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1张PPT)
旧金山唐人街
伦敦唐人街
悉尼唐人街
毛里求斯唐人街
唐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第四课
那些年,那些人,那些路
伊朗
东罗马帝国
阿拉伯半岛
印度半岛
朝鲜半岛
日本
海路
陆路
唐朝对外交流的盛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交往地域的广泛性和来访频率的繁密性;交往人员身份、种类的复杂性;境外物种进入长安的繁富性。如此程度的对外开放,使长安在物质和文化上都弥漫着奇特的异域风情。
——王建平《唐代长安的对外开放及其意义》
为什么唐朝的时候对外交往会空前繁荣?
经济 文化 政策 交通
唐太宗设“鸿胪寺”接待外国使者,鼓励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居住,做官,通婚
唐与日本
唐与新罗
唐与天竺
壹
贰
叁
目录
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双向交往
玄奘西行
唐与日本
壹
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阿倍仲麻吕
遣唐使是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到唐朝学习交流的使节。跟随使节来华的,还有留学生和留学僧等。
唐与日本:遣唐使
壹
【会面遣唐使】
【遣唐使葬身大海】
从公元7世纪到9世纪
前后达十几次
少则两百人,多则五六百人
精挑细选的优秀人才
时间长
次数多
规模大
素质高
【弘法大师行状绘图】
唐与日本:遣唐使
壹
e7d195523061f1c0c989bbdf341b111e769f2ee359bd8df638E53E9931A62DC22263A6E1A75FFBC630BB5D77BA969D9175F253EB94D93A1189E24A7D909BAD0376573965191318DE1FD009565C070D073BB9699A615072F33A2D7F2042825409E74418739478CCFE042368A9978AAA8C0D69BECA006E016AFCFD402FEC3B700C5AEC73BEFFE372DE
大唐国者,法式备定。
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卷第廿五,推古天皇三十一年秋七月条
为什么日本要派遣唐使到中国?
【日本:二宫八省】
【唐朝:三省六部】
中央官制
唐与日本:遣唐使
壹
制度
大化
改新
たいかのかいしん
645年日本孝德天皇宣布模仿中国建立年号,定年号为“大化”。并正式开始改革,史称“大化改新”。
唐与日本:遣唐使
壹
【日本:平安京】
【唐朝:长安城】
建筑风格
日本奈良的平城京也是仿隋唐长安城建造而成。东西约4.2km,南北约4.7km,面积大约相当于长安城的四分之一。
唐与日本:遣唐使
壹
文字
平假名
假借汉字的草书造成,用于日常书写和印刷
片假名
假借汉字楷书的偏旁冠盖造成,用于标记外来词、象声词以及特殊的词语
唐与日本:遣唐使
壹
货币
日本和同开珎——日本奈良朝初始元明天皇和铜元年(708年,唐景龙二年)铸,为日本最早铸行的官钱,由此改变了历来谷帛交易的状况。形制仿唐开元通宝。
唐文化的向心力
壹
茶道
据《日吉神道密记》记载,公元805年,从中国留学归来的最澄带回了茶籽,种在了日吉神社的旁边,成为日本最古老的茶园。茶文化作为中日文化交流关系的纽带,一直起着重要作用。
【日本茶道】
【唐人茶道】
唐与日本:遣唐使
壹
遣唐使的影响
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鉴真,唐朝僧人,俗姓淳于
鉴真东渡
唐与日本:鉴真东渡
壹
日本奈良法隆寺(607年创建)
鉴真东渡日本前,日本佛教已经兴盛,并建有一些寺庙
但是日本没有剃度僧人的程序和举行受戒的有影响的高僧
唐代著名高僧鉴真是扬州大明寺住持。742年,容睿和普照到扬州大明寺拜访鉴真,恳请他到日本弘法。
大明寺
彼国太远,性命难存,沧海淼漫,百无一至。 —鉴真弟子祥彦
遭诬告与海盗勾结,船只被官府查没
突遇风暴,触礁搁浅,被渔民所救
因官府出面阻止,未能成行
因弟子好心阻拦,未果
遭遇台风;因暑热患眼疾,双目失明
66岁东渡成功
1
2
3
4
5
6
唐与日本:鉴真东渡
壹
险恶的天气“天宝二载十二月,举帆东下,到狼沟浦,被恶风漂浪,波击船破,人总上岸,潮来水至人腰。冬寒风急,甚太辛苦。”
——(日本)真人元开《唐大和上东征传》
粮食的短缺 “但普照师每日食时,行生米少许与众僧,以充中食。舟上无水,嚼米喉干,咽不入,吐不出,饮咸水腹即胀。”
——(日本)真人元开《唐大和上东征传》
唐与日本:鉴真东渡
壹
“是为法事也,何惜身命……不至日本国,本愿不遂”
——《唐大和上东征传》
带去大量书籍文物
带去大量的药方
帮助辨别药物
设计唐招提寺
鉴真东渡的贡献
鉴真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唐与日本:鉴真东渡
壹
唐招提寺位于日本奈良,为日本著名古寺,公元770年竣工。由鉴真及其弟子设计、建造、完成。整个建筑深受中国盛唐建筑风格影响。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
唐与日本:鉴真东渡
壹
日本唐招提寺内的鉴真塑像
鉴真盲目航东海,
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已为人传道艺,
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
唐与新罗
贰
双向交往
唐与新罗:双向交流
贰
阅读课本“唐与新罗的关系”,思考:
唐朝与新罗交往中,
(1)哪些人成为交流的使者?
(2)唐朝与新罗在政治制度、贸易关系、科技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是怎样的?
自主学习
唐与新罗:双向交流
贰
新罗→唐朝
唐朝→新罗
唐与新罗:双向交流
贰
新罗→唐朝
唐朝→新罗
A 新罗物产
B 政治制度
C 科举考试
D 朝鲜音乐
E 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
相互交流
兼容并蓄
唐与天竺
叁
玄奘西行
唐与天竺:玄奘西行
叁
西游记
玄奘西行
玄奘身穿和尚服,胸前挂着念珠,脚穿草鞋,腰前系着小包袱。他左手拿经书,右手执拂尘(用来驱赶蚊蝇),背上背着用竹子做的书箱。书箱顶上是遮阳蔽雨的伞,伞前垂下的线挂着一盏小油灯。
唐与天竺:玄奘西行
叁
宁可就西而死
岂能东归而生
唐与天竺:玄奘西行
叁
①贞观初年,前往天竺取经,
②在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
玄奘西行经过
③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主持译经,
④根据口述,弟子记录《大唐西域记》。
唐与天竺:玄奘西行
叁
“《大唐西域记》记述了玄奘西行亲身经历的110个以及传闻听说的28个城邦、国家、地区的历史地理,其中对地理位置、山川地形、城镇都邑、道路关隘的记载,成为后世学者研究中西交通路线时比定地名的指针。《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则按玄奘经行的路线记述,更清楚地反映了唐代中外陆路交通路线的脉络。”
——介永强《佛教与中古中外交通》·来源于《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5期
玄奘的天竺之行有什么贡献呢?
①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②《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唐与天竺:玄奘西行
叁
鉴真东渡
纪念碑
玄奘·大雁塔
唐朝的中外文化
交流
日本:
新罗
天竺
唐文化的影响力
遣唐使
鉴真东渡
双向交流
玄奘西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