〈琵琶行〉与〈长恨歌〉最为人所知。〈长恨歌传〉为唐传奇,作者为陈鸿。
基本测验
一、《琵琶行》一诗中运用了许多“借代” 技巧。所谓借代,是指在语文中,借用其它词语,来代替一般经常使用的词语,从而使文句特征凸显,文笔简洁多变。一般常见有“借事物的材料或工具代事物” 、“具体与抽象互相借代” 、“特定与普通互相借代” 、“部分与全体互相借代” 等等。以下文句“ ”中词语皆属借代,请分辨其“借代” 方式与下栏文句何者相似。
基本测验
1. 无“丝竹” 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 爱情与“面包” 孰重
3. 慈乌复慈乌,鸟中之“曾参”
4. 孤“帆” 远影碧山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A妆成每被“秋娘” 妒
B“秋月春风” 等闲度
C红“藕” 香残玉簟秋
D举酒欲饮无“管弦”
解析:1-D。2-B。3-A。4-C。
基本测验
二、所谓“状声词” ,又称“拟音词” 、“拟声词”是直接模仿声音所造出来的词语。请阅读下列文句,从参考选项中选出正确的状声词。
参考选项:(A)霍霍 (B)淙淙 (C)飒飒 (D)喃喃 (E)琅琅 (F)铮铮 (G)沙沙 (H)呱呱 (I)啧啧 (J)啾啾
( )1.在停电的夜里,从窗户缝隙传来□□的风声,更增添一种诡异的气氛。
( )2.打击乐团演奏时,□□鏦鏦的声音十分悦耳。
C
F
基本测验
参考选项:(A)霍霍 (B)淙淙 (C)飒飒 (D)喃喃 (E)琅琅 (F)铮铮 (G)沙沙 (H)呱呱 (I)啧啧 (J)啾啾
( )3.魔术师常能创造出许多新奇的魔术,令观众□□称奇!
( )4.
( )5.医院的产房里,不时传来小婴儿□□的啼哭声。
I
D
H
基本测验
参考选项:(A)霍霍 (B)淙淙 (C)飒飒 (D)喃喃 (E)琅琅 (F)铮铮 (G)沙沙 (H)呱呱 (I)啧啧 (J)啾啾
( )6.白居易的诗浅显易懂、平易近人,不论老人或小孩都能□□上口。
( )7.秋天来到,行道树下满是落叶,走路时便□□作响。
( )8.为了准备一家团聚的菜肴,外婆买了新的磨刀石,□□地磨起那把老旧的菜刀。
G
E
A
基本测验
参考选项:(A)霍霍 (B)淙淙 (C)飒飒 (D)喃喃 (E)琅琅 (F)铮铮 (G)沙沙 (H)呱呱 (I)啧啧 (J)啾啾
( )9.春天到来,鸟儿们跳上跳下,在枝头上□□地鸣叫。
( )10.山中的小溪,□□流个不停,加上风声、鸟鸣声,构成了大自然最美妙的音乐。  
回纲要表
B
J
补充教材
请说出下列成语的意思,并举出相关成语:
口舌成疮
嘴巴舌头都是伤口,比喻勤学。
手肘生胝
手肘因勤翻书本生长厚皮,比喻勤学。
不识之无
比喻人不识字,如同「目不识丁」。
回纲要表
补充教材
比喻勤学的成语:
口舌成疮(白居易)、手肘生胝zhi1(白居易)
牛角挂书(李密)、囊萤读书(车胤)
韦编三绝(孔子)、手不释卷(曹丕)
凿壁引光(匡衡)、映月读书(江泌)
映雪读书(孙康)、悬梁刺股(孙敬、苏秦)
补充教材
形容富贵人家子弟:
纨袴子弟、膏粱子弟、飞鹰走狗、千金之子、
王孙公子、大家闺秀、名门闺秀、千金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