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4单元第十二章《第2节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眼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4单元第十二章《第2节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眼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3-03 18:39: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节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眼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简要)
由于感受器是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之一,是反射弧的第一环节,感觉的形成更是高级神经活动的重要生理基础,所以在介绍高级神经活动之后,对于眼与视觉、耳与听觉等知识进一步加以说明。
教学目标
1.概述感觉和感觉器官的含义;描述眼球的结构以及各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说出视觉的形成过程及近视、远视的成因和矫正方法,知道近视眼的预防方法。  
2.尝试观察瞳孔的大小变化情况,并做出解释;练习观察和测量的技巧。
教学重点
眼球的结构与功能;视觉的形成与近视、远视的矫正原理。
教学难点
视觉的形成及近视的成因。
教学方法
启发式,讲述法。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激趣引题
引言:人体有很多的感觉器官可以感受外界的刺激,那么,通过刚才的游戏可知,能够最快、最准确感知事物的感觉是视觉。眼睛是人的视觉器官。据统计,人体从外界获取的信息有80%以上来自眼睛。因此,眼睛对于人体来说非常重要。我们每位同学都有一双美丽的眼睛,但是,你知道这双美丽的眼睛内部是什么样的?你又是怎样通过眼睛观察到外界事物的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开始今天的学习。
分析答出:触觉、听觉、视觉。
嗅觉、味觉、温度感觉
兴奋,倾听,跃跃欲试
创设情景,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眼睛的重要性,从而激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
(二)新课学习
1.眼球的结构和功能
(1)探究眼球的结构和功能
①观察眼球的结构模型
 教给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由外向内,由前向后,由上向下。观察时注意结合书中的插图,并参考课本P80方法步骤逐步完成。
 ②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82前五自然段,了解眼球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2.视觉的形成
引导学生观察动画课件,总结视觉的形成过程: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角膜→房水→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成像→视神经→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3.近视和远视
请患近视和远视的同学谈看物体的特点、感受。
那么近视眼和远视眼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如何进行矫治呢?
演示动画课件,引导学生分析近视、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以小组为单位,观察模型,拆卸组装;阅读课本,讨论交流,观察思考,理解眼球的结构和功能。
思考,得出:瞳孔相当于照相机的光圈,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视网膜相当于胶卷。
观察、思考、分析,得出光线进入眼球的路径,理解视觉的形成是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
表演,观察同桌的瞳孔变化;思考,讨论,得出瞳孔变化的原因。
谈近视给自己生活和学习带来的不便。
观察课件掌握近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谈要做到“三要”、“四不看”。
讨论,回答。
使学生亲身体验,激发探究欲望。
使学生自己获得感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动手、观察、阅读等多种能力。
培养知识迁移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将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突破教学的第一个难点。
走进生活,亲身体验,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启发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使学生认识到保护视力的重要性,激发学习近视成因的兴趣,顺利突破教学的第二个难点。
布置作业
课本P90页第4题(1)-(3)小题。
板书设计
第2节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
一、眼球的结构与功能
1、眼球的结构
2、视觉的形成
二、预防近视
1、三要
2、四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