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表
一、基本信息
学校
合肥市第三十八中学
课名
《病毒》
教师姓名
朱平
学科(版本)
人教版生物
章节
第四章
学时
1课时
年级
八年级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出病毒的种类。
(2)说出病毒的结构和生活。
(3)列举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2、能力目标:
培养主动学习、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关注病毒与其他生物的关系,特别是与人类的关系。?
(2)认同病毒可以为人类利用,树立辩证的观点。?
(3)关爱艾滋病人,共享生命。?
三、学习者分析
信息的时代,学生通过媒体等渠道初步认识艾滋病、禽流感、非典等疾病,对病毒有一定的了解,但是病毒是怎样感染人体的,它在人体内是怎么繁殖的,它有哪些特征等,学生是知之甚少的。学生对“辩证的看待病毒与人类的关系”的了解不全面,有待进一步提高认识。
? 八年级的学生喜欢推理,但逻辑性不强;热情高,但耐性不足。需要教师耐心的引导。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
病毒的结构与生活。
解决措施:教师使用不同颜色的荧光笔标画出不同病毒的相同结构,并用魔术笔的聚焦和放大功能,再使用工具批注病毒结构,让学生加深印象。便于学生更快的认识所学知识点并加深印象。使用活动白板课程活动分类模板让学生上台进行结构分类,简单明了快捷。学生通过观看病毒生活的过程视频,掌握病毒只能寄生生活,然后推理出由于寄生细胞种类不同病毒种类也不相同?。给学生带来的效果是具体、形象、神奇的。
2、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解决措施:使用白板幕布遮盖病毒引起的各种疾病,并让学生讲解。培养学生的养成在生活中收集生物学知识的习惯;使用白板课程活动分类模板,让学生上台进行有害和有利分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出教学重点。?使学生认同病毒可以为人类利用,使学生树立正确辩证的观点。
教学难点:
病毒的结构与繁殖。
解决措施:通过白板幕布遮盖效果,逐步向学生展现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过程图并逐一讲解。最后文字总结新病毒的产生过程。这样可以达到复习旧知识,培养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表达能力,突破难点。
五、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起止时间(’”- ’”)
环节目标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媒体作用及分析
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00’15”
---
04’25”
复习旧知,导出细胞具有的基本结构。
回顾已学知识并提问:“生物具备什么基本结构?”
学生上台画出动物细胞结构。
教师总结:生物具备细胞结构,除病毒以外。
回忆旧知识
?
?
学生通过复习旧知,然后上台画出动物细胞基本结构图
?
白板电子笔直接批画,直观高效画图:学生通过复习旧知,然后上台画出动物细胞基本结构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互动性强
病毒如何被发现的
04’35”
---
08’45”
病毒的发现过程。
课件展示:伊万诺夫斯基研究烟草花叶病毒的实验。
?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的现象。
总结学生的讨论,介绍病毒的发现过程。进一步介绍其他科学家的发现、电子显微镜下的病毒。
观察、分析。
?
讨论实验的现象。
?
上台给烟草花叶病毒发现过程图重新排序。
体会生物学史的发展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
学生阅读实验过程后上台使用白板电子笔对错误图解重新拖拽排序。教师拖拽颜色方块,突出重要知识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生物学史教育,了解病毒的发现过程。认同科学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进步。
病毒是什么样子的?
08’47”
---
12’55”
病毒的大小和形态
提问:通过刚才的介绍的内容中,哪些能证明病毒比细菌小吗?
?教师提问让学生回顾细菌的大小和形态并与病毒进行比较。
学生回答:病毒能通过细菌过滤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病毒,说明病毒比细菌小。
使用白板幕布遮盖细菌和病毒大小和形态比较表。逐步引出病毒大小。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教师使用白板荧光笔在图片中勾画出病毒的大体形态,引导学生得出病毒的形态。
病毒具有什么结构?
12’56”
---
15’06”
病毒的结构
提问:如此小的空间容得下细胞核、线粒体等结构吗?
展示课件:病毒的结构。
提问:图中的三种病毒的结构有什么共同点?
师生共同回顾新老知识点,并比较植物、细菌、病毒结构不同点。
?
学生看图回答:病毒没有细胞?
并总结病毒的结构组成。
学生上台对不同生物结构进行分类。
教师使用不同颜色的荧光笔标画出不同病毒的相同结构,再使用工具批注病毒结构,让学生加深印象。便于学生更快的认识所学知识点并加深印象。
使用活动白板课程活动分类模板让学生上台进行结构分类,简单明了快捷。
病毒是怎么生活的?
18’14”
---
22’06”
病毒的生活
引导学生思考: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是如何生活的呢?
?病毒都是寄生生活的,它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
学生观看病毒的生活动画小视频,理解病毒的生活过程。
学生通过观看病毒生活的过程视频,掌握病毒只能寄生生活。
病毒有哪些种类?
22’07”
---
24’05”
病毒的种类
病毒都是寄生生活的,它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根据寄主的不同对病毒进行分类的。
?提问:病毒的种类有哪些?
展示课件:病毒的种类。
介绍病毒的种类。
学生掌握病毒只能寄生生活,然后推理出寄生细胞种类不同病毒种类也不相同?。
回答: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
?
观察。
推理出由于寄生细胞种类不同病毒种类也不相同?。给学生带来的效果是具体、形象、神奇的。通过白板课程活动搭配关键词模板让学生上台区分病毒的种类。
病毒是怎么繁殖的?
24’06”
---
28’20”
病毒的繁殖
引导学生思考: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为什么属于生物?
?示课件: 噬菌体侵入细菌细胞内进行自我复制的过程。
?提问:说出病毒的繁殖过程。
?评价学生的回答,介绍病毒的繁殖过程:吸附→注入→复制→组装→释放。??
提问:噬菌体侵入细菌细胞内进行自我复制的过程,证明遗传物质是什么?
?评价学生的回答,强调遗传物质是DNA,不是蛋白质。
回顾生物的特征。
?
思考病毒的繁殖方式。
?
观察。
?
?
?
回答。
?
?
?
?
?
?
?
分析、回答:DNA。
通过白板幕布遮盖效果,逐步向学生展现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过程图并逐一讲解。最后文字总结新病毒的产生过程。这样可以达到复习旧知识,培养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表达能力。
?突破难点。
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28’22”
---
35’35”
病毒的有害一面和有利一面
示课件: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提问:你知道的有哪些人类或动物的疾病是由病毒引起的?
?评价学生的回答,介绍由病毒引起人类或动物的一些疾病;由病毒引起植物的一些疾病。
?设疑:病毒对人类都是有害的吗?
?提问:人类在哪些方面利用了病毒?
评价学生的回答,介绍人类对病毒的利用。
观察。
?
思考、回答。
病毒对人类有害,可以引起人和动植物患病。
?
?
?
?
?
?
?
?
?
思考、回答。
?
?
理解、体会。
病毒对人类也有有利的一面。
使用白板幕布遮盖病毒引起的各种疾病,并让学生讲解。
培养学生的养成在生活中收集生物学知识的习惯;使用白板课程活动分类模板,让学生上台进行有害和有利分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突出教学重点。?
认同病毒可以为人类利用,使学生树立辩证的观点。
课堂小结
病毒的所有知识点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关于病毒的知识?
思考、回答。
师生先通过活动模板以游戏的形式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再屏幕展示白板课程活动搭配关键词模板,学生上台进行拖拽关键词,回答问题。
课堂反馈
39’02”
---
39’39”
习题
出示习题
思考、回答。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使用不同颜色的荧光笔写出正确答案。
六、教学流程图
一、病毒的发现:伊万诺夫斯基
?
二、病毒的大小和形态
大小:极小
形态:球状、杆状、蝌蚪状
三、病毒的结构---没有细胞结构
? 蛋白质的外壳、内部的遗传物质
四、病毒的营养:寄生
?
五、病毒的种类
?1、动物病毒
? 2、植物病毒
? 3、细菌病毒(噬菌体)
?
六、病毒的繁殖
?
七、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注:此模板可另附纸,为教学案例和教学论文的发表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