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填空题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开始实行时间: 。最早实行地点: 。
2.目的:调动农民的 ,促进 的发展。
3.做法(或形式):实行分田 ,自负盈亏。
4.制度含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 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 使用,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 、 。
5. 全国普遍实行:到 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6.重大作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 ,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带来 的大解放, 和 均有很大提高。
7.深化: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 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开始: 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 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2.改革的内容:①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 为主体的 ;②对国有企业实行 ,逐步扩大企业的 ,实行 ;③实行以
为主, 并存的制度。
3.中心环节: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
4.改革的成效:通过改革,企业有了 ,这就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 ,增强了 的活力。我国城乡出现了 的崭新局面。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提出: 年, 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决定: 年, 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3.含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把 和 结合起来。
4.特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 在 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5.作用:有利于实现 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 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使中国的 明显增强。
选择题
1.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改革开放的开端。该会后实行的改革首先开始于( )
A.农村 B.中小城市 C.大城市 D.国有企业
2.请仔细观察如图“大包干纪念馆”里18个农民按手印群雕,从中获取的正确历史信息是( )
A.四川农民率先建立生产合作社B.安徽农民率先实行土地私有
C.四川农民率先实行政社合一 D.安徽农民率先分田包产到户
3.“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落。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而到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50万千克。”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B.公私合营的进行
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4. 1980年5月,邓小平对安徽的包产到户予以肯定和支持,他对这种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农业生产方式评价说,“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明权属于农民”。上述材料中“发明”指的是( )
A.一五计划 B.三大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5.1979年至1988年,徐州粮食产量年均增长6.0%,累计生产3391.15万吨,相当于前30年粮食产量的总和。昔日贫穷落后、缺粮少吃的徐州农村变成苏北粮仓。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B.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
C.农民土地所有权的获得 D.南方谈话的正式发表
6.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之的严金昌曾说:“过去在生产队,上工一条龙,干活大呼隆,干多干少一个样,都是10分工……出勤不出力,光工分多有什么用呢?”他的诉说,表达了( )
A.土地改革后的喜悦 B.对农业合作化的思考
C.对农村改革的肯定 D.国企改革前夕的期盼
7.下列图片反映的是中共在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对图片所示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B.都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C.都遵循了客观经济规律 D.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经营方式
8.这是一次肩负重大历史使命,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它明确提出,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这次大会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一大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四大
9.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雄安新区被确定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进一步推进中国式体制改革实践,即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激发市场活力。由此可见,“中国式体制”指的是( )
A.人民公社体制B.“包产到户”C.企业责任制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0.经济统计数据是史学研究的重要资料。观察下方柱状图,推动江苏省GDP增长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南通和连云港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 B.上海浦东开发开放带来的推动作用 C中国加入WTO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与完善
11.“我们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发挥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B.经济活动要遵循价值规律
C.运用市场促进生产和需求的协调D.发挥计划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12、“一个改革政策如一场春风,吹绿了大江南北。一个开放的决断如一场春雨,滋润了华夏中原。”改革这场“春风”在中国最先从哪里开始刮起
A. 农村B. 城市C. 外资企业D. 国有企业
13、“两任村官,六载离家,总是和农民面对面……那一年,村民按下红手印,改变乡村的命运;如今,他们再次伸出手指,鲜红手印,颗颗都是他的碑文。”这是2009年度“感动中国人物”之一沈浩的颁奖词。据此判断沈浩工作的村庄是( )
A 河南安阳小岗村 B. 安徽凤阳小岗村
C. 湖南邵阳小岗村 D. 河南正阳小岗村
14、1992年,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出现新局面是( )
①建立企业员工工会组织 ②首次实行政企分开 ③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 ④对小型企业采取改组、联合等多种形式,加快企业的改革步伐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15、从左图到右图的变化,表明了各种票证逐步淡出历史舞台,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新时代”是指
过去购物凭票证 今日商品任意买
A. 向社会主义过渡时代 B.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代
C. 步入人民公社化时代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
非选择题
16、材料解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徐中约《中国的奋斗1600~2000》引述,中国粮食生产年增长率从1957-1978年间的2.1%提高到1979-1984年间的4.9%。
材料二:吴晓波在《激荡三十年》中写道:“1984年,35岁的张瑞敏被派到一家濒临倒闭的电器厂做厂长,欢迎他的是53张请调报告,(工人)上班8点钟来,9点钟就走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引起这一巨大变化的主要政策因素是什么?
(2)为解决材料二中当时这一企业的共性问题,国家采取的措施是什么?中心环节是?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男劳力上工带扑克,女劳力上工带纳鞋,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人民公社时期流行于农村的顺口溜
材料二
(注:图一是位于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大包干纪念馆;图二是小岗生产队农民私下订立的一份将田地包干到户的契约)
材料三 1984年福建省55位国营厂长、经理联名向省委、省政府写了一封“松绑”公开信:“我们都想干一番事业……然而现行体制的条条框框捆住了我们的手脚,企业处在只有压力,没有动力,更谈不上活力,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是我们最大的烦恼……为此,我们怀揣冒昧,大胆地向你们伸手要权……”
(1984年刚上任青岛电冰箱厂时)“欢迎我的是53份请调报告。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张瑞敏?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反映了农村改革前我国农村生产存在着怎样的状况?主要原因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小岗生产队的“大包干”政策后来发展为哪一政策?这一政策在全国推行后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3)材料三中福建省55位国营厂长、经理的信和张瑞敏的话说明了当时全国的国营企业面临怎样的一种生产经营局面?“福建省55位国营厂长、经理……怀揣冒昧,大胆地向你们(省委、省政府)伸手要权”,要的是什么“权”?这一“权”是如何实现的?
(4)20世纪90年代,从青岛电冰箱厂发展到享誉全球的海尔集团经历了股份制改革,这一做法与哪次会议上的哪一决策有关?
(5)你从上述材料中得到的启示是什么?
参考答案:
填空题
一、1.1978 安徽凤阳小岗村 2. 生产积极性 农村经济 3.包干到户 4. 土地公
有制 各家各户 分户经营 自负盈亏 5. 1983 6.劳动热情 农村生产力 农业生产 农民收入 7.农村乡镇企业
二.1.1984 城市 2.公有制经济 多种所有制经济 政企分开 生产经营自主权 经营责任制 按劳分配 多种分配方式 3.增强企业活力 4.经营自主权 积极性 企业 经济大发展
三.1.1992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或中共十四大) 2. 1993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3.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市场经济 4.市场 国家宏观调控 5. 经济 现代化建设 经济实力
选择题
1-5:ADDDA;6-10:CDDDD 11-15DABDD
非选择题
16、(1)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中国农业的发展。
(2)对城市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
17.(1)状况:生产积极性不高。主要原因:农村改革前,农村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在计划经济下,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分配,吃大锅饭,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政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影响: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3)国家管得太多、太死;企业没有生产自主权,企业缺乏活力;工人劳动积极性不高。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实行政企分开,建立经营责任制。
(4)会议:中共十四大。
决策: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改革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