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十四章《第一节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北京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十四章《第一节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3-04 14:35: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14-1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第二课 生物因素
学科
生物
学段:初中
年级
八年级
教材
书名:《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 下册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年1月第1版,2015年1月第1次印刷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是环境保护及其他有关应用科学的基础。根据《课程标准》,本课指导思想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在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基础上,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规律,重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科学素养教育,并把学生具有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行为作为九年义务教育重要的培养目标,突出人与生物圈的关系。
教学背景分析
学生情况:
1.学生已有基础
①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认识生物生活的环境由非生物因素与生物因素组成,能够举例说明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②具备生活观察经验,能够举例说出常见的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实例。
③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能结合实例比较分析相关知识特点。
④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部分学生能通过语言描述较清楚地说明知识内容。
2.学生认知发展的可行性分析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能够举例说出生物之间互相影响的关系,并通过阅读教材和课外资料中,明确生物因素的类型。通过表达描述,培养学生形成逻辑性较强的语言描述能力。在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影响生物的生物因素后,通过对视频的观察与分析,提升应用与分析能力。
3.学生学习本课的困难点
学生虽然具备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实例,但在系统学习之前,并不能将生物与环境关系进行准确的归类。在自学和小组讨论过程中,学生需要将教材知识与生活经验和实例相结合进行分析说明,但学生的阅读归纳和语言表达能力仍有提升空间,对课外资料的阅读和分析能力略显不足。
教学方式:
以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教学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结合丰富视频和图片等感性资料引导学生分析归纳,促进知识理解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分析。
技术准备:
PPT、导学案
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
课标要求:
举例说明生物和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本课时是第14章《生物与环境》第一节第二课时,生物生活环境可分为生物因素与非生物因素,其中非生物因素主要包括:阳光、温度、水、空气。第二课时内容为生物因素,包括种内关系(种内互助、种内斗争)和种间关系(捕食、竞争、寄生、共生)。
在这一章中,要求教师帮助学生形成的重要概念有: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课程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对知识的学习,加深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认识,对学生形成热爱大自然、爱护生物的情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以及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十分重要。
本课时内容包括:
1.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因素——种内关系
2.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因素——种间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区别生物因素中的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
2.运用所学生物因素知识对环境中的实例进行分析判断
教学难点:
1.通过语言描述和实例分析生物因素的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特点。
2.运用所学知识对实例中的生物因素进行分析判断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能够说出生物因素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及具体类型。
2.学生通过阅读与归纳,能够区别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
1.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课外资料,尝试归纳说明生物与生物之间存在的不同关系。
2.学生通过生物与环境相关视频的观看,运用所学知识内容判断其中的生物因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学生通过对知识的学习加深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认识,认同生物不能脱离环境独自存在,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
教学流程示意
课前准备:小组抽签确定发言顺序,阅读课外资料

观看角马迁徙视频,分析影响角马生存的因素并进行分类,引出新课

速读教材,归纳并区别种内关系与种间关系概念

区别种内关系与种间关系的具体类型及相关概念

详读教材、阅读课外资料,小组根据抽签结果讨论相应生物因素实例,并进行展示说明

观看生物与环境视频,分析视频中的生物因素

小结本节知识,归纳学习重点,进行情感升华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课前阅读】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课外资料。
【任务要求】观看角马迁徙的视频,从中找出影响角马生活的因素有哪些?
【观察】观看视频“壮观!角马大迁徙”
【归纳】角马生活环境中的因素
【归纳】根据所学知识将这些因素进行分类
——非生物因素与生物因素
【提问】在学习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生存的影响后,生物生活环境离不开其他的生物,他们彼此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呢?
引出课题
课外资料括展知识储备
明确任务要求
仔细观看视频
归纳视频中的因素并进行分类
思考问题
通过课外资料阅读,开拓学生视野,增加学生对于生物间关系的实例储备,有助于学生在课上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种内关系与种间关系概念
【提问】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两类,请速读p57-58文字,找到分类
【展示】——种内关系与种间关系
【提问】能否用语言归纳这两种关系的概念?
【展示】语言描述并举例说明
【提问】生物的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具体又分为哪些类型?
速读,找出分类
展示说明
语言描述并举例
思考问题
生物之间的关系复杂多样,在进行深入学习之前,首先通过速读,建立整体的分类意识,并通过语言描述和归纳,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种内关系与种间关系的类型
【自学】阅读教材,归纳生物的种内关系类型及其概念
【展示】——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
【提问】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也存在着互助与斗争,但是,由于其关系的复杂程度,我们又把他们之间的互助和斗争分为了四类。
【自学】阅读p58-59,归纳生物的种间关系类型及其概念
【展示】——捕食、竞争、寄生、共生
【提问】生物与生物之间这些复杂的种内和种间关系,有什么具体的表现?
【讨论】要求各小组根据抽签顺序,详读教材,依次分析种内互助、种内斗争、捕食与竞争、寄生、共生等生物间的关系。并从课外阅读资料中找出相应实例进行说明。
【展示】指导小组按顺序进行展示说明
【小结】归纳生物因素分类及特征
【练习】小组挑战赛,根据抽签顺序挑选序号,仔细观看对应视频,回答出视频中生物之间的关系。
要求:每组每人只能说一个关系,其他人补充。
阅读教材,归纳种内关系
类比分析种间关系
阅读教材,归纳种间关系
思考问题
小组明确讨论内容,按要求进行讨论,分析课外资料中的生物关系
小组展示归纳
进行小组挑战赛,每组每人次轮流回答。
通过速读、略读、详读教材三种形式,使学生对于知识内容的归纳和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认识。
在对生物关系的分析中,通过小组讨论,帮助学生突破知识学习中对于生物之间关系判断的重难点,并且培养表达与分析能力。
通过丰富的视频资源与小组挑战赛的新颖模式,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课堂小结
【小结本节课所学知识】
综合归纳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及具体类型。
【突出本课重点内容】
判断分析本课知识重点。
【进行情感升华】
认同生物的生存离不开环境。
【课堂检测】
检测并反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进行评价与反馈
结合第一课时进行系统小结,建立联系
判断说明本课重点内容
产生认同
进行课堂练习
通过系统总结,建立知识联系。并且通过学生判断重难点反馈知识学习情况
结合知识进行情感教育,渗透环保教育,帮助学生建立认同感,认同环境对生物生存的重要性。
通过课堂检测及时反馈学生知识掌握程度
板书设计
种内互助
种内关系
种内斗争
二、生物因素
捕食
竞争
种间关系 寄生
共生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课堂检测】
课堂检测
1.蜜蜂蛰敌时,会释放出一种物质,促使其他蜜蜂一起向敌害进攻,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 A.种间斗争; B.种内斗争; C.捕食; D.种内互助。 2.生活在豆科植物根部的根瘤菌,可吸收并利用空气中的氮气,制造含氮化合物供植物利用,
而植物也可以供给根瘤菌有机营养物质。根瘤菌和豆科植物之间的关系属于。 A.共生; B.捕食; C.竞争; D.寄生。
3.下列影响生物生存的因素中哪些属于生物因素
A动物、植物、阳光 B动物、植物、微生物
C阳光、空气、水分 D人类、动物、空气、水分
4.影响小麦生长的主要生物因素是
A.水鸟 B.蚜虫 C.青蛙 D.田鼠
5.下列不属于生存竞争的是
A.同一片森林里的树木争夺阳光、水分和营养物质
B.食性相同的动物争夺食物
C.犀牛鸟生活在犀牛背上
D.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生活在一起,大草履虫不能存活
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
本节课在设计过程中注重实例资料的收集,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生活经验以及教师提供的课外资料进行知识学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重点知识,而丰富的视频资料则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引起学生关注,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点的前后联系,在小结过程中与第一课时内容联系,保证了知识的完整性以及连贯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小组分工讨论展示,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通过丰富实例与感性材料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与判断,培养学生通过观察进行分析归纳和表达的能力,学生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归纳,收获知识与能力,实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同时,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结合所学知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让学生通过对知识的学习,加深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认识,对学生形成热爱大自然、爱护生物的情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以及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