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3课件-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人教版(共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必修3课件-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人教版(共1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3-04 08:24: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习近平
学习目标:
1、掌握诸子百家中儒、道、法、墨诸家的代表人物与主要观点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和意义
3、认识传统文化对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
一、“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
总:春秋战国社会大变革
经济:
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政治:
分封制瓦解,周王室衰微,各诸侯国改革图强,“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思想文化:
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兴起,造就一批文士)
核心:“仁”:


实现“仁”的方式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对他人)
“克已复礼”( --对自己)
“仁”的目的:
“爱人”----体贴别人、关心别人、尊重别人、是一种美德。
周礼——西周的礼乐制度
(名分等级制度,礼节规范,伦理秩序)
政治主张:以德治民
协调社会人际关系,恢复稳定统治秩序。

孔子终生热衷于从事政治,有一腔报国之热血,也有自己的政治见解,但14年周游列国的政治游说中,东奔西走,屡次碰壁,多次遇到危险,险些丧命。后虽被鲁国迎回,但鲁终不用孔子。
答:① 奴隶制度趋向瓦解、封建制度正在确立,孔子的主张(如“礼”等)落后于形势的发展。
②儒家思想提倡“仁”、德治,无助于统一,不适应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需求,必然受到冷落。
综合探究:
孔子的思想主张在当时
为什么到处碰壁,不受重用?
探究: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比较
孔子 孟子 荀子
时 期 春秋 战国中期 战国末期

异 人性论
仁政
仁义、王道
以德治民
民贵君轻
君舟民水
性相近
性善论
性恶论
奠定
基础
体系完整,
成为大宗。



政治主张
《韩非个人档案》
1、姓名:姓韩,名非,出身韩国贵族。
2、生卒:公元前280~前233年。
3、前辈:李悝、吴起、商鞅、
4、师承:荀子(儒家学者)。
5、同学:李斯(最后陷害死了他)。
6、缺点:①太有才了;②口吃(但是著作超有文采)。
7、地位: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8、思想:


厉行赏罚
以法治国
专制集权
变法革新
《墨子个人档案》
1、姓名:姓墨,名翟。
2、生卒:约公元前468年~前376年。
3、籍贯:战国时期的鲁国人。师承儒家,
后自立门户。
4、偶像:“大禹”(因为大禹刻苦简朴、具有苦干和自我牺牲精神)。
5、职业:自称“贱人”,做过造车工匠、宋国大夫。
6、地位:下层民众的政治代言人,科学家,逻辑学家哲学家。
7、著作:《墨子》,现存53篇。
8、思想:“兼爱”,“非攻”,“尚贤”,“节用”。



儒家:
身体力行,兼爱非攻
道家:
万世师表,仁政礼治

无为之道,逍遥自然
与时俱进,治国以法

法家:
墨家:
从穿衣角度来理解诸子百家思想:
甲: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天气冷多穿 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

乙: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什么身份及何种地位该穿什么样衣服就穿什么养的衣服

丙:讲究穿衣是一种浪费,穿的简单,甚至破烂的 衣服也为可不好

丁:何必麻烦,由上面规定,大家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好了嘛?
A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世界观、人生观,为塑造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奠定了基础。与儒家、墨家、道家、法家所崇尚的理想人格相对应的排列组合是( )
A.君子、侠客、隐士、英雄
B.英雄、侠客、隐士、君子
C.君子、侠客、英雄、隐士
D.英雄、隐士、侠客、君子
D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私学发展,涌现出大量人才
B.诸侯争斗激烈,各种治国观点层出不穷
C.阶级阶层间关系复杂,矛盾众多 D.社会处在划时代的重大变革时期
课堂小练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一主张属于(  )
A 儒家“仁爱”思想???????
B 墨家“兼爱”思想
C 儒家“礼治”思想????
D 墨家“非攻”思想
B
课堂小练
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不包括
A 促进了思想学术的活跃和繁荣
B 引发了社会大变革局面的出现
C 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D 对后来的中国政治和文化影响深远

B
课堂小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