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1.5 导体与绝缘体 教科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1.5 导体与绝缘体 教科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3-04 09:42: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导体与绝缘体
【教学理念】
结合新课改要求,始终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将大量的思考空间留给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和数字教育资源,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让课堂成为学生探索世界的窗口,从而使学生学会学习,而且也乐于学习。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电》中的第5课。通过前面几课的学习,学生已经获得了一些关于电、以及电是如何工作的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
在这一课中,引导学生利用“电路检测器”科学规范的检测身边的物体是否容易导电,他们会发现将身边的物体连接到电路中时,情况是不一样的。导体是一种允许电流通过它们的物质,绝缘体是电流不能通过的物质。导体和绝缘体在电路中是同样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从检测的常见物体上升到对人体、水是否导电的探究,从而自然地对学生进行安全用电的教育,也是本课教学着重要思考的问题。
【学情分析】
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结合实际,有的放矢。本节教学设计针对四年级下册的学生。从知识起点上看,学生对于电已经有一定的认识,例如电器设备必须用电才能工作,不能用手直接接触电源等。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对电有了更深的了解,但是没有导体与绝缘体的概念,本课通过科学规范的检测,帮助学生建立这两个概念,认识导体与绝缘体在电路中的作用,明确安全用电的重要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有的物质易导电,这样的物质叫做导体;有的物质不易导电,这样的物质叫做绝缘体。
2、导电性是材料的基本属性之一。
过程与方法: 1、实施有关检测的必要步骤,并整理实验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会与人合作。
2、培养尊重事实的实证精神。
3、认识到井然有序的实验操作习惯和形成安全用电的意识是很重要的。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常见物体的导电性。
教学难点:对人体、水是否导电的探究,自然地对学生进行安全用电的教育
【教法阐述】
四年级学生思维处在从形象到抽象的过渡阶段,利用多媒体对学生进行教学,让学生对新知识更容易接受。将对橡皮导电性检测演示实验做成微课,学生通过观看微课学习检测物体是否容易导电的具体操作步骤,更加清晰、形象。学生分组实验,检测常见物体的导电性,自主发现常见的导体与绝缘体。利用人体验电球,引出人体、自来水是导体,从而自然地对学生进行安全用电教育。让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实现重点的突出和难点的突破。
【教学资源】
资源类型
资源来源
资源使用
资源效果
Ppt课件
教师自制
播放
使课堂教学更加形象
微课
教师自制
播放
检测步骤更加形象、清晰
为每一组学生准备:
电路检测器、记录单、橡皮、回形针、塑料尺、钢尺、干木棒、铜钥匙、铁钉、玻璃瓶、干布条、锌条、蒸发皿、铜片、铝片、纸盒、吸管
实验室
学生动手实验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能力
教师准备:锌条、铜片、铝片、蒸发皿、
人体验电球、自来水、干毛巾、螺丝刀
实验室
演示或展示
教学内容更加形象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教师】: 老师这里有一根导线,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学生】:里面是铜,外面是橡胶或塑料。
【教师】:知识面真丰富,为什么做成这样?
【学生】:
【教师】:说得真好,不同的物体导电的本领不一样,我这里有个电路检测器,我们来检测一下它们的导电性。
【教师】:我把电路检测器的检测头搭在铜丝上,看到什么现象?
【学生】:小灯泡亮了。
【教师】:我们再试一次,什么现象?
【学生】:小灯泡亮了。
【教师】:电流从铜丝的这一端流到了另一端,说明铜丝容易让电流通过。
【教师】:我把检测头搭在塑料上,小灯泡怎么样?
【学生】:不亮。
【教师】:再试一次,什么现象?
【学生】:小灯泡不亮。
【教师】:电流不容易从塑料中通过,通过检测我们发现铜和塑料的导电本领确实不一样,
我们把像铜丝那样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叫做导体。
像塑料那样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叫做绝缘体。
【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导体与绝缘体。
【教师】:除了导线外,我还给大家准备了15种常见的物品。
这根长长的是锌条,这个黄色小圆片是铜片,这个银白色的是铝片,这是蒸发皿,和家里的碗一样都是陶瓷做的。
接下来我们就要用“电路检测器”检测一下,这些物品的导电性。
首先我们来看看检测的具体步骤。
【教师】:播放微课。
【学生】:观看。
【教师】:检测的这五个步骤,同学们,你们学会了吗?
【学生】:学会了。
【教师】:好,老师还有三点要求:
在实验过程中,将能使小灯泡发光的物品放入贴着能使小灯泡发光的盒子中,将不能使小灯泡发光的物品放入贴着不能使小灯泡发光的盒子中,保证检测的有序性。
这些物品都检测好后,还有时间,挑选身边感兴趣的物品进行检测,也把它记录下来。
音乐声停止,代表实验结束,请同学们整理材料,准备汇报,现在请组长拿出实验材料,我们开始实验。
【学生】:实验。
【教师】:下面我们来交流汇报一下实验的结果,哪一组先来?
【学生】:汇报。
【教师】:同学们有不同意见,你说,检测结果跟第()组一样的举手,好的,其它小组检测结果都是()容易导电,这样吧,请你们组的组员再对 ( )进行重新检测,你继续汇报。
【学生】:汇报。
【教师】:重新检测的结果是怎样的?
【学生】:
【教师】:对于这组的检测结果,还有有不同意见吗?
【学生】:
【教师】:好的,除了这些还有检测其他物品吗?
【学生】:
【教师】:请把你们检测的物品拿到投影下,边展示边汇报。
【学生】:汇报。
【教师】:说得真棒,还有补充吗?
【学生】:
【教师】:好的,那我们来总结一下这些容易导电的物品都是什么材料做的,例如(、、、)是什么材料?
【学生】:金属。
【教师】:那不容易导电的物品是什么材料做的,例如(、、、)是什么材料?
【学生】:橡胶、塑料、木头、玻璃、布、陶瓷、纸等等。
【教师】:那我们人是导体还是绝缘体呢,为什么?
【学生】:
【教师】:今天我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更加灵敏的电路检测器,它也叫人体验电球。
【教师】:这两个点就是它的检测头,里面也由小灯泡,导线,电池等几部分组成。
【教师】: 我把两根手指按在检测头上,电流能否从我的这根手指流到另一根手指呢?
【学生】:猜测。
【教师】:演示,确实可以。
【教师】:那电流能否从这只手通过身体,到另一只手通过呢?谁来试试?
【学生】:到讲台演示,小灯泡亮了。
【教师】:现在电流是从一个人身上通过,两个人手拉手能不能通过呢?再请一位同学。
【学生】:两个学生手拉手到讲台演示,小灯泡亮了。
【教师】:把拉着的手分开试试。
【学生】:分开手,小灯泡不亮。
【教师】:再拉回去。
【学生】:拉手,小灯泡亮了,电流从拉着的手上通过。
【教师】:电流在两个人之间可以通过,多个人呢?我们请一个小组试试。
【学生】:小组手拉手,按住检测头,小灯泡亮了。
【教师】:这个实验告诉我们,人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学生】:导体
【教师】:所以我们要注意防止触电,如果看到有人触电了,能不能用手去拉呢?
【学生】:
【教师】:说得很对。我们再用它来检测一下自来水,谁来试试?
【学生】:
【教师】:你再测一次,说明什么呢?
【学生】:
【教师】:说明水也是导体。
【教师】:我这里有条干毛巾,根据刚才的检测结果,布做的,是绝缘体,我们用这个电路检测器也来检一次,你来帮我检测。
【学生】:
【教师】:再试一次,两次小灯泡都没亮,是绝缘体,现在我在上面倒水,让它变成湿毛巾,重新检测,再试一次,为什么会这样?
【学生】:
【教师】:分析得真好,所以,这里的绝缘体如果变湿了,也是会导电的。
【教师】:好了,同学们经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常见的导体有:
【学生】:金属、人体、自来水。
【教师】:常见的绝缘体有:
【学生】:橡胶、塑料、木头、玻璃、布、陶瓷、纸
【教师】:导体与绝缘体各有用途,接下来我们看看导线和开关,谁来说?
【学生】:
【教师】:说得真好,我还带了把螺丝刀,电工师傅在修理电路的时候就会用到螺丝刀,大家看看,螺丝刀由哪几部分组成,为什么这么设计?
【学生】:
【教师】:好,我们学习了导体与绝缘体后,对这些物品也就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们利用?
【学生】:导体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需要的地方。
【教师】:电器设备外面都有绝缘体可以防止我们触电,那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些绝缘体呢?
【学生】:保护它们不被破坏。
【教师】:对了,这一点非常重要,那万一我们发现绝缘皮破损了,我们应该怎么办?
【学生】:
【教师】:自己不要触碰,把这件事情告诉大人,提醒他们首先要切断电源,换成新的或用绝缘胶布包。
【教师】:看到这样的行为,你会对他们说什么?
【学生】:
【教师】:对了,如果绝缘体变湿了,会导电,所以这样做是很危险的。我们要提高警惕,注意用电安全。
【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
【学生】:
【教师】:看来同学们都有了不少的收获,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导体与绝缘体的一些应用,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下课。
【板书设计】
导体与绝缘体
铜丝容易让电流通过 塑料不容易让电流通过
回形针 锌条 橡皮 干布条
钢尺 铜片 塑料尺 蒸发皿
铜钥匙 铝片 干木棒 纸盒
铁钉 玻璃瓶 吸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