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台阶 课件(共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1 *台阶 课件(共3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3-04 20:45:24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33张PPT)
一、导入本课
台阶中是一种最简单、最常见的空间过渡形式,常被用来连接空间、缓解高差。
民间认为台阶的高低彰显着一家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李森祥
台阶
二、作者简介
李森祥出生于1956年,浙江衢州人。
其小说以农村、军营两大生活为主要题材,塑造出一系列生动的普通人尤其是农民的质朴形象。
1986年《烟雨楼》杂志发表他的处女作《半个月亮爬上来》,后迅速成长,近年来发表小说颇多 。
有长篇小说《传世之鼓》,短篇小说集《台阶》,中篇小说《村野子弟》、《屋脊丘陵》、《秤盘》、《毛心》、《十八里营房》、《秋晕》、《樟树潭记》等。

凹( ) 凼( ) 硌 ( )
涎( )水 揩( ) 嘎 ( )
筹( )划 黏( ) 撬 ( )
尴尬 ( ) 过瘾( )
唿( )嗒 熬 ( )住
憋( )住 门槛( )
āo dàng gè
xián kāi gā
chóu nián qiào
ɡān gà yǐn
hū áo biē kǎn

三、生字生词
【筹划】想办法;定计划。
【大庭广众】人很多的公开场合。
【微不足道】非常渺小,不值得一提。
【若有所失】感觉好像丢掉了什么,形容心情
怅惘。
【低眉顺眼】低着眉头,两眼流露出顺从的神
情。形容驯良、顺从。
四、小说三要素:
情节:
环境:

人物、情节、环境
(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社会环境、自然环境
《台阶》

父亲

父亲觉得自己家的台阶低,要造高台阶的新屋


父亲开始了漫长的准备

终于造起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

新屋落成了,人也老了,身体也垮了
人物: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1、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2、 父亲是怎么造起一间有台阶的新屋?
3、 新屋造好后,父亲变得怎样了?
五、阅读课文 思考问题
1、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台阶是地位的标志,我们家的老屋只有三级台阶,父亲觉得自家的台阶低,望着人家高高的台阶,羡慕不已,他不甘心低人一等,渴望受人尊重,于是立下宏愿,也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2.父亲是怎么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

家里的经济条件差,要造新屋需要准备一二十年的时间,父亲终年辛苦劳作,通过每天捡砖、瓦、鹅卵石等方式积累建造新屋的材料,通过往瓦罐里塞角票的方式积累建造新屋的资金。父亲就这样积累了大半辈子,准备了大半辈子,“终于觉得可以造屋了,便选定了一个日子,破土动工”,最终盖起了新屋 。
3.新屋造好了,父亲人怎么样了?
父亲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新屋落成了,但父亲人也衰老
了,身体也垮了。


六、如何理解“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
台阶是地位的标志。人家高的有十几级,自家台阶只有三级,被人小看,想有地位而没有地位,所以总觉得自家的台阶低。
七、概括父亲要造一栋有高台阶新屋的原因:
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
父亲对台阶的要求,也就是对地位的要求;
父亲毕生的奋斗就是要赢得尊重,也是尊重的需要使他产生希望和理想。
八、作者为什么在老屋的三级青石板上用了那么多笔墨?
(1)“那石板多年前……还没觉得花了太大的力气”
写三块青石板的来历,前后形成对比,表现父亲当年的强壮和造屋后的老迈。
(3)之前“我”被安置在青石板上,表现那时年幼,而新屋造好,我长大了,父亲却老了。
(2)“那石板没经石匠光面……磨不平那一颗颗硬币大的小凹凼”
石板粗糙,暗示当年经济条件差。
九、文章较详细写了父亲的脚板以及洗脚一节,这似乎与文章中心无关,可以删去吗?
不能,这部分看似与主要内容“台阶”无关,但这是父亲一生艰苦、淳朴和劳作的明证,是丰富父亲形象不可或缺的内容。
十、阅读发展部分,说说父亲为了建新屋做了哪些准备。
台阶低

地位低
捡砖
捡瓦
捡石头
存角票
种田
砍柴
编草鞋
踏黄泥
台阶高

受尊重
十一、为什么新屋的主体工程写得简单,造台阶写得很详细?
由文章的中心决定,“台阶”既是文章的线索,又是文章的文眼。
台阶在当时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又能表现父亲追求社会地位,希望受人尊重的思想和勤劳、淳朴的性格,可突出文章的中心。
十二、阅读小说高潮部分,新屋造好了,父亲又怎么样?
不对劲。台阶低,意味着经济地位地下,父亲由此形成了自卑心理。这种自卑心理长期存在,难以一下子消除,所以台阶高了,反而处处感到不习惯,不对劲。
父亲干了一辈子,劳动就是生命,在他的精神世界中,劳动是创造,劳动有收获,劳动体现了自己的价值,一旦不能干活,就失去一切,所以感觉若有所失。
十三、 结尾部分父亲回来时,为什么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这种心态怎么理解?
十四、小说以父亲的形象和精神为表现重点,能否将题目改为“父亲”?
不能,就小说题目而言《台阶》较《父亲》要准确和精练。
作者选取“台阶” 这一典型事例来表现父亲的精神品质,体现了围绕中心命题立意,选材剪裁的写作技巧。
十五、从文中找出相应的细节描写分析父亲的形象特点。
第5段对父亲的脚和洗脚的描写
父亲生活、劳动的艰辛
细节描写是对人物某些细小的举止、行动或对某些细微事物进行描写 , 它可以是语言的细节描写 , 也可以是动作等的细节描写 .
第13段“经常望出去,那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载着几棵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表现父亲怎样的思想感情?
专注地望着别人家高高的台阶,他羡慕、向往,他在谋划怎样加快准备,争取能早日造起高台阶的新屋,像人家一样气派,也叫人羡慕。内心时有波澜.
第19段:父亲头发上像是飘了一层细雨,每一根细发都艰难地挑着一颗乃至数颗小水珠,随着父亲踏黄泥的节奏一起一伏,晃破了便滚到额头上,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
父亲劳动时的卖力、忘我、投入
第21段:父亲从老屋里拿出四颗大鞭炮,他居然不敢放,让我来。我把火一点,呼一声,鞭炮蹿上了高空,稍停顿一下便掉下来,在即将落地的瞬间,啪----那条红色的纸棍便被炸得粉碎。许多纸筒落在父亲的头上肩膀上,父亲的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贴在胯骨上也不是。他仿佛觉得有许多目光在望他,就尽力把胸挺得高些,无奈,他的背是驼惯了的,胸无法挺得高。因而,父亲明明该高兴,却露出些尴尬的笑。
奋斗了大半辈子。高高的台阶就要砌起来,新屋就要完工,他心里的高兴是无法形容的。但一辈子低眉顺眼、老实厚道,长期的自卑使他在这样的场合表现出窘态,更反映出一个农民地位的卑微.
第22段:我亲眼看到父亲在用手去托青石板时腰闪了一下。我就不让他抬,他坚持要抬。抬的时候,他的一只手按着腰。
倔强,不服老
第26段:正好那会儿有人从门口走过,见到父亲就打招呼说,晌午饭吃过了吗?父亲回答没吃过。其实他是吃过了,父亲不知怎么就回答错了。第二次他再坐台阶上时就比上次低了一级,他总觉得坐太高了和人打招呼有些不自在。然而,低了一级他还是不自在,便一级级地往下挪,挪到最低一级,他又觉得太低了,干脆就坐到门槛上去。但门槛是母亲的位置。农村里有这么个风俗,大庭广众之下,夫妇俩从不合坐一条板凳。
是一个本分的农民,并没有“骄人”或“攀比”的意识,性格谦卑的一面.
第27段:有一天,父亲挑了一担水回来,噔噔噔,很轻松地跨上了三级台阶,到第四级时,他的脚抬得很高,仿佛是在跨一道门槛,踩下去的时候像是被什么东西硌了一硌,他停顿了一下,才提后脚。那根很老的毛竹扁担受了震动,便“嘎叽”地惨叫了一声,父亲身子晃一晃,水便泼了一些在台阶上。我连忙去抢父亲的担子,他却很粗暴地一把推开我:不要你凑热闹,我连一担水都挑不动吗!我只好让在一边,看父亲把水挑进厨房里去。厨房里又传出一声扁担沉重的叫声,我和母亲都惊了惊,但我们都尽力保持平静。等父亲从厨房出来,他那张古铜色的脸很像一块青石板。父亲说他的腰闪了,要母亲为他治治。母亲懂土方,用根针放火上烧一烧,在父亲闪腰的部位刺九个洞,每个洞都刺出鲜红的血,然后拿出舀米的竹筒,点个火在筒内过一下,啪一声拍在那九个血孔上。第二天早晨,母亲拔下了那个竹筒,于是,从父亲的腰里流出好大一摊污黑的血。
写父亲的衰老,以此来说明超负荷的劳动已经损害了他的健康,折耗了他的岁月,一个人一生劳动,终究有用尽力气的时候.
第29段:他那颗很倔的头颅埋在膝盖里半晌都没动,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
表现了父亲的失落和沮丧,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同情和怜悯,营造一种伤感的气氛.
概括父亲的形象特点:
非常要强的农民,有志气,不甘人后,希望受到别人尊重;
有着长远生活目标的人,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老实厚道又谦卑的农民,他用诚实的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
“父亲”这一形象的典型意义是什么?作者对父亲寄予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小说塑造了发展中的中国农村一个农民的典型形象,他身上所具备的优秀品质代表了新旧交替时期中国农民的突出特征;农民创业之所以如此艰难困苦,根源在于经济落后,热切希望以先进的生产力迅速改变农村落后的面貌。
本文通过叙述父亲终年辛苦,准备了大半辈子,终于造起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实现了一辈子心愿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优秀品质表示敬仰和赞叹;对父亲身上的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表示同情;对改变农村的面貌寄予希望的感情。
十六、课堂小结
台 阶

对农民的同情与希望
觉得自家台阶低,要造高台阶新屋
开始准备

造起了九级台阶的新屋
父亲老了、累垮了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人物形象
细节描写

十七、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