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1949
1966
1956
1978
过渡时期
十年建设时期
文革时期
两年徘徊时期
改革开放时期
1976
单元导读
中国现代史分期
至今
横沥中学云课堂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
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部编人教版八下
第4课
了解新中国初期的经济状况,知道我国工业化建设的必要性
1
掌握一五计划的背景、目的、基本任务、主要成就和历史意义
2
了解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知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及其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的作用
3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一五计划、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学习难点: 1954年宪法的性质
工业化是什么?
工业化通常指的是工业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以及工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机器生产特别是大机器生产逐渐取代手工劳动的过程。
萌芽:洋务运动期间
辛亥革命的冲击;帝国主义无暇东顾
帝国主义卷土重来;
国民党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黄金时代:一战期间
萎缩:一战后
开始引进西方工业技术
深受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压迫
总体落后,行业分布不均衡,地区分布不均衡,工业化进程缓慢
近代中国的工业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毛泽东
项目 中国
(1952年产量) 印度
(1950年产量) 美国
(1950年产量)
钢产量(人均) 2.37千克 4千克 528.3千克
发电量(人均) 2.76千瓦时 10.9千瓦时 2949千瓦时
中国与印度、美国的钢产量和发电量的比较
通过表格和材料,你能得出什么信息吗?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
一五计划
①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
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②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③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基本任务:
目的:
时间:
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1953年-1957年
背景:
①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我国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
②我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基础极其薄弱。
为什么要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呢?
建国初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采用经济封锁、政治孤立、军事包围等手段制裁中国,妄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
——赵学琳,陆静. 对我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解读[J]. 理论探索
斯大林论述苏联工业化时说:“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做迟了,就要失败。
——《斯大林选集》
新中国面临帝国主义的包围;
国防建设的需要;
苏联的经验借鉴等
一五计划·工业建设
据苏方的统计,在1954-1957年,苏联除向中国提供了大量机器设备、设计图纸、技术资料和各种制品生产许可证外,还派遣了近5000名专家。而中方估计的人数也在4000人以上。新中国的工业、军事、水利、城建、测绘、教育以及法律法规等,从无到有,都得到了苏联的帮助。
长春一汽生产的解放牌汽车
沈飞制造的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鞍山钢铁公司炼钢场景
一五计划·工业成就
①新建宝成、鹰厦等30余条铁路
鹰厦铁路(1957年通车)
宝成铁路(1956年通车)
一五计划·交通成就
②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
一五计划·交通成就
新藏公路
青藏公路
川藏公路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毛泽东
一五计划·交通成就
一桥
二铁
三公
四厂
武汉长江大桥
宝成、鹰厦铁路
川藏、青藏、新藏公路
鞍山钢铁公司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沈阳第一机床厂
沈阳飞机制造厂
一五计划·主要成就示意图
一五计划·主要成就示意图
品种 1957年产量 比1952年增长
钢 535万吨 296%
煤 1.3亿吨 96%
原油 146万吨 235%
发电量 193.4亿度 165%
粮 1.95亿吨 19%
棉 164万吨 26%
——数据整理自:张岂之. 中国历史新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
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一五计划·历史意义
一五计划·主要成就示意图
品种 1957年产量 比1952年增长
钢 535万吨 296%
煤 1.3亿吨 96%
原油 146万吨 235%
发电量 193.4亿度 165%
粮 1.95亿吨 19%
棉 164万吨 26%
——数据整理自:张岂之. 中国历史新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
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一五计划·历史意义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954年,北京召开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观看视频及阅读材料,思考为什么说《共和国宪法》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这部宪法明确规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坚持了人民民主专政和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从法律上肯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方向。
在颁布前,广泛征求了人民群众意见,由全国人民讨论修改并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充分反映了人民的意志和愿望。
从制定过程看
从宪法内容看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选举了国家领导人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意义 :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
一五计划
一次全国人大
背景
时间:
目的:
基本任务:
意义:
时间:
内容:
意义:
1953-1957年
课堂小结
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1954年
制定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
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新中国工业水平低;
推动
保障
静心听
细心想
用心学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