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不懂就要问 1(鄂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不懂就要问 1(鄂教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鄂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01-06 12:1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不懂就要问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要、时、着、思、很、讲、把、面、怕”9个字,会认“懂、那、背、刚、勇、答、题”7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练习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及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课文。
情感目标:体会遇到问题要积极面对,不懂就要问。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板书课题:《不懂就要问》
  看到这个题目,同学们心中会产生哪些疑问?
  (课文里是讲谁不懂?哪儿不懂?要问谁?“不懂就要问”是谁说的?他为什么要这样说?……)
  2.带着问题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不明白的字、词意可查字典,字典解决不了的问题可划划、圈圈。读完读文还可跟周围的同学小声议论议论。
  3.在初步感知全文的基础上,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记叙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而大胆向先生提出问题的故事。)
  4.同学们交流有关孙中山先生生平事迹。
  
二、深入学习,质疑解疑。
  细读课文,围绕重点展开质疑、讨论研究,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1.什么叫“私塾”?“私塾”与现在的学堂教与学有什么不同?
  (这一问题的提出,要让学生懂得,正因为先生只教读和背,从来不讲意思,所以才发生了孙中山提出问题,要先生讲意思的故事,这也是故事发生的原因。)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质疑、解疑。
  “照例”、“流利”、“连连点头”在课文里是要说明什么的?课文前面写了先生对孙中山的学习背诵是“连连点头”,而后面孙中山自己却认为这样糊里糊涂地读书没有什么用。孙中山是怎样对待学习的?对先生的提问为什么要“壮着胆子”?对先生请求时用了礼貌用语说明了什么?
  (通过二次问题的讨论,让学生从“照例”、“流利”、“连连点头”、“壮着胆子”等词语中领悟到孙中山读书认真,学业完成得极为出色,表达了他不满足已有的成绩,有进一步要求理解课文意思的愿望。)
  3.找出带有下列词语的句子读一读。
  “吓呆了、害怕、霎时、鸦雀无声、拿着戒尺、厉声问道、收起戒尺、让孙中山坐下”。
  接着看课文插图,对比想一想,同学们的表现与先生的态度怎样?
  围绕上列词语展开讨论研究:当孙中山提出问题后,学生的表情有什么变化?先生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出示课文插图,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并能有感情地运用有关词语复述图意。
  4.学生质疑:向先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还要挨打呢?而今天的老师为什么却鼓励学生提问呢?
  (教师帮助学生区分清楚:过去私塾封闭式的封建教育与今天民主开放或教育的不同。)
  师:孙中山在那种棍棒教育下敢于提问,可以看出他有什么样的精神?课文是怎样告诉我们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明确:孙中山当时就有宁愿挨打也要弄清道理、勤学好问的可贵精神。)
  
三、深入画面,指导朗读。
  1.自由组合,三人为一组(一人读孙中山先生的话,另一人读私塾先生的话,一人读旁白)练习。
  2.请两组同学汇报。
  在分角色朗读时,注意引导学生根据句子所表达的意思读出不同的语气。
  如“……,有什么用呢?”这句话是说孙中山认为糊里糊涂没有用,要读出肯定的语气;“……,不怕挨打吗?”是别的同学感到奇怪,不明白,才问孙中山的,要读出疑问的语气;“你会背了吗?”是先生厉声问的,要读出严肃、生气的语气。又如“请您给我讲讲吧!”应读出恳求、期待的语气;“我就讲讲吧!”应读出表示答应的语气。
  
四、深入探究,学习精神。
  师:学习了课文,你有哪些体会?
1.孙中山小时候读书背诵,毫不糊里糊涂,能够自己对自己提出问题,正如名人所讲“读书要有疑,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所以先生对他小时候的学习成绩是“连连点头”,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学习。
2.在一百多年前的封建社会里,孙中山为弄清道理,不怕挨打,敢于向先生提问,他认为“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这种“勤学好问、读书求理”的精神太值得我们学习了。
  师:说说你在平日的学习中是怎样勤奋好学的。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