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知识整理+练习
知识整理
1.从唐朝中晚期至 两宋时期,南方的战乱较少,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
2.(1)引入越南的优良品种占城稻。
(2)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3)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常)熟,天下足”。(4)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向北推进。
3.(1)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生产发达。
(2)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
4.河北定窑,河南汝窑,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
5.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
6.最大的城市是开封和杭州,人口多达百万;出现了早市和夜市。乡镇形成了新的商业区,叫作草市;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市镇也发展成为重要的商业贸易区。
7.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朝廷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8.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
9.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交子”;南宋时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10.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
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
1. 南宋诗人陆游说:“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这反映的经济现象是( )
A.南宋都城是南方的政治中心
B.南宋手工业进步
C.南宋商业繁荣,出现了“会子”
D.南方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
2.从魏晋到南宋,我国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其主要原因不包括 ( )
A.中原人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
B.南方战乱较少
C.南方自然条件比北方优越
D. “苏湖熟,天下足”
3.南宋时阿拉伯商人运载一批货物到泉州,他抵达泉州后应道哪个机构办理手续( )
A.都护府 B.宣政院 C.市舶司 D.理藩院
4.《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这一现象说明了 ( )
A.国家重点支持东南沿海的开发
B.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
C.东南沿海一带农民赋税负担沉重
D.政治中心转移到南方
5. 下列货币中,哪个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
A.交子 B.会子 C.美元 D.英镑
6.下列语句中,反映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是 ( )
A.“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B.“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C. “苏湖熟,天下足。”
D.“无徽不成镇。”
7.宋代南方农业超过北方农业的原因是( )
①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环境安定
②中原人口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
③引进了日本的优良稻种,提高了粮食产量
④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兴修水利等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C.①②④ D.②③④
8.宋朝流传“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当时全国最重要的粮仓在( )
A.洞庭湖流域 B.太湖流域 C.鄱阳湖流域 D.洪湖流域
9.一个北宋人要了解当时丝织业最高水平的情况,他应去的地区是( )
A.河北和河南 B.江浙和广东
C.福建和广东 D.江浙和四川
10.某影视剧组请你当历史顾问,参加审核剧组提交的南宋临安城场景布置计划,你会指出下列哪一项计划是不可行的( )
A.城内客商往来不绝 B.城市中的店铺不断增加
C.城内店铺林立,买卖持续昼夜 D.商业区和住宅区分开建立
11.农具的改进和发明是农业发展的重要表现.下图农具中,宋朝时发明的农具是( )
A. B.
C. D.
12.宋朝时期,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东到朝鲜、日本,西至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那时阿拉伯等十几个国家的商人经常来华从事贸易.当时政府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 )
A.市舶司 B.澎湖巡检司 C.行省 D.宣政院
13.下面知识卡片所列内容为中国古代某时期经济发展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这一朝代是( )
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14、 某同学选用如下材料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确立的研究主题应是( )
A.宋代商业繁荣 B.民族政权并立 C.元朝国家统一 D.大都闻名世界
15、北宋前期,四川地区的商人购买货物,最方便使用的货币是
A. B.
C. D.
16、老师在介绍我国古代某朝代商业贸易繁荣的讲座中多次提及“早市”“夜市”“草市”。他介绍的“商业贸易繁荣”是指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17、世界著名经济史学家贡德?弗兰克认为:“11世纪到12世纪的末代,中国无疑是世界上经济最先进的地区。自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在工业化、商业化、货币化和城市化方面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地方。”下列属于宋代经济发达表现的是
①经济重心开始南移②交子的出现③海外贸易发达④市民阶层的出现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8、《东京梦华录》记载:茶坊每五更点灯,买卖衣服图画花环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大抵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此生活景象反映的是
A.南方经济飞速发展,打破时空限制
B.唐朝经济繁华,都市生活丰富
C.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D.宋代都市生活丰富,商业繁荣
19、“苏湖熟,天下足”表明全国的经济重心发生了转移,其方向是( )
A.从长江流域转移到黄河流域
B.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C.从长江流域转移到珠江流域
D.从珠江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20、宋代出现气象万千的社会风貌的根本原因是( )
A.各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B.我国的经济重心发生了南移
C.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繁荣
D.社会经济继续向前发展
二、非选择题
1. 材料一“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宋高宗
(1)材料一这段话是什么意思?说明了政府的什么态度?
材料二
(2)根据下列图片,结合教材所学知识,说说南宋海外贸易的盛况
根据所学知识和上述问题,总结宋朝海外贸易发达的原因。
2.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北宋都城开封买卖通宵达旦,金、银、彩、帛等“每一交易,动辄千万”。南宋临安城“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无空虚之屋”。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置市舶机构管理贸易。高宗末年,市舶收入岁达二百万贯,超过北宋治平年间岁入的两倍多。《宋史》曰:“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哪句原话反映了开封城的商业发达?
(2)“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无空虚之屋”,说的是什么现象?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海外贸易空前活跃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宋史》曰:“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说明了什么?
3.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是中国历史上一种经济活动的现象。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背景链接:唐朝前期,社会经济呈现一派高度繁荣景象。
材料一 至(贞观)八年、九年,频至丰稔,米斗四五钱,马牛布野,外户动辄数月不闭。至(贞观)十五年,米每斗值二钱。
——杜佑《通典》卷七
材料二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
历史上把材料一中的景象称为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这一景象出现的经济措施。
材料二中的“开元全盛日”出现在哪位皇帝统治时期?
唐朝经济的繁荣表现在:农业方面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请举出一例;陶瓷器生产水平很高,请举出一例;唐都长安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请写出城内商业区的名称。
背景链接: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
材料三
图一反映了宋代南方农民种植水稻的场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成为丰饶粮仓的区域及其农业发展的政治因素。图二中的纸币被称为什么?图三中机构的功能是什么?
南宋时,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哪一地区?
(6)综上所述,你认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有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一、1-5DDCB A 6-10CCBDD 11-15CABA A 16-20CDDBD
二、1. (1)海外贸易获利最丰厚,如果经营得当,可以获得上百万的收入。说明宋朝政府重视和鼓励发展海外贸易。
(2)盛况:宋朝时期,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岸。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
(3)南方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周边民族的兴起与强大,陆路受阻;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先进;政府的鼓励政策。
2. (1)每一交易,动辄千万.
(2)商业(贸易)繁荣.
(3)政府鼓励;设立市舶司专门管理;造船业发达.
(4)宋朝时经济重心已在南方.
3.(1)贞观之治;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2)唐玄宗
(3)筒车(或曲辕犁);越窑的青瓷(或邢窑的白瓷,唐三彩);市。
(4)长江下游(或太湖流域,苏州、湖州和常州);南方战乱较少(或南方社会相对安定);交子;管理海外贸易。
(5)南方(或东南地区)
(6)经济建设要有一个安定和平的社会环境;统治者要重视农业生产;要推广或引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等等(写出一点即可)