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3-03 14:46: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9—2020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单元检测与简答
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3分,共72分)
1.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中的第一个故事“前夜”讲述了人们克服重重困难,确保新中国第一面国旗在开国大典上顺利升起的故事。下列选项和开国大典无关的是(  )
A.举行了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 B.通过了《共同纲领》
C.举行了盛大的群众游行 D.举行了隆重的阅兵式
2.如图是2019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活动标识。它纪念的历史事件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西藏和平解放
C.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D.土地改革的完成
3.每周一同学们都会齐聚学校操场,举行隆重的升国旗、奏唱国歌仪式。国歌是指(  )
A.《黄河大合唱》 B.《我的祖国》
C.《义勇军进行曲》 D.《英雄赞歌》
4.毛泽东在中国政协一届会议的开幕词中说:“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我们的民族将从此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的时间和标志是(  )
A.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B.1945年9月9日,在中国战区,日本在南京于投降书上签字递交中国政府
C.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D.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5.我市某中学为扎实推进“向日葵工程”,举行了盛大的启动仪式。仪式的第一项议程是升国旗、唱国歌。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的会议是(  )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C.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D.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6.新中国的成立是一个旧时代终结的标志。请问下面属于新中国成立意义的是(  )
A.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反动派赖以发动内战的主要军事力量
B.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从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
C.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D.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7.制作年代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时间节点是(  )

A.西藏和平解放 B.中国新生 C.朝鲜战争爆发 D.澳门回归
8.为和平解放西藏做出重大贡献的西藏地方政府代表是(  )
A.十世班禅 B.五世达赖
C.阿沛?阿旺晋美 D.伊藤博文
9.下列歌曲中,能表现西藏获得和平解放后人民过上新生活的是(  )
A.《保卫黄河》 B.《翻身农奴把歌唱》
C.《十送红军》 D.《义勇军进行曲》
10.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下列事件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的是(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进行抗美援朝战争
C.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中共十四大的召开
11.正确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是我们历史学科必须培养的核心素养。“抗美援朝战争具有保家卫国的正义性”这一结论的得出源自于下列哪一材料(  )
A.1950年6月25日,朝鲜南北双方爆发内战
B.第二天,美国便派兵支援朝鲜南方军队作战
C.美国飞机对我国边境城市和乡村进行轰炸扫射……我国政府应邀,赴朝参战
D.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邱少云、黄继光等英雄战士
12.在朝鲜战场上发扬高度的国际主义精神,且在上甘岭战役中牺牲的战斗英雄是(  )
A.黄继光 B.邱少云 C.钱学森 D.杨利伟
13.“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对东北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引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这段话表明志愿军入朝作战的根本目的是(  )
A.抗美援朝 B.保家卫国 C.追随苏联 D.挑战美国
14.新中国成立之初,刘文彩是四川最大的地主,不久其田产被他的长工和其他无地农民分走。指导长工和其他无地农民分地的法律依据是(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5.195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实行(  )
A.封建土地制度 B.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
C.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D.资产阶级的土地所有制
16.“没收地主的土地。废除封建剥制土地制度,……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此材料出自(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国土地法大纲》
C.《天朝田亩制度》 D.《土地改革法》
17.以下照片所反映历史事件的意义是(  )

A.给予了北伐军极大的支持 B.巩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团结了地主阶级共同抗日 D.为解放战争胜利提供保障
18.“它从根本上铲除了中国封建制度的根基,带来了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为我国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扫清了障碍。”材料中的“它”是指(  )
A.新中国的成立 B.土地改革
C.农业合作化运动 D.手工业合作化运动
19.中国共产党进行土地改革的主要原因是(  )
A.农民在革命战争年代有功于革命,分土地事实上是“按功行赏”
B.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C.土地占有者缺乏和产积极性
D.地主土地太多,无法耕种
20.下列各项中,属于土地改革的意义的是(  )
①建立了土地的公有制
②彻底摧毁了在中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③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④农民翻了身,成了土地的主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1.土地改革的起止时间是(  )
A.1949﹣﹣﹣﹣1951年 B.1950﹣﹣﹣﹣1952年底
C.1953﹣﹣﹣﹣1956年底 D.1953﹣﹣﹣﹣1957年底
22.建国初期实行的土地改革,满足了中国农民数千年来的愿望,其中符合当时情景的是(  )
A.今年多收了三五斗,还要向地主交租
B.加入农村合作社就是好,集体力量办大事
C.实行土地承包,收成比往年高很多
D.我们总算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23.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这是自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第16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20世纪50年代,中央人民政府为解决新解放区广大农民的生计问题而采取的措施是(  )
A.进行土地改革 B.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C.进行三大改造 D.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4.幸福指数是衡量一个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指标。1952年底,中国农民的幸福感主要来自于(  )
A.分到了土地 B.参加了开国大典
C.参加了解放战争 D.打败了美帝国主义
二.材料题(共3小题,满分28分,其中25题8分,26、27每小题10分)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年9月21日,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说:“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材料二 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明确规定:“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的继续存在,取消一切帝国主义在中国开办的宣传机关,立即统制对外贸易,改革海关制度。”
(1)材料一中会议通过的什么文件起到了临时宪法作用?
(2)材料一中“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根据材料二,说说“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的具体含义。
26.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
请回答:
(1)“跨过鸭绿江“的时间是哪一年?这只军队的总司令是谁?
(2)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的目的是什么?
(3)志愿军战士被中国人民高度赞誉为“什么”?这样赞誉的原因是什么?
(4)请举2例在这次战争中涌现出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
2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950年6月28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同月30日中央人民政府公布施行的法令,共6章40条。明确指出土地改革的目的是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规定没收地主的土地、征收祠堂、庙宇、寺院、教堂、学校的团体等在农村的土地。富农所有自耕和雇人耕种的土地不得侵犯,其出租的少量土地一般也予以保留。土改中团结中农,保护农民的土地及其他财产不受侵犯。所有没收和征收得来的土地和其他生产材料,除依法收归国家所有的外,应统一地、公平合理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贫苦农民所有。对地主同样分给一份土地,使其自食其力,在劳动中改造成为新人。该法对土地分配的方法,土地改革中特殊问题的处理,以及土改的执行机关、执行方法等,也都作了具体规定。
材料二:新中国第一代土地房产所有证。

这张《土地房产所有证》发证时间为1952年12月,所有文字均为繁体字,上方印有“土地房产所有证”字样,下方分两部分,右边为证件编号、发证依据和该户田地房基总面积等内容,左边为一表格,详细记载了该户土地的种类、块数、面积、位置,及房屋间数、大小、结构、位置等。
材料三:随着土改后农村经济的恢复,农民的文化需求也日益增加。各地农村普遍开展文化扫盲运动,利用冬季农闲时间,组织农民学文化、学政治。1950年全国农民上冬学的达2500万人以上,1951年学年上夜校的农民有1100余万人。同时,翻身农民的子弟开始大量进入各级各类学校,接受文化知识教育。1952年与1949年相比,农村在校小学生数量增加111.8%,中学生增加186.2%.随着贯彻新婚姻法、扫盲、爱国卫生等工作的开展,农村中普遍进行了扫除迷信、改革陈规陋习等移风易俗活动,初步兴起了农村文化热潮,这些都对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
(1)根据材料一回答,这次土地改革中土地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材料一反映的是哪部文件的内容?
(3)材料二能否作为我们研究土地改革的第一手资料?简要说明理由。
(4)材料三说明了什么?


2019—2020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单元检测参考简答
一.选择题(共24小题)
1.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中的第一个故事“前夜”讲述了人们克服重重困难,确保新中国第一面国旗在开国大典上顺利升起的故事。下列选项和开国大典无关的是(  )
A.举行了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 B.通过了《共同纲领》
C.举行了盛大的群众游行 D.举行了隆重的阅兵式
【解】:B。
2.如图是2019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活动标识。它纪念的历史事件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西藏和平解放
C.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D.土地改革的完成
【解】:A。
3.每周一同学们都会齐聚学校操场,举行隆重的升国旗、奏唱国歌仪式。国歌是指(  )
A.《黄河大合唱》 B.《我的祖国》
C.《义勇军进行曲》 D.《英雄赞歌》
【解】:C。
4.毛泽东在中国政协一届会议的开幕词中说:“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我们的民族将从此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的时间和标志是(  )
A.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B.1945年9月9日,在中国战区,日本在南京于投降书上签字递交中国政府
C.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D.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解】:C。
5.我市某中学为扎实推进“向日葵工程”,举行了盛大的启动仪式。仪式的第一项议程是升国旗、唱国歌。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的会议是(  )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C.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D.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解】:B。
6.新中国的成立是一个旧时代终结的标志。请问下面属于新中国成立意义的是(  )
A.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反动派赖以发动内战的主要军事力量
B.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从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
C.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D.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解】:C。
7.制作年代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时间节点是(  )

A.西藏和平解放 B.中国新生 C.朝鲜战争爆发 D.澳门回归
【解】:A。
8.为和平解放西藏做出重大贡献的西藏地方政府代表是(  )
A.十世班禅 B.五世达赖
C.阿沛?阿旺晋美 D.伊藤博文
【解】:C。
9.下列歌曲中,能表现西藏获得和平解放后人民过上新生活的是(  )
A.《保卫黄河》 B.《翻身农奴把歌唱》
C.《十送红军》 D.《义勇军进行曲》
【解】:B。
10.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下列事件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的是(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进行抗美援朝战争
C.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中共十四大的召开
【解】:B。
11.正确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是我们历史学科必须培养的核心素养。“抗美援朝战争具有保家卫国的正义性”这一结论的得出源自于下列哪一材料(  )
A.1950年6月25日,朝鲜南北双方爆发内战
B.第二天,美国便派兵支援朝鲜南方军队作战
C.美国飞机对我国边境城市和乡村进行轰炸扫射……我国政府应邀,赴朝参战
D.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邱少云、黄继光等英雄战士
【解】:C。
12.在朝鲜战场上发扬高度的国际主义精神,且在上甘岭战役中牺牲的战斗英雄是(  )
A.黄继光 B.邱少云 C.钱学森 D.杨利伟
【解】:A。
13.“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对东北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引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这段话表明志愿军入朝作战的根本目的是(  )
A.抗美援朝 B.保家卫国 C.追随苏联 D.挑战美国
【解】:B。
14.新中国成立之初,刘文彩是四川最大的地主,不久其田产被他的长工和其他无地农民分走。指导长工和其他无地农民分地的法律依据是(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解】:D。
15.195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实行(  )
A.封建土地制度 B.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
C.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D.资产阶级的土地所有制
【解】:C。
16.“没收地主的土地。废除封建剥制土地制度,……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此材料出自(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国土地法大纲》
C.《天朝田亩制度》 D.《土地改革法》
【解】:B。
17.以下照片所反映历史事件的意义是(  )

A.给予了北伐军极大的支持 B.巩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团结了地主阶级共同抗日 D.为解放战争胜利提供保障
【解】:D。
18.“它从根本上铲除了中国封建制度的根基,带来了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为我国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扫清了障碍。”材料中的“它”是指(  )
A.新中国的成立 B.土地改革
C.农业合作化运动 D.手工业合作化运动
【解】:B。
19.中国共产党进行土地改革的主要原因是(  )
A.农民在革命战争年代有功于革命,分土地事实上是“按功行赏”
B.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C.土地占有者缺乏和产积极性
D.地主土地太多,无法耕种
【解】:B。
20.下列各项中,属于土地改革的意义的是(  )
①建立了土地的公有制
②彻底摧毁了在中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③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④农民翻了身,成了土地的主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C。
21.土地改革的起止时间是(  )
A.1949﹣﹣﹣﹣1951年 B.1950﹣﹣﹣﹣1952年底
C.1953﹣﹣﹣﹣1956年底 D.1953﹣﹣﹣﹣1957年底
【解】:B。
22.建国初期实行的土地改革,满足了中国农民数千年来的愿望,其中符合当时情景的是(  )
A.今年多收了三五斗,还要向地主交租
B.加入农村合作社就是好,集体力量办大事
C.实行土地承包,收成比往年高很多
D.我们总算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解】:D。
23.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这是自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第16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20世纪50年代,中央人民政府为解决新解放区广大农民的生计问题而采取的措施是(  )
A.进行土地改革 B.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C.进行三大改造 D.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解】:A。
24.幸福指数是衡量一个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指标。1952年底,中国农民的幸福感主要来自于(  )
A.分到了土地 B.参加了开国大典
C.参加了解放战争 D.打败了美帝国主义
【解】:A。
二.材料题(共3小题)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年9月21日,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说:“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材料二 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明确规定:“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的继续存在,取消一切帝国主义在中国开办的宣传机关,立即统制对外贸易,改革海关制度。”
(1)材料一中会议通过的什么文件起到了临时宪法作用?
(2)材料一中“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根据材料二,说说“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的具体含义。
【解】:(1)文件:《共同纲领》。
(2)标志:开国大典(或新中国成立)。含义: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废除了历史上的不平等条约,实现了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完整,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26.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
请回答:
(1)“跨过鸭绿江“的时间是哪一年?这只军队的总司令是谁?
(2)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的目的是什么?
(3)志愿军战士被中国人民高度赞誉为“什么”?这样赞誉的原因是什么?
(4)请举2例在这次战争中涌现出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
【解】:(1)1950年;彭德怀。(2)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3)最可爱的人; 因为志愿军战士发扬了高度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
(4)黄继光;邱少云。
2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950年6月28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同月30日中央人民政府公布施行的法令,共6章40条。明确指出土地改革的目的是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规定没收地主的土地、征收祠堂、庙宇、寺院、教堂、学校的团体等在农村的土地。富农所有自耕和雇人耕种的土地不得侵犯,其出租的少量土地一般也予以保留。土改中团结中农,保护农民的土地及其他财产不受侵犯。所有没收和征收得来的土地和其他生产材料,除依法收归国家所有的外,应统一地、公平合理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贫苦农民所有。对地主同样分给一份土地,使其自食其力,在劳动中改造成为新人。该法对土地分配的方法,土地改革中特殊问题的处理,以及土改的执行机关、执行方法等,也都作了具体规定。
材料二:新中国第一代土地房产所有证。

这张《土地房产所有证》发证时间为1952年12月,所有文字均为繁体字,上方印有“土地房产所有证”字样,下方分两部分,右边为证件编号、发证依据和该户田地房基总面积等内容,左边为一表格,详细记载了该户土地的种类、块数、面积、位置,及房屋间数、大小、结构、位置等。
材料三:随着土改后农村经济的恢复,农民的文化需求也日益增加。各地农村普遍开展文化扫盲运动,利用冬季农闲时间,组织农民学文化、学政治。1950年全国农民上冬学的达2500万人以上,1951年学年上夜校的农民有1100余万人。同时,翻身农民的子弟开始大量进入各级各类学校,接受文化知识教育。1952年与1949年相比,农村在校小学生数量增加111.8%,中学生增加186.2%.随着贯彻新婚姻法、扫盲、爱国卫生等工作的开展,农村中普遍进行了扫除迷信、改革陈规陋习等移风易俗活动,初步兴起了农村文化热潮,这些都对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
(1)根据材料一回答,这次土地改革中土地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材料一反映的是哪部文件的内容?
(3)材料二能否作为我们研究土地改革的第一手资料?简要说明理由。
(4)材料三说明了什么?
【解】:(1)变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3)能,据材料二图片“新中国第一代土地房产所有证。”可知能作为我们研究土地改革的第一手资料,因为详细记载了该户土地的种类、块数、面积、位置,及房屋间数、大小、结构、位置等。
(4)土地改革运动也大大促进了农村文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