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春人教部编版八下语文第四单元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同步测试(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春人教部编版八下语文第四单元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同步测试(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3-03 19:42: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13 最后一次讲演
测试时间:30 分钟
一、选择题
1.下列句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dú)手?
B.捶.(chuí)击桌子。
C.为什么要打要杀,而且又不敢光明正大地来打来杀,而偷偷摸.(mò)摸地来暗
杀!
D.他们这样疯狂地来制造恐怖.(bù),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晓得 究竞 良心 势力
B.毒手 牺牲 真理 光荣
C.黑暗 恐怖 诬篾 制造
D.赋予 害怕 鼓掌 署假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
B.为什么要打要杀,而且又不敢光明正大地来打来杀,而偷偷摸摸....地来暗杀!
C.反动派挑拨离间....,卑鄙无耻。
D.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昆明人民趋之若鹜....,群情激愤!
4.下列句子中句式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之前倒下去了吗?
B.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
C.反动派,你看见一个倒下去,可也看得见千百个继起的!
D.为什么要打要杀,而且又不敢光明正大地来打来杀,而偷偷摸摸地来暗杀!(鼓
掌)这成什么话?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
B.走进美丽的中海公园,我禁不住停下脚步驻足欣赏。
C.我们的先辈们开启了丝绸之路,开辟了人类文明史的大交流时代。
D.我们在学习上即使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绝不能骄傲自满。
6.本文标题中“最后”一词的具体含义是( )
A.闻一多是当天讲演的人中最后一个讲演的。
B.李公朴先生讲演过了,后来闻一多先生又讲演。
C.李公朴先生讲演被杀害,闻一多先生讲演又被杀害了。
D.这是闻一多先生生前的最后一次讲演。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最后一次讲演
闻一多
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李先生究竟
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他只不过用笔写写文章,用嘴说说话,而他所写的,
所说的,都无非是一个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大家都有一支笔,有一张嘴,
有什么理由拿出来讲啊!有事实拿出来说啊!(闻先生声音激动了)为什么要打
要杀,而且又不敢光明正大地来打来杀,而偷偷摸摸地来暗杀!(鼓掌)这成什
么话?(鼓掌)
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凭什么要
杀死李先生?(厉声,热烈的鼓掌)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说什
么“桃色事件”, 说什么共产党杀共产党,无耻啊!无耻啊!(热烈的鼓掌)这
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杀,是李先生留给昆明
的光荣!也是昆明人的光荣!(鼓掌)
去年“一二?一”昆明青年学生为了反对内战,遭受屠杀,那算是青年的一
代献出了他们最宝贵的生命!现在李先生为了争取民主和平而遭受了反动派的暗
杀,我们骄傲一点说,这算是像我这样大年纪的一代,我们的老战友,献出了最
宝贵的生命!这两桩事发生在昆明,这算是昆明无限的光荣!(热烈的鼓掌)
反动派暗杀李先生的消息传出以后,大家听了都悲愤痛恨。我心里想,这些
无耻的东西,不知他们是怎么想法,他们的心理是什么状态,他们的心怎样长的!
(捶击桌子)其实很简单,他们这样疯狂地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
在害怕啊!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特务们,你们想想,
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
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其实广大的人民是打不尽的,杀不完的!要是这样可以
的话,世界上早没有人了。
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你们将失去千百万的人
民!你们看着我们人少,没有力量?告诉我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看
今天来的这些人,都是我们的人,都是我们的力量!此外还有广大的市民!我们
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
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之前倒下去了吗?翻
开历史看看,你们还站得住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我们的光明就要出现了。
我们看,光明就在我们眼前,而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我们有力
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热烈的鼓掌)
李先生的血不会白流的!李先生赔上了这条性命,我们要换来一个代价。“一
二·一”四烈士倒下了,年青的战士们的血换来了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现在李
先生倒下了,他的血要换取政协会议的重开!(热烈的鼓掌)我们有这个信心!
(鼓掌)
“一二·一”是昆明的光荣,是云南人民的光荣。云南有光荣的历史,远的
如护国,这不用说了,近的如“一二·一”,都是属于云南人民的。我们要发扬
云南光荣的历史!(听众表示接受)
反动派挑拨离间,卑鄙无耻,你们看见联大走了,学生放暑假了,便以为我
们没有力量了吗?特务们!你们错了!你们看见今天到会的一千多青年,又握起
手来了,我们昆明的青年决不会让你们这样蛮横下去的!
反动派,你看见一个倒下去,可也看得见千百个继起的!
正义是杀不完的,因为真理永远存在!(鼓掌)
历史赋予昆明的任务是争取民主和平,我们昆明的青年必须完成这任务!
我们不怕死,我们有牺牲的精神!我们随时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
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长时间热烈的鼓掌)
7.文中为什么说李先生被杀是昆明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从句式或修辞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
⑴无耻啊!无耻啊!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
民之前倒下去了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简析下面语句中人称变化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
天?你们完了,快完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19 四川达州中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痛定思痛说“戾气”
陈鲁民
①这些天,最使人悲痛而无语的消息,莫过于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事故真相
浮出水面:一名女乘客因自己不慎错过下车站点与司机发生激烈争执,多次用手
机殴打司机头部,司机还击之余来不及控制方向盘,致使车辆失控冲断护栏坠入
江中,十几条鲜活的生命就这样……
②其实,像这样的人并不罕见。如果在搜索引擎上输入“坐过站、袭击司机”
以及“抢方向盘”等关键词,搜索结果居然达 40 多起。就在万州公交车坠河惨
剧发生仅仅一天后,北京也有一名坐过站的乘客拿着一个装满牛奶的包装箱直接
砸向了正在开车的公交车司机,还要抢司机的方向盘!幸好司机及时刹车,才避
免了更严重的后果。除了公交车,还有在飞机、高铁上闹事的……
③痛定思痛,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惨痛悲剧?除了肇事者的目无法纪,漠视
规则,极端自私任性,还有一条就是戾气太重。戾气的主要成分是火气、怒气、
怨气、恶气,而这四种气在多数情况下都不会带来好结果。从字形来看,“戾”
就是关在房子里的一只狗,因为关太久了,一旦放出来,就会乱咬乱叫。诸如这
位女乘客,明明是自己没注意司机报站而错过下车站点,却丝毫不顾公共安全,
不考虑其他乘客的安危,大吵大闹,大打出手,疯狂挑衅,结果就如同网友形容
的那样:“本来只多坐了一站车,却一下子坐到了人生终点站。”面对区区小事,
一个戾气十足的人撒泼,胡搅蛮缠,甚至因此闹出人命,全车无辜者...陪葬,其戾
气惊人至此,是典型的“垃圾人”。
④毫无疑问,戾气已成当今社会公敌,“垃圾人”已成危害公共安全的极大
隐患。
⑤戾气的产生,虽有客观原因,譬如受到不公正待遇,受种种不良现象影响,
工作环境不好,生活压力太大等,更重要的还是自身素质太差,缺乏教养,缺乏
公德意识,缺乏法治观念。因而就会戾气十足,不管不顾,见谁怼谁,不计后果,
并把这种恶劣情绪常态化,弥漫在一切空间,浸淫在每一个细胞,迁怒于觉得束
缚自己的任何规则。其结果是毁掉了自己的心情,破坏了他人的幸福,影响了自
己的情绪,毒化了他人的生活,早晚必定酿成严重的事故。
⑥平心而论,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不尽如人意处总会存在,我们一方面要
积极推动进步力量克服那些消极现象,另一方面也要善于调节心情,提高修养水
平和文明素质,不要堕入戾气的陷阱,不当危害社会的“垃圾人”。譬如说,遇
事冷静一些,决不跟人瞎起哄,被人当枪使;与人和善一些,宽以待人,严以责
己;吃亏时大度一些,看轻身外之物,不必过于计较;争执时谦让一些,少发偏
激之语,不干极端之事。如果人人如此,戾气自然就无发生之源,亦无藏身之地,
“垃圾人”也会成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⑦戾气是人精神上的可怕病灶,“垃圾人”是和谐社会的大敌。我们如果不
及时遏制戾气的蔓延滋长,不打击形形色色的“垃圾人”,正常的社会秩序就无
法维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就无法得到保障,幸福指数就要大打折扣。拒绝戾
气,不做“垃圾人”,既是保护他人,也是爱护自己,更是净化社会,端正风气,
真真是善莫大焉!
(选自《成都晚报》2018.11.06,有删改)
10.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文章第①②段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赏析第③段画线句子的妙处。
从字形来看,“戾”就是关在房子里的一只狗,因为关太久了,一旦放出来,
就会乱咬乱叫。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结合链接材料,谈谈你对第③段结尾画线句子中加点的“无辜者”的看法。
(3分)
材料: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
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
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
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全解全析
一、选择题
1.答案 C 摸mō。
2.答案 B A.竞→竟。C.篾→蔑。D.署→暑。
3.答案 D 趋之若鹜: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形容许多人争着去追逐某
种事物(含贬义)。用在这里不合语境。
4.答案 C C 项是感叹句,其他三项是问句。
5.答案 A B.语意重复,“停下脚步”与“驻足”重复,删其一即可。C.搭配不
当,“开启”应修饰“人类文明史的大交流时代”,“开辟”应修饰“丝绸之路”。
D.关联词搭配不当,应将“但”改成“也”。
6.答案 D 解答本题应了解作者及作品的相关背景。1946 年 7 月 11 日,李公
朴因参加爱国民主运动,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7 月 15 日,闻一多先生在
李公朴的追悼会上发表了这一演讲,当天下午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二、阅读理解
7.答案 ①李先生无罪却遭毒手,足见反动派卑劣无耻。②要打要杀,又不敢
“光明正大”地来打来杀,只会偷偷摸摸地暗杀,更见其卑劣无耻。③杀了人,
为推脱罪责,反造谣污蔑,嫁祸于共产党,最见其卑劣无耻。
解析 根据题干要求,快速阅读文章,找到与题干相关的内容。文章开门见山,
指出“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接下来的内容就
是阐述这件事为什么是“最卑劣最无耻”的。本题可从第一、二段概括答案,其
中的关键句子有“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为什么要打要杀,
而且又不敢光明正大地来打来杀,而偷偷摸摸地来暗杀!”“杀死了人,又不敢承
认,还要诬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说什么共产党杀共产党”。
8.答案 ⑴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连用了三个“无耻”,一个比一个语气重,从
斥责到控诉,很有鼓动性。⑵运用反问句,加强了肯定的语气,使感情表达更强
烈,更震撼人心。
解析 题干提示从句式或修辞的角度赏析,解答时首先判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再看句式特点,然后根据修辞手法和句式特点作答。如果运用了修辞手法,先指
出这个句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然后答出这种修辞手法的作用;如果句式上很有
特点,要看是什么句式,然后答出使用这种句式的好处即可。
9.答案 “他们”是第三人称,句中用“他们”,一针见血地揭露了敌人外强中
干的本质。接着用第二人称“你们”,正面谴责,体现了演讲者不怕牺牲、将生
死置之度外的大无畏精神。
解析 根据全文内容及上下文语境体会人称变化对表达情感的作用。跟据表达特
定感情的需要,本文人称不断变化。对敌人正面斥责,用“你”“你们”,显示演
讲者的毫不畏惧。向听众揭露敌人罪行或揭穿他们时用“他们”,流露出极端的
愤怒和轻蔑之情。激励人们战斗时用“我们”,表达了演讲者与人民群众一起战
斗的决心。
10.答案 戾气已成当今社会公敌,“垃圾人”已成危害公共安全的极大隐患。
解析 本题考查概括中心论点的能力。中心论点常见于题目、开头、中间和结尾,
如果文中没有明确的概括性语句,就需要结合作者的论证进行概括。本文的题目
是“痛定思痛说‘戾气’”,那么就要找出作者表明对“戾气”的看法的语句。作
者在第①②段用社会现象引领读者思考,在第③段就“戾气”进行分析,然后
在第④段有针对性地提出论点“戾气已成当今社会公敌,‘垃圾人’已成危害公
共安全的极大隐患”。
11.答案 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引出下文的论题,作为事实论据证明中心论点。
解析 本题考查对段落作用的分析能力。解答的时候,要结合段落位置和段落大
意,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来分析。内容上,第①②段引用了重庆万州公交车坠
江事件和北京的乘客砸公交司机事件作为事例,一方面引出论题,另一方面作为
事实论据,起到了证明中心论点的作用。结构上,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
文。
12.答案 分析了“戾”字的构成,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戾气的可怕,表达了作者
对有戾气之人的强烈憎恶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对句子的赏析能力。解答的时候,要着眼于这个句子的表达效果。
很明显,“‘戾’就是关在房子里的一只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戾气”
比作“关在房子里的一只狗”,生动形象。既分析了“戾”字的构成,又突出了
“戾气”的可怕,情感上爱憎分明。
13.答案 无辜者,即无罪之人,因为别人的无知、缺乏修养、法律意识淡薄而
受害直至丧命,这结果确实令人同情;但当别人已经危害到自己及他人的生命安
全仍无动于衷,正如鲁迅笔下看枪毙中国“犯人”的留学生,无所作为,不仅麻
木,更显无知。其恶果自己难道就没有责任吗?(意近即可)
解析 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先明确“无辜者”的含义,然后再分析文中“无辜
者”遭受伤害的原因(是别人的行为已经危害到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仍然漠不
关心,麻木不仁)。再分析链接材料,材料选自《藤野先生》,材料中观看“枪毙
犯人”的中国留学生在“拍掌欢呼”,他们同样麻木不仁。然后就找到了文中无
辜者和材料中的中国留学生的共同点,他们都是面对别人的“戾气”无动于衷,
他们的不作为直接导致自身受到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