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习题课件(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习题课件(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3-03 18:20:13

文档简介

课件10张PPT。难忘小学生活——依依惜别一、选择。
1.在给老师的信中,所用的祝福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祝您生意兴隆,财源广进。
B.祝老师桃李满天下,春晖遍四方。
C.祝老师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D.祝老师在三尺讲台上再创佳绩。
2.华罗庚在1956年的演讲《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中所要表达的主题是( )
A.锲而不舍的精神。 B.勤能补拙。
C.高尚的理想信念。 D.孜孜不倦的追求。
3.下列赞美少男少女具有生机与活力的名言是( )
A.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B.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C.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ABB二、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当运动员冲过终点时,您会快步奔上去,紧紧地把他搂在怀里,脸上洋溢着孩子般的幸福与骄傲。遇到没发挥好的运动员,您会拉住他的手,温柔地鼓励他别放弃。
1.句子中的“奔”字可以换成“走”字吗?为什么?
不可以。“奔”字写出了老师的激动和急切心情,而“走”字则不能表达这个意思。
2.这句话写出了方老师的动作和神态,当“我们”取得成绩时,
她感到幸福与骄傲;当“我们”发挥不好时,她温柔鼓励。三、仿写下列优美的赠言。
1.给老师:春雨,染绿了世界,而自己却无声地消失在泥土之中。老师,您就是我们心田的春雨,我们将永远感谢您。
给老师:?
2.给同学:我们曾是并排生长的两棵小树,我们曾在二重唱的两个声部,我们曾是一张课桌上的学友。当我们挥手告别时,请带上我最美好的祝福。
给同学:?
略四、想一想,下列赠言适合送给哪类同学?请选择。( 填序号 )
A.意志脆弱  B.心胸狭窄  C.真诚  
D.惰性较强  E.悲观
1.生活有时虽不像你所想的那样美好,但是也不会像你所想的那样糟糕,愿你笑对人生,一帆风顺!( )
2.不要学花儿只把春天等待,要学燕子衔着春天飞来。( )
3.宽容是豁达的人生态度,是和谐的人生色彩,让宽容永远照亮我们心灵的蓝天。( )
4.在攀登的道路上,如果遇到丛生的荆棘,你要有岩石般的意志;在跋涉的长途中,如果遇到冷落的荒漠,你要有骆驼般的耐力!( )EDBA五、课外阅读我能行。
借 分 数
①办公室里只剩下秦老师一个人的时候,门被推开了一条缝,像贼一样探进一颗瘦小的脑袋。一个小男孩向着办公桌怯怯地叫了声:“老师。”
②“查分数吧?你59分。”秦老师尽量控制自己的音量,努力展示她温和的一面。根据惯例,每次考试结束后办公室门口总会挤满迫不及待的学生,现在这个小男孩是班上最后一个来查分数的学生。
③“老师,能不能,能不能……”把“能不能”呢喃了好几遍,小男孩才很难为情地抬起那一直低着的头,一张脸像被涂满了红墨水,细得像丝线一般的声音哆嗦着穿过秦老师的耳膜,“能不能给我的作文加上1分?”④“加分?这不好,作文得严格对照评分标准打分。”秦老师摇了摇头,面带歉意地笑笑,“你不用太放在心上,以后认真些,争取期末拿个高分。”
⑤“可我妈……她会用竹鞭抽我的。”小男孩带着哭腔,双手习惯性地往头顶挡,仿佛竹鞭已经临头。秦老师沉默了,“是不是给他加上1分?”她有点犹豫不决。
⑥不经意地瞧了小男孩一眼,正迎上他瑟缩的眼神,秦老师的心猛然一震——在孩子晶莹的泪光中,清泉般的童真悄然流淌。哎!毕竟,他还是个孩子,心还非常稚嫩。
⑦“你看这样好不好?”秦老师闪过一个念头,立刻以温暖的目光笼罩小男孩的全身,此刻小男孩正微张着嘴,星星般的双眼涌动着期盼。“我在总成绩上给你加1分,但不是送,是借,要还的,期末考试你还我10分,怎么样?”⑧“行,期末还你。”小男孩咬了咬嘴唇,迈开脚步风似的跑出办公室。背后传来秦老师柔和的声音:“要好好念书,不要旷课去捉青蛙摸小鱼……”
⑨因为一直惦记着那10分的“高利贷”,小男孩在此后的学习中非常刻苦。期末,小男孩的语文取得98分的好成绩,被扣去10分,还有88分。于是学校给他颁发了一个“三好学生”奖,一个学习成绩进步奖。看到秦老师,挨妈妈竹鞭都不哭的小男孩,竟一下子热泪盈眶。
⑩后来,小男孩成了村里第一个大学生。再后来,他成了某集团公司的老总,捐了许多钱来建设家乡,而且每年回家乡都会去看望秦老师。
秦老师当年“借”给他的那1分改变了他的一生。1.根据文章内容,用恰当的词语概括小男孩的心情变化。
( 怯怯 )→( 难为情 )→( 恐惧 )→( 期盼 )→( 激动 )
2.从第②段“秦老师尽量控制自己的音量,努力展示她温和的一面”我们可以推测秦老师当时的内心是( )的。
A.平静 B.生气 C.热情 D.高兴
3.“秦老师做事一向很讲原则,可偏偏长着一颗女人心。”这句话放在哪两段之间最合适? ( )
A.第③④段之间 B.第④⑤段之间
C.第⑤⑥段之间 D.第⑦⑧段之间
4.秦老师“借”给小男孩1分,是为了( )
A.让他免遭妈妈打。 B.好赚取10分“高利贷”。
C.希望他心怀感恩。 D.鼓励他积极进取。 BCD5.读第③段画横线的句子,从加点部分你体会到了什么?
小男孩既羞愧又满含乞求的心理。
6.在你眼中秦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为什么?
我认为秦老师是一位尊重学生、关爱学生的好老师,因为她用“借分”的办法,既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又让孩子努力进取,最终获得了成功。课件14张PPT。难忘小学生活——回忆往事一、选择。
1.下列能表现小学校园特点的词语有( )(多选)
A.朝气蓬勃 B.生机勃勃 C.湖光山色 D.死气沉沉
E.欢声笑语 F.老气横秋 G.书声琅琅 H.海纳百川
2.下列能用来赞美老师的诗句有( )(多选)
A.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ABEGBD3.下列句子与“没有当年作文上的九十八个红双圈,会有我今天的一切吗”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没有当年作文上的九十八个红双圈,怎么会有我今天的一切?
B.没有当年作文上的九十八个红双圈,就会有我今天的一切。
C.没有当年作文上的九十八个红双圈,不会有我今天的一切。
D.没有当年作文上的九十八个红双圈,难道会有我今天的一切吗?
4.不能用作成长纪念册扉页上留言的名人名言是( )
A.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B.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C.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D.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BC5.对《老师领进门》一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我”不满六周岁就上学了,和三年级的学生在一间教室学习。
B.田老师讲授完“一去二三里”这首小诗,“我”仍在发呆,是因为“我”开了小差。
C.田老师讲授“一去二三里”这首小诗,既讲了环境的优美,又教育了学生要爱护花木。
D.田老师是“我”写作道路上的引路人。B6.对《作文上的红双圈》一文中的“红双圈”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指“我”的作文获得了语文老师的高度评价,满足了“我”小小的虚荣心。
B.吸引了县文化馆的同志,让“我”的习作在县办刊物上发表了。
C.提醒“我”遇到困难时,不要气馁,要认准目标,努力向前。
D.既指语文老师对“我”作文的高度评价,又是“我”成为作家路上的指路明灯。D二、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1.“插柳之恩,终身难忘”中的“插柳之恩”指的是( )
A.老师帮“我”种柳树的恩情。
B.老师对“我”的教育、栽培的恩情。
C.老师在河边种的柳树让“我”乘凉的恩情。
D.老师教给“我”种柳树的方法的恩情。
2.挨到中午,校园里寂静无人时,我像做贼一样地溜到报栏前,傻乎乎地笑着,独自欣赏我的打满了红双圈的作文。
(1)这个句子表现了“我”( )的心理。
A.小心翼翼 B.胆怯害怕
C.自豪又羞涩 D.兴奋又骄傲
(2)我也能写一个含有“像”字但不是比喻句的句子。
示例: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BC三、结合自己的实际写一写。
我为“成长纪念册”准备的内容有:
1.我第一次作文获奖时的照片和文字叙述
2.班主任老师给我的赠言
3.我参加集体活动时的照片或荣誉证书
4.同学们给我的毕业留言四、画一棵成长树,记录值得自己回忆的点点滴滴。略 五、课外阅读我能行。
改变人生的批注
①达尔科夫小时候是个极为胆怯、害羞的男孩。他几乎没有什么朋友,对什么事都缺乏自信心。一天,他的老师露丝·布劳奇布置学生写一篇文章的续篇。
②达尔科夫写完了续篇,交了上去。今天他无法回忆起他写的那篇续篇有什么独到之处,或者究竟老师给的评分是多少。但他至今仍清楚地记得,而且永生不忘的是布劳奇老师在他的作文的页边空白处写了四个字:“写得不错。”
③四个字,竟改变了他的一生。
④“在读到这些字之前,我不知道我是谁,也不知道将来干什么。”他说,“读了她的批语后,我回到家,就写了一篇短篇小说,这是我梦寐以求但从来不相信自己能做的事。”⑤在中学那些剩余的日子里,他写了许多短篇小说,经常将它们带给布劳奇老师评阅。她不断给予鼓励,批改一丝不苟,态度和蔼可亲。“她就是我所需要的老师。”达尔科夫说。
⑥不久,他被指定担任中学报纸的编辑,他的信心增强了,他的视野也扩大了。后来,他从事专业写作,受到读者的好评。从此,他开始了一种更加充实、有收获的生活。达尔科夫相信如果当时没有那位女老师在他的作文页边上写下的那令人鼓舞的四个字,也许后来的一切就不会发生。
⑦在中学建校30周年的聚会上,达尔科夫回母校看望了已退休的布劳奇老师。他告诉她当年她所写的四个字对他产生了多么巨大的影响。他告诉布劳奇老师,他办公室里有一个年轻女孩,勤奋好学,她经常请求他指点和帮助。他有求必应,在她遇到困难和挫折,心灰意冷的时候,他及时地伸出援手,给她以帮助、鼓励。他是把布劳奇老师对他的影响又渗透到那个年轻女孩身上。⑧布劳奇老师听了他帮助这位年轻女孩的故事后非常感动。“在那一刻,我想我们俩都意识到布劳奇老师曾投下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久的影子。”他说。
⑨“写得不错。”
⑩虽寥寥数语,但它们不也改变了达尔科夫的一生吗?1.画横线的句子照应了文中的哪句话?用“  ”画出来。?
他几乎没有什么朋友,对什么事都缺乏自信心。
2.第⑤段中写道:“她就是我所需要的老师。”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示例:布劳奇老师的鼓励以及和蔼可亲的态度给了达尔科夫创作的信心。
3.第⑥段中加点的词语“增强”和“扩大”的位置能否互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增强”表示增进、加强,“扩大”表示范围加大,分别与前面的“信心”“视野”搭配。4.第⑧段中“我想我们俩都意识到布劳奇老师曾投下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久的影子”中“长久的影子”在文中具体指( )
A.布劳奇老师的鼓励使达尔科夫改变了原先胆怯、害羞的性格。
B.布劳奇老师的鼓励使达尔科夫树立了写作的信心。
C.布劳奇老师的鼓励不仅使达尔科夫树立起写作的信心,还为他做出了很好的榜样。
D.布劳奇老师的鼓励是长久的,贯串了达尔科夫的一生。
5.题目“改变人生的批注”中“改变”指的是哪一方面的改变?( )
A.生活习惯的改变 B.生活态度的改变
C.人生价值的改变 D.思想信念的改变CD6.第⑨段为什么独立成段?请分条目来回答。
(1)呼应题目,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2)突出“批注”的内容,强调了“批注”给达尔科夫的一生带来的影响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