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
七年级
学科
历史
完成日期
课型
新授
课题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主备人
使用日期
授课人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唐朝建立和唐太宗“贞观之治”等基本史实。
(2)了解女皇武则天的统治。
(3)知道唐玄宗和“开元盛世”,初步认识唐朝兴盛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创设情境,分组对比回答、讨论等方法,化难为易,从而轻易突破难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在当时的世界上声名显赫。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三代君王的治国措施。
教学难点
如何正确评价武则天。
课标要求
1.掌握唐朝建立与“贞观之治”基本史实。
2.了解中国历史上唯一女皇武则天的贡献。
3.掌握“开元盛世”的确立。
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史料分析法、分组讨论法
知识链接
课时分配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步:回顾旧知(课件出示复习问题,学生记忆互查,5分钟):
1、隋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和都城。
2、大运河的开通和作用。
科举制的确立和影响。
导入:这是一个充满朝气的、伟大的、开放的时代,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们,既有“春风得意马蹄疾”的喜悦,也有“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自信……又有“一览众山小”的凌云壮志。这个“充满朝气的、开放的、伟大的时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哪一个时代?(学生回答:唐朝)这样一个开放的、强盛的、伟大的时代是由谁开创的,它又是怎样发展和继续繁荣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唐朝,去探究这一历史之谜。
第二步:引课示标(1分钟):
齐读标题,这节课需要掌握哪些知识点呢?齐读学习目标:
(1)掌握唐朝建立和唐太宗“贞观之治”等基本史实。
(2)了解女皇武则天的统治。
(3)知道唐玄宗和“开元盛世”,初步认识唐朝兴盛的原因。
第三步:自学指导(一)(阅读P6-8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圈点勾画完成下列问题,限时5分钟)
1、唐朝建立的时间、人物、都城?
2、唐太宗采取的治国措施?
(1)思想上:吸取隋亡教训采取什么措施?在位时期的名人有哪些?(2)政治上的措施有哪些?(3)经济上的措施有哪些?
3、结果?
出示材料:〔贞观十八年(644年),太宗〕又谓曰:“汝(指太子李治)知舟乎?”对曰:“不知。”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贞观政要?教戒太子诸王》学生讨论这段话的含义及从中可以得到的结论:由于唐太宗对君民关系认识较为深刻(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力量),贞观年间,他的治国政策和措施就是依据这一思想而制定的。
出示史料
(贞观初期,洛阳以东直至沿海)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
—《贞观政要》(经过唐太宗的一段统治后)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
死刑才二十九人。 —《资治通鉴》从政治、经济两方面归纳唐太宗采取的主要措施(突出房玄龄、杜如晦、魏征三个人物,也可以让学生讲述有关魏征的小故事,加深印象,增强趣味性。)1、注重总结历史经验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2、注重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3、崇尚节俭;4、任用贤才、虚心纳谏。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自学指导(二)(阅读P8-9女皇帝武则天,圈点勾画完成下列问题,限时3分钟)
武则天的历史地位?
采取的治国措施:(1)政治上的措施有哪些?(2)经济上的措施有哪些?
结果?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强调)展示武则天画像,边引导学生看图,边简介武则天经历。重点介绍武则天的统治,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重视发展农业生产,二是破格提拔有才能的人。最后,引用郭沫若对其统治评价的话:“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让生能对武则天有一个比较中肯的评价。
自学指导(三)(阅读P“开元盛世”,圈点勾画完成下列问题,限时3分钟)
唐玄宗采取的改革措施: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
2、结果?
唐玄宗励精图治,任用姚崇、宋璟为相。整顿吏治,发展经济,改革 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比较稳定,经济繁荣发展,唐朝进人鼎盛时 期,这个时期的年号叫开元,史称“开元盛世”。
学生讨论归纳:唐玄宗和唐太宗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政治上(开元之治):唐玄宗即位后,励精图治,他采取的措施有: 任用贤能(如熟悉吏治、富有改革精神的姚崇等人当宰相);整顿地方吏 治;崇尚节俭。这些措施,使开元年间政局为之一新,史称“开元盛世”。
他们都善于任用贤才,重视吏治,注意“戒奢从简”,使政治较清 明,经济有发展,出现了封建社会里著名的“治世”——“贞观之治”和“开 元盛世
教师小结: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都推行了比较开明的政治经济措 施,促进唐朝的繁荣强盛,对他们的统治应给予肯定。
第四步:拓展探究(学生讨论,师生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对照学案表格想一想,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在治国方面有哪些共同点?如果让你给中央领导人献计献策,你会提出怎样的建议呢?
共同点:
改革内政;重视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重用人才,完善科举制度等……
建议:
(1)政治:重视维护国家统一……
(2)经济:重视农业生产,发展经济,以民为本……
(3)用人:要重视人才的选拔、任用与考核……
第五步:巩固小结(5分钟)
第六步:当堂检测(一蹲一坐,同桌互判)
见导学P5课堂在线
1. (2018 ? 齐齐哈尔)“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的理念?(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武则天
2. (2018 ? 威海)《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小明却说:“对人民来说,武则天不算是坏皇帝。”小明得出该结论的主要依据是武则天( )
A.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
B.在位期间出现了“开元盛世”的局面
C.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D.发展农业生产,推动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
3.(2018 ? 重庆)某位皇帝不仅使“贞观之风一朝重振”,而且使唐朝进入鼎盛时期。这位皇帝是( )
A.唐太宗 B.唐高祖
C.武则天 D.唐玄宗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太宗谓侍臣曰: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净,百姓何的不安乐乎?
——唐吴兢《贞观政要·政体第二》
材料二 唐朝户数在639年(唐太宗贞观十三年)达300万户,705年有615万户,740年(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为841万户,754年有918万户。 ——《中国人口史》(第二卷)
(1)材料一反映了唐太宗什么样的治国思想?据此,他采取了什么措施?
(2)材料二中,639—754年间唐朝的户数数据呈现出怎样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现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
板书设计
教学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