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 下册 第六单元 20 《曹刿论战》 教案 (2课时 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 下册 第六单元 20 《曹刿论战》 教案 (2课时 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3-04 16:37:38

文档简介

课 时 计 划


课题 20 曹刿论战 课时 1
班别 教 具
时间
教 学 目 标 1.掌握“间、鄙、牺牲、信、狱、靡”等文言词语的意思,疏通文意。 2.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把握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 3.学习曹刿铁肩担道义、忠心献祖国的爱国精神
重点 抓住“论”的特点来记叙战争,论作战前取信于民,战争中掌握战机
难点 此文虽是一篇记叙文,但又以“论”为中心
关键 学习曹刿铁肩担道义、忠心献祖国的爱国精神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及流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二次备课
明确目标 1、导入新课 2、出示学习目标 同学们,在家都学过历史,历史战争不断,你能说出中国古代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有哪些吗? 齐鲁长勺之战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让我们一起走进《曹刿论战》。 学生尝试回答: 巨鹿之战、马陵之战、 赤壁之战、淝水之战、 官渡之战、城濮之战…… 齐读学习目标


教学内容及流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二次备课
二、实施目标 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作者及相关人物背景简介 预习检测,夯实基础 读准字音 词类活用 一词多义 通假字 课前请同学们预习了本文,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本文的作者? 教师介绍作品:《左传》也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儒家经典之一,是我国较早的一本史学著作和重要的文学著作。它记载了公元前722年以后的二百多年间的许多史料。与《公羊传》《榖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1)读准字音: 曹刿(guì) 小惠未徧(biàn)小信未孚(fú) 又何间(jiàn)焉 公与之乘(chéng) 长勺(sháo) (2)词类活用 ①神弗福也(名词用作动词,赐福,保佑) ②公将鼓之(名词用作动词,击鼓) (3)一词多义 ①故:公问其故(原因,缘故) 故逐之(所以) ②以:何以战(凭、靠) 必以信(按照) 必以分人(把) (4)通假字 小惠未徧。“徧”同“遍”,遍及。 同学展示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左丘明,姓左丘,名明(一说姓丘,名明,左乃尊称),春秋末期鲁国人。他曾任鲁国史官,为解析《春秋》而作《左传》(又称《左氏春秋》),又作《国语》…… 学生以组为单,互读互听,共同识记生字。 倾听教师讲解,学习词类活用 与教师一起分析,在文中查找,例如:③之:肉食者谋之(代词,代齐国攻打鲁国这件事) 公与之乘(代词,代指曹刿) 故克之(代词,代指齐军) 小大之狱(结构助词,的)


教学内容及流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二次备课
目标导学二:再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翻译全文 探究本文的写作线索 划分段落层次,归纳段意 分析文章详略处理的原因 探讨本文的文体 6、简单概括曹刿给你的第一印象 组织学生再读课文,进一步分析如下问题: (1)结合书下注释,翻译全文。 (2)本文是按照什么线索展开记叙的? 教师总结:本文有两条线索 (3)本文可分为几部分?请概括文章各部分的内容。 教师总结:分三部分:①战前准备;②战斗经过;③战后总结。 文章的三个部分,作者详写哪个部分?请你分析一下这样处理的原因。 教师总结:文章的题目是“曹刿论战”,意在说明取胜的道理,表现曹刿的政治远见。 (5)课文的题目是“曹刿论战”,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 教师总结:这是一篇记叙文,但全文以“论”为中心。 (6)请你简单概括一下曹刿给你留下的印象。 学生朗读课文,小组内交流翻译,各小组派代表汇报。 分析回答,预期引导:(1)事件发展的线索:问战——迎战——胜战——评战(2)曹刿活动的线索:请见——问战——参战——释战 学生浏览教材,回答:详写第一部分。 预期引导原因:详写战前政治准备的内容,因为这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前提,也是表现文章中心的需要…… 学生根据各段内容行分析:第1段记叙战前政治准备的内容;第2段记叙战斗经过;第3段通过“叙”来“论”战争胜利的原因…… 学生畅所欲言,如:曹刿真是“位卑未敢忘忧国”啊……



教学内容及流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二次备课
三、检测目标 习题检测 总结 3、作业:… 1、结合文章意思,朗读课文,画出文中描写曹刿的句子,加深理解。 2、朗读并背诵课文 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画相关句子,加深理解。 小组内互背互考,完成背诵任务。 学生小结,可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总结
板 书 设 计 20 曹刿论战 ①战前准备; ②战斗经过; ③战后总结。
领 导 评 课 意 见 学校检查记实

教学后记


课 时 计 划


课题 20 曹刿论战 课时 1
班别 教 具
时间
教 学 目 标 1.掌握“间、鄙、牺牲、信、狱、靡”等文言词语的意思,疏通文意。 2.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把握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 3.学习曹刿铁肩担道义、忠心献祖国的爱国精神
重点 抓住“论”的特点来记叙战争,论作战前取信于民,战争中掌握战机
难点 此文虽是一篇记叙文,但又以“论”为中心
关键 学习曹刿铁肩担道义、忠心献祖国的爱国精神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及流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二次备课
明确目标 导入新课 2、出示学习目标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文章内容,并要求大家背诵,请同学背诵课文。 本节课接着深入探究,领导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生尝试背诵。 同学之间互相倾听与评价。 齐读学习目标


教学内容及流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二次备课
二、实施目标 目标导学一:精读课文,体会论战智慧。 阅读分析第一段的层次及写作内容 分析曹刿的身份 分析鲁庄公作战的几方面准备 曹刿评价鲁庄公的准备 5、分析作战的主要条件 请同学们精读课文,进一步分析以下问题: (1)阅读第一段,说说第一段写了什么内容,可以分为几层。 (2)曹刿的身份是怎样的?为什么他要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呢? 教师总结:从“其乡人曰”句中我们能推知曹刿的身份为普通老百姓,没有官位,属爱国君子,但他“位卑未敢忘国忧”。 一句“肉食者鄙”,表明他已经观察到了君主身边未有长策的弊端;而“未能远谋”表现出对自己深谋远虑的自信,而“远谋”二字,也正是整个论战的核心。 鲁庄公认为要作哪几方面的准备呢? (4)对于这三方面的准备,曹刿又是如何评价的? 教师提示:对于第一个准备,曹刿的评价是“小惠未偏,民弗从也” (5)为什么说“小大之狱,虽不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战”的主要条件? 教师总结:因为民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这就突出表现了曹刿重视人民力量的政治远见。 学生再读课文,小组讨论回答,预期引导:第一段写鲁国战前的准备,可分为两层:第一层(从开始到“乃入见”)写曹刿跟乡人的对话,说明曹刿“请见”的原因;第二层(从“问”到段末)写曹刿跟鲁庄公的对话,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学生分析与归纳,预期引导: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③“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小组讨论后回答:对于第二个准备,曹刿的评价是“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对于第三个准备,曹刿认为“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教学内容及流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二次备课
目标导学二:品读语言,把握形象 分析曹刿怎样帮助庄公选择恰当作战时机 分析文章简写战场的原因 探究对比手法的好处 分析曹刿、鲁庄公的人物形象 以弱治强的原因探究 链接生活,总结升华 组织学生再读课文,进一步分析如下问题: (1)曹刿是怎样帮助庄公选择恰当的作战时机的呢? (2)辽阔的万里战场,作者为什么写得如此简略? 教师总结:第2段叙述的是曹刿指挥作战的情况,作战的过程写得非常简略,突出写了曹刿“谋”的作用,为下文“论战”打下伏笔。 (3)文章表现人物采用了对比的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教师明确:文章通过对比手法,使曹刿的形象鲜明生动。 请你结合上述分析,说说曹刿、鲁庄公是怎样的人? 曹刿形象:曹刿作为一名军事家的“远谋”…… (5)鲁国能够以弱治强的原因是什么?对今天有何启示? 教师总结:政治清明,民心所向;上下团结 君民一心 ;掌握策略、以逸待劳;把握战机、后发制人…… 学生朗读课文,小组内交流翻译,各小组派代表汇报。 分析回答,预期引导:战斗刚开始,不待齐军疲倦,庄公就急于出战;当鲁军刚获胜,庄公又急于去追击,曹刿阻止了庄公的过急行动。他懂得攻击和追击都必须把握有利的时机,要根据双方的士气和实力的变化作出正确判断。曹刿的两个“可矣”,使得战争出现“齐师败绩”和“遂逐齐师”的大好形势。 学生尝试分析鲁庄公形象:鲁庄公作为国君的见识“鄙”: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这是他政治思想上的缺陷…… 学生尝试回答:在政治上取信于民; 不盲目于强齐硬战



教学内容及流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二次备课
三、检测目标 习题检测 总结 3、作业:… 1、曹刿在这场战役中的表现给了你哪些启发? 提示:①我们遇事要三思而后行,切不可莽撞行事。②对事物的正确判断应建立在仔细观察、周密分析的基础上。 2、请以“从长勺之战看曹刿军事思想”为主题,写一篇简短文章。 学生畅谈本文的启示 构思短文,小组间交流写作思路。 学生小结,可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总结
板 书 设 计
领 导 评 课 意 见 学校检查记实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