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春人教部编版八下语文第二单元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同步测试(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春人教部编版八下语文第二单元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同步测试(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3-03 19:37: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测试时间:30 分钟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斯石英也应该出现在压力极高的地壳.(ké)深处。
B.这些地区曾经受到巨大陨.(yǔn)石的撞击。
C.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fèng)。
D.希望将来一旦面临这种事件,我们可以采取某种应.(yìng)急措施。
2.下列语句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两个陆块在那里聚合并缓慢地褶绉变形。南极和澳大利亚也已相互分离。
B.这种撞击也许深入到了地壳内部,引起火山喷发,造成大火和潮夕大浪。
C.这些骨头毫无疑问属于鸟臂目恐龙。
D.在进行过原子弹爆炸实验的场地也发现了斯石英,它是由膨胀火球的巨大压力
形成的。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不能用括号内词语替换的一组是( )
A.大约经历..(经过)了一亿年。
B.随着时间的流逝..(消失),北美又与亚洲和欧洲分开。
C.这些生物的命运比其他同类要悲惨..(悲壮)得多。
D.以色列对加沙地区发动的防御盾牌行动对平民来说是一场无法躲过的劫难..(灾
难)。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地壳是由一些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
B.“泛大陆”是指板块将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仅由一个主要大陆构成。
C.斯石英原子间结合得极为紧密,不会转化为普通的沙子。
D.在火山活动地区没发现过斯石英的事实,可以证明斯石英出现的地方肯定发生
过撞击,而且肯定没有发生过火山活动。
二、填空题
5.判断下列标点符号的作用。
(1)目前存在两种对立的理论,即“撞击说”和“火山说”。(句中的双引号表
示 )
(2)如果二氧化硅(即非常纯的沙子)处于超高压的状态,那么它的原子相距很
近,从而变得极为致密。(句中的括号表示 )
6.判断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1)“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
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 )
(2)每隔一段时期,板块会将所有的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此时仅由一个主要
陆地构成,称为“泛大陆”。( )
(3)地球上所有冰的十分之九都在南极冰盖。( )
三、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 7—11 题。
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那么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
陆上去的呢?
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几十年前,人们
发现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一些板块被
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板
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
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
可以这样比喻,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
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每隔一段时期,板块会将所有的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此
时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称为“泛大陆”。当板块继续运动时,大陆又重新被
分离开。
在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泛大陆形成和分裂过多次,最后一次完整的
泛大陆大约是在 2.25 亿年前形成的。这个泛大陆存在了数百万年以后,又开始
显示出破裂的迹象。
早期恐龙在那时已经开始出现,并且有机会分散到泛大陆的各个地方。所有
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地生
活。
7.“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一句中“漂移”与“迁移”能否互换?
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板块构造”理论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什么是“泛大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选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早期恐龙在那时已经开始出现”的“那时”指什么时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19 云南曲靖中考)阅读下文,完成 12—15 题。
着眼湿地,呵护“地球之肾”
杨志峰
①在我们居住的这颗蔚蓝的星球上,有着许许多多不同的生态系统:湿热的
雨林、广袤的海洋、寒冷的苔原,还有时常寒风凛冽的高耸山脉和四季分明的温
带平原,为诸多的生物提供了繁衍生息的生存环境。但几乎..没有哪个生态系统能
够像湿地一样,以狭小的面积,孕育了如此众多的生命。
②顾名思义,“湿地”就是富含水分的湿润地方。广义的湿地是指,不论其
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淡水、
半咸水或咸水体,还是低潮时水深不超过 6米的水域,以及珊瑚礁、滩涂、红树
林、湖泊、河流、河口、沼泽、水库、池塘、水稻田等;而狭义的湿地则仅指地
表过湿或经常积水,且生长湿地生物的地区。
③即使按照最为宽泛的定义来划分,湿地在地球陆地面积中所占的比例,也
只有大约 6%。它们可能是天然形成,也可能由人类活动所塑造。但就是这些只
占地球表面积很小一部分的区域,却为全球大约 20%的生物提供了居所。栖居于
湿地的野生动植物不仅种类丰富,而且数量繁多,以至于湿地成为了地球上生物
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区域之一。
④当我们走近湿地,我们可以领略到栖息其中的动物们的独到生存智慧。黑
鹭会将自己的翅膀围成伞状来遮住阳光,使想要寻找阴凉的鱼落入陷阱;丹顶鹤
演化出修长的双腿,使它们可以在沼泽地带跋涉和觅食;弹涂鱼独特的身体结构,
使它们可以离开水生活一段时间……如果有幸观察这些生活在湿地里的生灵,相
信你会不由得感慨演化的力量留在它们身上的印记。
⑤而在滋养生命的同时,湿地也发挥着调节水分平衡和净化水体的功能。湿
地如同天然的海绵,在洪水来临时充分蓄水,削减洪峰;在干旱的季节则成为重
要水源,补给河川和地下水。而且,不同于河流,湿地里的水流较缓,使水体中
的有毒、有害物质逐渐沉淀下来,通过化学转化、微生物分解和植物吸收富集等
途径去除污染物,从而有效地净化水质。这种全方位的调蓄和净化能力,使湿地
扮演着“地球之肾”的角色。
⑥但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许许多多的湿地特别是天然湿地,正面临着前所
未有的挑战。围填海、城市扩张和工农业活动,都在挤压着本已不多的湿地;而
在一些湿地周围,过度排放的污染物也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自我净化能力,令“地
球之肾”面临“坏死”的命运。但如果某一个湿地系统完全退化,栖居于其中的
动植物,还有巧妙的食物网,以及令人赏心悦目的美景,也会随之永远消失。在
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持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呵护脆弱的湿地系统,是人类社会在
21 世纪里需要认真审视的任务。
(选自《知识就是力量》2019 年 02 期)
12.结合本文概括“湿地”的功能。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标题“着眼湿地,呵护‘地球之肾’”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第①段中加点词语能否删除?请简要分析。
但几乎..没有哪个生态系统能够像湿地一样,以狭小的面积,孕育了如此众多的生
命。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推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阅
读本文,结合实际,请你提出保护湿地的三条措施。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全解全析
一、选择题
1.答案 A “壳”是多音字,组词“地壳”时应读 qiào。
2.答案 D A.绉→皱。 B.夕→汐。 C.臂→臀。
3.答案 C 悲惨:处境或遭遇极其痛苦,令人伤心。 悲壮:(声音、诗文等)
悲哀而雄壮;(情节)悲哀而壮烈。两者不能相互替换。
4.答案 C 斯石英并不十分稳定,原子之间靠得太近以至于它们又出现相互排
斥的趋势,最后又变为普通沙子。
二、填空题
5.答案 (1)特定称谓 (2)解释说明
解析 理解语句内容,结合引号、括号的常见作用恰当判定。
6.答案 (1)举例子 (2)作诠释 (3)列数字
解析 理解语句内容,抓住标志性词语,结合常用说明方法的特点恰当判定。
三、阅读理解
7.答案 不能互换。因为“漂移”是指在液体表面漂浮移动;“迁移”是指离开
原来的所在地而另换地点。虽然都有“移动”的意思,但二者又有不同之处。“漂
移”强调在水面上移动,而“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大陆就像漂浮在海洋上的物
体一样随着板块运动而一起运动。所以不能运用“迁移”一词。所以这两个词不
能互换位置。
解析 首先要考虑“漂移”与“迁移”的不同意义,体会二者的不同之处,结合
语境得出不能互换的原因。
8.答案 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一些板
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
解析 本题可抓住第 2 段“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
板块构成的。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
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作答。
9.答案 板块漂移,使地球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这个主要陆地被称为“泛大
陆”。
解析 信息筛选题,抓住第 3段关键句“每隔一段时期,板块会将所有的大陆汇
聚在一起,地球此时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称为‘泛大陆’”作答。
10.答案 逻辑顺序。
解析 选文主要说明大陆漂移造成了恐龙遍布全世界的结果,是在解释原因,用
的是逻辑顺序。
11.答案 泛大陆时期。
解析 题干要求答出“早期恐龙在那时已经开始出现”的“那时”的指代意义。
可从“在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泛大陆形成和分裂过多次……”中提取“泛
大陆”作答。
12.答案 ①滋养生命;②调节水分平衡;③净化水体。(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说明对象特点的把握和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阅读文章内
容可知答案区间在文章第③—⑤段,然后细读文章相关内容,明确第⑤段句子“而
在滋养生命的同时,湿地也发挥着调节水分平衡和净化水体的功能”在文章中有
过渡作用,这句话也概述了湿地的作用,抓住其进行概括即可。
13.答案 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湿地孕育众多生命,保护
湿地,呵护湿地,呵护湿地生态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保护湿地生态,共建美
丽家园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解析 本题考查标题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从文章内容看主要对湿地进行了说明,
故题目“着眼湿地,呵护‘地球之肾’”运用的是比喻修辞手法,属于打比方的
说明方法,把湿地比作地球之肾,形象地说明湿地具有的滋养生命、调节水分平
衡和净化水体的作用,结合句子“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持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呵
护脆弱的湿地系统,是人类社会在 21 世纪里需要认真审视的任务”可以明确其
强调了保护湿地的重要性。
答案 不能。因为“几乎”是副词,表范围,“接近”的意思。如果删除就指“全
部”的意思,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严密性。
解析 本题考查说明文的语言。首先熟读加点词所在句子,明确“几乎”本义是
指差不多、接近,结合句子可知这里是指“像湿地一样,以狭小的面积,孕育了
如此众多的生命”的生态系统很少,接近于没有,删去后就成了“像湿地一样,
以狭小的面积,孕育了如此众多的生命”的生态系统没有,这与实际不相符合,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所以这个词语不能删去。
15.答案 (示例)(1)建设湿地管理与保护长效机制。(2)政府加大力度建人
工湿地公园。(3)制定人均湿地面积达标措施。(4)学校开设湿地科普课程。(5)
一手抓经济,一手抓环保,两手都要硬。(答出三条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拓展探究能力。解答此题,在熟悉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主要抓住
第⑥段关于天然湿地面临的挑战来分析,结合关键句子“围填海、城市扩张和工
农业活动,都在挤压着本已不多的湿地;而在一些湿地周围,过度排放的污染物
也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自我净化能力”“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持与生态环境的和谐,
呵护脆弱的湿地系统,是人类社会在 21 世纪里需要认真审视的任务”,以及我们
的生活实际,可以从国家、政府、学校等角度提出自己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