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少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二单元第二章第三节《物质运输的路线》教学设计
广西钦州市灵山县 三隆中学 冯禄津
教材分析
《物质运输的路线》是冀少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二单元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其中肺循环、体循环的途径这部分知识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它既是对前面所学的血液,血管、心脏等知识的深化,又是后面学习消化、呼吸、排泄等章节的前提和关键。所以本节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肺循环和体循环的相关内容至关重要。
学生分析
本节课从复习血管和心脏等方面的知识入手,来探究血液循环的路线及血液成分变化的情况,学生便于掌握。这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概述血液循环的组成和路线,以及描述动脉血、静脉血的概念和血液循环的意义。本节课主要是对学生加强科学素质的培养,即通过已有知识的整合,培养学生设计试验的能力、推理 和概括能力,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概述血液循环的组成和路线。
2.描述动脉血、静脉血的概念和血液循环的意义。.
能力目标
尝试分析血液循环的途径,说明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关系
情感目标
关注血液循环,保护心脏。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究的精神,实现自主性学习。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相关资料,布置学生做好预习工作等。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收集相关资料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温故而知新:复习心脏的结构组成和功能。
引入:同学们有没有亲身体验过或见过在医院“输液”的情景?你能说一说护士在“输液”过程中的具体操作么?药物是怎样到达病造部位的呢?
快速说出答案
思考并回答先消毒然后将输液针扎入静脉血管中。
通过血液循环将药物送达病
灶部位
温故而知新,复习上节课内容,自然引出课文
引入课题
齐读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让其了解学习目标
提问:血液循环系统是由那些
结构组成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本内容,找出相关概念。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内容找出体循环和肺循环的概念。阅读科学家的故事,了解血液循环。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提问:观察图中血液颜色有何不同?
讲述:图中蓝色表示静脉血,红色表示动脉血。动脉血是指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血。静脉血是指含氧较少、颜色暗红
的血。
学生观察并回答
认真听讲
调动课堂氛围
知识巩固
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课本探究竟内容,并派代表上黑板展示,其他小组补充点评。
根据所学知识和图中已有标注,完成图中标注名称,用箭头表示血流方向。
按血流方向依次说出构成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心脏各腔及血管名称,分别在图中找出流动着动脉血和静脉血的血管和心腔。
各小组分工合作完成
思考并回答
回答问题
思考交流并回答问题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客观评价的能力
讲解血液循环的途径,引导学生说出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路线。
认真听讲
回答问题
知识巩固
提问:“动脉里流的都是动脉血,静脉里流的都是静脉血”这种说法对吗?如不对,请举例。
思考并回答问题
调动课堂氛围
丰富课堂内容
讲解体循环和肺循环的意义
引导学生在课本上画出来并齐读
认真听讲
回答问题
齐读能调动学生的情绪
有利于知识的记忆
课堂练习:
某人上肢皮肤出现炎症,医生在其臀部注射青霉素是通过什么具体途径到达炎症部位?
补充说明血液循环一周大约需要30S的时间,注射的药物很快作用于全身每一处组织细胞。所以就有打针比吃药好得快的说法。
小组讨论思考并回答问题
培养学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通过生活实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知识拓展:
体育锻炼对心脏的影响
思考并认真听讲
丰富课堂内容
情感教育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保护心脏
当堂练:
随堂演练:
引导学生完成课本当堂练练习和ppt的练习,以小组抢答方式
完成练习
回答问题
培养学生的反应能力
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小结:
鼓励个别同学谈谈这节课的收获或者心得体会。及时肯定评价学生的回答
谈论这节课的收获
知识回顾,情感提升
课后作业:
完成同步练习,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完成练习
完成预习
培养学生及时巩固知识和预习课文的能力。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根据新课标制定教学目标并设计教学环节,能较好的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其中让学生看图快速说出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环节能让学生温故而知新,自然引出血液循环的概念;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课本上的探究竟内容,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积极思考能力,更能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知识整理能力。只是在上课的时候这一教学环节有些学生不够配合所以用时较长,但是最后课堂练习时候学生抢答很积极配合,所以本节课所有教学环节也能正常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