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春人教部编版八下语文第一单元第1课社戏同步测试(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春人教部编版八下语文第一单元第1课社戏同步测试(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3-03 19:11: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1 社 戏
测试时间:30 分钟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行.辈(hánɡ) 絮.叨(wěn) 船橹.(lǔ) 撺.掇(chuàn)
B.怠.慢(dài) 不惮.(dàn) 家眷.(juàn) 归省.(shěnɡ)
C.凫.水(fú) 旺相.(xiānɡ) 屹.立(yì) 潺.潺(chán)
D.竹篙.(ɡāo) 晌.午(shǎnɡ) 松懈.(xiè) 舀.水(yǎo)
2.下列各组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偏僻 蚯蚓 纠葛 船篙 郊洁
B.嘲笑 呼吁 豆壳 泊位 蕴澡
C.宽慰 怠慢 屹立 扫兴 缝隙
D.好歹 作揖 钳子 朦笼 竭力
3.下列句中对加点词语的含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大家都说已经吃了点心,又渴睡..,不如及早睡的好,各自回去了。 (渴睡:
瞌睡。)
B.说是罗汉豆正旺相..。 (旺相:茂盛。)
C.十几个别的少年也大悟,立刻撺掇..起来。 (撺掇:从旁鼓动人做某事。)
D.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 (自失:丢失了自己。)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
回去看。
B.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
C.六一公公看见我,便停了楫,笑道,“请客?——这是应该的。”于是对我说:
“迅哥儿,昨天的戏可好么?”
D.我最愿意看的是一个人蒙了白布,两手在头上捧着一支棒似的蛇头的蛇精,其
次是套了黄布衣跳老虎。
5.对下列各句修辞手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我在这里不但得到优待,又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了。(借代)
B.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
向赵庄前进了。(夸张)
C.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
满被红霞罩着了。(比喻)
D.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拟人)
二、填空题
6.本文选自鲁迅的小说集《 》,鲁迅的小说集还有《 》
《 》等。
三、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文,完成 7—11 题。
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
洁。 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
阁,满被红霞罩着了。 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
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
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
经到了深夜。 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 这一次船
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
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
离平桥村还有一里模样,船行却慢了,摇船的都说很疲乏,因为太用力,而
且许久没有东西吃。 这回想出来的是桂生,说是罗汉豆正旺相,柴火又现成,
我们可以偷一点来煮吃的。 大家都赞成,立刻近岸停了船;岸上的田里,乌油
油的便都是结实的罗汉豆。
“阿阿,阿发,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那一边的呢?”
双喜先跳下去了,在岸上说。
我们也都跳上岸。 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
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一声答应,
大家便散开在阿发家的豆田里,各摘了一大捧,抛入船舱中。 双喜以为再多偷,
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于是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又各偷了一大捧。
我们中间几个年长的仍然慢慢的摇着船,几个到后舱去生火,年幼的和我都
剥豆。 不久豆熟了,便任凭航船浮在水面上,都围起来用手撮着吃。 吃完豆,
又开船,一面洗器具,豆荚豆壳全抛在河水里,什么痕迹也没有了。双喜所虑的
是用了八公公船上的盐和柴,这老头子很细心,一定要知道,会骂的。 然而大
家议论之后,归结是不怕。 他如果骂,我们便要他归还去年在岸边拾去的一枝
枯桕树,而且当面叫他“八癞子”。
“都回来了!那里会错。我原说过写包票的!”双喜在船头上忽而大声的说。
我向船头一望,前面已经是平桥。桥脚上站着一个人,却是我的母亲,双喜
便是对伊说着话。我走出前舱去,船也就进了平桥了,停了船,我们纷纷都上岸。
母亲颇有些生气,说是过了三更了,怎么回来得这样迟,但也就高兴了,笑着邀
大家去吃炒米。
大家都说已经吃了点心,又渴睡,不如及早睡的好,各自回去了。
7.选文中重点写了哪件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赏析下面句中加点字词。
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
满被红霞罩.着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选文画线句子“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有什么作
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双喜和阿发分别是怎样的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你怎样看待文中“偷豆”这一情节安排?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19 甘肃临泽二、三、四中期中)阅读下文,回答 12—15 题。
握住母亲的脚(节选)
一位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到一家颇具实力的公司应聘面试,主考官只对这位才
华横溢的大学生提了一个问题:“你抱过母亲的脚吗?”
年轻大学生被主考官的提问弄愣了,满脸绯红。主考官接着又说:“明天这
个时候,请你再来一次,不过有一个条件,你必须抱抱你母亲的脚。”
青年红着脸走了。他弄不明白主考官的用意,但无论如何,自己也要按主考
官的要求抱抱母亲的脚。
青年大学生早年丧父,贫寒的家里只有他与母亲相依为命,母亲靠替人做佣
人才供他读完了大学。青年大学生其实是理解母亲的,也很爱他的母亲。但他压
根儿没抱过母亲的脚,他不知抱母亲脚时心头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
青年回到家里,母亲还没有归来。他想,母亲长年在外奔波,那双脚一定很
疲乏,今晚,我一定要替她洗洗脚,然后轻轻按摩一番。
母亲很晚了才回来。青年请母亲坐下,然后端来一盆热水,右手拿毛巾,左
手握母亲的脚。陡然间,他发现母亲的脚竟然像木棒一样坚硬。青年大学生顿时
潸然泪下,紧紧将那双脚拥在怀里,久久地不肯松开。
那晚,青年大学生终于理解了母亲。
第二天,青年如约去那家公司,心情沉重地对主考官说:“我现在才真正明
白,做人是那么不容易,成才又是何等的艰难。您让我明白了一个极其简单的道
理,一个人只有理解了母亲,他才可能善待自己!”
主考官这时笑了,点点头说:“你明天来公司上班吧!”
主考官旨在考验年轻大学生的悟性,岂料却让一个人的灵魂获得了升华。
年轻大学生从此铭记着母亲的艰辛,也一刻不忘自己肩负的责任。没几年,
他便成长起来,而且做了一家大公司的老板。
故事一度让我感动,也令我深深羞愧。
许多年以来,当我终于长成一棵大树,当我坐在偌大的教室里给那些虔诚地
唤我老师的朋友谈创作体会的时候,我就告诉他们:一个人要想读懂人生真谛,
不妨回去握握母亲的脚,那是一部比任何经典教材都具震撼力的巨著,读懂了它,
你就读懂了整个人生。
握母亲的脚在手,其实握着的是自己一生的命运。
12.本文通过叙述一个故事,揭示了人生的真谛,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那
是一部比任何经典教材都具震撼力的巨著”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1)线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青年大学生握母亲的脚时为什么“潸然泪下”?他的灵魂获得了怎样的升
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握母亲的脚在手,其实握着的是自己一生的命运。”你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含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从文中选出一句你喜欢的语句,然后说明喜欢的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全解全析
一、选择题
1.答案 D A.絮 xù,撺 cuān。 B.省 xǐnɡ。 C.相 xiàng。
2.答案 C A.郊→皎。 B.澡→藻。 D.笼→胧。
3.答案 D 自失:指听得出神而忘了自己。
4.答案 C “于是对我说”后面的冒号应为逗号。
5.答案 D “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是比喻,不是拟人。
二、填空题
6.答案 呐喊 彷徨 故事新编
解析 《社戏》是小说,出自《呐喊》。有关鲁迅的文学常识,需要在日常学习
中重点识记。
三、阅读理解
7.答案 看社戏后归航偷豆。
解析 选文主要写了月夜归航途中的偷豆趣事。 解答此类题,应速读选文,迅
速选定答题区域,找出是什么人,在什么时间,地点,做了什么事这四个要素,
并合理组织语言,这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可按照“人+时+地+事+结果”
(写人叙事类)或“景物+特点”(写景类)的格式,归纳概括。
8.答案 “回望”表现出“我”依依不舍的心情;“罩”通过视觉表现戏台如梦
如幻的情景,与来时呼应。
解析 应结合上文解答。 “回望”是回头看的意思,结合上文看戏的过程,可
以体会出“我”的不舍之情。“罩”是遮盖,扣住的意思。 来时“我”疑心戏台
是“画上见过的仙境”,此处又把灯火中的戏台比作被红霞罩着的仙山楼阁,是
从视觉角度突出月光下、灯光中的戏台的朦胧美,与来时呼应。
9.答案 这里运用侧面描写,烘托了行船速度之快,表现了孩子们驾船技术之
高。
解析 回答句子的作用类题目,要找准切入的角度,如写作方法、词语运用、
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再结合句子分析其表达效果和表达的感情。 本题显然
是运用了侧面描写,以渔父的反应衬托出孩子们驾船技术之高。
10.答案 双喜:聪明能干、心细如发、热情、机灵、善于为他人着想。 阿发:
憨厚无私,先人后己,偷豆都捡自家的偷。
解析 从选文对双喜、阿发在偷豆过程中的语言、动作等描写,把握人物的性
格特点。
11.答案 (示例)此“偷”非彼“偷”,这是对小伙伴们纯真童趣生活的描写。
“偷”反映了小伙伴们的待客的诚恳热情;“偷”表现了小伙伴们纯洁无私的心;
“偷”反映了小伙伴们周到细致、天真纯朴的天性,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解析 本题为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 “偷豆”这一情节和我们平时所理解的
“偷窃”不一样。 这里说“偷”,是因为小朋友是瞒着大人干的。“偷豆”这一
情节体现出小伙伴们的纯洁善良、天真无邪、纯朴无私。
12.答案 (1)握住母亲的脚。(2)比喻句,突出说明母亲的奉献精神对儿女的
教育作用之大。
解析 线索就是贯穿文章始终,把文章有机联系在一起的事物或感情,可以是核
心人物、核心事物、核心事件、时间、地点、作者的情感等。从文章开头“你抱
过母亲的脚吗”,中间“端来一盆热水,右手拿毛巾,左手握母亲的脚”,结尾
“我就告诉他们:一个人要想读懂人生真谛,不妨回去握握母亲的脚”可以看出
本文的线索是:握住母亲的脚。“那是一部比任何经典教材都具震撼力的巨著”
是个比喻句,把“母亲的脚”比作“具震撼力的巨著”,突出说明母亲的奉献精
神对儿女的教育作用之大,揭示了文章的主题。
13.答案 青年大学生内心受到强烈震撼,他从未如此强烈地感受到母亲的艰辛
不易,所以感慨万千,潸然泪下。青年从原来表面上的理解母亲到真正体会到母
亲的辛酸和无私奉献,领悟到了人生的真谛,灵魂由此得到了升华。
解析 找到相应段落,结合人物的语言、动作等分析人物的心理或找出表达感情
的词语即可。第一问,结合“我现在才真正明白,做人是那么不容易,成才又是
何等的艰难。您让我明白了一个极其简单的道理,一个人只有理解了母亲,他才
可能善待自己”可以看出青年大学生内心受到强烈震撼,他从未如此强烈地感受
到母亲的艰辛不易,所以感慨万千,潸然泪下。第二问,青年从原来表面上对母
亲的理解到深刻理解,灵魂由此得到了升华。
14.答案 握母亲的脚在手,懂得了做人不易的道理,就会时刻不忘肩负的责任,
艰苦奋斗,踏实做人,一生都不会懈怠。
解析 “握母亲的脚在手,其实握着的是自己一生的命运”的含意要从两个角度
理解。一是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母爱,懂得了做人不易的道理;二是付诸行动,
时刻不忘肩负的责任,艰苦奋斗,踏实做人。
15.答案 (示例)“青年大学生顿时潸然泪下,紧紧将那双脚拥在怀里,久久地
不肯松开。”这一句运用动词“拥”“不肯松开”,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年轻人看
到母亲坚硬的双脚后,想到母亲的艰难不易,对母亲深深的感激之情。
解析 本题是对句子赏析的考查。一般从运用动词和修辞手法角度赏析。指出
修辞手法,分析修辞的用法,然后分析表达效果,最后看表达感情。动词,找出
运用的动词,结合语境分析动词的表达效果,并指出表达的感情。答题格式:(1)
比喻:把……比作……,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的特征,表现了……感情。(2)
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
动的效果。(3)动词:找出运用的动词,结合语境分析动词的表达效果,并指出
表达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