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溶解性、手性、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
1.能够根据“相似相溶”规律分析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的变化。 2.认识手性异构体的手性分子,会判断手性碳原子。 3.学会常见无机含氧酸酸性的判断方法。
溶解性
1.“相似相溶”规律
非极性溶质一般能溶于非极性溶剂,极性溶质一般能溶于极性溶剂,如蔗糖和氨易溶于水,难溶于四氯化碳;萘和碘易溶于四氯化碳,难溶于水。
2.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1)外界因素:主要有温度、压强等。
(2)氢键:溶剂和溶质之间的氢键作用力越大,溶解性越好(填“好”或“差”)。
(3)分子结构的相似性:溶质和溶剂的分子结构相似程度越大,其溶解性越大,如乙醇与水互溶,而戊醇在水中的溶解度明显减小。
(4)溶质是否与水反应:溶质与水发生反应,溶质的溶解度会增大,如SO2与水反应生成的H2SO3可溶于水,故SO2的溶解度增大。
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阐释错因或列举反例)。
语句描述
正误
阐释错因或列举反例
(1)CS2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是由于其属于非极性分子
(2)I2在酒精中易溶,故可用酒精萃取碘水中的碘
(3)SO2和HCl均易溶于水,原因之一是它们都是极性分子
(4)硫在CS2中的溶解度比在酒精中的小
答案:(1)√
(2)× 酒精与水混溶,不能萃取出碘
(3)√
(4)× 硫、CS2均为非极性分子,硫在CS2中的溶解度比在酒精中的大
1.碘单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但在CCl4中的溶解度很大,这是因为( )
A.CCl4与I2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差较小,而H2O与I2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差较大
B.CCl4与I2都是直线形分子,而H2O不是直线形分子
C.CCl4与I2中都不含氢元素,而H2O中含有氢元素
D.CCl4和I2都是非极性分子,而H2O是极性分子
解析:选D。根据“相似相溶”规律:极性分子组成的溶质易溶于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难溶于非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非极性分子组成的溶质易溶于非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难溶于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CCl4和I2都是非极性分子,而H2O是极性分子,所以碘单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在CCl4中的溶解度很大。
2.(2019·威海高二检测)下列物质在水中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正确的是( )
A.NH3>HCl>CO2>SO2>Cl2
B.SO2>CS2>H2S>S8
C.HOCH2(CHOH)4CHO>C17H35COOH>CH3COOH
D.NH3>CO2>N2
解析:选D。水为极性分子,与水形成氢键、与水反应的气体,其溶解度大。A项,二氧化硫是极性分子,二氧化碳是非极性分子,所以二氧化硫在水中的溶解度较二氧化碳的大,A项错误;B项,CS2是非极性分子,难溶于水,H2S是极性分子,H2S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CS2的溶解度,B项错误;同类有机物,碳原子数越多,分子极性越弱,C17H35COOH的极性比CH3COOH弱,乙酸与水互溶,硬脂酸难溶于水,C项错误;D项,氨气是极性分子,且与水形成氢键,二氧化碳和氮气都是非极性分子,但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所以氨气溶解度最大,氮气溶解度最小,D项正确。
3.(2019·瓦房店高级中学高二期中)苏丹红颜色鲜艳、价格低廉,常被一些企业非法作为食品和化妆品等的染色剂,严重危害人们健康。苏丹红常见有Ⅰ、Ⅱ、Ⅲ、Ⅳ 4种类型,苏丹红Ⅰ 的分子结构如图1所示。
苏丹红Ⅰ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微溶于乙醇,有人把羟基取代在对位形成如图2所示的结构,则其在水中的溶解度会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增大 苏丹红Ⅰ形成分子内氢键,而修饰后的分子可形成分子间氢键,与水分子间形成氢键后有利于增大化合物在水中的溶解度
手性 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
1.手性
(1)手性异构体:具有完全相同的组成和原子排列的一对分子,如同左手与右手一样互为镜像,却在三维空间里不能重叠,互称手性异构体。如图:
(2)手性分子:有手性异构体的分子。
(3)手性碳原子:连接四个互不相同的原子或基团的碳原子称为手性碳原子,用*C来标记。具有手性的有机物,是因为其含有手性碳原子。如,R1、R2R4R2R3、R4是互不相同的原子或基团,*C是手性碳原子。判断一种有机物是否具有手性异构体,就看其含有的碳原子是否连有四个互不相同的原子或基团。
2.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
(1)对于同一种元素的含氧酸,该元素的化合价越高,其含氧酸的酸性越强,如酸性HClO4>HClO3>HClO2>HClO。
(2)同主族相同化合价的不同种元素,中心原子R的原子半径越小,酸性越强,如原子半径Cl
HBrO3>HIO3。
(3)结构相似的含氧酸,中心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氧化性)越强,其相应酸的酸性越强,如酸性H2SO3>H2SeO3>H2TeO3。
(4)酸分子中不与氢原子相连的氧原子的数目越多,酸性越强。含氧酸通式[(HO)mROn]中,n为非羟基氧原子(即不与氢相连的氧原子)的数目,n值越大,酸性越强,如酸性H3BO3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阐释错因或列举反例)。
语句描述
正误
阐释错因或列举反例
(1)手性分子之间,因分子式相同,故其性质相同
(2)含氧酸的通式可写成(HO)mROn,m值越大,酸性越强
(3)同一元素的含氧酸,该元素的化合价越高,其酸性越强,氧化性也越强
(4)H3PO4和H2CO3分子中非羟基氧的个数均为1,但它们的酸性不相似,H3PO4是中强酸,而H2CO3是弱酸
答案:(1)× 手性分子的性质有所差别
(2)× 含氧酸的通式可写成(HO)mROn,n值越大,酸性越强
(3)× 氧化性不一定越强,如次氯酸的氧化性强于高氯酸
(4)√
题组一 手性分子
1.下列有机物分子具有手性异构体的是( )
A.CH4 B.CH3CH2OH
C. D.CH3COOH
解析:选C。存在手性异构体的分子中一定存在至少1个连接4个不同原子或基团的碳原子。因此4个选项中只有C项中存在手性异构体,中标有“*”的碳原子是手性碳原子,其余选项中碳原子均不是手性碳原子。
2.下列有机物分子中属于手性分子的是( )
①乳酸[CH3CH(OH)COOH] ②2-丁醇
③ ④丙三醇
A.只有① B.①和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选C。写出各分子的结构简式:
可知①②③中存在手性碳原子(用“*”标记),而④中不含手性碳原子,故①②③属于手性分子。
题组二 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
3.下列含氧酸的酸性强弱顺序正确的是( )
A.HClOHBrO>HIO
C.HBrO>HClO>HIO D.HBrO>HIO>HClO
解析:选B。同主族相同化合价不同元素的酸,其原子半径越小,酸性越强,半径:Cl
HBrO>HIO。
4.下列各含氧酸中酸性最强的是( )
A.HClO2 B.H2SeO3
C.H3BO3 D.HMnO4
解析:选D。若将含氧酸写成通式(HO)mROn,则A中HClO2可写成(HO)ClO,B中H2SeO3可写成(HO)2SeO,C中H3BO3可写成(HO)3B,D中HMnO4可写成(HO)MnO3,n值越大,酸性越强,故选D。
5.无机含氧酸的化学式可用(HO)mXOn表示,n值越大,则该酸的酸性就越强。硫酸和磷酸的结构简式分别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硫酸和磷酸都是强酸
B.硫酸是强酸,但酸性比磷酸弱
C.磷酸是强酸,但酸性比硫酸弱
D.硫酸是二元酸,磷酸是三元酸
解析:选D。硫酸是二元强酸,磷酸是三元中强酸。
关于无机含氧酸的几个易错点
(1)由HNO3、H2SO4、H3PO4的相关知识而误认为有几个H的酸就属于几元酸;由氧化性:HNO3>HNO2、H2SO4>H2SO3而混淆酸的酸性与氧化性的强弱关系,误认为酸性越强的酸其氧化性也越强。
(2)羟基数就是含氧酸的元数(H3BO3除外)。如磷元素的几种含氧酸的名称、分子式、结构简式、磷的化合价、酸的元数如下表:
名称
正磷酸
偏磷酸
亚磷酸
次磷酸
分子式
H3PO4
HPO3
H3PO3
H3PO2
结构简式
磷的化合价
+5
+5
+3
+1
酸的元数
三元
一元
二元
一元
(3)同种元素的含氧酸,中心原子的价态越高,含氧酸的氧化性不一定越强。如酸性:HClO4>HClO3>HClO,氧化性HClO4<HClO3<HClO。
学习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