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
田阳县民族中学 梁煜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2)说明排尿的意义。
(3)能够说出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各个器官的功能及排泄的途径。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利用小组合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资料分析,培养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推测的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问题的创设联系实际,学生能学有所用。
(2)通过学习,学生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树立健康意识。
教学重、难点
尿液的形成过程。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制作PPT课件、导学案、视频、图片。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温故知新:
课件展示肾单位的结构
集体回答问题
温故知新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讲述袁世凯不相信西医延误病情导致尿毒症的故事,并提出问题:尿毒症到底是怎么形成的?
各种猜想并回答
故事导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三、新授课
三、新授课
三、新授课
活动一:
1、播放《尿的形成和排出》的视频。
指导学生结合视频和课本内容进行分组讨论,并巡堂,肯定每一小组做得好的并加以表扬;对尚有不足的指出并指导改正。
组织学生分组展示:小组派代表展示以下问题的答案
(一)尿的形成
(1)对比分析课本P61表1和表2的中各种成分。小组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①原尿的成分与血浆的成分有什么异同?
②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浆中的哪些成分可以由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
(2)对比分析课本P61表1和表2的中各种成分。小组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①原尿的成分与尿液的成分有什么异同?
②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的什么成分全部或部分被肾小管重吸收回血液?
(3)小组合作:画出尿液的形成示意图,并说出尿的形成过程。
4、师生共同总结尿的形成过程。
活动二:
1、展示以下问题:
(二)尿液的排出
(1)想一想泌尿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它们的功能分别是什么?
(2)尿的排出途径是什么?
(3).人的肾脏每时每刻都在形成尿液,也就是说,尿液的形成是连续不断的,而为什么排尿又是间歇的?
(三)排尿有什么样的意义?
(四)排泄
(1)什么叫排泄?排粪便属于排泄吗?
(2)排泄主要有哪些途径?分别排出什么废物?
2、引导学生回答以上问题,并对学生的作答进行点评,对回答错误的问题进行纠正并加以总结。
活动三:知识拓展
1、展示问题,并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1)你知道你每天需要最少需要喝多少水吗?
(2)喝水多排尿就一定多,这句话对吗?为什么?
(3)正常情况下,有的同学有憋尿的习惯,这样好不好呢?请你说说理由。
(4)下面是某医院提供的几人尿液的化验数据(注:表中“-”表示很少或无, “++”表示很多)请分析
①分析甲乙丙的尿检结果,判断三人的健康状况。
②请你诊断尿检不正常的,会出现哪些症状,可能是泌尿系统什么部位发生了病变?
2、点评学生的答案,如有回答错误,引导学生往正确的方向思考。
活动一:
1、观看视频并结合课本内容思考导学案中的问题。
结合视频和课本内容分析资料并分组讨论问题
小组派代表展示展示小组讨论结果
4、师生共同总结尿的形成过程。
活动二:
1、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阅读课文,结合P62的“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图片思考教师展示的问题。
2、学生个别或者集体回答老师展示的问题,并总结出尿的排出。排尿的意义,和排泄的三条主要途径。
活动三: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展示(导学案)的问题。
2、学生回答问题,各抒己见,尽可能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
活动一:
1、培养学生筛选信息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锻炼学生的胆量和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二: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三: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学以致用)的能力。
2、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课堂总结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内容。
回顾、巩固本节课主要内容
巩固本节课主要内容
五、课堂练习
1、组织学生完成导学案的练习题。
2、点评学生答题情况。
1、完成导学案的练习题。
2、个别学生讲解自己的答题情况并讲述答题思路。
锻炼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板书设计
第二节 排泄
二、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二、尿液的形成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二、尿液的排出:
肾单位产生尿液→肾盂→输尿管→尿道→排出体外
排尿的意义
排泄
排泄的概念
排泄的三个主要途径
五、知识拓展: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