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18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测试时间:30 分钟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棱.角(líng) 骨骼.(gé) 雕.塑(diāo) 黧.黑(lí)
B.骤.然(zhòu) 明媚.(mèi) 尊.容(zūn) 海拔.(bá)
C.酝酿.(niàng) 冻疮.(chuāng) 脖颈.(jǐng) 霹雳.(lì)
D.砾.石(lè) 虔.诚(qián) 愚蠢.(chǔn) 丛莽.(mǎng)
2.下列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景色 融雪 师傅 按营扎寨
B.帐蓬 裸露 隆冬 风云变幻
C.倒霉 晶莹 威严 云遮雾障
D.诅咒 跪拜 婉蜒 秋高气爽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气势磅礴....的密云来去匆匆。
B.力大如牛的安托师傅做起活儿来也不免气喘吁吁....。
C.此刻倒霉迹象接踵而至....。
D.长江源头各拉丹冬,那一片片沧海桑田....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雪域高原特有的魅
力。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的确,阳光使这位身披白色披风的巨人变化多端——融雪处裸露出大山黧黑的
骨骼,有如刀削一般,棱角与层次毕现,富有雕塑感。
B.头痛,恶心,双脚绵软,呼吸困难:典型的缺氧反应。
C.“我要死了。”我少气无力地说,声音空空荡荡,随即散失在冰原上。
D.说不见又出现了一个,老远喊我:“都到这地方了,不到处转一转,多亏呀”!
5.下列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这一壁冰山像屏风,精雕细刻着各种图案。
B.远方白色金字塔的各拉丹冬统领着冰雪劲旅,天地间浩浩苍苍。
C.那些冰塔、冰柱、冰洞、冰廊、冰壁上徐徐垂挂冰的流苏,像长发披肩。
D.回那曲拍了片才知道,娇贵而无用的尾椎骨已经折断。
6.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随电影摄制组走向各拉丹冬。
B.短短几年里,先后有十多位探险者壮烈献身于这项人类事业。
C.太阳偶一露面,这冰世界便熠熠烁烁,光彩夺目。
D.身体是否强健,是登上冰塔林的关键。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课内语段,完成 7—9题。
第二天,仍随大部队进入冰塔林。在滑极了的冰河上一点点挪动,时而也需
爬行——人们越发有经验了,在有坡度的地方,就翻身滚将起来——终于过了冰
河,我便半卧在砾石滩上仔细寻找起来,看有没有贝壳、植物之类化石,或者古
人类生活过的痕迹,可是很遗憾,没有。而我似乎已经衰竭,心想碰巧哪一口气
上不来,就长眠于此吧。
见我再也没力气返回了,杰巴他们开着车过来,接我过这一段冰河。
拍电影的那一伙不知又发现了什么新大陆,久久不回来。不甘心在车里闷坐,
又挣扎着去那座冰河中间的砾石堆。过午的太阳强烈,冰面疏松多了,有流水漫
溢出来。此刻除了风声,还有一种声音轻易便可辨别出来。那是坚冰之下的流水
之声,它一刻不停,从这千山之巅、万水之源的藏北高原流出,开始演绎长江的
故事。
7.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而我似乎已经衰竭,心想碰巧哪一口气上不来,就长眠于此吧。”这句话表
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那是坚冰之下的流水之声,它一刻不停,从这千山之巅、万水之源的藏北高
原流出,开始演绎长江的故事。” 请理解这句话的内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19 江苏南京玄武期末)阅读下文,回答 10—13 题。
锁在雨雾中的冰川
谭谈
常听人说:看山去张家界,看水去九寨沟。
那么,看冰呢?
“去我们海螺沟吧!那是亚洲海拔最低、离都市最近的一座现代海洋性冰川。
这里,生态完整的原始森林遍布山间。一棵棵树木,挺拔而高大。高的有一百多
米。”陪同我们的主人,十分自豪地对我们说。
汽车在山间公路上奔驰着,几番盘旋之后,上到了山腰之中。路旁山坡间,
遍是几人方可合抱的大树,挺拔直上,刺破云天,高约百米。云团在山间飘动,
洒下一片蒙蒙细雨。偶尔云团飘开,看到对面陡峭的绝壁悬崖上,泻下一片水瀑,
如一挂白练从空中垂落。这绝壁悬崖,这百米飞泽,生发出无比的气势,给这座
山峦,平添一种威严与神奇。
上到一个山间台地上,汽车在一块坪地上停住了。我们走下车来,仿佛已经
从初秋走进了严冬。我已把带着的所有衣服都穿到身上了,仍感寒气逼人。天下
着小雨,山间林子中,处处升腾着白色的水雾。景区在这里架设了上到山顶的索
道,游人们从这里登上缆车。如果天气晴好,这段乘坐缆车的二十分钟的游程,
你能看到景色壮丽的冰川,看到气势磅礴的冰瀑。然而,这一天,老天不开恩,
脚下一片细雨浓雾,把冰川所有的美景,全都严严实实地锁住。只偶尔看到缆车
下面,在浓雾中探出头来的一个个树尖。这里,那高达一千零八十米、宽达一千
一百米的大冰瀑布,那原始、古老、野性、神奇、独特、惊险的种种冰川风采,
我们只能在图片中、图书里看到。
缆车把我们载到了山顶。一条游道,引领我们去看一处冰川。细雨中,我们
艰难地前行,想近距离地去感受一下冰川。这里海拔三千多米,空气稀薄,行路
稍快,就胸闷,就气喘吁吁。不时有抬竹轿的人要拉我上轿,我都拒绝了。终于
走到了几块巨大的“岩石”耸立的地方,导游告诉我们:那不是岩石,而是冰块。
他说:有一年,一位游客在这里照相,一不小心,掉入了冰缝之中,就被冰川永
久地收留了。在大自然面前,人是何等的渺小!
没有观赏到冰川最壮丽、最雄伟、最神奇的景色,一种巨大的遗憾,占据了
我的心胸。世界上的事物,总是有两面性的。遗憾里,深藏着一种诱惑。这种诱
惑,就是我下次来探看这处冰川美景的动力。
这天晚上,我们落脚在海螺沟二号营地。这是一个温泉宾馆。四周冰天雪地,
这里却热气腾腾。一挂蓬生腾腾热气的温泉瀑布,从一处高壁上飞泻而下。冰川
里冒出温泉,且出水口的温度高达九十八度。世间冷与热、冰与火本不相融,却
神奇地在这里和谐相处,这就是天公地母的一处杰作。
我们住的这个房间后面,有一个高墙相围,却又露出天顶的小温泉池。晚餐
以后,赤身躺在温泉池里,泡上半个小时,舒服极了。
不觉间,心间的遗憾悄然退去,一种温馨油然而生。
海螺沟,挺美;海螺沟的温泉,挺美!
(有删改)
10. 通读全文,说说为什么作者认可“看冰要去海螺沟”的说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这一天,老天不开恩,脚下一片细雨浓雾,把冰川所有的美景,全都严严实
实地锁.住。(“锁”字的运用妙在何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有人认为,除冰川外,本文还写了海螺沟的树木、温泉等似与冰川无关的内
容,所以题为“锁在雨雾中的冰川”不太妥当。你是如何认为的?请简要阐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下列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之所以拒绝抬竹轿的人,非要自己走去看冰川,就是因为怕别人看不起。
B. 作者听闻一位游客因掉入冰缝而被冰川永久地收留,感到在大自然面前人类
的渺小。
C. 作者因为雨雾没有欣赏到最壮丽的冰川,感到遗憾,但同时又被诱惑着下次
来看。
D. 冰天雪地的环境中,作者享受着温暖舒适的冰山温泉,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
魅力。
答案全解全析
一、选择题
1.答案 B A.棱 léng。C.颈 gěng。D.砾 lì。
2.答案 C A.按→安。B.蓬→篷。D.婉→蜿。
3.答案 D 沧海桑田: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形容世事变化很大。此
处望文生义。
4.答案 C A.破折号应为冒号。B.冒号应为破折号。D.句末感叹号应放在引号
内。
5.答案 D A.比喻。B.比喻、拟人。C.比喻。
6.答案 D 两面对一面,应删去“是否”。
二、阅读理解
7.答案 第二天进入冰塔林“我”的具体活动。
解析 选文的第一句“第二天,仍随大部队进入冰塔林”,随后就交代了“我”
在冰塔林的具体活动情况。
8.答案 写出了作者面临死亡时的淡然,表达了作者不怕困难、敢于牺牲的乐观
主义精神。
解析 联系全文及选段内容可知,作者面临死亡时十分淡然;从作者对自己身体
状况的叙述,可以看出其不怕困难、敢于牺牲的精神。
9.答案 这是作者对坚冰之下流水的赞美。坚冰之下的流水,不张扬、不炫耀、
凝聚实力、奋勇向前的精神,就是以长江为代表的中华民族的精神。
解析 结合作者对雪域高原的赞美和文章的主旨来理解这句话的内涵。
10.答案 ①海螺沟有生态完整的原始森林。②海螺沟有原始、古老、野性、神
奇、独特、惊险的种种冰川风采。③海螺沟在冰天雪地中还有温泉,将冷与热、
冰与火和谐相融。
解析 本题属提取概括类题目。首先要在审题后确定提取答案的范围,即在文章
中寻找相应段落。然后从前向后细读文章,抓住文中切题的信息,将它们提取出
来。最后把这些信息组织成合乎要求的答案。本题可结合第三段“这里,生态完
整的原始森林遍布山间”,第五段“这里,那高达一千零八十米、宽达一千一百
米的大冰瀑布,那原始、古老、野性、神奇、独特、惊险的种种冰川风采”,第
八段“冰川里冒出温泉,且出水口的温度高达九十八度。世间冷与热、冰与火本
不相融,却神奇地在这里和谐相处”等句分析,概括整理出正确答案。
11.答案 以动写静。“锁”原指封闭,封锁。这里指细雨浓雾让作者看不到任何
冰川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内心的遗憾之情。
解析 本题为结合句子理解字义题。答题时,应着重体会关键字在特定语境中的
含义,同时了解字的本义,能够根据语境推断字的含义。如“锁”的本义,当动
词用时,是指用锁把门窗、器物等的开合处关住或拴住。引申为封闭,封锁。语
境义:细雨浓雾让作者看不到任何冰川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内心的遗憾。一定要
答出词语对表达人物心理或情感的意义。
12.答案 (示例 1)我不赞同。本文是散文,散文选材自由灵活,形散神凝。
这样写恰恰体现出这一特点。从表面看,这些内容似乎与冰川无关,但实际上时
时处处皆有冰川的影子,因为文章所写海螺沟的树木、温泉等,都是海螺沟景色
的构成,这些景物与冰川一起成为作者所产生的大自然奇幻、人类渺小的情感的
寄托。
(示例 2)我不赞同。本文是散文,散文选材自由灵活,形散神凝。这样写恰恰
体现出这一特点。一方面,这些内容与冰川一起成为海螺沟的美好景色,是作者
所产生的大自然奇幻、人类渺小的情感寄托。主题是鲜明而集中的。另一方面,
海螺沟的树木、温泉等,丰富了散文的内容,给海螺沟增添了神秘的色彩,增强
了文章的可读性。
解析 本题考查写海螺沟的树木、温泉等似与冰川无关的内容的作用。答题时,
首先要读懂上下文的内容,进而把握文章的中心,这样才能确保答案的准确无误。
一般要答不赞同题干“不太妥当”说法。文章写了海螺沟的树木、温泉等内容,
似乎与冰川无关,实际上这些景物与冰川一起成为作者所产生的大自然奇幻、人
类渺小的情感的寄托。散文内容丰富,但主题鲜明而集中。所以这正好体现了散
文选材自由灵活、形散神凝的特点。答案开放,分析合理即可。
13.答案 A 选项的意思于文中没有相应的表达,属于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