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必修三第三单元第12课《荷花淀》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教版必修三第三单元第12课《荷花淀》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3-03 23:53: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荷花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把握小说的故事情节。
2.品析小说通过简洁传神的语言所塑造的人物形象。
3.品味小说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感受孙犁小说独特的风格。
重难点
1.把握小说的故事情节。
2.品析小说通过简洁传神的语言所塑造的人物形象。
3.品味小说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感受孙犁小说独特的风格。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预习】
1.导入
由《芦花荡》导入,而后简介作者(参看课文注释)。
2.阅读感知
认真阅读小说,做批注。
简要概括小说各部分的内容。
?
第一课时
一、解题
1.“淀”:浅水湖。(芦花“荡”:浅水湖。)
第59段:“往荷花淀里摇!那里水浅,大船过不去。”
第60段:“她们奔着那不知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
2.这一片荷花淀在哪里?
白洋淀(课文注释及第2段),小苇庄,马庄。
白洋淀,属于冀中区,是河北省最大的湖泊,主体位于河北省保定市安新县。
孙犁的家乡在河北省衡水市,距离白洋淀有很远的路。1936年到1937年,作者曾在白洋淀附近教了一年小学。“清晨黄昏,我有机会熟悉这一带风土和人民的劳动、生活。”(孙犁)
?
二、了解小说情节
1.小说写了哪几个场景?各部分的起止段落?
三个场景:夫妻话别,探夫遇敌,助夫歼敌(见“课文导读”)
2.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夫妻话别
夏夜,水生嫂坐在院子里编席,等候丈夫归来。很晚,水生才从区上开会回来,告诉她自己明天就要去大部队,然后嘱咐了她一些话。第二天,全庄的男女老少送别水生。
探夫遇敌
水生嫂和几个青年妇女去对面的马庄探望她们的丈夫,无奈他们的部队前一天半夜走了,妇女们失望而归。晌午,在归途中遭遇鬼子的大船,她们将小船向荷花淀里摇去。
助夫歼敌
荷花淀里响起了枪声。原来水生他们恰巧埋伏在这里,他们趁机击沉了敌人的大船,打捞了不少战利品,然后向东南方向转移。经历了这次遭遇,妇女们认识到学习战斗本领的重要性并积极行动起来。
?
三、小说情节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即主题)
1.主题
小说通过一批农村青年,特别是一群妇女在抗日斗争中成长的故事,反映了白洋淀人民的斗争生活。
2.孙犁谈《荷花淀》的写作
“《荷花淀》所写的,就是这一时代,我的家乡,家家户户的平常故事,它不是传奇故事,我是按照生活的顺序写下来的,事先并没有什么情节安排。”
“《荷花淀》最初发表在延安《解放日报》的副刊上,是1945年春天,那时我在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学习和工作。”
“我在延安的窑洞里一盏油灯下,用自制的墨水和草纸写出这篇小说。我离开家乡、父母、妻子已经八年了。我很想念他们,也很想念冀中。”
?
第二课时
一、分析人物形象
1.精读课文,注意文中的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及细节描写,说说你从这些描写中读出了人物怎样的思想性格?
例如:
我从第18段“他们全觉得你还开明一些”及第19段中的“你走,我不拦你。”读出了了水生嫂的深明大义。
我从第30段的“水生,你干的是光荣事情,我不拦你,你放心走吧。”读出了水生父亲的家国情怀。
妇女们
勤劳能干,勇敢,乐观,机智,积极上进,不甘落后,识大体,含蓄,娇嗔,爱丈夫。
“至于那些青年妇女,我已经屡次声言,她们在抗日战争年代,所表现的识大体、乐观主义以及献身精神,使我衷心敬佩到五体投地的程度。”——孙犁《关于<荷花淀>的写作》??????????????????????????????????????????????????????????????????????????????????
战士们
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仇恨敌人,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保家卫国的决心,爱妻子和家人。
“但是青年农民,在各个村庄,都成群结队地走上抗日前线。那时,我们的武装组织有区小队、县大队、地区支队、纵队。”——孙犁《关于<荷花淀>的写作》
父老乡亲:家国之情
“白洋淀地区属于冀中根据地,卢沟桥事变不久,敌人的铁蹄就踏进了这个地区。这是敌人强加给中国人民的一场大灾难。而在这紧急的时刻,国民党放弃了这一带国土,仓皇南逃。”
?“农民的爱国心和民族自尊心是非常强烈的。他们面对的现实是:强敌压境,自己的生命、自己的家园、自己的妻子都没有了保障。他们要求保家卫国,他们要求武装抗日。”——孙犁《关于<荷花淀>的写作》
?
二、品味小说中自然环境的描写
1.导入
《荷花淀》的景物描写雅致,语言恬淡,为作家赢得了“诗体小说”的美誉。追求散文式的格调,追求诗歌般的意境,这是孙犁小说尤其是短篇小说的独特的艺术风格。因此,有人评价孙犁的某些小说可以当作抒情诗诵读,《荷花淀》便是如此。文中的环境描写就像一首清新隽永的抒情诗,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乡土色彩,增添了文章的诗情画意。当然,小说中自然景物的描写绝不仅仅是为了增添诗情画意。
2.小说中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描写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时间以及场景)是为了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表达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等。
3.跳读课文,找出文中自然环境描写的语句,说说其作用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不知道。每年出多少苇子?不知道。只晓得,每年芦花飘飞苇叶黄的时候,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垛来,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女人们,在场里院里编着席。编成了多少席?六月里,淀水涨满,有无数的船只,运输银白雪亮的席子出口,不久,各地的城市村庄,就全有了花纹又密、又精致的席子用了。大家争着买:“好席子,白洋淀席!”?
  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但是大门还没关,丈夫还没回来。?”(第1-3段)
你从这些描写中读出了什么?这里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抓住其中的关键词加以分析)
师:月夜,女人在干净的院里编席子。院里,是洁白的席子;院外,一片银白的世界,薄薄透明的雾,荷叶荷花香,多么富有诗情画意的生活情境!你绝不会想到这篇小说接下来写的会是战争。如果没有战争,生活是如此美好。
作用:描写了白洋淀富有诗意的宁静清丽的月夜环境,烘托了水生嫂勤劳淳朴的形象以及等待丈夫归来的心情,又为后文情节发展作了铺垫,即水生和妇女们的歼敌行动正是为了保卫美好家乡。
“现在已经快到晌午了,万里无云,可是因为在水上,还有些凉风。这风从南面吹过来,从稻秧上苇尖吹过来。水面没有一只船,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第40段)
“凉风”,“水银”,让人感觉凉爽、惬意,没想到会遇险。
作用:写中午淀上风光,为下午突现险情作了铺垫。
“那一望无边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第60段)
关键词:“铜墙铁壁”,“哨兵”
作用:对荷花淀的描写,暗示了一场激烈的战斗将在这里展开,还暗示了妇女们最终成为保卫白洋淀的战士。
4.积累自然环境描写的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