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五四运动
选择题
1.2019年5月4日,人民日报登载了新华社记者撰写的文章《百年青春心向党矢志建功新时代——致敬中国青年运动100周年》。此举是为了纪念( )
A.启蒙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一二·九运动
2. 它标志着中国人,至少是中国知识分子特别是青年学生意识的觉醒,是1840年以来中国青年知识分子群体第一次全身心地投入,由此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即中国的政治已不再限于职业政治家范围,而扩大到了知识分子阶层特别是青年学生层面,“它”是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3. “自有民国,八年以来,未见真民意、真民权,有之,自学生此举始耳。”康有为称赞的“学生此举”指的是
A.公车上书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一二·九运动
4. “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在中国历史的紧要关头,青年学生首先奋起抗争;中国无产阶级第一次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这反映了中国近代哪一历史事件?
A.五四运动 B.中国共产党成立 C.国民大革命 D.南昌起义
5. “五四”青年节是为弘扬五四爱国精神而设立。五四运动中提出的口号里最能反映其反帝反封建性质的是
A.废除“二十一条”B.还我青岛 C.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D.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
6.右边这幅漫画所反映的史实成为哪一运动的导火线(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五四运动
D.新文化运动
7.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事实证明,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的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这种民族感情的集中体现是:
A.“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C.“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D.“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8.有位西方史学家说:“《凡尔赛和约》(对德‘和约’)最终没有中国的签名,他们,中国人,竟拒绝了我们,世界的统治者——西方世界的决定。”这主要是因为中国( )
A.国际地位的提高 B.与会代表的积极努力
C.五四爱国运动的推动 D.政府维护主权的强硬政策
9. 1919年初,有人致电巴黎和会中国代表:“愿公等坚持到底,全国国民为公后盾。”这一“后盾”后来集中体现在(? ? )
A.戊戌变法运动 B.新文化运动C.五四爱国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
10. 1919年在北洋军阀政府教育部主事的条陈中写到:“此次罢学风潮,近因由政治问题发生”。条陈中说的“罢学风潮”和“政治问题”分别是指
A. 五四运动、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B. 新文化运动、十月革命爆发
C.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中共诞生 D. 五四运动、中共诞生
11.“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这首《中国共产主义共青团团歌》唱出了青年的激情与远大抱负。99年前的那场“五四运动”,让我们铭记的时代精神是
A.自由 B.爱国 C.平等 D.和平
12.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代表顾维钧先生说:“我很失望!最高委员会无视中国人民的存在,出卖了作为战胜国的中国,我很愤怒!我很愤怒!你们凭什么?凭什么把中国的山东省送给日本人?中国人已经做到了仁至义尽。我想问问这份丧权辱国的和约,谁能接受?所以,我们拒绝签字!”这份“丧权辱国的和约”直接导致了( )
A.五四运动的爆发 B.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C.辛亥革命的爆发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3.“为雪心头恨,而今作楚囚。被拘三十二,无一怕杀头。痛殴卖国贼,火烧赵家楼。锄奸不惜死,来把中国救。”下列宣传标语最能体现这一事件主题的是( )
A.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打倒列强除军阀 D.众志成城共赴国难
14.五四青年节是为纪念五四运动,弘扬“五四精神”而设立的。作为新世纪的中学生,要继承并弘扬“五四精神”。“五四精神”的核心是( )
A.艰苦奋斗 B.爱国主义 C.开拓创新 D.乐观主义
15.“痛殴卖国贼,火烧赵家楼。锄奸不惜死,来把中国救。”青年学生,总是用他们满腔的热血与辛勤的汗水书写着永不褪色的青春传奇。1919年,就是这样一群学生揭开了一个新时代的序幕。这个新时代是( )
A.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B.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来源:学,科,网Z,X,X,K]
C.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
非选择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像巴黎和会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给日本这样的民族耻辱,在中国近代史上比比皆是。但唯独1919年的这一次,激发了一场意想不到的人民运动。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国人经历了难以承受的从大喜到大悲的心理落差。
材料二:毛泽东在《青年运动的方向》一文中就说:“五四运动所反对的是卖国政府,是勾结帝国主义出卖民族利益的政府,是压迫人民的政府……假使不要反对的话,那么,五四运动就是错的。”
材料三:胡适在1922年回忆说:在1919年的五四运动之前,中国的新派期刊仅《新青年》、《新潮》等不超过10种,而在五四运动之后的半年中,中国出现了大约400种新的白话文期刊,大约350种周报,而且,皆以“传播新思想,改造旧社会”为己任。各种思潮和主张背后的支点,都是救国强国的信念……那些后来成为著名共产党人的青年人,无不是在对各种各样的强国思路和手段的比较选择中确立起自己的信念的。
——以上材料均摘自陈晋《五四为什么永远?》
(1)根据材料一,指出导致“1919年的这一次……意想不到的人民运动”的原因。并用史实佐证“这样的民族耻辱,在中国近代史上比比皆是”的说法。
(2)材料二中的“卖国政府”指的是哪一政府?并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出五四运动的性质。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五四运动的重大意义。并指出五四运动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4)五四为什么永远,其实更多地体现在精神上。那么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中学生,你应该发扬五四运动中的哪些精神?
17.青年学生是爱国的先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在日本在万国和会上要求吞并青岛,管理山东一切权利,就要成功了!我们的外交大失败了!……我们学界今天排队游行,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举了!
——《五四运动史》
材料二 五四运动的亲历者回忆说:“处于这个伟大时代,我的思想上不能不发生非常激烈的变化……要改变过去革命的方法,必须依靠下层人民,必须走俄国人的道路,这种思想在我头脑中日益强烈,日益明确了。”
——《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由于在五四运动中亲眼看到工人阶级表现出来的伟大力量,一部分学生领袖便“出发往民间去”……与其说这是先进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过程,不如说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
——《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1)根据材料一指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当时学界组织游行的目的是什么?据此指出五四运动的核心精神。
(2)根据材料二指出,五国运动亲历者找到的新革命方法是什么?这一新革命方法的得出是总结借鉴了哪些革命的经验教训?
来源:学科网ZXX
(3)根据材料三指出,当时的学生领袖为何要到“民间去”?这一举动对中国革命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青年学生在五四运动中的表现有哪些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参考答案:
1-5:CDCAC;6-10:CDCCA;11-15:BAABC;
16.(1)巴黎和会上,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或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2)北洋政府。性质: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3)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一些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地位: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4)不畏强暴、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勇于抗争的精神
17.(1)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或巴黎和会上日本取得管理山东的权利)。目的: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核心:爱国主义。
(2)方法:依靠下层人民,走俄国人的道路。革命:辛亥革命、十月革命。
(3)原因:认识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影响:促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或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4)爱国、探索创新(或与时俱进)、与工农群众相结合。
PAGE / NUM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